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切坡建房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浙江省余杭区鸬鸟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与成灾模式,概化四类具有不同坡度的斜坡模型,利用有限元极限平衡法模拟计算斜坡开挖后应力、应变分布及安全系数变化规律,借助函数曲线拟合边坡开挖进尺与安全系数间的关系,推算出斜坡开挖失稳时的开挖进尺临界值。得出以下结论:(1)未开挖状态,斜坡潜在失稳区位于坡顶处,开挖后坡脚附近失稳概率高于坡顶。(2)斜坡开挖后,坡度与开挖进尺共同影响边坡稳定性,且坡度影响大于开挖进尺。(3)误差分析发现,坡度小于20°斜坡的临界值误差较大,坡度大于20°斜坡的临界值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2.
1概况沪-蓉高速公路湖北宜昌K59+000~K65+000段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古树屋至春潮村之间北侧南高北低的单面斜坡上。设计路线高程820~995m。斜坡坡脚高程一般730~790m,坡顶高程1200m以上,地表坡度一般20°~35°,局部稍陡达40°。沿线崩塌、滑坡及浅部岩体卸荷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如区段内孔家湾滑坡、春潮0#滑坡、春潮1#滑坡、春潮2#滑坡、头道河1#滑坡、头道河2#滑坡及响石坝滑坡等古滑坡均为沿层间节理面顺坡向发生的岩质滑坡。设计桩号K63+850~K64+120区段,因318国道开挖切断南侧斜坡岩层而发生浅层顺层滑移,对318国道造…  相似文献   

3.
降雨诱发的浅层黄土滑坡是黄土高原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斜坡水分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是导致斜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但基于此的剖面监测数据较少.依托延安黄土地质灾害野外观测基地,选择典型黄土斜坡,在坡面布设两条5 m深的水分探测纵剖面,观测在降雨过程中斜坡水分的空间特征.监测结果显示:1)降雨引起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深度有限,与降雨量成正相关关系;2)土壤含水率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周期性特征,随深度增加,周期逐渐变长;3)斜坡水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垂向上表现为含水率的不均匀性与阶段性,而在斜坡的不同部位,受降雨影响坡顶-坡腰-坡脚含水率大致呈递减趋势,其中坡顶、坡脚的水分波动程度最大,坡脚的入渗深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延安市发生了自19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强度最大、持续时日最长且间隔时间最短的强降雨。在此过程中,区内沟壑斜坡发育大量的滑坡地质灾害。通过野外调查和典型重大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地质勘查,分析了滑坡体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坡度角大于28°、坡体形态为阶梯型和复合型、有第四系坡积黄土堆积的斜坡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下产生滑坡地质灾害的概率高,同时当降雨量大于100 mm、土体浸湿深度大于55 cm时,产生坡面泥流灾害的可能性大。因此,黄土地区(延安)新建工程应避免在坡度陡、坡形复杂、坡积黄土较厚的斜坡危害区内选址,在降雨期间应密切监测降雨量,及时撤离疏散易发区内群众。  相似文献   

5.
