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格架内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发育石英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牛毛毡砂岩”、黑色石英砂岩等五种砂岩类型。这些砂岩具有成份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低、以正粒序为主、粒级普遍为中粗粒、储层填隙物类型多、含量变化大的特点。经历了三个重要成岩阶段:早成岩压实期—原生孔隙大量破坏损失期,中成岩A期—有机酸溶蚀—次生孔隙发育期,中成岩B期—埋藏压溶再胶结成岩期。在SQ8主要发育压溶、高岭石溶蚀、石英次生加大等成岩作用。SQ11主要发育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成岩作用。成岩相可分为三级五类,即Ⅰ强压溶—石英加大相;Ⅱ压溶—碳酸盐溶蚀—高岭石交代相及溶蚀—弱杂基充填—高岭石交代相;Ⅲ强压实—粘土胶结相及强压实—碳酸盐胶结、交代相。区内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原生孔隙较少保留。通过对沉积砂体展布、储层成岩相类型及储集性能的综合分析,对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以岩心分析、测井数据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富县地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岩性、物性以及成岩相进行了研究。长7致密砂岩储层岩性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3%~1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5~0.60 mD之间。依据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及成岩矿物组合特征,并结合孔隙发育特征,将研究区内岩相划分为中压实绿泥石薄膜胶结原生粒间孔相、中压实不稳定组分溶蚀溶孔相、强压实弱溶蚀微孔相、强压实伊利石胶结致密相和强压实钙质胶结致密相5类。通过对成岩相较为灵敏的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交汇建立成岩相识别标准,利用"优势相"法绘制研究区成岩相平面图。勘探成果显示,成岩相对致密油富集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2)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等方法,在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太原组砂岩储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太原组进行了成岩相的划分以及深入探讨了成岩相与储层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具有明显的"富岩屑,贫长石"特征;填隙物主要为伊利石、高岭石、硅质和碳酸盐;孔隙类型主要为岩屑溶孔以及少量粒间溶孔和晶间孔;喉道以细孔-微细喉为主;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太原组储层可划分为5种成岩相带,储层物性明显受成岩相的控制;伊利石胶结岩屑-粒间强溶蚀相,物性最好,是太原组最有利的成岩相带;伊利石+硅质胶结岩屑溶蚀相,物性较好;伊利石+高岭石胶结晶间微孔相,物性较差;碳酸盐胶结致密相和泥质胶结压实相,是太原组非储集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4.
利用鄂尔多斯盆地LX地区山西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地球化学资料等,通过统计、计算等方法,对该区山西组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阶段及成岩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山西组成岩相类型及划分标准,并最终确定了该区山西组成岩相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压实和胶结作用是研究区山西组储层砂岩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成岩阶段主体已经进入中成岩B期;其成岩演化过程为早成岩A期的压实及少量胶结阶段,早成岩B期的压实及少量溶蚀及胶结阶段,中成岩A期的大量溶蚀和胶结阶段以及中成岩B期的碳酸盐胶结阶段;成岩相类型分为4类:中等压实-弱胶结-溶蚀相,中等压实-中等胶结-溶蚀相,中等压实-强胶结相,强压实-杂基强充填相;有利成岩相在研究区分布面积较广,说明研究区具备了良好的勘探潜力,尤其是发育在研究区的中等压实-弱胶结-溶蚀相区域,可作为该区山西组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中部上白垩统储层砂岩主要类型为岩屑长石砂岩,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以机械压实为主的压实作用,碳酸盐、粘土矿物、硅酸盐及硅质胶结为主的胶结作用,以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组分溶解为主的溶蚀作用和局部发育的交代作用.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其中粒间孔隙最为发育.储层砂岩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B期,主要为中成岩A期.结合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特征,深入探讨了适合本区的成岩相的划分方案,划分的主要成岩相类型为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硅质胶结相和钠长石成岩相,成岩相决定储层的性能,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钠长石成岩相构成了本区的有利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6.
