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建立针对于岩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进而为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效益评价提供数据参考,在大量阅读国内外关于岩溶区生态服务价值文献的基础上,以金沙县为例,构建了岩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并以林地生态系统、耕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生产有机质、固碳释氧、保持水土和景观游憩文化4个主导功能来估算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金沙县2005年到2010年4大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平均每平方公里减少1.62万元,总减少量3 607万元(占全县2010年GDP的0.42%).其中生产有机质服务功能减少3 232万元,固碳释氧功能减少2 325万元,保持水土功能增加1 615万元,景观游憩文化功能增加335万元.  相似文献   

2.
图们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以1992年和2006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分析图们江流域14 a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4 a间,图们江流域土地利用发生显著的变化;旱田、水田和建筑用地增加;林地、草地、水域、湿地和未利用土地在减少;ESV由1992年的472.43×108元减少到2006年的446.39×108元,年均递减率达0.39%; 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食物生产呈增加趋势,增加0.24×108元,主要由耕地面积增加,以及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其余功能均呈减少趋势所致.因此,应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该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保护区的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技术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7 a来,冰川和草地面积持续增长,增幅分别为12.37%和99.36%;水体和荒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幅为23.07%和12.15%;林地前阶段(1989-2003年)减少16.77%,后阶段(2003-2016年)增加57.91%。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综合动态度,前阶段为0.39%,后阶段为0.36%;前阶段转化率为21.95%,后阶段转化率为18.91%。水体、草地和林地的转化率较高,冰川和荒地的转化率较低;尽管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内部结构变化较复杂、频繁,但各类型之间相互转换的活跃程度逐渐趋于平缓。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31%,生态环境逐年改善。致使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驱动力为气候的变暖湿和土地利用政策的改变。近27 a来,研究区中高山带降水量的增加,扩大了保护区冰川雪地的面积;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的土地利用政策,有效遏制了人类活动对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影响,进而使生态贡献率较低的荒地转化为生态贡献率高的林草地,提高了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开展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研究,可明晰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状况并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基于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分析浙江省1995~2015年土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并探究景观格局指数与生态服务价值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年间浙江省土地景观变化剧烈,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城镇村用地、水域与草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动态度增幅达8.21%,耕地和林地变化度为负。林地和耕地向建设用地单向转移量最大,其次是耕林地二者间的转化。(2)土地斑块分散、聚合和连通状况变化多样,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复杂化。耕地和草地破碎度高,建设用地优势度上升,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导的景观格局逐渐向城市景观转变。(3)生态服务总价值呈先增后减趋势,共损失103.18亿元。空间上ESV极高值和高值区面积减小,中值与低值区逐渐蔓延,生境质量浙西南优于浙北与东南沿海区域。(4)生态服务总值与最大斑块数、结合度和聚合度呈强正相关,与斑块数、平均邻近距离和香农多样性呈强负相关。据此建议:未来土地规划应重视景观格局空间配置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增强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和稳定性,优化区域三生用地结构,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文慧 《地下水》2001,23(3):162-162
搞好水土保持 ,控制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陕西省水土流失面积 13.75万 km2 ,年平均输沙量9.2亿吨 ,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 1/ 5。建国以来水保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由于自然、经济、科技等因素 ,目前达到治理标准的仅有 3万 km2 ,治理任务是相当艰巨和繁重的。  相似文献   

6.
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调查与研究。为获取西昌市近30 a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利用1989年、2000年、2010年的专题绘图仪(Thematic Mapper,TM)遥感影像和2018年的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OLI)遥感影像,通过图像处理、目视解译和野外验证等方法,获得了西昌市1989—2018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并对林地、草地和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989—2018年,西昌市林地、湿地和草地面积持续增加,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林地主要分布于安宁河谷和邛海盆地四周山地,在牦牛山、螺髻山一带形成主要林区; 草地主要呈星岛状分布于牦牛山、螺髻山一带林地之间; 湿地以河流湿地与湖泊湿地为主,主要沿安宁河及邛海分布。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森林存在针叶化现象较普遍、树种单一等问题,需要重点加强林区火灾防范; 草地多数呈零星片状分布,不具有完整的系统结构和良好的功能,多数草地承载力和生产力较低,不宜大规模开发利用,应通过封山育林促使其向森林转化; 湿地分布也比较局限,需要着力予以保护。研究成果可为西昌市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制定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土保持的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主要基于现状而导致其实用性不足的特点,提出了根据流域或区域对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来确定其生态建设规模并计算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思想。以位于黄土高原的安塞纸坊沟流域为例,针对该流域以水土流失为首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在已有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水土保持目标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进而计算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并对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以及不同水土保持目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效益与生态环境用水代价,纸坊沟流域以允许土壤流失量1 000 t/(km2·a)为目标为宜,此时该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约为1.77×106 m3,占该流域年降水总量的39.0%。通过与基于生态系统现状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说明提出的思想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松嫩平原为例,开展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研究。该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等10个市县,土地面积46930km2。半个世纪以来,该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湿地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荒漠化迅速发展,制约该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多元遥感数据为空间数据源,以3S技术为支持,以1km×1km的栅格单元为最小信息图谱单元,构建地学信息图谱-空间分析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回归分析; 及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到2019年该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湿地、水域、草地的面积分别减少61.37%,52.45%和45.77%,盐碱地面积增加21.76%。盐碱荒漠化将进一步扩张。因此,必须及早制订相应的对策与方案。
文章将地学信息图谱方法与空间分析方法相融合,构成地学信息图谱-CA­Markov耦合模型,以栅格图谱数据-元胞图形数据进行模型运算,将复杂的、变化的生态景观特征以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研究的全过程实现了栅格化、数字化、空间化、动态化和图谱化。  相似文献   

