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张耀玲  胡道功  石玉若  陆露 《地质通报》2010,29(11):1614-1618
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之上,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对格尔木南锯齿山一带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英安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11颗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6.1±2.9)Ma,这表明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形成于早泥盆世,进一步佐证了根据牦牛山组底部磨拉石中火山岩夹层的岩浆锆石U-Pb年龄所得出的结论: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而非传统认为的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2.
张耀玲  胡道功  石玉若  陆露 《地质通报》2010,29(10):1614-1618
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之上,记录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对格尔木南锯齿山一带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英安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11颗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06.1±2.9)Ma,这表明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形成于早泥盆世,进一步佐证了根据牦牛山组底部磨拉石中火山岩夹层的岩浆锆石U-Pb年龄所得出的结论: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而非传统认为的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3.
柴北缘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之上,记录了该地区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对柴北缘牦牛山一带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两个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样品进行锆石U Pb同位素测定,两个样品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3965±24) Ma(n=17,MSWD=33)和(3958±12) Ma(n=20,MSWD=11),均被解释为火山岩喷发年龄。结合东昆仑造山带牦牛山组测年结果,认为柴达木盆地周缘牦牛山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晚泥盆世,且东昆仑与柴北缘加里东造山作用结束的时间均为早泥盆世之前,而非传统认为的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4.
昆仑造山带晚泥盆世沉积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昆仑造山带基本构造-地层格架奠基于古生代,晚泥盆世是加里东造山旋回和华力西造山旋回转换的关键阶段,加里东碰撞造山和其后的伸展裂陷等记录均存在于晚泥盆世沉积地层中。西昆仑晚泥盆世奇自拉夫组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沉积,属典型的碰撞造山型磨拉石建造,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产物;东昆仑晚泥盆世黑山沟组和哈尔扎组岩性组合特征与牦牛山组极为相似,均为一套陆相、滨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组合,为典型的裂陷伸展型磨拉石建造,是晚古生代裂陷伸展盆地演化开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牦牛山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东昆仑水泥厂地区造山后火山-沉积盆地内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地层之上,其形成时代的研究对限定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方法,对火山-沉积盆地内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的流纹岩夹层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北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743-2)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23.2±1.8Ma,盆地西缘牦牛山组底砾岩之上的流纹岩(B820-1)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08.2±2.4Ma,盆地西缘和南缘牦牛山组中上部碎屑岩中流纹岩夹层(B705-1和B656-1)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分别为404.9±4.8Ma和399.6±2.8Ma。它们代表了牦牛山组不同层位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由此可以限定水泥厂地区牦牛山组形成时间为400~423Ma。上述年代学结果较为精确地限定了东昆仑早古生代洋盆关闭的构造年代。流纹岩中2486~920Ma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发现,说明东昆仑南的变质基底和扬子板块变质基底类似,是晋宁期0.9~1.0Ga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时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大干沟火山岩SHRIMP 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大干沟以北地区造山后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于前泥盆系之上,其形成时代对限定柴达木盆地加里东造山作用的结束时间及晚古生代裂解作用的开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方法,对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样品进行精确的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牦牛山组上段火山岩样品DG01和DG02中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403.6±5.1Ma和409±3.4Ma。综合前人研究认为,造山后牦牛山组伸展型磨拉石的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限定了晚古生代裂解的开始时间,也意味着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之前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时空演化的重要地区,也是天山造山带与兴蒙造山带对接的关键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工作条件的制约,该地区研究程度相对薄弱,晚古生代地层格架混乱且矛盾。根据近年来在该地区完成的1∶5万区调成果,通过晚古生代地层的区域分布、物质组成、时代归属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并结合构造-岩浆配置和造山带结构的认识,重新建立了内蒙古北山地区黑鹰山地层分区晚古生代地层格架。重新划分和厘定出志留纪—泥盆纪雀儿山群红尖山组、碎石山组、清河沟组和圆锥山组,石炭纪绿条山组、白山组及二叠纪双堡塘组、金塔组,明确了雀儿山群为雀儿山陆缘弧环境形成的火山-沉积组合,包括晚志留世—中泥盆世红尖山组岛弧火山岩和碎石山组-清河沟组弧内盆地碎屑岩组合,以及晚泥盆世圆锥山组岛弧火山岩组合;石炭纪绿条山组、白山组形成于沟-弧-盆体系中,以红石山-百合山结合带为界南北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绿条山组北区为低成熟度的弧间盆地北缘滨浅海碎屑岩沉积,南区为成熟度较高的弧间盆地南缘滨浅海-半深海碎屑岩沉积;白山组北区为晚石炭世继承岛弧火山组合,南区为石炭纪陆缘弧火山组合。双堡塘组和金塔组为后碰撞-碰撞后的裂谷盆地沉积,具有下部碎屑岩、上部火山岩的二元结构,化石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早—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地区晚古生代到三叠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地质在早古生代经历了从裂谷—岛弧—前陆盆地的沉积演化后,于早古生代末造山。晚古生代,东昆仑地区进入新的沉积-构造演化旋回,以石炭系和三叠系沉积为最重要,分布广泛,厚度大,岩相变化复杂。泥盆系在格尔木到昆仑山口的路线上零星分布,主要为陆相火山碎屑...  相似文献   

