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三维地震物理模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地震波传播特征的研究手段,与数值模拟相比具有结果更逼真、不受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限制等优点,是认识复杂构造地震波传播规律及其响应特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在地震波传播基本规律研究、野外地震勘探方法验证、观测系统设计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研发一套大型双三轴气浮定位多通道三维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系统。该系统包括导轨和传动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定位测量系统、物理模拟数据采集系统及安全系统等5部分,可实现大尺度物理模型高精度定位,多通道、高效率、高信噪比、高分辨率模型超声波信号采集等功能。利用该系统对模拟含断层、陷落柱、煤层变薄带多种构造的含煤地层三维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试验,获得的整体成像效果与地震物理模型吻合,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系统的研制成功为煤炭地震勘探方法理论研究及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了新的实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宁东煤田地震勘探的开展始于2003年,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各种勘查阶段的地震勘探报告29件,累计完成二维地震勘探物理点约144270万个,三维地震勘探控制面积159.33km2。历经6年多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颇具宁东(沙漠、半沙漠和戈壁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特色的六项地震勘探优势技术,即:①沙漠区、戈壁区地震资料采集技术;②复杂地表高精度静校正技术;③共反射面元优化叠加技术;④叠前偏移技术;⑤小断层地震识别技术;⑥陡倾逆掩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从而使地震勘探技术在这一地区的煤田构造勘探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践表明,其三维地震精细地质构造勘探与二维地震快速控制地质构造勘探,可有效提高勘查精度、降低勘查费用、缩短勘查周期。  相似文献   

3.
地震沉积学是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延续发展。最近10多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地震沉积学理论、陆相碎屑沉积砂体、海相沉积砂体、碳酸盐岩和混积岩刻画、地震成岩相预测、砂体精细表征和开发地质应用、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RGB(Red-Green-Blue)地震属性融合、储集层预测技术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雕刻地质体等10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未来地震沉积学应该关注地震地貌学理论模型、地震岩性学新方法、勘探地震沉积学、开发地震沉积学、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地震沉积学理论方法,拓展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山东巨野煤田彭庄区地震勘探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巨野煤田彭庄区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区内的地球物理特征,采取一定的地震勘探措施,研究了断层、褶曲等现象,经钻探验证,地震方法有较好的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疆准东煤田面积大,聚煤环境复杂。因该区勘探时间、队伍和目的的差异,呈现出勘探区块划分零乱、勘探程度与区块测量分带精度不一的局面,致使相邻区块接壤处存在明显解释误差。为了准确掌握煤层的赋存规律,为煤炭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对准东煤田9个勘探区计2 127km2的地震资料进行了连片解释。通过对各勘探区的地震、钻探、测量等资料进行收集、整合,以及坐标转换、波型统一、时差校正等处理,消除了区块边界效应,准确地控制了研究区域内西山窑组煤系地层底板的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6.
油气勘探新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渊  郝美英 《地质学报》2011,85(11):1823-1833
针对油气勘探对象趋于复杂的现实,油气勘探技术在近年也不断发展和完善.石油天然气勘探主要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技术、钻井技术、测井技术等.复杂山地地震技术、沙漠地震技术、黄土塬地震技术、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的适应对象基本涵盖了中国陆上近期主要石油天然气勘探领域,是中国陆上.近年主要应用的地震勘探新技术,其为近年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  相似文献   

7.
作为煤矿安全高效地质保障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国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形成了从一维地震(1D)、二维地震(2D)到三维地震(3D)的技术系列,实现了从资源勘探向采区勘探、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的技术进步,而四维地震(4D)将进一步实现地震勘探从静态探测到动态探测的技术跨越。基于空间-时间维度的概念,在1D到4D地震勘探4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1.5D(如非零偏移距VSP)、2.5D(如宽线二维地震)和3.5D(如三维地震动态解释)等3个过渡阶段,给出了1D与1.5D、2D与2.5D、3D与3.5D以及4D等7个不同阶段的时间-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煤田地震勘探从低维到高维、从空间维到时空维的维度增加,使得地震勘探所获地下信息量出现指数级增长,地震勘探解决地质问题的精度相应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是煤田地震勘探技术不断进步的内在引擎;(2)基础理论研究的厚积薄发、地震勘探仪器的升级换代和煤矿开采技术的需求驱动,是煤田地震勘探技术持续进步的外部驱动力;(3)跨学科、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加速了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迭代升级。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12,(4):F0004-F00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简称川庆物探公司),创建于1956年。公司是以山地地震为特色、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科研于一体的地震勘探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能提供在各种复杂地区的物探工程技术、综合地质研究以及工程测量等专项和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邢涛  韩建光  朱广辉  刘志伟  牛云飞  祝玉函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12-2022092012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煤层中发育的断层构造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往往与冒顶、突水、瓦斯突出等事故伴生,小断层等微幅构造的精确探测一直是煤田安全生产研究的重点。三维地震技术是目前获得煤区构造特征、识别小断层最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但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难以满足现阶段煤田勘探精度的需求。笔者等针对煤田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特征,提出一种有效的煤田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技术,通过对静校正、叠前去噪、振幅处理和反褶积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试验,提高煤田三维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进而更好地识别小断层等微幅构造。通过对实际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处理测试表明,笔者等提出的精细处理技术对于煤田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现有三维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基础上可以识别出煤层中5 m以内的小断层,验证了研究区煤田三维地震精细处理技术的有效性,体现了精细处理技术在煤田精细勘探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雷良 《物探与化探》2012,(5):788-792,797
随着胜利探区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主要勘探目标开始转向小断块、小砂体等微幅构造以及岩性隐蔽油气藏,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技术难以满足当前生产需求。为此,选取胜利探区复杂构造地质模型,开展基于波动方程理论的地震波照明和面向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胜利探区二次采集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的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系列能够保证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态完整,小断块、小砂体等微幅构造的成像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三维地震勘探取得可靠数据的前提是获得最佳的的激发参数,即激发井深和激发药量。双井微测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确定激发参数的方法。以某区25m双井微测井为例,介绍了通过不同激发井深的接收排列图及频谱分析图确定潜水面位置及最佳激发深度的方法;在确定的最佳激发层位上进行不同药量试验,结合目的层有效波时窗频谱图,综合考虑有效信号、地震子波频谱及信噪比等因素选择最佳激发药量。通过双井微测井工作,最终确定潜水面位置为6m,最佳激发深度为11m,激发药量为2kg。  相似文献   