凌炳  余敏 《城市地质》2015,(3):66-68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基于贡献率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地形地貌因子与滑坡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大关县坡度坡向对滑坡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将坡度和坡向因子细分区间,计算每一区间对滑坡的贡献率,定量地分析坡度、坡向区间变化与滑坡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坡度15°~25°区间的区域为滑坡最敏感的区域,坡向带270°~315°区间是滑坡灾害最敏感的区域,但坡向带每一区域的贡献率差别不大,说明坡向对滑坡发生的作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康家坡滑坡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向明村3组。滑坡区地貌类型属于侵蚀构造中低山地貌,斜面为上陡下缓的凸型坡,坡度10°~35°。2018年8月6日12时左右,斜坡中下部突然发生滑动,沿坡脚西沟右岸岸坡处剪出,持续时间约3 min,形成均宽约140 m、纵长300~390 m、平均厚度约30 m,体积约1.50×10^6 m^3的大型土质滑坡。滑坡堆积体在西沟内形成堰塞坝,沿沟长220 m,顶宽170 m,高20~50 m,沟道被完全堵塞,上游沟道仅余2000 m^3库容。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省岚皋县境内滑坡为研究对象,借助R型因子分析法,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起主导作用的主项因素按照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滑坡前缘河流影响距、人类工程活动、地形地貌和控滑结构面;影响较大的分项因素按照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滑坡体前缘河流影响距、开挖坡脚、原始斜坡坡向、控滑结构面倾向、耕地(占坡体百分比)和滑坡体碎石含量。结合影响滑坡发育的主项因素和分项因素,综合确定影响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按照其影响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河流影响距、开挖坡脚、原始斜坡坡向、控滑结构面倾向。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滑坡灾害的分析提供新的方法,而且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省岚皋县境内滑坡为研究对象,借助R型因子分析法,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起主导作用的主项因素按照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滑坡前缘河流影响距、人类工程活动、地形地貌和控滑结构面; 影响较大的分项因素按照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滑坡体前缘河流影响距、开挖坡脚、原始斜坡坡向、控滑结构面倾向、耕地(占坡体百分比)和滑坡体碎石含量。结合影响滑坡发育的主项因素和分项因素,综合确定影响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按照其影响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河流影响距、开挖坡脚、原始斜坡坡向、控滑结构面倾向。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滑坡灾害的分析提供新的方法,而且对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典型降雨型滑坡的淳安县作为研究区,在完成全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道路距离、土地利用和植被等9个滑坡影响因子,利用GIS技术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对这9个影响因子开展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寒武、震旦、石炭和白垩系是滑坡易发地层,侵入岩组、紫红色砂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组是滑坡高敏感性岩组;滑坡受断层影响总体上随着距离断层由近及远逐渐降低;(2) 坡度范围10°~35°是滑坡的易发坡度,30°~35°滑坡数量达到峰值;SE和S等朝南坡向是滑坡最易发坡向;高程范围为100~200m是滑坡最易发区间;凹坡最易发生滑坡,而凸坡则滑坡敏感性最差;非林地、茶叶、竹林和经济林等是滑坡高敏感植被类型;(3) 住宅用地、耕地、园地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用地类型是滑坡易发地类;距道路距离因子对滑坡敏感性低,相关性不明显。上述各滑坡影响因子最利于滑坡发生的数值区间确定,将为研究区进一步开展降雨型滑坡区域易发性评价及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市山体滑坡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艺贞 《福建地质》2007,26(4):259-265
对漳州市区域内近十几年来所发生滑坡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漳州地区山体滑坡主要受地形、地质、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地形坡度在25°~50°,坡型为阶梯型、人工边坡无支挡,土质边坡坡度大于70°与坡高大于4m者,连续10d内降雨量在170mm以上,且日降雨量在100mm的强降雨时,发生滑坡的概率,达71.7%。故此,降雨量170mm以上、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100mm时,可作为漳州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总被引:90,自引:3,他引:8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印度-亚洲碰撞是新生代地球上最为壮观的重大地质事件.碰撞及碰撞以来,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域发生了与碰撞前截然不同的变形,地貌、环境及其深部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根据青藏高原形成、周缘造山带崛起以及大量物质侧向逃逸的基本格局,作者从大陆动力学视角出发,将"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与"前碰撞大地构造"区别开来进行研究,将印...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定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现多个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岩体表现为高S i、A l、N a,富集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Z r、H f、T i,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P、N i、C r,地球化学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通过锆石SHR IM P U-Pb测年,获得3组年龄:第一组年龄,T=(1 970±47)M a(n=4,M SW D=2.4),代表岩浆捕获的继承锆石年龄;第二组年龄,T=(764±33)M a(n=4,M SW D=2.50),代表岩浆结晶年龄;第三组年龄,T=(424±16)M a(n=6,M SW D=1.03),代表加里东期构造事件年龄。T=(764±33)M a的锆石年龄可能是塔里木地块在新元古代末期R od in ia超大陆裂解岩浆活动的记录,对约束该区地层时代、研究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3.
黄土的本质与形成模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赵景波 《沉积学报》2003,21(2):198-204
根据显微结构鉴定,有机质分析,颗粒分析,CaCO3测定和野外观察、统计等资料,研究了黄土的本质和形成模式。资料表明,黄土具有土壤的各种结构,具有指示草原和森林草原土壤发生特征的CaCO3和CaSO4淀积成分,含有土壤的有机质;黄土的本质是土壤,是在相对冷干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多种灰黄色狭义土壤,而且是在当时当地气候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的发育成熟的古土壤;黄土形成模式是风尘经草原、森林草原和荒漠草原区的成壤作用形成土壤的模式。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资源最深厚、最富集的地区,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和水文地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壤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14.