梁建设  王琪  郝乐伟  唐俊  廖朋 《沉积学报》2011,29(3):503-511
成岩相分析方法旨在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之间建立一种成因联系,建立研究区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关系模型,为孔隙演化机理和主控因素分析及储层平面分布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是本区主控成岩作用类型,据此可划分出5种主要的成岩相组合:早期碳酸盐胶结弱溶蚀相、弱压实强溶蚀相(<1 800m)、中...  相似文献   

7.
成岩作用对深水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深水砂岩储集体发育,但受成岩作用影响导致储层孔渗低、物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RD分析、高压压汞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孔隙演化规律,对盆内合水地区长7深水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旨在找出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更好地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果表明:1)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分别控制了储层原生及次生孔隙的大小,是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两类主要成岩作用,从120 Ma之后,储层开始受其影响,微观非均质性变强;2)胶结—溶蚀指数影响着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胶结—溶蚀指数越小,储层孔隙含量越高、渗流能力越强。提出以胶结—溶蚀指数为标准,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3)根据胶结—溶蚀指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三类:Ⅰ类为弱胶结—强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在小于0.55,微观非均质性最弱,是有利储层分布的主要区域;Ⅱ类为中等胶结—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在0.55~0.80之间,微观非均质性中等;Ⅲ类为强胶结—弱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大于0.80,微观非均质性最强。平面上,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马岭—固城—盘客—九岘一带,以条带状、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桥  王艳忠  操应长  程鑫 《沉积学报》2017,35(4):812-823
综合利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等技术方法,以孔隙度、储集空间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孔喉分布特征以及含油性特征等为综合分类依据,将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划分成3大类7小类。Ⅰ-1类以中等偏弱压实-弱胶结为特征,原生孔隙相对发育;Ⅰ-2类以中等压实-较强溶蚀为特征,长石、岩屑溶孔以及晶间孔相对发育;Ⅰ-3类以中等胶结-较强溶蚀为特征,碳酸盐、长石溶孔相对发育;Ⅱ-1类以中等偏强压实-中等溶蚀为特征,长石、岩屑溶孔相对发育;Ⅱ-2类以中等偏强胶结-中等溶蚀为特征,碳酸盐、长石溶孔相对发育;Ⅲ类孔隙不发育,Ⅲ-1类以强压实为特征,Ⅲ-2类以强胶结为特征。从Ⅰ-1类到Ⅲ-2类储层孔隙含量降低,孔喉结构变差,荧光强度降低,岩芯油气显示变弱。结合试油试采资料对不同沉积亚相储层组合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储层组合对应的产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扇中储层组合类型相对优越,储层组合单层厚度变化大,对应着中等-高单位厚度日产液量;扇根储层组合类型次之,储层组合单层厚度较大,对应着较低的单位厚度日产液量;扇缘储层组合类型最差,储层组合单层厚度最薄,对应着低单位厚度日产液量。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3)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测试,对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7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经过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储层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关系密切: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孔隙损失分别达到19.69%和15.30%,研究区长7烃源岩发育,相比于研究区其他相邻层位,溶蚀作用强烈,是形成此生孔隙的主要因素,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孔隙增生量为1.19%。结合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的关系,对研究区长7致密油储层成岩相进行定量划分,研究区成岩相可以划分粒间孔-长石溶孔相、长石溶孔相、剩余粒间孔相、碳酸盐胶结相和伊利石胶结相。有利成岩相粒间孔-长石溶孔相、长石溶孔相和剩余粒间孔相发育在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中央,这些成岩相控制的储层是油气聚集有利场所;不利成岩相碳酸盐胶结相和伊利石胶结相分布在分流间湾沉积相带上,不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0.
