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南亚中南半岛成矿带是特提斯(地中海-喜马拉雅-东南亚)洲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基于该区的地质矿产图,结合前人的研究,分别以古地缝合带和深断裂为界,将其划分为5个一级成矿省,19个二级成矿带.研究表明:①在古老陆核结晶基底区形成沉积变质型铁、铜和稀土金属矿床;②在板(断)块的结合带形成典型的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铬铁和铜镍硫化物矿床;③在板内沉积凹陷区形成盐类矿床;④在造山带的各个演化阶段形成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铜金矿床、热液型铅锌矿床、热液眯状金矿床与热液脉状钨锡矿床.研究成果不仅为从整体上认识该区的成矿规律提供了基本框架,而且为在中国西南"三江"成矿带寻找与毗邻国家类似的矿床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陶平  陈建书  陈启飞  王常微 《贵州地质》2018,35(3):171-180,217
本文在系统总结贵州省最新地质矿产研究成果,进行全省构造单元修订及进一步划分基础上,以多矿种区域成矿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最新认识为依据,对全省三级成矿区带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四级及更次级别成矿区带划分方案。贵州省归属于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的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三级成矿单元、6个四级成矿单元、12个亚四级成矿单元。各级成矿单元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成矿作用及其产物各具特色。该划分方案对贵州省成矿规律研究及找矿工作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铀矿床通常划为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本文根据一些火山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与火山岩浆活动关系不大,主要受火山岩浆活动之后的中酸性斑岩侵入活动控制的事实,辟出斑岩铀矿类型;斑岩型与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是并列关系。花岗岩型和斑岩型铀矿归为构造控制型铀矿,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归为层位控制型铀矿。中国铀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成带成片、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特点,以SN向贺兰山—龙门山—小江断层带为界,可划分为东部滨太平洋铀成矿域、西(北)部古亚洲铀成矿域、西(南)部特提斯铀成矿域。滨太平洋铀成矿域可进一步划分为华南铀矿省、华北铀矿省和东北铀矿省。西(南)部的特提斯铀成矿域,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尚待深入研究。西(北)部古欧亚大陆铀成矿域,有西北铀矿省。4大铀矿省内共划分出18个成矿带(区)。以火山岩、斑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靠近沿海的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以花岗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以碳硅泥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扬子陆块北部和东南部边缘地带和南秦岭地带,以砂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陆相沉积盆地内。铀成矿带(区)分布的不均匀性,不仅受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保矿条件等因素控制,而且还与当前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经济技术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区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作者在编制1:2 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地质构造背景与成矿特征,划分出劳亚、冈瓦纳、特提斯、环太平洋4大成矿域和北美、格陵兰、欧洲、乌拉尔-蒙古、西伯利亚、中朝、南美、非洲-阿拉伯、印度、澳大利亚、加勒比、地中海、西亚、喜马拉雅、中南半岛、北科迪勒拉、安第斯、楚科奇-鄂霍茨克、东亚、伊里安-新丙兰、南极等21个巨型成矿区带,简要论述了各成矿域和成矿区带的成矿特征,首次构建了全球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地区是地处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交汇部位的全球重要成矿区带,其优势矿产资源铜、金、铁、镍、铬、铝、钾盐、锡、铅、锌等与我国矿产资源结构具有较强互补性;成矿类型多样,斑岩型铜金矿、中低温热液型金矿、矽卡岩型铁矿、热液-矽卡岩型钨锡矿、红土型铬镍矿、红土型铝土矿等非常发育,不少矿床为世界级矿床;成矿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矿产空间分布多成群成带,部分矿床聚集区为世界级巨型成矿带,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特征明显。在上述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10个具代表性的重要成矿带找矿潜力进行了概略性评价,结果显示该区仍具有较大的矿产勘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中南半岛成矿带初步划分与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中南半岛成矿带是特提斯(地中海-喜马拉雅-东南亚)洲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基于该区的地质矿产图,结合前人的研究,分别以古地缝合带和深断裂为界,将其划分为5个一级成矿省,19个二级成矿带。