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海冰和陆架冰的时空变化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冰中心和雪冰中心提供的海冰资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现场的海冰观测资料, 对南极海冰的长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多冰期; 80年代是少冰期; 90年代南极海冰属于上升趋势, 后期偏多; 区域性变化差别大, 东南极海冰偏多, 西南极海冰即南极半岛两侧特别是威德尔海(Weddell Sea)区和别林斯高晋海(Bellingshausen Sea)的冰明显偏少.东南极和西南极海冰的变化趋势总是反相的.90年代后期普里兹湾的海冰明显偏多, 南极大陆陆架冰外缘线总体没有明显的收缩, 有崩解也有再生的自然变化现象.西南极威德尔海的龙尼冰架(Ronne Ice Shelf)和罗斯海冰架(Ross Ice Shelf)东部崩解和收缩趋势明显, 东南极的冰架也有崩解和收缩, 但没有西南极明显.陆架冰崩解向海洋输送的冰山对全球海平面升高有一定的影响.目前, 南极冰盖断裂崩解形成的冰山, 向海洋输入的水量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14 mm.南极海冰没有随着全球气候温暖化而明显减少, 而是按照东南极和西南极反相的变化规律进行周期性的变化、调整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海平面上升很可能是全球变暖的最重要的后果之一,即使不大的上升(小于50cm),也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特别是对世界上离海面很近的人口稠密的地区影响更大。因此,预测海平面的区域变化是极端重要的。 随着气候变暖,人们担心海水水温上升,海水体积膨胀,进而还担心占陆冰绝大部分的南极和格陵兰冰盖的冰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英国潜艇1976年10月和1987年5月两次对格陵兰北部北极冰盖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南极冰架发生较多消融、崩解等现象。利用已有的1997年和2000年的Radarsat全南极海岸线产品、2003/2004年和2008/2009年的MODIS全南极海岸线产品,以及基于2006年、2012年和2015年MODIS影像提取的海岸线,共7期数据,对南极Ross,Filchner-Ronne和Amery三大冰架前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变化面积、累积变化量(Shoreline Change Envelope,SCE)和净变化量(Net Shoreline Movement,NSM)3个指标来评估冰架前端的变化。结果表明,1997—2015年,Amery冰架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前端大部分区域往外延伸20~25 km,增长面积达3.03×103km2;Ross冰架和Filchner-Ronne冰架在发生崩解后受上游冰川推进作用仍不断向外增长,但增长面积小于崩解退缩面积,冰架面积分别减少9.39×103km2和5.86×103km2,冰架崩解区域前端退缩最大达到53 km和39 km。  相似文献   

4.
从发现海滩岩断代序列模式后,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又发现气候变化周期、闽粤海岸升降周期和海平面变化周期等皆为500a 左右。在13000aB.P.前中国气候变暖,海平面为以上升为主的升降期;近6000多年海平面以周期性上下波动为特征;而近3100年寒冷气候以每1000年7个纬度的速度南移,海平面向上波动幅度变小。按气候变化周期,现阶段为变寒期,将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世界未来50—100年的海面可能与今持平或有所下降。按照冰期和间冰期的时间规律,未来6000—7000年的海平面将下降几十米。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对大量实际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了现今阶段中国东部沿海海平面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了主要控制因素,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认为,目前和今后数十年,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自然趋势是继续向相对寒冷的低海面阶段缓慢发展;温室效应虽然干扰了这一进程,但不会引起大幅度海平面上升;受地壳和地面升降控制,差异性海面升降活动剧烈,部分滨海地区因此相对海面急剧上升,面临严重的海水侵袭威胁。  相似文献   

6.