对鄂尔多斯盆地川口地区长8储层的储层特征和成岩相分析,研究储层成岩相对油气开发的主要影响;通过岩心观察对宏观储层特征和成岩相进行分析,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岩石微观储层特征和成岩相进行鉴定。结果认为川口地区长8油层段可划分4个主要成岩相:绿泥石胶结及残余孔隙相;高岭石胶结及溶蚀孔隙相;碳酸盐胶结相;压实致密相四个成岩相带;绿泥石胶结及残余孔隙相、高岭石胶结及溶蚀孔隙相为有利成岩相,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原油产量高;碳酸盐胶结相和压实致密相为不利成岩相,储层物性差,原油产量较低或无产量。  相似文献   

11.
运用常规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识别出成岩相类型,建立了测井响应成岩相划分标准,采用"优势相"法预测了成岩相平面展布。研究表明,该区长7致密油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压实作用挤占原生孔隙,使储层物性整体变差,胶结作用对物性具有双重影响,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研究区可划分出强溶蚀溶蚀孔相、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黏土矿物胶结晶间孔相、碳酸盐胶结相和强压实相5类成岩相,强溶蚀溶蚀孔相及弱胶结剩余粒间孔相多发育在浊积水道中部,且发育广泛,多发育优质储层;黏土矿物胶结晶间孔相、碳酸盐胶结相和强压实相多发育在浊积水道侧翼或浊积水道间,物性较差,多发育差储层或非储层。  相似文献   

12.
以沉积相为基础,利用各类分析化验资料,对白豹油田长8油藏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和成岩作用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表现为细孔、微孔和细喉、微喉特征。依据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对研究区4种主要的成岩作用进行定量评价,表明储层成岩作用以中等-强压实、中等-强胶结、中等-强交代、中等溶蚀为主。综合以上研究,将白豹油田长8油藏划分为强溶蚀弱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中等压实中等溶蚀复合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4种类型,其中,强溶蚀弱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油气储渗能力最强,强压实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油气储渗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样品测试数据与图像的综合分析基础上,通过沉积环境和沉积框架下系统地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研究区长81砂岩储层成岩环境、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演化模式,认为研究区长81储层现今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B期的早期;在不同成岩期次的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过程中砂岩骨架颗粒的几何特征、压实过程中颗粒的错位现象、胶结作用以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控制着储层孔隙演化,进而控制着储层物性和渗流特征。基于上述研究,以砂体胶结物类型与孔隙演化特征标定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并划分出绿泥石衬边残余孔-溶蚀相、高岭石+伊利石胶结残余孔-溶蚀相、绿泥石胶结溶蚀相、伊利石胶结弱溶蚀相、强压实-碳酸盐+伊利石胶结相5个成岩相组合单元。室内实验对成岩相单元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具有一致性以及与储层建设性与破坏性成岩作用演化的吻合性,有效地表征了成岩作用演化对砂岩储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魏千盛 《地质与勘探》2021,57(2):439-449
为了探究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西部地区储层致密成因及孔隙演化规律,本文基于铸体薄片、电镜分析和高压压汞等室内测试,通过建立理论计算模型,对其苏48区储层的孔隙演化进行定性分析与量化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盒8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层成岩阶段处于早成岩和中成岩阶段,部分达到晚成岩期,成岩作用顺序依次为:压实-硅质胶结-绿泥石胶结-黏土矿物胶结-溶蚀溶解-碳酸盐胶结;量化结果显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孔隙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压实作用使得原始孔隙度下降22%,胶结作用使其下降9.81%,溶蚀作用对储集空间有所改善,增加了3.88%的孔隙,最终形成了当今平均孔隙度为7.47%的致密砂岩储层。据理论计算与实测物性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相对误差小于3%。根据成岩作用的作用强度,结合岩石特征分析,可将研究区盒8段储层成岩相划分出4种,即弱-中胶结强溶蚀相、中胶结中溶蚀相、中溶蚀强胶结相和强压实致密相。综合试气成果可知,弱-中胶结强溶蚀相区域气产量较为可观,可将弱-中胶结强溶蚀相区域作为天然气持续上产的主要研究区域。  相似文献   

15.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阜北地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成岩矿物、成岩环境、所处成岩阶段、成岩演化序列、成岩相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北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砂岩现今已进入中成岩B期,主要发育压实压溶、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划分出3种成岩相:中等压实弱胶结弱溶蚀相、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中等溶蚀相、中等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相,其中,中等压实弱胶结弱溶蚀相和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中等溶蚀相为有利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4+5致密油层储量潜力巨大,但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较为薄弱,相对高孔高渗储层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不清,严重制约着该区长4+5的勘探开发进程。