9.
评价自然灾害前,区域的生态足迹可了解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和利用状态,结合主体功能分区的方法可为灾后重建提供更契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基于合理灾后重建的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2011年甘肃东乡"3.2"滑坡灾害发生前(2010年)县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情况,并根据海拔和坡度对区域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94hm2,生态承载供给为0.022hm2,赤字0.92hm2,草地土地类型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直接导致整个县域人均生态赤字0.97hm2.这表明东乡县人民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系统的再生能力,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由于进出口贸易不大,因此,东乡县主要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考虑到东乡县的实际情况,通过主体功能分区把该区域分为农业发展区、生态恢复区以及二、三产业发展区.其中,农业发展区面积为838.24km2;生态恢复区面积为701.98km2,包括退耕还林的面积264.84km2;二、三产业发展区面积105.57km2.最后根据生态足迹和功能分区的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小扬气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部,属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高,湿地资源丰富,曾是木材生产基地。为掌握小扬气镇用地类型现状及其变化,开展生态状况评价,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通过多尺度图像分割、决策树及目视解译等方法分别对该区1985年、1998年、2008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取,计算生态环境状况指数(IE),评价生态环境状况。结果表明: 小扬气镇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沼泽、水域为主,三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7%以上; 沼泽草地主要由阔叶林转化而来,耕地主要由阔叶林、沼泽草地转化而来,草地主要转化为阔叶林、沼泽草地,阔叶林与沼泽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最为剧烈; 新增工矿仓储用地主要占用了原有阔叶林土地,新增住宅用地主要占用了原有的沼泽草地、阔叶林、森林沼泽等。总体来看,区内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两类埃达克岩(Adakite)的判别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埃达克岩是目前地学界的研究热点 ,普遍认为具有两种成因类型。在大量分析已经发表的两类埃达克岩资料的基础上 ,发现通过 Sr/Y- w (Y)散点图、Sr- Y× 10 - Zr三角图、Y/Yb- Sr/Y- L a/Yb三角图能够判别 , 类埃达克岩。  相似文献   

12.
金海燕  翦知湣  谢昕  田军 《第四纪研究》2011,31(2):207-215,封2
选取大洋钻探ODP 184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1144站(20°3.18'N,117°25.14'E;水深2037m)上部岩芯为研究材料.通过X荧光光谱(XRF)岩芯扫描仪获取晚第四纪100ka以来时间分辨率高达10年的元素记录,并与德国"太阳号"95航次在同一站位获得的17940-2柱状样(20°07.0'N,117...  相似文献   