9.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周边山区的泥盆系仅出露上统,分布于柴北缘、东昆仑北麓山区及祁漫塔格一带(图1)。由一套山麓—河湖相杂色碎屑岩、陆相火山岩及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组成。  相似文献   

11.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2.
柴北缘阿木尼克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牦牛山组火山岩,通过对火山岩岩石组合、地球化学、锆石测年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性组合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发育柱状节理,为典型陆相火山岩。里特曼指数(δ)为1.45~4.54,全碱(ALK)含量变化范围较大,铝饱和指数为0.66~1.19,具2种来源地球化学特征的火山岩(S和I型),显示混源演化,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铀亏损明显。构造环境均显示为岛弧,锆石年龄为中—晚泥盆世,表明阿木尼克山一带在该时期主体处于隆升状态,而到了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时期则出现了海相沉积岩,说明古特提斯洋重新打开,拉开了该区海相沉积帷幕。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东昆仑卡尔瓦东地区泥盆系布拉克巴什组地层序列及其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了该组地层的剖面特征,岩石组合及其横向变化特征。工作区中的泥盆系布拉克巴什组地层主要为一套滨海相及海陆交互相至浅海相的正常碎屑岩、灰岩与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不均匀互层产出的复杂沉积组合。通过分析该套地层岩石及沉积学特征,该区域布拉克巴什组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  相似文献   

14.
钱涛  李王鹏  高万里  江万 《地质学报》2023,97(3):672-687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泥盆系牦牛山组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的粗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特征,记录了柴北缘构造带从碰撞造山进入造山后阶段的核部岩石剥露过程。尕海南山牦牛山组地层顶部和底部的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96.6±2.4 Ma(MSWD=0.39,n=14)和396.9±2.5 Ma(MSWD=0.052,n=14),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时代大致为早泥盆世末期。不同出露点牦牛山组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谱具有不同的峰值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A,样品20QH-19具有532~505 Ma、935~891 Ma、1136~1064 Ma和3110~1309 Ma多峰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B,样品20QH-21具有537~443 Ma、1073~798 Ma和2463~1785 Ma多峰及20QH-22以明显的单一峰值~420 Ma为特征;牦牛山调查点C,20QH-26以明显的~418 Ma单峰为特征。多样的年龄组分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柴北缘志留纪—泥盆纪同造山岩浆岩、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沙柳河群及欧龙布鲁克地块。...  相似文献   