晚更新世末期以来黄河口古地理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老黄河口海域CB20A孔岩芯的粒度、碎屑矿物、有孔虫、介形虫、瓣鳃类、腹足类、孢粉、植物化石和14 C测年等指标的分析鉴定结果,探讨并研究黄河口区古地理环境的演变。从晚更新世末期至今,本区地理环境演变经历了6个主要阶段,即全球最末一次冰期的早期、间冰期、晚期和冰后期的早期、中期及晚期。其间出现明显的气候冷暖交替、海平面升降及岸线进退的变化,多次出现沧海桑田的景观。在这6个变化阶段中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海平面升降,如最末一次冰期早期气候寒冷,海平面大幅度下降,然而在这一时期的沉积物中却发现了气候变暖的海相沉积层,反映海平面曾经上升。而在最末一次冰期的间冰期,气候变暖,但是它并非始终温暖如一:其下部沉积物中的化石反映的是气候较冷海面较低的滨海沼泽特征;中部反映的是气候温暖的浅海环境;而上部反映的是海面明显下降的潮坪环境。这些气候和海面波动现象在冰后期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化——海洋地学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杰  刘守全 《地学前缘》1997,4(2):227-234
文章对当今海洋地球科学中对全球环境变化有影响的气候变暖、板块构造运动、环境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反映全球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上升和厄尔尼诺现象将对沿海国家近岸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80年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及其驱动力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沿岸国家海岸带海陆交互地区的开发活动和日益严重的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犹他州人盐湖的创记录水位以及海平面的上升(高达一呎)可能都与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有关。这些变化可能出自于一个共同的原因,即大气中CO_2的增加。地球大气中CO_2含量的增加,通过“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候的逐渐变暖。我们设想地球就是一座以CO_2作屋顶的巨人温室。太阳能量会很容易地进入温室,而大部分热量却不能散发到地球大气圈外,引起气温缓慢而持续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海平面上升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平面上升是人为气候变暖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近年来海平面上升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致灾因子,需要预测未来可能的情景及其概率,并关注低概率高影响的上限情景。为此,近年来发展了完全概率估计方法,以典型浓度路径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为条件,对未来海平面上升进行多情景及其概率估算。(2)在高排放情景下,冰盖模式模拟得出南极冰盖到2100年对海平面的贡献高达0.78~1.50 m,远高出IPCC第五次报告的估计。(3)21世纪末的全球平均海平面(GMSL)上限由原来的2.0 m调高为2.5 m,并指出21世纪之后,海平面上升仍很可能加速,但上升的不确定性将增大。(4)发展了综合考虑极端情景和中间情景、适应对策路径和稳健决策等方法,进行长周期关键项目决策、规划和风险管理,以管理海平面上升的潜在影响和风险。海平面上升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今后需要加强监测、分析和模拟来预测不同时间尺度全球、区域和地方海平面上升的情景和概率,加强冰盖的动力过程和突变研究,减小海平面上升预测的不确定性,评估其上限情景,加强深度不确定性下的风险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以满足沿海地区气候变化适应规划和风险管理决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争议中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合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争议中的3个核心问题:①全球变暖停滞了吗?回答是不一定。虽然根据HadCRUT3序列显示1999—2008年温度增量很小,但是这10年仍是过去30年中最暖的10年。而根据NASA GISS序列,则同期温度增量仍达到0.19℃/10a。目前全球地表气温在一个较暖平台上振荡,不能忽视自然气候变率。②气候变暖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吗?回答是否定的。虽然温室效应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但是,ENSO、太阳活动、火山活动、热盐环流等对全球变暖也有影响,在年代际及年际尺度上其影响甚至有时可能超过人类活动的作用。其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③气候变暖的影响有十分明显的迹象吗?回答是肯定的。近几年冰雪圈融化的速率及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均超过了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估计,因此对未来SL上升的预估值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11.
热带生物海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乔民 《第四纪研究》2007,27(5):834-844
以热带生物海岸现代过程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我国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对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海洋酸化的响应.其中,全球变暖和大气CO2浓度升高总体上有利于红树林生长发育,海平面上升对红树林和珊瑚礁的影响取决于红树林潮滩淤积速率和珊瑚礁礁坪堆积速率与海平面上升速率之间的对比关系.海平面加速上升将威胁部分红树林、珊瑚礁及其后的海岸堤防.全球变暖海表异常高温导致珊瑚白化、海洋酸化导致珊瑚和珊瑚藻钙化率降低将成为21世纪珊瑚礁的重大威胁.全球变化的不确定性和生态系统响应机制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目前红树林和珊瑚礁的广泛严重破坏,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是有效适应本世纪全球变化影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化——海洋地学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当今海洋地球科学中对全球环境变化有影响的气候变暖、板块构造运动、环境地质和矿产资源开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反映全球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和厄尔尼诺现象将对沿海国家近岸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80年代以来,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及其驱动力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沿岸国家海岸带海陆交互地区的开发活动和日益严重的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文章亦分析了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景和海洋地球科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提出21世纪我国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沧州地区位于海陆交互的渤海湾西岸,易受到海平面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应用非参数化端元分析模型将沧州地区CZ01钻孔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物粒度划分出6个端元并分析其物源,结合已有地质记录,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下各端元对气候—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1)EM1(5.01 μm)主要为远源的风尘输入,EM2(13.18 μm)和EM3(39.81 μm)为古黄河所携带的沉积物,EM4(69.18 μm)和EM5(138.04 μm)为海相沉积物,EM6(275.42 μm)可能指示古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2)深海氧同位素(MIS)Ⅰ 阶段,气候温暖湿润,EM4+5含量指示渤海海平面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并逐渐接近现代海平面。