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年代学研究是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多种定年方法的联合有助于对岩浆演化及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过程的精细刻画。论文选择栗木矿区具代表性的金竹源、老虎头和水溪庙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进行LA-ICP-MS锆石U-Pb和LA-MC-ICP-MS锡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老虎头细粒铁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6.3±1.7)Ma,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0.1±4.9)Ma;两件金竹源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锡石U-Pb年龄分别为(219.6±1.5)Ma和(219.9±2.2)Ma,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7.3±3.2)Ma;水溪庙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0.7±2.5)Ma。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金竹源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与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及石英脉型钨锡矿床的成矿年龄间隔较小,表明含矿花岗岩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岩浆冷凝结晶、富集成矿和热液锡矿化过程,是短暂矿化事件的产物,而非以往认为的岩浆-热液长时间演化的结果。同时,基于不同测年方法的对比结果显示,在含锡花岗岩中,锡石年龄既能代...  相似文献   

2.
<正>成矿年代学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精确的成矿年龄对于理解矿床成因、矿化过程及指导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锡矿床形成年龄的厘定,主要借助与锡石伴生矿物的同位素定年来间接约束(如白云母40Ar-39Ar、辉钼矿Re-Os法等)。在一些矿床中,这些伴生矿物并非与锡石同时形成,且部分矿物的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较低,容易受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叠加或扰动。锡石是锡矿床主要的矿石矿物,属于四方晶系中的金红族类,晶格中常常含有较高含量的U,晶体结构较为稳定,U-Pb同  相似文献   

3.
马楠  邓军  王庆飞  王长明  张静  李龚健 《岩石学报》2013,29(4):1223-1235
大松坡锡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腾冲-梁河锡-钨多金属矿带内的典型锡矿床之一,与古永岩基有密切的成生联系.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手段对大松坡锡矿床小龙河含锡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进行制约,两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分析结果分别为70.3±3.2Ma和75.3±4.2Ma,一件二长花岗岩样品结果为71.5±2.1Ma,代表了岩浆结晶年龄.LA-MC-ICP-MS U-Pb方法直接对锡石进行年龄测试在国内外研究报道尚少,本文首次对该矿床云英岩型锡矿石中锡石进行定年尝试,结果为75.5±2.6Ma,与岩体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小龙河锡矿床含锡岩体与古永岩基年龄一致,表明该含锡岩体可能是古永岩基的一部分.大松坡锡矿床的成矿年龄与含锡岩体年龄一致,表明二者同时形成,共系新特提斯洋俯冲构造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李欢  吴经华  蒋维诚  任涛  刘飚 《地质学报》2021,95(12):3926-3936
锡同位素是一种新兴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其在考古学及天体化学中的运用显示出非常大的示踪潜力和价值,然而目前其在地质学(尤其是矿床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缺乏系统介绍.本文总结分析了世界上目前所发表的主要天然及人工样品的锡同位素数据,发现天然样品中锡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差异,其中玻璃陨石最富重锡(其δ122/118 Sn值可达2.53‰),而黝锡矿(黄锡矿)最富轻锡(其δ120/116Sn值可达-1.71‰).其中,含锡矿物(如锡石和黝锡矿)中的锡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要远远大于全岩样品.地幔及地壳来源的不同岩性或地质体的全岩锡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差别;锡同位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分馏,且分馏程度可能远远大于锡同位素的初始值差异.锡石锡同位素对成矿环境非常敏感,其形成时的流体成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物化条件(如温度、盐度、氧逸度、pH值等)等因素均能影响其锡同位素的组成.深部流体(如岩浆来源)结晶的锡石富重锡,而浅部流体(如地层流体)的加入将使锡石富轻锡,因此锡石的锡同位素具有判别不同矿床成因类型的潜力.展望未来,锡同位素的研究有望在以下三方面取得突破:①各地球圈层锡同位素储库数据的精确测定;②矿物原位微区锡同位素的准确快速分析;③热液矿床锡同位素分馏机制的建立.聚焦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含锡矿物的锡同位素组成变化,有望揭示含锡流体性质及物化环境,从成矿流体来源、演化、沉淀等角度探讨成矿过程中锡同位素分馏的控制因素及其示踪机制,建立复杂锡成矿系统中的锡同位素演化模型.系统的锡同位素研究可为深入认识多类型锡矿化的"源"、"运""储"过程提供新的思路,为判别有争议锡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成矿物质来源提供关键的锡同位素证据,进而为研究大规模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提供全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平桂锡矿区锡石标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桂锡矿区包括姑婆山区、珊瑚区和花山区。该区原生锡矿有含锡夕卡岩型、锡石硫化物型和含锡碳酸盐型。对不同类型锡矿床中锡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红外光谱、晶胞参数等标型特征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锡矿床的类型,划分成矿阶段和探讨砂锡矿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渗沙水锡矿点宏、微观研究,否定了原矽卡岩型锡矿的成因观点,提出锡矿化与早二叠世末碱长花岗岩侵入和热液充填交代有关,矿化受断裂破碎构造控制。以此新观点为指导,我们在南天山东段首次发现了与早二叠世末钾长花岗斑岩有关的成型锡矿床-独山锡矿床。从蚀变、矿期活动及矿石中锡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了该矿床的形成包括锡石-泥晶碳酸盐充填交代、锡石-石英-铁矿物充填及锡石-石英-硫化物充填3个成矿阶段。根据稳定同位素、稀土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锡石原位微区U-Pb同位素测年,样品制备简单,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性价比、高效率等显著优势,是锡多金属矿床直接定年的有效手段。然而,基体效应的影响和标样的缺乏是制约该方法发展的关键。本次研究在He做载气以及加入不同辅助气(N_2、水蒸气)条件下使用锆石作为外部标准物质对锡石标准和样品进行元素、同位素分馏校准,并采用TeraWasserburg图解法和~(207)Pb法对普通铅进行校正。分析结果显示,氮气和水蒸气的引入,可以不同程度的提升Pb、U信号强度;3个不同的锡石标准和样品在He做载气及不同辅助气(N_2、水蒸气)条件下获得的Tera-Wasserburg U-Pb下交点年龄及~(207)Pb法普通铅校正后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都与文献报道值一致,并未发现明显基体效应的影响,显示采用锆石标准物质对不同类型锡矿床的锡石样品进行原位LA-ICP-MS U-Pb定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在锡矿床成因及找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锡矿床中花岗岩、赋矿地层、蚀变岩石和锡石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各类锡矿床成因.并总结了花岗岩成矿性评价的稀土地球化学定量标志.  相似文献   

