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雪峰隆起区前震旦纪地壳构造演化及其金矿成矿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峰降起区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板溪群组成,是湖南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成矿区。该区沉积建造是扬子地块东南缘裂陷槽演化的结果。该裂陷槽是在全球性第二裂谷期(800~1200Ma)裂谷作用影响下,沿扬子地块东南缘形成的陆缘裂陷带,本文称“雪峰裂谷”,其构造演化由拉张沉陷—裂陷,局部收缩、回返,再裂陷一再褶皱、回返,演化过程较为完整。在拉张沉陷—裂陷期,形成金的矿源层、含矿层;在裂谷褶皱、回返期,形成含金变质热液,形成金矿化;在裂谷封闭、雪峰期后多期次构造岩浆旋回中,再造、叠加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大陆裂陷作用及盆地发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大陆裂陷作用的研究进展迅速,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理论。大陆裂陷作用模式包括:(1)宽裂陷作用;(2)窄裂陷作用;(3)变质核杂岩。在运动学体制上又可概括为纯剪切变形、简单剪切变形和双层混合式剪切变形。陆内裂陷盆地系统的发育与大陆岩石圈的拉伸率有密切关系。高度拉伸区发育上拆离盆地,而低拉伸率区形成一般裂陷盆地。这两种类型的盆地构成了大陆裂陷盆地系统的两种端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变质热液金矿床、交代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火山热液金矿床和渗滤热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前景.一、变质热液型一般认为,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地质体中的建造水和结晶水可以形成热液,并促使原地质体中的金活化,在适宜的物化条件下迁移富集成矿.因此,确认本地区是否存在变质前的含金建造具有重要意义.含金建造有原生和转生之分.原生含金建造主要见于中朝准地台的太古界分布区.这里太古界包含了三个火山一沉积巨旋迦迴.每个巨旋  相似文献   

4.
扬子壳块西缘地台型铜成矿作用——以云南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壳块西缘云南段在晚震旦世-三叠纪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台演化阶段,但局部地段的拉张裂陷作用至少在早奥陶世开始,断续延续到三叠纪.地台期的铜成矿作用主要与初定期海浸沉积的碳酸盐岩、砂砾质碎屑岩建造和余定期台地边缘裂陷或拗陷带的碎屑岩建造、火山岩建造有关.地台阶段晚期逐渐积聚的地幔热能致使局部地段拉张裂陷,并引发基性岩浆喷出或侵入,使初定期以沉积型为主的成矿作用转变为余定期的火山-沉积型或喷流-沉积型.矿床形成后受地洼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或多或少地都遭受了热液作用的叠加或改造,使先成矿床发生一定程度的叠加富化或改造富化.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盆地三层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陆壳与洋壳之上的大陆边缘记录了大陆裂解-大洋打开的全部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场所.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表现为裂陷期盆地、裂后拗陷期盆地及裂后洋盆沉降期盆地3层结构.裂陷期盆地表现为一系列地堑及半地堑结构,拗陷盆地表现为中间厚两侧薄的“碟形”盆地特征,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大陆坡局部加厚,向南海洋盆方向厚度逐渐减薄的“挠曲”盆地形态.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过程,盆地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机制.裂陷期盆地受地幔物质上涌影响表现为水平伸展作用为主,盆地内普遍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区域均匀沉降特征.而裂后洋盆沉积期受南海强烈沉降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向南海洋盆倾斜特征.大陆架-陆坡-深海平原的构造格局主要形成于裂后洋盆沉降期.南海及其北部盆地下伏地幔物质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盆地内的3层结构的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白乃庙白银都西群的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乃庙地区的白银都西群主要为一套中-高级变质岩系,具有以长英质变粒岩类、云母质片岩类和角闪质岩石为主的岩石组合特征。白银都西群长英质岩类主要原岩为长石石英砂岩和泥质岩石,属于在不稳定陆壳上形成的过渡型陆屑建造,原岩形成环境相当于一种非稳定陆壳基底上的盆地环境;白银都西群中角闪质岩石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原岩来自幔源,但含有较多陆壳组分,其形成环境相当于大陆边缘。白银都西群沉积和岩浆建造特征表明,其形成环境是拉张条件下古大陆边缘裂陷槽环境,具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建造特征,代表中晚元古代陆缘拉张解体早期阶段形成的拉张型过渡壳。  相似文献   

7.
宽坪群的原岩建造及其形成环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中元古界宽坪群是经历多期变形变质的岩系。经恢复原岩,下部为火山硅质(富镁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亚建造,中部为火山一类复理石亚建造;上部为类复理石—碳酸盐岩亚建造,属优地槽沉积。它不具蛇绿岩的典型特征,也非大洋扩张脊的产物。其形成环境类似大陆边缘裂陷海槽。  相似文献   

