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松树川银矿床产于燕山期闪长玢岩接触部闪长玢岩体内,矿化类型为硅化蚀变破碎带类型,矿体受区内的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及裂隙构造控制,矿床为受次火山作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独立的银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为脉状银矿床。  相似文献   

2.
福建武夷山叶坑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金清 《福建地质》2006,25(3):113-120
叶坑铅锌银矿位于浦城—建阳多金属成矿带与浦城-宁德钼多金属成矿带交汇处,矿体赋存于北西向断裂破碎带中,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脉状矿床,控矿的北西向断裂带是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产物,其性质大致由压扭性-张性演变,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叶坑周围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
寿宁天池银多金属矿位于柘荣—南阳北西向断裂带中部,矿体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贮存于南园组第三段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中,呈不规则的细脉状、透镜状产出。综合分析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属浅成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戴清忠 《福建地质》2008,27(2):175-185
周宁芹溪银铅锌矿床位于寿山早白垩世火山喷发盆地北东缘,矿体受火山构造、区域北西—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贮存于南园组第三段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中,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属浅成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寨坪矿区地处闽东火山断坳带东北缘,位于华安—浙东Au-Pb-Zn-Ag-Mo-Cu-叶蜡石-明矾石成矿亚带内。区内银矿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贮存于北北东和北北西向断裂带中,少数产于花岗斑岩体与南园组火山岩接触带内。通过地质测量、化探测量和探矿工程揭露,目前已发现4个矿脉带和7条银矿体。综合分析认为,矿区银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南园组火山岩和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斑岩,寨坪银矿属于浅层低温热液型银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杨耀宏 《福建地质》2015,34(1):52-58
平和大茂山金矿处于福安—平和火山喷发带与上杭—云霄北西向火山喷发带交会部,平和钟腾大型复合破火山的南侧,石人山火山构造洼地的东北侧,构造部位独特。金矿(化)体贮存于火山构造洼地边缘的环状断裂带中,金矿化与火山构造密切相关,属火山期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金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布东拉金矿床是近年来在中冈底斯岩浆岩带新发现的少有的中型岩金矿床。矿床位于措勤弧后盆地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的交汇部位,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产于北西向次级断裂带中,呈脉状、透镜体状产出;矿体由石英脉和构造蚀变岩组成,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以及自然金等;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以黄铁绢英岩化为主;岩浆岩和构造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北西向构造、围岩蚀变、含硫化物石英脉、地球化学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冈底斯金矿床的矿床类型,对金成矿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泰宁何宝山金矿位于武夷成矿带中部,构造位置位于北武夷隆起区邵武—将乐裂陷槽南部,北东向崇安—安远断裂带以及北北东向光泽—武平断裂带交会处东北侧。区内金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贮存于北北西向、北西向次级脆性断裂破碎蚀变带中,少数存在于石英裂隙脉中。通过对泰宁何宝山金矿地质特征的总结与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断裂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江启煜 《江苏地质》2013,37(2):219-224
福建省永泰县岭头坪矿区金铅锌矿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寿宁—华安火山基底隆起带中段东侧,屏南—华安NE向断裂带与建宁—湄洲湾NW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通过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认为构造是控制区内矿体诸多因素中最主要因素;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碎屑岩是岩浆热源;基底卓地组、葛坑组变质岩是金的来源,侏罗系南园组第二、第三段为区域铅、锌、铜、钼提供了矿质来源。研究区就矿找矿潜力大,下寨一带深部有金或铅锌矿体,下寨—湖头一带可能有铅锌矿。  相似文献   

10.
永定务田矿区处于北东向政和—大埔断裂带与北西向上杭—云霄断裂带交会处,钼矿体呈缓倾角脉状产于含黑云母花岗岩中,连续性较好,深部隐伏矿体较多。北东向断裂、斜节理是主要导矿、容矿构造。据其地质背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钻孔资料综合分析,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中高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1.
孟恩陶勒盖银铅锌铜锡铟多金属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不少产于岩浆岩体内部断裂带中的贵金属矿床,如吉林海沟金矿、广西张公岭银矿、吉林山门银矿、广东庞西洞银矿等等。这些矿床的共同特点是:中深成侵入的岩浆岩就是直接围岩,岩体规模较大,已剥蚀到了岩体的中偏下部位,矿体呈脉状,严格受岩体内断裂构造控制。一般来说,岩浆热液矿床大都产于岩体顶部、接触带甚至围岩中。  相似文献   