9.
一、锡矿床分类现状 对矿床研究来说,分类问题是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锡矿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分类。 建造分类 著名的苏联地质学家斯米尔诺夫1937年根据矿床形成的矿石建造,建立起第一个锡矿床分类,把锡矿床划分为:含锡伟晶岩建造;锡石一石英建造,锡石—硫化物建造。在这个分类的指导下,很快就在苏联发现了很多锡矿点,对当时找锡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在已走过的历史时期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继后,一些学者在这个分类基础上,进行了不  相似文献   

10.
曹汉生  曾学华 《江西地质》1994,8(3):190-194
作者通过对曾家垅含锡矿物特征及赋存状态的分析认为,曾家垅含锡独立矿物以锡石为主,次为马来亚石及黄锡矿。在华南锡成矿带中,马来亚石的矿物组合在曾家垅锡矿床中首次发现,读矿物组合在岩浆期后不同的成矿阶段各具特色。矽卡岩晚期高温氧化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早期是锡石、马来亚石的主要成矿期,所晶出的大量锡石构成了曾家垅锡矿床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朱艺婷  李晓峰  余勇  李祖福  吴永 《岩石学报》2021,36(7):2179-2188
松山锡矿位于滇西临沧花岗岩基的西北侧。矿体主要赋存于临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松山组绢云石英片岩接触带矽卡岩以及花岗岩和围岩的裂隙中。由于缺乏精确的成矿年代学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并制约了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本文首次利用LA-SF-ICP-MS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技术对松山锡矿床矽卡岩型和电气石石英脉型矿石中的锡石矿物开展了 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件锡石样品的~(207) Pb/~(206)Pb-~(238) U/~(206) Pb谐和年龄分别为76.6±1.5Ma和79.6±3.6Ma,说明松山锡矿锡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临沧花岗岩主体侵位时间(三叠纪)明显不同。结合地质特征和前人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该地区存在明显的晚白垩世锡的成矿事件,研究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应围绕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岩体和围岩中的断裂展开。  相似文献   