研究表明:①在古老陆核结晶基底区形成沉积变质型铁、铜和稀土金属矿床;②在板(断)块的结合带形成典型的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铬铁和铜镍硫化物矿床;③在板内沉积凹陷区形成盐类矿床;④在造山带的各个演化阶段形成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铜金矿床、热液型铅锌矿床、热液脉状金矿床与热液脉状钨锡矿床。研究成果不仅为从整体上认识该区的成矿规律提供了基本框架,而且为在中国西南“三江”成矿带寻找与毗邻国家类似的矿床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兴蒙造山带成矿规律及若干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遭受了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和东部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强烈改造。该造山带也是中国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因此对该造山带成矿规律的总结和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找矿勘查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根据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该区已发现的绝大多数矿床形成于侏罗纪—白垩纪,与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关系不大。根据兴蒙造山带内的成矿与不同构造体系演化之间的关系,将研究区内的矿床分为4类:(1)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有关的矿床,形成于500~210 Ma,矿床类型主要是斑岩型Cu-Mo、Mo和Au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床和矽卡岩型Pb-Zn矿床,矿床形成环境主要为岛弧及古亚洲洋闭合后的碰撞与伸展阶段;(2)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有关的矿床,形成时间240~110 Ma,矿床类型主要是斑岩型Cu-Mo和Mo多金属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床、中低温热液脉型Pb-Zn-Ag矿床和热液脉型Ag多金属矿床,形成环境主要为陆缘弧、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碰撞造山-后碰撞,以及造山后的伸展崩塌阶段;(3)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有关的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210~100 Ma,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Mo(W、Cu)矿床、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Au矿床,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4)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有关的矿床,矿床主要形成于150~120 Ma,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Mo(Cu、W)矿床、热液脉型Pb-Zn-Ag和Cu多金属矿床、高温岩浆热液型稀有稀土元素、W(Sn)、Sn矿床和矽卡岩型Fe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环境处于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这两大构造体系的叠加区域,总体属于一个伸展的构造背景。不同构造体系下的成矿特点是不同的,而所富集的主要金属元素也有差别。根据所产出的不同金属的资源量大小对比,Cu主要产在与古亚洲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Mo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Pb-Zn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区和古亚洲洋构造体系,Au主要产在古太平洋构造体系,Ag和Sn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区,W主要产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叠加区域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亚成矿域夹持于西伯利亚、东欧和塔里木-华北克拉通之间,展布范围与全球显生宙大陆地壳生长最典型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相当,并产出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铜(-金)、斑岩钼及斑岩铜(-钼)矿床。斑岩成矿作用自西向东存在明显差异,可高度概括为具‘西铜东钼、早铜晚钼’特征。基于前寒武纪基底性质、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及斑岩成矿特征方面的系统综合研究,以重要构造线为界,将成矿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成矿省:哈萨克斯坦斑岩Cu(-Au-Mo)、蒙古斑岩Cu(-Au)和中国东北斑岩Mo(-Cu)成矿省。哈萨克斯坦成矿省具新太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四个大型斑岩Cu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增生造山过程(481~440Ma),而绝大多数矿床为晚石炭世(330~295Ma)集中爆发成矿的产物。