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11,22(2):294-294
王锦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我虽与王总共事的时间不多,但他对水文测验事业的执着、工作之勤奋与严谨,以及对中国水文测验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一直在我记忆中留有深刻的印象.王锦生先生是山东诸城人,1928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  相似文献   

2.
张含英 《水科学进展》1993,4(4):325-325
谢家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是新中国水文事业的奠基人.他对我国水利水文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47年,我与家泽先生曾同在中央大学水利系执教,新中国成立不久又在水利部共事,我们是心灵相通的好友.他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以及对事业前途充满信心和乐观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革命家、教育家、事业家、地质学家李四光院士 ( 1 889~ 1 971 ) ,离开我们已三十年了。在新千年之始 ,适逢他缔造的中国地质学会即将纪念自己的 80周年 ( 1 92 2~2 0 0 2 ) ,不禁使人想起在到达未来的 80年( 2 0 80年 )的时候 ,第四纪地质科学会变成什么样子 ?李四光先生为之奋斗了终生的中国地质科学在世界地质科学中的作用将是什么情景 ?这是每个地质工作者都会想到的问题 ,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的问题 ,也是一个难以预测但应当预期的问题。李四光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地质学家。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第四纪工作者除了对他…  相似文献   

4.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2008,28(5):959-961
今年是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马溶之先生诞生100周年,对这些为中国第四纪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刘东生先生十分重视宣扬这些老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和对中国第四纪事业的奉献,总是在《第四纪研究》上亲自撰文纪念文章,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他生前曾一再关照,《第四纪研究》应该在一定的时机,缅怀这些中国第四纪的奠基人。对马溶之先生的学术成就刘先生一直十分景仰,非常可惜的是刘先生不幸离开了我们,不能再为我们撰稿怀念马先生。为表达刘东生先生的遗愿和对马溶之先生的敬意,本刊征得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的同意,转载刘先生为纪念马溶之先生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文集《马溶之与中国土壤科学》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从本期起本刊将设立《科普园地》栏目,不定期刊出地球科学与相邻学科的各类科普文章,欢迎广大会员、读者来稿。本期首发刘若新先生的"关于超级火山"一文。刘若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资深岩石学家,我国基性-超基性岩研究及地幔岩石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曾多年担任我学会副理事长,为我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事业的发展及青年人才的培养作出过杰出贡献。他也是我国火山学及近代火山活动灾害监测与研究工作的先行倡导者、奠基者和积极践行者。近年来虽年事已高,他仍十分关心我国的火山事业,近期应本刊主编之约,亲自操盘敲键撰写了火山系列专业科普文章,其中不乏他数十年工作积累中之精品,也处处呈现他独到的真知灼见。自本期起,我们将配合即将刊发的火山学与近期火山活动主题分期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海相油气地质》2013,(2):51-55
背斜上中和面和向斜下中和面(斜坡部位)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区,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张裂型褶皱下中和面发育的顺层张裂区也可以是有利的储层发育区,尤其是碳酸盐岩(潜山)背斜。碳酸盐岩张裂型褶皱上中和面的扇形张裂区一般发育表层岩溶带和渗流岩溶带,发育溶蚀洞、孔,多表现为杂乱反射;下中和面的顺层张裂区一般发育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发育溶蚀孔、缝,常表现为"串珠"状反射。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发育同生期岩溶、风化壳岩溶(表生期)、埋藏岩溶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张裂型褶皱的扇形张裂区发育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均有利于储层发育;顺层张裂区既发育风化壳岩溶(水平潜流带)又发育埋藏岩溶,其中的埋藏岩溶非常有利于储层发育。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在扇形张裂区和顺层张裂区多形成同生期岩溶储层和埋藏期岩溶储层,石炭系碳酸盐岩CⅡ油组在顺层张裂区主要形成埋藏期岩溶储层。  相似文献   

7.
吾国自有地质事业以来,对於稀有矿物,少有注意,唯民国二十年,何作霖先生在丁道衡先生所采绥远铁矿内,发现两种含Ce,La,Yt之Beiyinite与Oborite,二十三年张定钊氏曾用分光分析方法,检定赣南钨锡铋钼等矿内,含有V,Re(?)U(?),Ta,Nb(?),Cr,Te,Ag,Au等元素,最近Morris氏来广  相似文献   