13.
微量元素是岩溶洞穴沉积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古气候环境替代指标,为近20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总结前人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重要认识:(1)洞穴上覆土壤和围岩是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Mg、Sr的主要来源;(2)Mg/Ca与Sr/Ca能够指示气候环境变化,但需结合其它指标综合考虑。(3)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Mg/Ca与Sr/Ca受多种气候环境因素(包括土壤和围岩的组成和性质、水-岩相互作用、先期碳酸盐沉积、分配系数等)影响,其古气候环境指示意义具有多解性;(4)矿物结晶作用对Mg/Ca与Sr/Ca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文石在向方解石转变的过程中容易丢失Mg、Sr,此外,杂质的混入也将抑制Mg、Sr进入方解石,从而引起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Mg/Ca与Sr/Ca比值的变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石笋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影响机制研究,尤其是对一些影响因素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复杂地表能量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加强期观测和长期观测已经进行了9年多,并且已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首先介绍了GAME/Tibet 和CAMP/Tibet 试验的情况,并利用观测资料给出了局地能量分布(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特征。复杂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研究是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卫星遥感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即实现GAME/Tibet和CAMP/Tibet试验主要初衷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利用卫星遥感观测(Landsat 7 ETM)资料结合地面观测的方法,计算得到了相关地区非均匀地表区域上的地表温度、地表反射率、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校准的调整土壤植被指数(MSAVI)、植被覆盖度和叶面指数(LAI)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分布图像,所得结果基本可信。为了得到整个青藏高原复杂地表的热通量分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正在与其他研究单位一起建立青藏高原地表和大气过程监测系统(MORP)。最后介绍了该监测计划和已建立的3个综合观测研究站及如何利用建立的台站把站点观测的热通量推广到整个青藏高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热带碳循环"973"项目于2008年暖池区专题航次采集的KX08-97321-2柱状样(01°25.01'S,157°58.91'E;水深1897m)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以及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发现,In(Ba/Ti)和In(ca/Ti)指示的赤道西太平洋古生产力在过去的370ka以来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侏罗-白垩系界线暂行划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叶肢介,介形虫两门类优势化石生物地层.全国地层委员会( 2001)将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确定在义县阶/大北沟阶.据此,结合我省已有生物地层学资料和已知同位素测年成果,提出省内各地区J/K界线暂行划分方案的建议:白城地区梅勒图组/白音高老组,松嫩平原区,沙河子组/火石岭组,吉中地区久大组/德仁组,延边地区老头沟...  相似文献   

17.
河北张-宣金矿区含金石英脉40Ar/39Ar年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达骧  罗桂玲 《地质科学》1994,29(2):151-158
为解决张-宣地区含金石英脉形成的时代,对区内5个典型金矿脉测定了40Ar/39Ar年龄,分别为:1362.0±24.8Ma,963.7±22.3Ma,579.6±8.5Ma,570.8±24.2Ma,167.9±1.2Ma.谱线特征均为马鞍形,最低视年龄为石英的结晶年龄。依次相当于晋宁运动中期,晋宁运动晚期,蓟县运动晚期和燕山运动中期。  相似文献   

18.
High‐pressure (HP) metabasites from the Sancti Spiritus dome (Escambray massif, Central Cuba) have been studied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Caribbean boundary plate during the Cretaceous, in a global subduction context. Geochemical and petrological studies of these eclogites reveal two groups with contrasting origins and pre‐subduction metamorphic histories. Eclogites collected from exotic blocks within serpentinite (mélange zone) originated from a N‐MORB type protolith, do not record pre‐eclogitic metamorphic history. Conversely eclogites intercalated in Jurassic metasedimentary rocks (non‐mélange zone) have a calc‐alkaline arc‐like origin and yield evidence for a pre‐subduction metamorphic event in the amphibolite facies. However, all the studied Escambray eclogites underwent the same eclogitic peak (around 600 °C at 16 kbar), and followed a cold thermal gradient during their exhumation (estimated at around 13.5 °C km?1), which can suggest that this exhumation was coeval with subduction. Concordant geochronological data (Rb/Sr and Ar/Ar) support that the main exhumation of HP/LT rocks from the Sancti Spiritus dome occurred at 70 Ma by top to SW thrusting. The retrograde trajectory of these rocks suggests that the north‐east subduction of the Farallon plate continued after 70 Ma. The set‐off to the exhumation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Bahamas platform and the Cretaceous island arc that induced a change of the subduction kinematics. The contrasting origin and ante‐subduction history of the analysed samples imply that the Escambray massif consists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units that evolve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efore their amalgamation during exhumation to form the present unit III of the massif.  相似文献   

19.
水/岩比的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水-岩反应过程中水/岩比的深入分析,从理论上澄清了前人在水/岩比概念上的错误和混乱,并定义和厘定了流体/岩石比和水/岩比,以及“真实”流体/岩石比和表观“流体/岩石比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了它们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机累托石的合成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济美 《矿物学报》1991,11(1):86-91
累托石是二八面体云母层与蒙脱石层1:1规间民支矿物,兼有云母和蒙脱三 某些特征。本文利用二甲基十八烷基羟乙基季铵盐与累托石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有机累托石。并采用物理化学、X射线衍射、差热、热失重和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对它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经季铵盐复合处理后,累托放扣蒙脱石层间被有机阳离子覆盖,它的面网间距d001由原来的24.8°/A增至29.5°/A。累托石粘土亲水憎油性转变为憎水亲油性有机粘土后能在有机溶剂中膨胀和分散。它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