开采条件下河北平原中部咸淡水界面下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平原中部上层咸水入侵下层淡水已造成局部地下水污染,本文调查统计了地下水质监测资料和2700多眼深井孔的测井物探资料。以水化学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入手,对研究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咸淡水界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下移约0.4m,开采地下水造成上下层水头压力变化,加大上部浅层水向下越流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白城市水稻种植区灌溉用水的物理和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白城市水稻种植区的灌溉用水水源可以分为地表自流灌溉水、浅井灌溉水、深井灌溉水三种;不同水源的灌溉用水水质存在一定差异;灌溉用水的水质成分与土壤的元素组成存在着一定关系,且影响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月球哥白尼纪地层是月球演化历史中最年轻的地层单元,哥白尼纪撞击坑数量较少,但其形成的哥白尼纪地层却是全球性的、非常显著的,大多学者普遍认为哥白尼纪基本没有岩浆活动与构造活动。通过对月球哥白尼纪地层进行地质填图,认为月球高地地区撞击坑辐射纹相对月海地区辐射纹发育更好,推测其原因可能为高地与月海岩石性质不同,或撞击的小天体体积、能量、物质特征以及撞击的角度、速度不同等原因导致的;哥白尼纪地层可划分为早哥白尼世地层(C_1)、中哥白尼世地层(C_2)和晚哥白尼世地层(C_3),通过对各世典型撞击坑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哥白尼纪各世地层的特征,为开展月球晚期撞击作用特征与效应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对哥白尼纪-爱拉托逊纪地层界限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月球年代学多源数据综合判别法方案,以重新厘定哥白尼纪年代下限。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并流带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线部位,新构造运动强烈,构造发育,岩石破碎,地势陡峻,地质环境异常脆弱,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区内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水利资源、矿产资源、人资源极为丰富,是西部大开发中极有前景的地域,亟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保护三江并流带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在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应该采取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对策。本针对该区新构造运动发育、岩石强烈破碎的特点,分析在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给区域环境地质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提出处治措施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许玩宏  沈平 《沉积学报》1997,15(3):72-77
本文着重报道了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采自该层位的样品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链状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测试结果显示:正烷烃图谱呈双驼峰形,碳数分布为nC15~nC35,以nC18为主峰碳,nC29为次主峰碳,C-21/C+22为0.77~1.02,OEP为0.94~1.04;植烷占优势,Pr/Ph为0.40~0.46;藿烷碳数为C27~C35,以C30占优势,C27+C29<C+31;仅见碳数分布为C20~C29的长链三环二萜烷,以C28为主峰碳;甾烷丰度顺序为C29甾烷>C27甾烷>C28甾烷,同时检出了孕甾烷和4-甲基甾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出还原环境特点,且可能主要来自藻类。  相似文献   

19.
刘海洋  陈俊合  欧素英 《水文》2004,24(5):10-13
针对北江中下游流域的特点的复杂性,建立了以水力学方法为主的河网一维及对无资料区间采用水文学方法为辅的洪水计算耦合模型,同时说明了区间洪水的作用。经“97·7”典型年洪水验证的结果表明,模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端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士东  董增产  辜平阳 《地质学报》2015,89(7):1231-1243
盐场北山英云闪长岩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西端青海冷湖地区。岩体Si2O56%(62.86%~64.83%),A12O315%,MgO3%(含量为1.73%~1.96%),Mg#=33.4~37.0,小于50。Sr400×10-6(平均为409×10-6),Y18×10-6(Y=3.09×10-6~6.6×10-6),Yb1.9×10-6(Yb=0.4×10-6~0.58×10-6),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Na2O/K2O=2.39~2.73,富Na贫K,Eu、Sr正异常(δEu=1.22~1.44),属O型埃达克岩。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具火山弧型花岗岩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263±2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西端埃达克质花岗岩可能产于与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是俯冲板片直接熔融的产物。进而揭示中二叠世末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处于洋陆俯冲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