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出露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奥陶系揭示出一个完整长周期(Ⅰ级周期)的海侵-海退沉积序列。这个沉积序列由9个Ⅲ级层序和3个Ⅱ级层序构成,反映了短周期(Ⅲ和Ⅱ级周期)的海平面变化。下奥陶统是在长周期海侵背景下形成的,为一套主体在次深海环境下形成的层序组合———Ⅱ级层序A;中奥陶统是长周期海平面波动的背景下形成的,为一套主体在次深海-浅海陆棚环境下形成的层序组合———Ⅱ级层序B;上奥陶统是长周期海退背景下形成的,为一套主体在浅海-滨海环境下形成的层序组合———Ⅱ级层序C。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揭示的海平面变化是盆地形成与转变的构造机制的响应。奥陶纪是早古生代盆地发生盆地类型转化的关键时期,即从寒武纪-早奥陶世的裂陷盆地,经中奥陶世的过渡,转化为晚奥陶世-志留纪的前陆盆地。由于后期的构造变动本区现已成为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隆起。  相似文献   

2.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陆相湖盆沉积特征,以T A 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和沉积物源特征,确定了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总体发育近岸水下扇、滩坝、深水重力流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和滑塌浊积扇等主要沉积相类型。中期基准面旋回A-D层序沉积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中期基准面旋回E-F层序沉积期间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近岸水下扇和滩坝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G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以及近岸水下扇沉积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H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沉积体系。最后,预测了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沉积相带和地区。  相似文献   

3.
以松辽盆地裕民地区泉头组四段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并结合测井、岩性资料,识别该地区的层序界面并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结果表明,该地区泉四段可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7个短期旋回,发育曲流河相和浅水三角洲相,识别出河漫、河床、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4个沉积亚相及多种沉积微相.通过沉积相类型、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垂向变化分析,绘制细分层单元沉积微相图件,为寻找有利砂体提供预测.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K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海相含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七种类型的高频旋回层序,主要有潮下缓坡型、台地型、台地边缘型碳酸盐旋回层序及以碎屑岩为主的潮间-潮上型旋回层序。平面上,不同类型高频旋回层序成为特定古地理背景下台地碳酸盐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和冲积沉积体系沉积层序的代表。纵向上,各类高频旋回层序的有序叠加,其类型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沉积相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类高频旋回层序下部单元至上部单元微相的转变是受高频率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低频率海平面升降控制了高频旋回层序的叠加形式,造成沉积环境由下至上滨岸→碳酸盐台地→滨岸→河流的变化。正是由于不同周期海平面变化旋回的叠加形成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西缘早三叠世早期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与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竹园坝?梨园里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中,碳酸盐砾屑沉积类型有:碎屑流和浊流;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三种组合层序:Ⅰ.碎屑流与半深水泥晶灰岩沉积组合层序;Ⅱ.碎屑流与浊流沉积组合层序;Ⅲ.复合层序?据重力流形成环境,计算了古斜坡坡度,测定了古流向,结合重力流形成及古构造?古地理演化,提出了区内碳酸盐重力流的演化及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米仓山西段晚元古代-古生代层序地层及地层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仓山西段位于扬子地台北缘,该区除缺乏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从震旦系灯影组至二叠系大隆(或长兴)组可划分出13个相当于Ⅱ~Ⅲ级沉积旋回的层序或复合层序,并建立了地层模型。地台边缘的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域具有它自身的某些特点。由局部构造活动引起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对沉积体系域和界面类型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沉积序列和其它特征,与相应的典型体系域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为此,我们引用或引入了上超体系域(OST)、滨浅海边缘楔(SMW)、最大海泛沉积层(MFS)和Ⅲ类层序界面等概念。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旅大16油田东营组东三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含油层系。