15.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牦牛山组沉积相组合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牦牛山地区出露的牦牛山组是一套由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相共同构成的陆相沉积组合,冲积扇相砾岩-粗砂岩组合主要分布于研究区SE侧,扇三角洲相砂岩-泥岩组合主要分布于研究区NW侧。古水流分析表明牦牛山组沉积物主要来自其SE侧古隆起,但后期扇三角洲相包含少量来自NW和NE向的沉积物。该套沉积组合序列特征与区域上分布在牦牛山西侧同时期形成的湖泊相、滨浅海相沉积共同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在晚志留-早泥盆世时期存在一NW向倾斜的古斜坡,且晚期北侧发生抬升。砾岩和砂岩碎屑组成与区域岩石组合类型对比表明,牦牛山组沉积碎屑物主要来自于滩间山群。沉积组合序列特征、碎屑组成和区域构造背景综合研究表明,牦牛山组可能为柴达木板块向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局部断陷盆地的充填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德令哈市石底泉地区牦牛山组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石具有高钾高钠,贫铁镁的特征,属中酸性岩类,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95.7±2.7Ma,确定其形成时代不晚于早泥盆世,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晚泥盆世,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新的年代学依据。综合分析表明,石底泉地区牦牛山组火山岩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的产物,其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北祁连加里东期造山带是在新元古代Rodinia联合大陆(Pangea-850)基础上裂解,经由寒武纪裂谷盆地、奥陶纪初期成熟洋盆、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活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早、中泥盆世碰撞造山而形成的.奥陶纪中、晚期,北祁连、走廊地区中、上奥陶统发育洋壳-岛弧-弧后火山岩,形成典型的沟-弧-盆体系的沉积.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是北祁连-走廊沉积盆地的转换时期.除天祝、古浪、景泰及肃南等局部地区发育下志留统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以外,全区志留系均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志留系底部多见一套砾岩层.下-中志留统为典型复理石相的浊流沉积.上志留统变为滨浅海相磨拉石沉积.早、中泥盆世雪山群为典型的陆相粗碎屑磨拉石沉积.从空间分布上看,志留系-泥盆系在走廊-北祁连地区也有自北向南厚度加大、粒度变粗的特征,古流以由南向北、来自造山带的古流为特征.北祁连-河西走廊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志留系复理石-海相磨拉石-中、下泥盆统陆相磨拉石的充填序列以及空间分布特点,反映为典型的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景洪东南地区出露一套泥盆系,前人将其以粗粒碎屑岩为特征的部分命名为怕当组,根据腕足类化石鉴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泥盆世;以碎屑岩、凝灰岩为特征的部分被命名为南光组,根据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划归晚泥盆世。对其沉积环境尚存在陆相和海陆交互相、浅海陆架相、半深海-深海相沉积环境的不同认识。本研究发现,粗粒碎屑岩层序中也发现有晚泥盆世标准植物化石斜方薄皮木(Lepotophloeum rhombicum),并且粗粒碎屑岩层序位于剖面上部,南光组位于剖面下部,说明两者的地质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故建议废除怕当组,将两者合并为上泥盆统南光组。南光组具有典型的鲍马序列特征,含有放射虫等海洋环境生物化石,属于深海浊流沉积层序。  相似文献   

19.
新疆西准噶尔铁厂沟镇南部广泛出露泥盆纪陆源碎屑岩沉积地层,对其时代归属缺乏可靠的古生物化石依据,并一直颇有争议。前人根据岩石地层对比将其归为中泥盆统库鲁木迪组。在充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套泥盆纪地层中的岩屑凝灰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379.3±5.0)Ma(MSWD=0.45),表明新疆西准噶尔铁厂沟镇南出露的泥盆系时代跨度较大,其中存在晚泥盆世早期沉积,而不是前人所笼统认为的中泥盆世。因此,将这套前人所划分的中泥盆世库鲁木迪组地层沉积时代重新厘定为中泥盆世—晚泥盆世早期更为合理。在详细测制地层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该套泥盆系地层的岩石组合及沉积相,结果显示该套泥盆纪陆源碎屑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主体形成于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多宝山古生代海盆闭合的岩石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研究黑龙江多宝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地层、生物化石,通过分析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锆石U--Pb 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该地区早奥陶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海相沉积地层,晚泥盆世晚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早石炭世为陆相河湖沉积地层。多宝山海盆东南侧出露一套年龄为( 300 ± 3 ~ 357 ± 4) Ma 的花岗岩,其中正长、二长花岗质糜棱岩为后造山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为造山后A 型花岗岩。表明多宝山海盆于晚泥盆世开始闭合,至早石炭世为陆相河湖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抬升剥蚀阶段。表现为多宝山地区于早石炭世开始造山,晚石炭世晚期或延至早二叠世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