8.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羌塘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西  王剑 《中国地质》2009,36(3):682-693
晚三叠世-侏罗纪是羌塘盆地大型海相沉积盆地形成时期,是研究羌塘盆地形成过程、判别盆地性质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区域构造、盆地充填建造和岩相古地理分析,提出了该时期的羌塘盆地并非晚三叠世前陆盆地(或弧后盆地)和侏罗纪弧后盆地(前陆盆地),而是晚三叠世早期(肖茶卡期)的陆表海盆地和晚三叠世诺利期-中侏罗世巴柔期(那底岗日期-雀莫错期)的坳陷-裂陷盆.肖茶卡期内陆盆地主要受可可西里-金沙江活动带的控制,沉积期后出现的海退事件可能与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有关;那底岗日期-索瓦期羌塘盆地的强烈拉张断陷可能反映冈瓦纳大陆边缘的总体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
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部分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形成于新元古代扬子板块北缘的裂陷盆地中,并遭受新元古代岩浆侵位和以寒冷气候位特征的大气降水热液蚀变,共同经历了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因此认为这些浅变质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下来的构造残片,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加积杂岩,并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俯冲和碰撞的动力学过程提供有力的科学佐证。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形成及其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区前加里东区域变质岩系可划分为三大岩群.即麻源群、马面山群和长汀浅变质岩系。它们具有不同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区域变质作用特点。麻源群为早元古代大陆边缘广海盆地的沉积作用产物;马面山群为中元古代内陆裂陷海槽的沉积作用产物;长汀漫变质岩系主要为晚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内陆裂陷海槽的沉积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1.
吕梁-陕北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向上变浅层序由一系列小层序垂向叠置而成。本文主要通过小层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小层序是由叠加在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上的频繁小级别海平面升降旋圆形成的,这种小级别海平面旋回与地球轨道旋回引起的米兰科维奇旋回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以勘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从岩性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岩相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等方面对恩施州吴家坪煤系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吴家坪煤系的垂向相序总体上是由海侵型退积序列组成的,沉积环境主要有障壁岛-潟湖潮坪和广海潮坪两种类型,分别形成区域内主采的三煤和五煤;受古构造、古地形、沉积环境的影响,富煤带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从南西至北东,分别形成利川西南-咸丰西南-来凤西南、鹤峰中北部-利川西北部齐岳山及建始东北部至巴东中部三个条带。  相似文献   

13.
The Riphean Kresttsy and Pavlov Posad sedimentary basins, which occupy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East European Platform (EEP) are considered. Compositional features of terrigenous–mineral associations (TMA) of sedimentary complexes in these basin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intrabasin and external sources of the detrital material are revealed. Two (preaulacogen and aulacogen)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iphean sedimentary basins in the central EEP are established. Relics of preaulacogen sequences are recorded only at the base of the sedimentary succession in the Pavlov Posad basin. These two basins formed at the aulacogen stage under an influence of strike-slip stresses. Aulacogen sequences of the Pavlov Posad basin formed in one stage, whereas sequences of the Kresttsy basin accumulated during two stages.  相似文献   

14.
柴北缘晚古生代发育多种成因机理各异的混积岩与混积层系。混积岩分为蚀源型砂砾岩,碳酸盐岩-粗陆源碎屑混积岩,泥灰岩(灰泥岩)与含化石泥岩三大类。混积层系在不同环境中均有出现,混积相可划分为混积砂砾质碎屑海岸相、混积低能海岸相、混积台地、混积陆棚4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混积岩、混积层系进行了沉积环境、形成机制解释,归纳出3种不同时期的混积相组合并建立沉积模式。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气候及古坡角的共同作用导致该区混合沉积普遍发育。其中,加里东构造带的存在及近物源沉积是粗碎屑与生屑颗粒混合的先决条件,海平面频繁变化与极缓的古坡角是该区混积岩、混积层系高频发育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西部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建造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志高  徐高中 《地质学报》2012,86(2):307-315
本文在分析中国北西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依据孕育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的基底构造性质,将其划分为板内陆台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和板缘过渡带型3种类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又进一步划分为洋侧造山带型和陆侧造山带型两个亚类。砂岩型铀矿的产出盆地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构造类型有关,砂岩型铀矿产出盆地主要为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其次为板内陆台型。砂岩型铀矿对盆地沉积建造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原始沉积均为一套温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层,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为黑色或灰色。中国北西部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层位或含矿建造主要为中、下侏罗统(J1-2)和上白垩统(K2),其次为下白垩统(K1),其他地质时期地层内铀矿床分布零星,成矿潜力很小。  相似文献   

16.
安徽明光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明光盆地第三纪沉积物以陆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为主 ,晚期覆盖陆相火山岩建造 ,通过对陆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的分析表明其形成于冲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在对明光盆地内各类陆相沉积建造的沉积环境、沉积相、陆相沉积体系域和地层层序界面的分析基础上 ,根据盆地的充填沉积序列划分出 5个层序 (三级层序 ) ,由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 ,其层序发育皆不完整。在对其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明光盆地的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地区石炭纪沉积序列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地面和钻井剖面的研究,总结出4种典型环境下的岩相特征和沉积序列。盆地内不同地区因局部沉积条件(如古水深、陆源碎屑供给量、古气候等)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沉积序列。在塔中、塔北一带多出现以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序列,而塔西南多出现以碳酸盐为主的沉积序列。尽管各地区喾序列在垂向上的组合方式不同,但各沉积序列特征均能反映出海进一步退的旋回变化。结合生物地层资料,可以识别出4个三级级别(相当于  相似文献   

18.
莺歌海盆地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坡折带是层序样式划分的重要依据.大量地震剖面的精细解剖表明, 莺歌海盆地坡折带可划分为构造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 进而将层序构成样式划分为四类, 即挠曲坡折型、断裂坡折型(生长断裂型)、沉积坡折型(陆架陆坡型, 相当于Ⅰ类层序)和缓坡型.不同类型层序样式控制不同低位体的空间分布.挠曲坡折、断裂坡折和沉积坡折控制了各三级层序中斜坡扇和盆底扇的分布, 而缓坡控制强制性海退型低位三角洲的分布.详细的构造研究表明, 莺歌海盆地裂后期边缘断裂, 如①号断裂和莺东断裂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仍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活动性.正是由于这些断层的活动性及其在空间上的差异性, 控制了盆地内坡折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77,12(3):210-218
地质工作者研究矿床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矿床的形成与组成,不仅在于说明矿床的存在状况,还在于深入矿床的本质,指出找矿预测的途径;结合生产斗争实践,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