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立华 《地下水》2011,(4):30-31
介绍了郑州市东区深层地热的特征,把深层地热资源划分为三层:埋藏深度320~850 m的第一地热储层,热储岩性为新近系中细砂层,热储平均厚度1553 m。热储温度33°C,地温梯度2.5~3.5°C/100 m。埋藏深度850~1 200m的第二热储层储岩性为新近系细砂、中细砂层,热储总厚度86~187m,热储温度45°...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吉林圣德泉地热田(区)热储特征及其埋藏条件和地温场特征。热储层具多层结构,单层厚度大,构成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区内地温场温度较为稳定,属低温热水资源。地热流体单井产量较大,为较适宜至适宜开采区,水质为重碳酸钠型较低矿化的优质水源。地热田水量中等,可采取不定期轮换开采方法,热水温度43~62℃,属于低温地下热水。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盆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中生代盆地,铀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找矿前景备受关注。铀矿的含铀建造研究对盆地铀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四川盆地基底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或褶皱基底,上部为震旦纪—中三叠世上扬子陆表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建造,和盆地周边的火山岩、侵入岩组成了盆地的基底和蚀源区,广泛出露于盆地周边。盆地基底铀矿床(点)  相似文献   

4.
浅析开采条件下地下热水资源的演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地下热水的分布可以分为埋藏型(或盆地型)和出露型(或温泉型).埋藏型分布于沉积盆地深处,热储层规模大,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但补给资源极为有限或缺乏,开采地下热水主要是消耗储存资源,可导致热水系统水位持续下降.出露型多见于山区,地下热水以温泉的方式出露地表,其储存资源和补给资源均有限,在温泉附近开采热水可导致温泉流量减小直至干涸,热水系统水位、水温也会持续下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温泉附近打成的自流孔可使地下热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温泉的自封闭作用可使其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热资源埋藏深、温度高、储量大、开发潜力大,合理地选择物探方法可以很好地确定靶区,圈定热储构造,更精准地为钻探提供依据.由于MT法探测深度的优势,其反演电阻率特征能很清晰地反映出地热田导水导热构造的分布、产状等特征.本研究利用前期ER01、ER02地热井测井成果,重新标定ER03地热井物探解释参数,划分出4 000 m深度范围内的热储层在水平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圈定地热异常范围和空间分布特点,确定地下热水的富水部位及有利的勘探井位,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吉林圣德泉生态园观光旅游区地处伊—舒地堑盆地中部,开发利用第三系砂岩-砂砾岩中的地下热水资源。该地区地热成因属于断裂构造和盆地增温复合型。目前大部分开采的地热田埋藏深度为950~2 000 m,储热层厚度200~300 m,日开采量200~300 m3,水温59~62℃,属于低温地下热水。  相似文献   