12.
泰宁曹家坊金矿位于闽西北隆起带的浦城-洋源隆起与邵武-建宁拗陷的接合部位。区内金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北东东向的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矿体形态、产状严格受到断裂带的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晰,北东东向断裂带既是导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通过对泰宁曹家坊金矿地质特征的总结与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变质-热液充填型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大平掌铜矿位于滇西澜沧江火山岩带的中南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泥盆纪-石炭纪的一套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中,矿体具明显的"上层下脉"双层结构特征,即上部为块状矿体,下部为细脉-浸染状矿体。矿床为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VHMS)特征矿床。矿石的金属矿物为铜-铅-锌-金-银矿物组合为主,矿化及蚀变具明显的分带性。沿矿区北西向控岩控矿构造带南北两端及西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武夷成矿带北部萤石矿床主要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萤石矿体均呈脉状、复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域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时空上与区内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多期次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是萤石成矿的重要基础,岩浆期后热液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矿床类型属于断裂带充填交代型脉状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甲乌拉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甲乌拉银铅锌矿床与燕山期火山、次火山岩浆活动有关,并严格受北西向张扭性构造、层间构造及受潜火山影响的放射状、环状构造破碎之复合作用控制,矿床呈脉状产出,银与铅铜等元素呈互为消长关系。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包体研究表明:矿床成因与次火山系列斑岩体育密切关系,是典型的次火山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16.
沧源县湖广寨铅锌银矿矿体有两种赋存状态,一种是呈脉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另一种也是呈脉状,而赋存于花岗岩侵入接触带中;矿床成因类型均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区内地质构造十分有利于铅锌银矿的形成,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鸿沟山金矿位于NE向汕头—惠来深断裂带与NW向饶平—大埔大断裂交汇部位,晚侏罗世大北山火山盆地南缘。赋矿地层为头木冲组和银瓶山组碎屑岩,主要受NW向断裂带、破碎带控制,矿体成群分布,呈脉状、似脉状产出。通过对该金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体特征、矿床成因等综合研究,初步认为鸿沟山金矿床属热液充填交代为主的脉状矿床。同时对区内金矿富集的地球化学机理进行了推导,探讨了电气石在金富集成矿过程中的贡献。提出了在化探Au异常和电气石化蚀变晕重叠地段找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位于内蒙古中部的李清地铅锌银矿床近期找矿获重要进展,该矿床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大脑包山为中心发育的环状与草药放射状断裂构成的火山机构制约了铅锌银矿化的产出.以往一直认为控矿断裂走向为NE向,虽投入大量勘探工程,仅获得小型独立银矿储量.研究发现,其成矿规律表现为北东向(基底)构造控制矿带,北西向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铅锌银矿体赋存于NW向断裂中,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部位附近形成富厚矿体,这一控矿构造的重新认识,直接导致了李清地矿床找矿的新突破,发现富厚铅锌、银、金矿体.目前矿区相继发现多条NW向含矿断裂,显示出整个李清地矿区具有大型以上的铅锌、金、银矿的远景.  相似文献   

19.
苏特  刘健  汪洋  王军  刘明民 《贵州地质》2023,40(3):207-215
贵州赫章菜园子铁矿是产于泥盆系碳酸盐岩中的全隐伏矿床,为揭示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规律,本文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矿区地质调查、历年生产勘探资料系统整理编图,系统地总结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与构造演化序列。研究表明:泥盆纪强烈伸展、断陷作用形成的垭都—蟒硐断裂次级北西向同沉积断层为导矿构造,北西向次级地堑为容矿构造,含铁流体沿同沉积断层通道喷溢,并在次级地堑盆地中心沉积成矿,形成层状、似层状菱铁矿体;燕山期垭都—蟒硐断裂派生的一系列北西西向张扭性断裂带为脉状、网脉状菱铁矿有利容矿空间,脉状菱铁矿体具有向南东侧伏趋势;北西西向羽状张扭性断裂倾角由陡变缓地段为脉状矿体矿化强度最大区域。根据这些控矿规律可以有效地在矿区及其周边进行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油房西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油房西银多金属矿床的矿体、火山-潜火山岩等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初步认为脉状银铅锌矿体受NW向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控制,层状铜钼矿体受隐伏花岗斑岩体制约,矿床属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形成的火山、潜火山—斑岩型系列组合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