综合三维地震资料、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在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利用古地貌研究、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和振幅属性切片分析,明确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将东三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沉积期,辽西低凸起大面积暴露遭受剥蚀,为研究区提供碎屑沉积物,发育近源的扇三角洲及重力流沉积体系。扇三角洲砂体以灰色中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河床滞留沉积、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十分发育;高位体系域时期,辽西低凸起被淹没,供源能力减弱,研究区发育较远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且伴生重力流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见块状构造和楔状交错层理。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为滑塌湖底扇及砂质碎屑流沉积,岩心观察可见细砂岩中发育滑塌变形构造,及漂浮状的砾石和泥岩撕裂屑。研究区沉积演化过程与地貌演化密切相关,且断裂体系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重力流沉积发育于断裂坡折前方。显然,明确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扬子台地下奥陶统含礁层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将中扬子台地早奥陶世含礁地层划分为4个Ⅱ型层序,并阐述了各层序的体系域特征和形成的沉积动力学机制以及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生物迁移、生物礁及环境的控制作用。认为在含礁层序形成过程中,存在着4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第一旋回为两河口期早至中期,第二旋回为两河口期晚期至道保湾期早期,第三旋回为道保湾期早至晚期,第四旋回为大湾期早至中期,其中两河口期存在着3个次一级的旋回,第一旋回发生于分乡组二段(鲡粒段);第二旋回发生于分乡组三段(互层段);第三旋回发生于分乡组四段(夹层段);识别出3个平衡型碳酸盐体系和一个滞后型碳酸盐岩沉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分乡组与红花园组生物礁均形成于高海平面时期。由于海平面变化过程中存在多个次一级的旋回,致使本区生物礁具有厚度和规模小、数量多和分布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山古木街台地东部边缘泥盆纪的斜坡碳酸盐沉积类型包括重力流和非重力流 ,重力流有碎屑流、滑移滑积层及浊流 ;常见的层序组合有 3种 ,整个斜坡体系在垂向上可划分 3个沉积旋回 ;建立 11个浮游生物化石带 ,沉积时代为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早期。斜坡碳酸盐重力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古地理、古构造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准噶尔盆地东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J2t)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沉积充填规律,结合露头、岩心及测井资料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对研究区头屯河组层序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对其沉积相展布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可划分出个1个Ⅲ级旋回、3个Ⅳ级旋回及9个Ⅴ级旋回,沉积物岩性以砂砾岩和泥岩为主,沉积环境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发育向上"变深"对称型和非对称型的两种结构类型。头屯河组沉积时期湖泊较浅,沉积基底平缓,湖泊边缘坡度小,在头屯河组下段(J2t1)时期到头屯河组上段(J2t2)段时期经历了湖侵演变过程。结合研究区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具有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3种沉积环境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在贵州及其邻区发育较为完整。在震旦纪与寒武纪之交的台地淹没事件之后,寒武系形成一个从深水盆地相黑色页岩系到大套台地碳酸盐的沉积序列,其中下寒武统包含5个三级层序而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中上寒武统构成一个二级层序而且可以进一步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奥陶纪艾家山世末期的都匀运动、奥陶纪末期的与冈瓦纳大陆冰期相响应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以及志留纪末期广西运动的共同作用,造成扬子地台大幅度的古地理变迁以及残留不全的奥陶系和志留系。详尽追踪和对比的结果可以将奥陶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且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在残留不全的的志留系中可以划分出7个三级层序并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可以大致解读许多有趣的地质现象,如寒武纪碳酸盐台地的生长过程,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的“浅海静水”型黑色页岩系的发育特点,志留纪由北而南的海侵所造成的复杂的志留系展布特征等等;同时也意味着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早寒武世数次快速海侵事件与生物事件的关系,奥陶系顶部特殊的“观音桥灰岩”的成因,奥陶系红花园组海绵生物礁的基本沉积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 巴楚地区寒武 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旋回层序的形成,理论上均由海平面相对快速上升、缓慢上升、静止、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所引起,但实际情况较之复杂。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幅度发生在丘里塔格晚期-吐木休克早期,之后由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下降,该区海平面亦快速下降,海水迅速退出本区,致使该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13.