该阶段内由于11.5 ka BP左右的新仙女木事件以及5.1 ka BP左右冷干事件的发生,渤海海平面在稳定上升状态后出现停滞或小幅下降的现象; 而在9.5 ka BP、7.5 ka BP、5.8 ka BP和1.7 ka BP左右,东亚夏季风增强导致降水增加,渤海海平面升高。(3)MIS Ⅵ 阶段北半球气候冷干,150~132 ka BP左右因喜马拉雅运动减弱造成的区域沉降中心转移致使渤海海面升高。MIS Ⅴ 阶段气候波动剧烈: 在间冰期暖期(5a、5c和5e)气候暖湿,渤海海平面上升; 而MIS5b和5d时期渤海海面高度较低。MIS Ⅳ 阶段较MIS5a末期海平面突然下降后趋于稳定,期间出现若干次小规模海侵事件,可能与东亚夏季风频繁变化有关。MIS Ⅲ 阶段至末次冰盛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且存在周期性升降变化,并在46 ka BP左右出现大规模海侵事件。MIS Ⅱ 阶段较MIS Ⅲ 阶段海平面出现小幅度下降,为低海平面时期; 伴随15 ka BP左右冰盛期的结束,东亚夏季风增强,海平面开始上升。渤海海平面180 ka BP以来的变化记录与北半球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地质记录存在一致性,与太阳辐射波动引起的冰川消融及东亚夏季风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冰架是南极冰盖物质损失的主要出口。南极冰架动态变化和物质平衡的研究对揭示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表面融化、冰流速、前缘崩解、底部融化和物质平衡五个方面入手,对近些年来南极冰架变化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综述了它们的观测方法、观测结果、机制分析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极地观测卫星和现场观测网络的发展、冰架多维度综合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的推进,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冰架变化因子之间的耦合作用及其演变机制,为全球增温影响南极冰盖/冰架的物理机制研究及其变化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海平面上升影响研究的内容、方法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海平面上升影响研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展刚刚兴起的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全球变暖引起的下一世纪海平面加速上升对沿海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并对影响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冰流模式乌阿及其在南极埃默里冰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腾  陈卓奇  李慧林  程晓  韦屹  刘岩 《冰川冻土》2020,42(1):254-264
南极冰盖不仅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指示器, 其消融所产生成的淡水输入也是未来海平面上升的主要不确定性来源。数值模式是诊断冰流动力机制、 评估冰盖物质损耗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乌阿(冰岛语úa或英语Ua)冰流模式的基本原理, 并利用该模式模拟东南极埃默里冰架的动态变化。乌阿冰流模式基于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的垂直积分, 在自适应不规则三角网格上求解微分方程, 仅用少数参数规则即可构造适应冰流动力特征的网格结构, 有效缩减运算时间。采用当前主流的模式边界数据集, 针对埃默里冰架设计了两个试验。试验一为反演试验, 试验中模式的代价函数在100次迭代后下降三个数量级, 表明模拟的流速与遥感观测吻合(RMSE = 13.35 m·a-1), 但高频细节仍有待提高; 试验二为预测试验, 测试了模拟冰厚变化率的不确定性, 以自由漂移量接近零为标准选出一组最优模型参数, 最后假设埃默里冰架解体情景开展模拟, 结果表明冰架解体会导致海平面上升(45.36 ± 0.08) mm。随着资料更新迭代, 基于最新发布的南极底部地形数据模拟效果是否提升还有待未来检验。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科学大洋钻探计划对全球海平面变化问题的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至今已在被动大陆边缘、孤立碳酸盐台地、混积台地边缘、平顶海山等不同类型海区执行了23个与海平面变化相关的专题航次,采集了大量的钻探资料,为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依据这些资料,重建了近100 Ma以来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历史,检验了Exxon的层序地层模型和海平面假说,明确了海平面变化的地层响应,建立了南极冰盖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尽管如此,科学大洋钻探海平面变化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钻探区的地域代表性还不够多,全球海平面变化信息提取时难以消除其他地质因素(如构造沉降)的影响,海平面变化记录的精度有待提高,多种因素作用下地层结构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海平面变化机制特别是冰盖动力学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及暖期海平面变化的原因还认识不清。在当今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提升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途径:(I)澄清冰川与气候的直接关系,为解释冰川动态提供气候模式;(2)定量地模拟冰川动态对气候的反应,理论分析冰川末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反应特征;(3)据中尺度冰川—天气关系解释冰川变化与气象要素均值离差的比较结果。指出了近百年来山地冰川的近期变化,总趋势是退缩,但在退缩过程中又有十年时间尺度的前进脉动。不同地区冰川不仅世纪内波动时间上略有先后,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多世纪波动亦有惊人的相似性。预测了下个世纪可能的陆冰与海洋交换:由于CO2的不断增加引起气候的变化,CO2引起海洋变暖对不同规模大小冰川的影响,以及在CO2提高环境中对由于冰消融引起海平面上升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19.
《冰川冻土》2005,27(4):F0003
在气候变暖和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由于地温较高和地处中低纬度高海拔特殊环境,中亚地区(含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正在经历急剧变化。冻土、气候、生态和环境间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冻土环境的变化将显著影响该区自然生态系统、工程设施和水土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五百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史籍资料和香港近百年的气温记录,讨论珠江三角洲1488~1893年的小冰期和其后进入现代暖期的气候变化,并推测下世纪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对珠江三角洲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