12.
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测定锡石U-Pb年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锡多金属矿床的定年问题,建立一种采用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法进行锡石U-Pb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并与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法进行对比验证。由于采用化学处理技术分别纯化了U和Pb,减少了普通铅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分析测定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地区石英-锡石-黑钨矿脉的锡石样品分析,获得了精确的U-Pb年龄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粤东沿海地区新识别出一期早白垩世锡多金属成矿事件,但关于区内矿床类型仍然存在争议,包括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和动力变质热液成因。仙水沥Sn-W矿位于粤东沿海莲花山动力变质带,前人研究认为该矿床类型为动力变质热液成因。本文在详细介绍了仙水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锡石LA-ICP-MS U-Pb定年,并对空间上与矿化密切相关的黑云母花岗斑岩开展锆石LA-ICP-MS U-Pb定年,探讨了矿床成因。获得锡石U-Pb年龄为147.7±2.7Ma,2个黑云母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46.4±1.5Ma和146.0±1.4Ma,成岩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矿化蚀变空间关系,认为成矿与黑云母花岗斑岩密切相关。另外,还获得1个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18.5±3.2Ma,结合粤东地区最新研究进展,推测矿区可能存在一期白垩纪中期Mo矿化事件,并提出粤东沿海与闽浙沿海类似,可能发育白垩纪中期斑岩Cu-Mo矿成矿作用,区内具有寻找白垩纪中期斑岩Cu-Mo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金坑Sn-Cu矿床是粤东地区新发现的典型Sn-Cu共生矿床。矿区发育花岗闪长斑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等多种侵入岩以及高基坪组火山岩,而这些岩石的年代学格架,及其与成矿过程关系还不清楚。因此,本文以粤东地区新发现的金坑铜锡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不同岩性侵入岩锆石和矿石锡石的U-Pb年龄测定,旨在浅析Sn-Cu共生成矿机制和成矿背景。结果表明,矿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45.2±1.2Ma和144.1±2.2Ma,这些年龄与该矿床的锡石U-Pb年龄(144.2±5.6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区内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与锡矿成矿关系密切。此外,获得花岗闪长斑岩U-Pb年龄为147.4±1.1Ma,且花岗闪长斑岩和高基坪组火山岩具有较高Cu含量,表明Cu可能来自于这两类岩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早白垩世矿区内发生了含锡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花岗岩的侵位,其分异出富锡的还原性流体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析出了锡石;随着水岩反应的进行,流体萃取了围岩中的Cu、Pb、Zn等成矿元素,随着流体温度、盐度的持续下降,Cu、Pb、Zn和剩余的Sn在构造带内析出沉淀,从而造成了Sn-Cu共生成矿。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来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锡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的实验结果,结合相关资料,对实验过程中普通铅扣除的2种主要方法,即谐和图法和等时线法的原理、效果、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成果表明,2种主要方法各有不同的优点及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想获得比较准确的测试结果,需要根据具体矿物样品的年龄范围、总的U和Pb含量、普通铅相对含量、测年精度要求等因素,灵活地选择普通铅扣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锡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在锡矿资源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主要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从开采和利用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锡石—硫化物型和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主要集中在桂北、滇东等地,矽卡岩型集中分布在南岭中段湘南等矿集区、石英脉型则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的闽西、赣中、粤北、湘南等地;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运动之后的大陆环境为主,构造变动剧烈,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特别是与锡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生代花岗岩类非常发育,最具特色。本次在对全国873处锡矿矿产地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锡矿的成矿规律,厘定出20个以锡为主或锡较为重要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云英岩型)、石英脉型和岩体型4类锡矿类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44个成锡带,提出了19个重要工作部署区,并编制了中国成锡带图、中国锡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云龙铁厂锡矿位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收缩部位的澜沧江变质带中,属于东南亚锡矿带东支——滇泰锡矿带的北延部分之云龙锡矿带。矿化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有关,矿体多产在岩体舌状边缘及外接触带的层间剥离带或混合岩体内的构造裂隙中。矿石类型以锡石-电气石、石英型为主,锡石-硫化物型和锡石-角岩型次之,成因类型为混合岩化-高温热液矿床。以混合岩化、主干断裂及硅化、电气石化为本区重要找矿标志,通过对铁厂锡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研究,对该区寻找同类型矿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is used to compare the suitability of four cassiterite (SnO2) materials (SPG, Yankee, AY-4 and Jian-1), and three matrix-mismatched reference materials (NIST SRM 612, NIST SRM 614 and 91500 zircon) for normalisation of U-Pb and Pb-Pb isotope ratios in cassiterite. The excess variance of ages determined by LA-ICP-MS is estimated to be ±0.33% for 207Pb/206Pb vs. 208Pb/206Pb isochron ages and ± 1.8% and for U-Pb ages. Incorporation of this excess variance in cassiterite ages is necessary for realistic uncertainties. 207Pb-206Pb ages are advantageous for dating Precambrian cassiterite such as SPG compared with U-Pb ages as matrix effect on instrumental mass fractionation of Pb isotope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minor. We note minor bias in 207Pb/206Pb vs. 208Pb/206Pb isochron ages (~ 0.6%) when using either the NIST SRM 614 or 91500 zircon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emphasise the requirement for uncertainty propagation of all sources of error and reference materials with comparable U and Pb mass fraction to the cassiterite. The 238U/206Pb isotopic ratios from normalisation to matrix-mismatched reference materials show varied results, which emphasises the need to use matrix-matched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calculating U-Pb ages. When cross-calibrated against each other, LA-ICP-MS U-Pb ages of the ca. 1535 Ma SPG, ca. 245 Ma Yankee and ca. 155 Ma Jian-1 cassiterites are all consistent with their ID-TIMS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