根据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四川北部广元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沉积地层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的时限为2.9Ma。研究区上三叠统沉积地层从下到上由滨海相、三角洲相、辫状河相、冲积扇相组成,为印支期扬子地台西缘前陆盆地形成演化及其北西侧龙门山推覆造山作用的沉积响应。根据区域不整合面和其它层序界面特征,结合沉积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域的时空配置,建立了该区晚三叠世地层格架和4个等时界面。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胜利油区惠民凹陷南坡地区古生代地层的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特点的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揭示了该地区古生代奥陶纪到中生代侏罗纪的构造和沉积体系发展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在早古生代发育了一套碳酸盐潮坪体系,晚古生代为海陆过渡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生代为一套陆相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又包括了石炭纪的海相三角洲和二叠纪的陆相湖泊三角洲。该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经历着多期次、多类型的构造-沉积演化,从整个演化过程来看,总体上体现了从海到陆的过程。在空间上,除了在早古生代沉积相对稳定外,晚 古生代和中生代均表现了较明显的沉降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区早古生代沉积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古生代,胜利油区作为华北地台的一部分,接受了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其沉积相与其他地区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文中首先按沉积岩类型,将沉积相划分为碎屑沉积相系和碳酸盐岩沉积相系。根据岩石的沉积构造、指相矿物、生物化石等,将下古生界沉积相进一步划分为4个相9种亚相,并对各种相的特征进行了简要说明。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单因素和三端元作图法编制了基础图件,结合相序的变化规律和区域地质背景,对区内早古生代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探讨:馒头期—徐庄期,基本为潮上到潮间带;张夏期—崮山期,发育有潮下浅滩和开阔海两种主要沉积相;长山期—早奥陶世,以潮间—潮下带为主;中奥陶世,以浅水的潮上、潮间带与较深水的潮下带间互出现。研究早古生代沉积相,对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和烃源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奥陶系岩相古地理格局研究程度偏低、认识出入较大,沉积期古隆起分布有待进一步研究.运用最新的井震及野外资料,在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基础上,建立了上扬子地区奥陶纪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并重建了重点层位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揭示,二级层序结构控制了沉积充填结构,每个二级层序的下部地层厚度起伏明显,指示了古地貌明显起伏特征,古隆起区具有明显的三级层序超覆沉积缺失结构;二级层序晚期古隆起范围缩小,填平补齐作用使得三级层序地层厚度总体稳定.岩相古地理分析揭示,奥陶纪总体具有北部、西部和南部三面稳定古隆起环绕中部凹陷区特征,川中古隆起明显分隔中部凹陷区;认为川中古隆起及南北两侧古隆起具有间歇性扩大、川东地区SSQ2早期存在隆起区,而中部凹陷区总体具有持续性沉降及向东迁移的特征.研究表明,早奥陶世桐梓组沉积期继承了娄山关群的总体古地理格局结构,形成了2个膏岩区及古隆起周缘白云石化颗粒滩相带组合,而湄潭组可能存在西部来源的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17.
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石油和地下热水储集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层序划分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明确奥陶系层序地层特征与各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鲁西豫东地区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19口井岩心观察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层序界面类型和最大海泛面发育位置,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为SSQ1-SSQ2共2个二级层序和SQ1-SQ4共4个三级层序; 沉积相类型为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包括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灰坪、颗粒滩、泥灰坪、灰-云坪、云坪、潟湖、含膏云坪和膏云坪8种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单元整体表现出陆表海的沉积建造特征,各期旋回性沉积为储集层叠置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颗粒滩微相易于形成有利储集空间,是区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安徽宁国胡乐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国市胡乐镇鸿门—将军岭段新开公路旁奥陶系宁国组出露完好,通过对该段地层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Ⅱ型不整合面、海侵面、最大海泛面等重要的地层界面,以及鲍玛序列、复理石建造等典型的沉积特征。根据海平面变化、地壳沉降和沉积物补给关系,采用基本层序调查方法,将该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划分为A、B、C、D、E5个层序。其中只有2个(C、E)为完整层序,其余3个(A、B、D)为不完整层序。研究表明,该地区奥陶系为深水盆地沉积,纵向岩性变化小,多数缺失低水位沉积,反映当时海平面升降变化幅度较小,但节奏性的韵律变化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在晚寒武世为一个较为典型的缓坡型台地。在其北部地层中,以发育风暴砾屑灰岩及生物丘灰岩闻名,包括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在该套地层中,深缓坡相泥岩和泥灰岩与浅缓坡相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一起构成若干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本身即为有序的异成因岩相序列而成为基本工作单元。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米级旋回形成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反映了三级层序本身是一个与三级相对海平面变化相关的、环境加深和变浅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相序列根据这些特征,在华北地台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从北向南,相变为一套白云岩,其中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则发育较多的潮坪相白云岩以及由其构成的环潮坪型米级旋回。这些层序的典型特征是:层序界面为淹没不整合面,层序的相序序列以“深缓坡相—浅缓坡相”为特征,从而构成特殊的“CS(?) HST”序列;而在华北地台南部,层序界面多为暴露间断面,层序的相序组构多以“缓坡相—潮坪相”为特征。从北向南的变化,形成了一个富有规律性的层序地层格架。从旋回到层序、从岩相序列到沉积相序列的层序地层研究表明:作为基本工作单元,米级旋回实际上是由“间断—加积作用”旋回机制所形成的岩相序列,由米级旋回的有序叠加形式所构成的三级层序则是一个沉积相序列。由各剖面点的古水深变化曲线,可以定性地综合出华北地台晚寒武世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北美晚寒武世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对比,既存在相似性更存在差异性,说明了长周期海平面变化既受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同时也受区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鲁西寒武系-下奥陶统层序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寒武系—下奥陶统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2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在馒头组下页岩段与馒头组上页岩段之间或馒头组洪河段与张夏组下灰岩段之间,该界面在鲁西地区普遍存在,延伸稳定,自西北向东南由假整合向似整合过渡,界面类型属型不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