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某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根据地下洞室群的特点 ,选取岩体质量综合级别、块体状况、开挖位移及破坏区、岩爆烈度四因素为分类指标 ,建立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类体系。针对不同稳定性等级 ,提供了相应的开挖方式和支护处理建议。最后 ,运用该分类体系对某地下洞室群的主厂房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岩体质量综合分级和岩体结构模型概化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系统研究了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完成后围岩的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分布和变化特征。洞室开挖后,在其周围的角顶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洞室周边均存在塑性区,以拉张破坏为主,建议开挖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为洞室群稳定性评价和工程施工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会波  肖明  张志国  陈俊涛 《岩土力学》2012,33(7):2133-2141
将地下洞室爆破开挖松动区视为一个随开挖过程演变的非均匀、非稳定三维扰动场,松动区内岩体力学参数则是一个具有时空演化特性的参数场。考虑爆破开挖扰动空间效应和岩体真实变形响应,提出了真实工作状态下开挖松动区岩体参数场辨识的位移反分析方法。基于局部监测变形空间插补得到的空间位移场,通过分析洞室爆破开挖围岩变形扰动机制,建立了开挖松动区岩体变形模量参数场数值演化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适用性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变形模量参数为例,结合围岩实测位移信息,提出了开挖松动区参数场位移反分析的动态实现过程。将该方法应用于溪洛渡地下洞室群施工期参数场反演和围岩稳定动态反馈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有效,在大型地下洞群施工开挖与快速监测反馈方面具有显著的工程适用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对陡倾层状岩层中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洞室群施工期围岩变形特征和支护体系受力进行分析,以主厂房为重点,采用现场原位监测、地质调查、数值仿真反馈等多手段研究岩体结构及岩性差异对巨型洞室围岩变形及松弛影响,分析变形随开挖时空变化规律、浅层锚杆与深层锚索对岩体结构控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厂房围岩位移为0~40 mm,位移较大部位出现在主厂房上游边墙中部、B类角砾岩区域以及"小夹角"部位;开挖揭露量级较大部位主要受岩体结构面及角砾岩岩性控制,结构面对施工爆破开挖敏感,施工期洞室最大位移达到65 mm,深部结构面张开位移是该部位主要位移;锚索(杆)支护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位移主要发生在开挖施工期,且随着开挖过程表现出台阶型特征,时效性特征不明显,洞室群总体稳定较好,支护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龙滩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开挖和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稳定性密切相关,龙滩地下洞室群是布置在陡倾角层状结构岩体的巨型地下结构。应用FLAC3D方法,研究龙滩地下洞室群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围岩的变形特征以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并将位移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的结果与监测结果规律基本一致,但数值计算位移的量值比监测结果略大。由此可知,采用本计算方法模拟急倾斜岩体内开挖大型地下洞室群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正在设计施工的某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地质条件复杂,其开挖支护方案对围岩稳定性非常重要,因此,对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非常必要。为更真实地模拟岩体的力学特性,研究施工过程中岩体的损伤破坏,根据不可逆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弹塑性损伤模型和损伤演化方程,并编制了三维弹塑性损伤有限元程序D-FEM,具有模拟开挖与支护、计算速度快、群组功能等特点。建立大型地下洞室群三维数值模型,将通过实测地应力反演的应力作为初始地应力。采用D-FEM模拟了不同支护方案洞室群的施工过程,通过分析洞室围岩的应力、位移和破损区,支护方案2的支护效果最好,建议采用此方案。考虑岩体损伤演化后与FLAC3D塑性区相比,洞室群边墙中部的破损区显著增加,因此,程序可应用于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下洞室岩体力学参数反演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力学参数对地下洞室的施工和设计是极其重要的,通过位移反分析确定岩体参数的应用研究很多。为了提高参数反演的效率,采用均匀设计理论设计不同的反演参数组合,用有限元计算组建的样本集训练神经网络,根据洞室开挖过程中实测位移反演地下洞室岩体力学参数。基于面向对象、自适应、可视化三大关键技术,开发了地下洞室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有限元软件系统BAFES。该软件可实现地下洞室力学参数反演分析、开挖预报过程的可视化,将地下洞室岩体力学参数反演模式由“数据-有限元分析-数据”转变为“图形-有限元分析-图形”,结合现场监控技术和工程稳定分析,能及时地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某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岩体力学参数反演为例,说明了该软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为水平薄层岩层,工程竣工发电已多年,施工及运行期安全,但工程开工前,还没有在水平薄层岩体中开挖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的成功范例,鉴于此,以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依托,从工程地质角度,对水平薄层围岩岩性特征、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力学特性、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围岩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依据研究成果,对洞室开挖支护施工、围岩变形监测等进行了分析,依据围岩变形监测成果对围岩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验证了前期勘察成果,取得了在水平薄层状地质环境中开挖大型地下洞室的宝贵经验,进而为在水平薄层状地质体中修建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对此类不良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洞室群稳定性是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国防工事、能源开发与储备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结合新疆某水电站洞室群工程,利用3D-Sigma软件建立了5个洞室群模型(每个模型均含有两个圆形洞室),模拟了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变化状况,通过在拱顶、拱底、左右拱脚等区域设立应力监测点,详细分析了前期洞室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的变化、后期洞室开挖对前期洞室围岩应力场影响以及随两洞室间距增大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洞室群开挖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分布特征。