7.
陈宁华  董津津  厉子龙  倪妮娜 《岩石学报》2013,29(10):3540-3546
新疆北山地区广泛发育晚古生代侵入岩和基性岩墙群。本文利用多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ETM+, SPOT,CORONA KH4B, Geoeye1,Quickbird2)在该区约26880km2范围定量提取基性岩墙1375条。基性岩墙侵入石炭、二叠系火山岩、侵入岩、沉积岩和前寒武纪变质岩。岩墙单体长250m至34km,平均长度5km,厚度从1m至31m,平均厚度7.9m,岩墙长度和厚度均呈负指数分布。约70%的岩墙呈NNW-NNE方向展布。受NEE向走滑断层影响,在断裂带附近岩墙发生强烈扭曲。从北到南垂直岩墙的主要走向,取3条剖面,分段统计岩墙的厚度并计算伸展量。结果表明:该区二叠纪地壳伸展量为0.59%~2.01%,自南向北伸展率逐渐减小,在侵入岩体伸展量高达8.32%,沉积岩/变质岩区的伸展量为0.05%~0.3%。该区二叠纪基性岩墙发育与侵入岩体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并受断裂控制和改造。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广西合山煤田地下热水资源,以水文地球化学方法为主,通过石英温标法估算地热储层温度,并推测地下热水循环深度,研究地下热水赋存规律。结果显示,合山煤田地下热水补给、径流和排泄受岩溶构造控制,以顺地层为主,穿层次之;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水质为HCO3-Ca·Mg型;采用无蒸汽损失的石英温标法,估算热储层温度约80℃,识别出浅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与深部地下循环混合水和深部地下循环水3种类型;以井田内No.6钻孔数据为例,800 m孔深以下为深层地下循环水,其热储层温度为63.44~79.41℃,循环深度在2 541~2 704 m,与实际地层埋深相差较小,估算结果可信度较高;在1 400 m以浅,有望探寻到水温约50℃热水;合山煤田地下热水的偏硅酸、温度均达到医疗要求;三、四煤层热导率低,孔隙率小,为热储层良好盖层;四煤层底板合山组下段和茅口组溶隙发育,为良好热水储层。研究成果对煤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预测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工作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和后期勘探及钻探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贵德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状态及热源来源,在充分了解贵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全分析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到该区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特征,估算了区内高温热田-扎仓寺热田的热储温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高温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型,低温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主要为SO4-Na、SO4·HCO3-Na型;扎仓寺热田地下热水中Li+、F-、Sr2+、As3+与Cl-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显示了相同的物质来源,SiO22-与Cl-极高的正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扎仓寺地热为深部热源;氢氧同位素数据都集中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选用合理的水文地球化学温标计算了扎仓寺热田的热储温度,并利用硅-焓模型分析了该热田地热流体中冷水混入比例及冷水混入前的热储温度,分析认为扎仓寺热田4 000 m以内存在两个热储层,第一热储层热储温度约为133 °C,热循环深度为1 800 m;第二热储层热储温度约为222 °C,热循环深度约为3 200 m.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岩溶型储层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岩溶型储层可划分为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和埋藏岩溶等三种类型。同生岩溶型储层主要为礁滩体受三级或四级相对海平面下降导致的短暂暴露和淡水淋溶的产物。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包括层间岩溶和潜山岩溶两个亚类:层间岩溶为碳酸盐岩中—短期抬升剥蚀和淡水淋溶的产物,地形起伏平缓,与上覆碳酸盐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潜山岩溶为碳酸盐岩长期抬升剥蚀和淡水淋溶的产物,地形起伏强烈,与上覆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碎屑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包括石灰岩潜山和白云岩潜山。埋藏岩溶型储层又可分为原源埋藏岩溶和异源埋藏岩溶两个亚类,前者为有机酸、盆地热卤水、TSR成因的硫化氢等成岩流体作用的产物,后者为深源热液作用的产物。认为塔里木盆地岩溶型储层是多期次岩溶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关中盆地地热井中地下热水的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地下热水补给时的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接受补给时的温度以西安地区最低,咸阳次之。同时应用Na-K-Mg三角图和水化学平衡温度理论的方法,估算在平衡条件下关中盆地最大热储温度为118℃。热储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关中盆地腹部应为中低温热储层。  相似文献   

12.
目前鲜有以南海中南部区域作为整体开展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烃源岩研究,重点分析了油气分布特征,解剖了大中型油气田,开展了南海中南部区域碎屑岩储层和碳酸盐岩储层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研究.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万安盆地西侧、曾母盆地南侧和文莱-沙巴盆地,渐新世至上新世自南海中南部西南缘-南缘-东南缘主力碎屑岩储层分布层位逐渐变新;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万安盆地东部、曾母盆地中北部、礼乐盆地和巴拉望盆地.南海中南部区域迄今发现的54个特大型-大型油气田中,有碎屑岩油气田32个,碳酸盐岩油气田22个,储量合计为46.7×108 t,占油气总储量的81%.依据烃源岩特征、储层分布特点及典型油气田的成藏规律认识,将南海中南部的成藏模式分为3类:自生自储、砂岩储层富油为主、早期成藏;下生上储、碳酸盐岩储层富气为主、晚期成藏;自生自储、砂岩储层内油气并存、晚期成藏.   相似文献   

13.
华北平原北部面积约17×10~4km~2,是中、新生代形成的大型断陷盆地,蕴藏着丰富的中低温热水,千米深温度达52-74℃,3000m达108-125℃,热流值变化在1.11-2.53HFU之间。 主要热含水层是上第三系的砂岩层,为孔隙-裂隙型热水,占可采资源的45.1%(深度按2000m计);寒武-奥陶系、中土元古界的灰岩层,为岩溶-裂隙型热水,占可开采资源的54.9%,是最有希望的采开层。上述热水层在异常区均具有埋藏浅、水质好、水量大的特点。 资源评价是按体积法进行分区、分层计算,有关参数是根根大量的钻孔统计和实验资料得出的。计算结果:深度2000m的经济资源相当于180Mt标准煤;深度2000-3000m的亚经济资源相当于149Mt标准煤。多数异常区分布在城市或城镇附近,可优先集中开发。(本文仅对区内2000m及3000m深度范围内的地热资源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兰州地热资源赋存特征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勘探孔资料分析,兰州盆地地热资源属于中低温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其分布位置主要受盆地南北两条大断裂控制。热盖层为巨厚的第三系泥岩、砂质泥岩;热储层为第三系砂岩和白垩系砂砾岩。地温与地层岩性和深度有关,细颗粒地层导热性差,粗颗粒地层导热性好,深度越大地温越高。  相似文献   