通过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阴极发光、显微荧光、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高压压汞和常规物性等测试方法,对华庆地区的长4+5储层成岩作用、成岩相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铁方解石、石英及高岭石的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低孔特低渗的根本原因;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和早期油的充注有效保护了储层孔隙,抑制了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长石碎屑的溶蚀作用有利于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形成。主要划分出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机械压实相、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和碳酸盐胶结相4类成岩相,其中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为相对高孔高渗储层发育区,一般面孔率大于6.0%,孔隙度大于16.0%,渗透率大于1.30×10~(-3)μm~2,主要分布在半深湖线附近且位于主砂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滑塌浊积水道微相砂体中部。综合研究表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成岩相的定量划分与识别方法,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压汞和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薛岔地区长6储集层进行了成岩作用强度参数定量评价和成岩相测井识别。结果表明,长6储集层经历了中等-强压实作用、弱-中等胶结作用、弱-中等溶解作用。根据成岩作用强度、胶结物类型、孔隙类型及其发育程度,划分出5种成岩相,不同成岩相的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响应差异大。成岩相与沉积微相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中等压实绿泥石胶结-粒间孔相,孔隙发育程度高,物性好,排驱压力低、大孔喉含量高,是最有利的成岩相;中等压实伊利石胶结-溶蚀孔相和中等压实硅质胶结相次之。  相似文献   

18.
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对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及其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成岩相以及储层成岩演化史进行了研究,划分出六大成岩相类型:少量硅质-绿泥石胶结成岩相、硅质胶结-溶蚀成岩相、方解石胶结成岩相、压实相、杂基充填-压实成岩相、硅质胶结成岩相;结果表明,研究层段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目前处于中成岩A-B期;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最主要的因素,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硅质胶结-溶蚀成岩相为该区最有利的成岩相。  相似文献   

19.
郑庆华  柳益群 《沉积学报》2015,33(5):1000-1012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含凝灰质的延长组长4+5致密油层勘探潜力巨大,但因成岩作用研究薄弱,相对高孔高渗储层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使该区勘探开发进程受到明显的制约。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阴极发光、显微荧光、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高压压汞和常规物性等方法,对镇北地区的长4+5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石英自生加大等硅质胶结作用和铁白云石等碳酸盐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低孔特低渗的根本原因;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和早期油的充注抑制了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保护了储层孔隙;长石碎屑的溶蚀作用扩大了储集空间。划分出机械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绿泥石膜胶结相和长石溶蚀相四类主要成岩相,其中长石溶蚀相常形成相对高孔高渗储层发育区,一般面孔率大于6.0%,孔隙度大于14.0%,渗透率大于1.30×10-3 μm2,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中部。综合研究表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塔中地区志留系经历复杂成岩演化的沥青砂岩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到该岩石主要经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其胶结物的主要类型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伊-蒙混层等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石英、长石、黄铁矿等。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粒内孔、铸模孔、特大孔、裂缝孔隙等为主,其中以粒间孔隙最为发育,低地温梯度有利于在深层形成次生孔隙。志留系沥青砂岩储层物性受沉积和成岩双重因素的影响,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A期。根据影响储层物性的储层成岩作用,可将成岩相类型划分为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压实-弱溶蚀成岩相、压实充填成岩相、压实压溶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等几种主要类型,成岩相类型决定了储层性质,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和压实-弱溶蚀成岩相是本区较好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