古亚洲洋西段,沿我国中天山—伊犁南缘—吉尔吉斯北天山—中哈萨克斯坦—科克切塔夫至成吉思线性展布的古生代岩浆弧与哈萨克斯坦山弯构造共同制约了斑岩成矿作用;增生造山向山弯构造的转换阶段为斑岩集中成矿期。蒙古斑岩成矿省亦具新太古代—早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斑岩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泥盆纪(~370Ma)和三叠纪(~240Ma)两个时期,为图瓦-蒙古山弯构造演化过程中两个局部时段的突发成矿;早期成矿事件与古亚洲洋体系向南戈壁微地块下的俯冲增生造山有关,晚期成矿可能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的结果。中国东北斑岩成矿省广泛发育新元古代结晶基底和泛非事件岩石学记录;奥陶纪(482~440Ma)斑岩成矿受控于古亚洲洋早古生代时期俯冲增生作用;而中生代斑岩钼集中爆发成矿则分别受控于古亚洲洋体系后碰撞(~250Ma)、蒙古—鄂霍茨克洋体系同俯冲(248~204Ma)、古太平洋体系同俯冲(195~145Ma)及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事件(145~106Ma)不同地球动力学体制。成矿流体方面总体而论,中亚斑岩型矿床热液蚀变遵循经典Lowell and Guibert模式,高氧化性岩浆流体有效出溶造就了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中亚成矿域斑岩铜矿的成矿斑岩岩石类型与环太平洋域成矿斑岩类似,以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成分为主,最常见的是石英二长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成钼矿斑岩比成铜(-金-钼)斑岩更偏酸性,具更高SiO2含量。部分斑岩具埃达克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另一部分斑岩却有类似正常弧火山岩的特征。虽然现有弧环境斑岩岩浆产生的‘MASH’和‘板片熔融’模型以及‘后碰撞拆沉与新生基性下地壳熔融’模型能够解释中亚成矿域部分斑岩铜矿床成矿的深部机制,但本文新提出‘残余洋中脊俯冲+预富集基性下地壳熔融’模型解释哈萨克斯坦成矿省巴尔喀什—西准噶尔成矿带斑岩铜大规模成矿的深部机制。中亚域斑岩钼成矿与古老地壳或古老岩石圈地幔的熔融无关,而与新生地壳熔融产生长英质岩浆的深部事件存在直接成因联系。西段哈萨克斯坦省新生地壳由古生代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弧增生事件形成,而东段中国东北成矿省新生地壳则是新元古代与Rodinia超大陆相关聚合和裂解事件造就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成钼"模型突破了钼成矿与古老地壳熔融有关的传统认识,能很好地解释全球最大的中国东北钼成矿省的成矿深部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鉴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在分析了祁连山及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将祁连及邻区划分为5个Ⅱ级成矿省、11个Ⅲ级成矿带和19个Ⅳ级成矿亚带,并对划分出的Ⅳ级成矿亚带进行了成矿条件、优势矿种及矿床成因类型等主要地质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通过《华夏成矿省华南洋—滨太平洋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在新厘定古华南洋构造成矿域的基础上,按构造域、板块、陆(地)块造山带、隆起带、坳陷带进行了构造单元的划分。将华南成矿单元新划分为扬子、华夏、东南海域(含台湾省、海南省)3个成矿省。华夏成矿省处于古华南洋构造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复合地区,分为下扬子、南岭、浙闽3个成矿区(或亚省),长江中下游、江南东段、钦杭北段、钦杭南段、诸广—云开、雩山—九连山、武夷、东南沿海8个重要成矿带,17个亚带以及苏北盆地,初步划分了77个重要的矿集区、矿田,这种新的划分更好地反映了区域成矿规律和有利于矿产资源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朱群  柴璐  刘斌 《中国地质》2018,45(S1):76-84
东北亚南部地区成矿区带数据集是以研究区最新地学资料为基础,根据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特点,综合区内1 590个境内外矿产地信息资料,依据区内主要金属矿床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及成矿规律,将东北亚南部地区划分为3大成矿域、9个成矿省、43个成矿带及11个成矿亚带。包括成矿省、成矿带及成矿亚带名称,成矿带及成矿亚带的主要成矿元素、主要成矿期、主要构造单元及主要矿产地信息等数据。该数据集将为开展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毗邻地区跨境成矿带的成矿对比研究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对东北亚南部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天山—北山地区成矿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单元是成矿意义上的地质单元。笔者在继承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确定的中国成矿单元I级(成矿域)、Ⅱ级(成矿省)和Ⅲ级(成矿区带)最新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对东天山—北山地区6个Ⅲ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界线进行修正,并以明显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带及相关的成矿作用为标志,划分11个IV级成矿单元(成矿亚区带),概述各IV级成矿单元(成矿亚带)地质矿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尚志市亮河镇地区地处黑龙江省南部,是我国张广才岭北侧比较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本文介绍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别是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与研究区内斑岩型钨钼矿床成矿关系密切。