15.
兀少波  邵睿涛 《地下水》2020,(1):112-115,282
扶风县城位于渭河盆地咸礼凸起西部,地热资源包括新生界碎屑岩类孔隙型地热资源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类岩溶型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条件较好。以扶风佛文化休闲产业园R2地热井为研究对象,采用钢齿牙轮钻头、PDC钻头和镶齿牙轮钻头分别对新生界松散地层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进行钻进,建立成井深度为1 900m的二级成井结构,对区域地热资源条件与成井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可知:该地热井取用的新近系上新统蓝田-灞河组热储层、中新统高陵群热储层和下古生界奥陶系热储层为目的层,取水段为923. 3~1 874. 2 m,经产能测试,该井抽水降深40. 8 m时,出水量64. 11 m^3/h,井口水温66℃。按GB/T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扶风县城地热资源属于较适宜开采区;地热资源温度分级属于热水,可用于采暖、理疗、洗浴、温室等;地热水中氟、偏硼酸、偏硅酸、氡等矿物含量具有医疗价值,其中氟含量达到命名矿水浓度,可命名为氟水,具有较高的理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断陷盆地的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模式,从二连盆地群的霍林河盆地地质条件与煤层气地质特征入手,探讨该类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霍林河盆地煤层厚度可达80 m,煤层含气量为1.6~5.62 m3/t,瓦斯风化带深度为450~500 m;煤层的分布特征受同沉积构造与沉积环境控制,盆地内部小型凹陷与隆起决定着煤层的发育位置和煤层埋藏深度,基底的整体抬升确定了瓦斯风化带的位置;翁能花向斜与西南部向斜处,煤层厚度和埋藏深度均较大,煤层顶底板岩性为泥岩,其受到后期构造影响小,是煤层气成藏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17.
西南太平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地热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于海底和永久冻土带。自20世纪末以来,新西兰北岛东坡希古朗基陆架和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盆地相继被科学家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标志BSR(BottomSimulatingReflector),这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文章结合以前的研究工作,从地热角度剖析天然气水合物赋藏状况。依据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提供的西南太平洋地热数据,经过统计确定出该区域的热流分布;计算得出该区域热流平均值为80.1mW/m2,低于全球大洋边缘盆地地区平均热流值101±2.2mW/m2;结合天然气水合物温压方程,计算结果表明西南太平洋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平均值为274±20m,薄于其他已经发现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平均厚度(约400m)。文章还定量分析了温度参数对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渭河盆地地温场为研究对象,在收集补充新地热井资料及分析测试样品的基础上,通过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地热资源量等分析,建立了盆地不同岩性岩石热导率与深度关系图版,确定了盆地地温场变化规律及地热田控制因素,提出了渭河盆地地热田形成模式。评价了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为盆地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认为渭河盆地热地温梯度分布在2.34~5.85℃/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50℃/100m,代表性大地热流68.33mw/m~2,地温梯度及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具有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热导率总体上具有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规律,热导率随深度增加主要受压实程度增强控制。相同深度条件下泥岩热导率最低,砂岩热导率居中、白云岩热导率最高。渭河盆地主要为层状地热田,盆地内地热通过热传导及热对流两种方式进行传递,以热传导为主。渭河盆地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新生界砂岩孔隙型;②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型;③断裂型。渭河盆地地热资源有利区主要分布于西安凹陷、固市凹陷。盆地地温场及地热田分布与莫霍面、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厚度减薄的深部背景密切相关,主要受地热传导和深大断裂热对流控制,是岩石圈深部结构、盆地构造、基底岩性、储盖组合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最后结合当前渭河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地热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茜 《地质与勘探》2017,53(4):807-817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_3致密砂岩储层三角洲前缘及半深湖相的稳定沉积特征,按照碎屑岩成岩演化特征或地质综合效应建立与孔隙度对应的模拟方程。采用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描述岩石的矿物组分及孔隙类型;图像粒度获取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及分选性;利用沉积微相、测井、样品取样点常规物性及深度分析获取沉积环境、埋藏深度、物性;结合古温度、镜质组反射率、最高热解温度、粘土矿物等数据,开展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相对高渗成因的研究;结合研究区埋藏史、古地温研究,基于不同成岩作用下孔隙度演化特征分析华庆油田长6_3储层致密成因机理。目的层主要属于压实型成岩改造类型,差异性成岩演化过程是导致储层物性不同和孔隙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沈显杰 《地质科学》1983,(2):165-176
在高温热田的井孔施工及测试实践中,通常由于高温热水在地层或井简内闪蒸汽化,形成复杂的两相流动而无法直接从单井放喷资料中计算地层参数。西藏羊八井属于高温热水型地热田,第四系热储内热液温度约介于140—155℃之间,埋藏深度大略为70—200米左右,井口闭井压力大多在2—4个大气压之间。热储流体在上述深度、温度和压力的配置下,在地层内处于单相液态,而在开发动态下则在大部分井筒上部达到饱和点而汽化,形成相对稳定的汽化面,构成双相流和单相流之间的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