13.
王瑞芳  吕进英 《安徽地质》2008,18(3):210-211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是地震勘探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关系到以后的数据处理、资料解释及最终成果的准确性,对于能否完成地质任务,野外数据采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三维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进行研究性替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臬城镇覆盖区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设计,数据采集工作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同时获得纵波和转换波资料,与常规的纵波勘探相比,能够提供更多的地下介质信息。且转换波对于埋深较浅的小断层、小幅度构造有更高的分辨率,充分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本文将多波地震技术引入到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对陆域冻土区水合物进行多波地震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弹性波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多分量正演模拟,利用仿射坐标转换法将原始的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纵横波叠前分离,并通过多波高斯束偏移方法分别对波场分离后的PP波和转换PS波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根据我国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实际地震地质资料,建立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型。对上述水合物模型进行多波地震数值试算表明,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陆域冻土区水合物探测方法,充分利用多波地震资料有利于查明陆域冻土区水合物精细的地质构造,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炭绿色智能开采亟待解决透明地质条件精细构建问题,包括煤岩层构造、含水体、采空区与地应力等地质因素,该类隐蔽致灾体易诱发采空区突水或瓦斯突出等事故,是制约煤矿智能化开采与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三维地震勘探是目前探测断层和陷落柱等地质体的主要技术,但该技术基于反射理论框架,在小落差断层与小尺度陷落柱探测上仍存在挑战,发展针对隐蔽致灾体的煤田精细勘探理论与方法是安全与智能开采的基础问题。基于绕射的地震勘探框架在理论上能够突破传统地震勘探分辨率瓶颈,该前沿技术已在勘探行业权威期刊不断报道,国内外工业界和科研院校也投入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尚未形成方法体系与工业化软件。围绕煤田灾害源防治与智能开采关键地质问题,阐述了一套基于绕射理论框架的地震勘探系统,通过不同类型绕射波传播规律研究了弱信号捕获模式,利用反射波与绕射波多域差异特征提取了携带高分辨率响应的绕射波信息,基于散射点模型提出绕射波精细速度建模方法,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发展了绕射波多属性融合解释与阻抗反演技术,进而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未来透明矿山绿色开采的基础学科与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对淮南煤田太原组前期油气勘查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重大实物发现(油气显示层位和现场含气量测试),提出了针对山西组下伏地层的井下钻孔布设方案及其井身结构设计,并综合掌握实物发现地矿井地质构造资料,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淮南煤田阜凤逆冲推覆构造带下盘系统(原地系统)太原组含煤岩系油气资源调查的地面探井布设方案及其井身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井下钻孔+地面探井"相结合的淮南煤田太原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7.
电磁勘探技术是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物探技术之一,也是与地震法最为接近的勘探技术。电磁勘探技术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与地震的差距还是很大。加快电磁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两者的技术经济特征,分析电磁勘探技术在油气、深部矿产和水资源等六个领域的现状、潜力和机遇。进一步剖析了电磁勘探技术中电磁波场的固有局限性、岩石导电物理机理研究的不足,以及电磁勘探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技术的问题,同时指出了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仪器采集精度的提高,分析、反演解释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油气藏重力勘探的需要,出现了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结合测井资料,通过重力模型正反演计算,得出高精度重力勘探浅层油气藏是可行的结论。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自提出以来获得了不断的完善发展,并在某气田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勘探浅层油气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准东煤田预查中,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正演及波阻抗反演技术解释了复煤层宏观结构、预测煤层厚度,并综合采用钻探与地震资料估算煤炭资源量,其精度明显提高,与最终井田勘探所获得的煤炭储量累计值误差仅3%。该成果使得综合勘查技术得以在新疆煤炭资源勘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