结合研究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推断本矿床的形成应该与燕山期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属于燕山期环太平洋成矿带对古亚洲洋成矿带叠加时期的成矿活动之一。根据上述条件指出找矿远景区——大崴子、华山林场和东南岔地区。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是矿产资源大国,其中产量最高的包括银、铜、铁、铅锌等。这些矿产的生成主要源于多种多样的矿床类型和各式各样的矿化类型,其中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是最突出的矿床类型。这些矿床的形成与北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有关,体现了联合大陆长期积聚或解体的某些阶段,尤其是中新生代成矿带的空间展布特征与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划分的9个构造-岩浆-成矿带,分别形成3个俯冲成矿系列,即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发育的IOCG型铁铜金成矿带→斑岩型铜钼金成矿带→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多金属成矿带,分别代表太平洋古板块、法拉隆板块和科科斯板块向北美板块从俯冲、挤压到碰撞后伸展的板块构造岩浆成矿环境。这类俯冲边界型成矿系统的主体部分是西马德里造山带岩浆弧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成矿系统和盆岭省中的火山岩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矿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5.
成矿单元是成矿意义上的地质单元。笔者在继承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发布的中国成矿单元Ⅰ级(成矿域)、Ⅱ级(成矿省)、Ⅲ级(成矿区带)最新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对秦岭地区5个Ⅲ级成矿单元(成矿区带)界线进行修正,以较明显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带特征及相关的主成矿作用为标志,划分15个Ⅳ级成矿单元(成矿亚区带),并概述各Ⅳ级成矿单元的地质矿产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近年来对印度尼西亚的地层、构造、岩浆及矿产研究,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本文将印度尼西亚划分为3个一级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印度-澳大利亚成矿域)、4个二级成矿省(苏门答腊岛成矿省、加里曼丹成矿省、苏拉威西成矿省、新几内亚成矿省)和9个三级成矿带,并对各成矿带的地质及成矿特征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中亚成矿域核心地区地质演化与成矿规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亚成矿域地质演化的重要特征是:古生代地壳生长和演化的多阶段性、多旋回物质的活化-再活化、成矿环境的长期性和周期性,这些特征导致域内成矿物质的多次迁移和聚集。中亚成矿域由若干个成矿省组成,其核心部分由阿尔泰成矿省、环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省和中-南天山成矿省构成。成矿省由多个成矿带构成,每个成矿带由若干个矿集区组成,每一个矿集区包含至少1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古亚洲洋关闭后,中亚成矿域核心地区普遍发育的印支期成矿作用主要受韧性剪切带和小型壳源岩浆活动控制。中亚成矿域核心地区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古南天山俯冲带流体-岩浆演化过程对成矿作用的制约、巨型斑岩铜矿带的形成环境、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格局重建、巨型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其对金成矿作用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南美安第斯地区成矿区带划分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卢民杰  朱小三  郭维民 《矿床地质》2016,35(5):1073-1083
南美安第斯成矿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Cu、Au、多金属巨型成矿带,产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Cu、Au、多金属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找矿投资热点地区之一。文章在系统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安第斯成矿带的基底组成、构造_岩浆演化、板块俯冲形式、成矿作用以及主要成矿类型的差异,将安第斯地区自北而南划分为3个Ⅱ级成矿省和14个Ⅲ级成矿带,并对各成矿区带的地质与成矿特征进行了概要阐述,为安第斯地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矿产勘查、开发投资提供了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