研究成果对深部洞室群稳定性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某电站左岸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FLAC~(3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岩体结构模型概化的基础上,采用FLAC3D数值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澜沧江某大型水电站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群开挖完成后围岩的二次应力场、变形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地下洞室群围岩应力、变形和破坏区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洞室群稳定性评价和工程施工设计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前寒武系基底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寒武系基底占有地壳自身演化90%的漫长历史,在人们研究地球的形成、地壳演化和生命起源;研究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等方面,涉及到广泛的基础学科领域,理所当然的受到人们的特殊重视。在国际地科联组织下,我国成立了“前寒武系构造样式及成矿作用”(IGCP-247项)后继项目中国组,笔者作为该组成员,曾于1986年对四川前寒武系基底研究现状进行过一次清理,本文即在此基础上撰写而成。作者既对四川省前寒武系基底研究的进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同认识和争论进行了述评,也提出了今后的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风沙流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中国乃至全球,风沙活动都十分频繁,它直接影响着风沙地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因此,研究风沙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十分必要。以往,相关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沙漠逆境的综合条件(如降水、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养分等综合因子)进行的,研究内容涉及植物的生理、生化、物质代谢以及生态适应性等。但国内外就风沙流单因子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展开,为此,作者利用野外风洞条件,就不同风况下的风沙胁迫对某些植物生长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风沙流胁迫可使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叶温(Tl)、叶片水势(Wp)降低,使蒸腾速率(Tr)升高;且风速越大,吹风间隔越短,这些参数变幅越大;风沙流比净风的影响更大。风沙流能降低试验植物的水分利用率,进而增加植物的干燥作用;同时可使脯氨酸含量增加。由于风沙流运动和植物的复杂多样性,因此这个研究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王辉 《地球科学进展》1998,13(3):261-264
重点介绍了当前欧美资助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优先资助领域和重要研究计划等,对欧美当前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下世纪初的海洋科学研究优先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4.
土壤聚合物对几种重金属离子固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无机聚合物,其分子链由Si、O、Al等以共价键或离子键连接而成,形成网络结构,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固定作用.本文试图利用土壤聚合物固化铜、锌、铅三种重金属离子,实现资源化利用.实验以固化体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作为性能表征量,结果表明:土壤聚合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固化有各自的极限浓度,Cu2 、Zn2 、Pb2 的理想固化量分别为0.9%、1%、2%;若固化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高炉矿渣,则可以提高固化体的抗压强度.本文通过土壤聚合物固化体SEM分析,从固化体微观结构的形态来阐述土壤聚合物宏观上的优越表现.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成矿系列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成矿系列是一个自然系统,它由若干矿床成因类型组成。各矿床类型间的时空结构关系表现为各类型间的“共生性”、“过渡性”和“重叠性”;其物质结构关系表现为“互补性”.本文按系统论观点,分析了上述结构,提出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系列的新模式,并指出研究成矿系列的结构对预测矿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川西地区“西康群”研究工作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西康群等岩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由于构造变形复杂,至今沉积地层层序等基本问题尚未解决。运用沉积地质学理论,从造山带演化观点出发,对海底扁和滨、浅海沉积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盆地演化的初步设想,并就今后研究提出了若干意见,以促进该项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植物根的加筋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金财  王建华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22-325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在植物根对边坡稳定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根的分布特征、强度特征,根加筋后土的强度变化以及植物加筋土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了植物固坡技术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论淮南生物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淮南生物群 (Huainan Biota)产于安徽淮南地区新元古代淮南群中 ,由宏观藻类 Chuaria- Tawuia组合和蠕形动物 Pararenicola- Paleolina组合组成 ,可与加拿大西北麦肯齐山新元古代小达尔群 (L ittle Dal Group)小达尔生物群 (L ittle Dal Biota)对比 ,为新元古代大冰期前的一个特有生物群落 ,地质时代为前震旦纪 (本文的震旦纪即目前的南华纪至震旦纪 ) ,时限约为 85 0— 75 0 Ma,从而将前人所定淮南生物群为青白口纪至震旦纪的时代结论修订为前震旦纪。这对我国乃至国际上新元古代地层层序的重新划分与对比 ,以及新元古代早期生命演化研究等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文中还着重论述了淮南生物群的组合特征和特定的生物发展阶段 ,而区别于青白口纪和震旦纪的生物群落 ,并通过洲际对比 ,讨论了淮南生物群的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壳体地貌初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壳体地貌是针对传统地貌学存在的基本问题,吸收和运用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说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将地貌成因因素和过程因素综合起来研究的一种地貌学理论和方法。本文运用成因—过程分析法,将地貌及其发展置于大地构造背景下加以研究,提出了地貌四要素和壳体地貌旋回的概念。并主张将侵蚀地貌过程和沉积地貌过程统一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ANINTRACONTINA STUDY ON THE SOIL RESPIRATION OF THE FORESTS ON GONGGA MOUNTAINtheNational(G19980 40 80 0 )andCAS'sKeyProjectforBasicResearchonTibetanPlateau(KZ95 1 A1 2 0 4;KZ95T 0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