8.
熊康宁  刘琦  肖时珍 《中国岩溶》2011,30(3):243-247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把毕生的精力奉献在岩溶地质事业上。他对岩溶发育的规律及溶蚀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碳酸盐岩与硫酸盐岩复合岩溶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潜心研究岩溶地区的水文、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参加了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研究,涉及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许多流域,包括三峡、乌江渡、新安江等百多座水利枢纽;他指导有关交通、城镇、矿山等建设的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勘测研究;他提出多种水动力条件、三相流的作用机理与混合溶蚀作用等问题;他提出地质—生态环境的新概念,提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概念并进行开拓性的研究探索,积极开展岩溶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一套有关岩溶发育与工程效应的理论,为岩溶地区的开发及灾害防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70多年来,董申保老师一直从事地质学研究与教育工作,为我国地质行业发展与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在北京大学学习、工作将近40年。2007年9月17日恭逢董先生九十华诞,我们将他在北大学  相似文献   

10.
著名地理学家、岩溶学家、海岸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敬爱的任美锷先生因病于2008年11月4日12时05分在南京仙逝,享年96岁。先生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1.
一年前的12月19日,我们敬爱的导师徐克勤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徐先生为我国地质科学、地矿事业及地质教育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已经永久地载入了史册。作为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徐克勤先生在矿床学的许多领域,在成矿理论和找矿实践两个方面都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这篇短文所记述的,仅仅是笔者所知的一些方面,谨以此表达对徐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2019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卢茜 《中国岩溶》2010,29(2):120-120,127
2009年12月5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贵宾厅召开。会议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姜建军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14.
著名地理学家、岩溶学家、海岸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敬爱的任美锷先生因病于2008年11月4日12时05分在南京仙逝,享年96岁.先生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寄语     
《中国岩溶》2001,20(1)
随着2000年最后一张日历牌的轻轻飘逝,时间把我们带进了新世纪和新千年。值此新世纪、新千年伊始,我们谨向关爱《中国岩溶》的广大的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事业兴旺发达,身体健康,生活美满幸福! 回眸过去,在广大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主管和主办单位的领导下,《中国岩溶》在宣传报道我国岩溶科技研究,促进岩溶学科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1982年创刊至去年年底止,《中国岩溶》共已出版19卷,刊出论文896篇。其中的很多内容,如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岩溶动力系统,石笋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GIS地理信息系统,岩溶生态环境地质,岩溶地区人地系统,灰色系统、分形分维及神经网络系统在岩溶水资源评价方面的应用,岩溶煤矿突水的非线性预测,岩溶峰林峰丛系统的发育和演化,以及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等,均是岩溶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或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对推动学科发展和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中国岩溶》的社会影响也日益提高。目前《中国岩溶》不仅是广西第二、第三届优秀期刊,而且还是国内外重要的知名科技信息载体。《中国岩溶》在国内不仅被《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当代科教文选》、《'96全国城镇科技成果文献提要评点》全文或提要收录,而且在国外还被美国《地质学题录与索引》、英国《近期洞穴学题录》、法国的《文献通报》等著名的文献和数据库收录。1998年《中国岩溶》按期刊影响因子排序位居全国科技期刊1200多种统计源刊的第283名,在地质学科名列第35位。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广大读者、作者、审稿专家,以及《中国岩溶》历届编委、编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主管、主办单位支持的结果。对他们的这种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们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 21世纪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活力的知识经济社会。依靠科技信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早已为人们所共识。刚刚结束的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朱基总理在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党和政府的这一决策给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也为肩负宣传、报道我国岩溶研究使命的《中国岩溶》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结合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广泛、及时地宣传报道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的资源调查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研究进展和成果,为岩溶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实现党中央制订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贡献。基于此,我们特意从21世纪第一年的第一期起将《中国岩溶》改成大16开本,并对封面进行了改进,以期更广泛有效地宣传报道我国岩溶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与此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大的岩溶科技工作者能一如既往,对《中国岩溶》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踊跃为《中国岩溶》撰稿、荐稿,让《中国岩溶》这朵岩溶绮葩在广袤的刊林中开得更加芬芳灿烂,更加耀眼夺目! 《中国岩溶》编辑部 2001年3月  相似文献   

16.
尹赞勋 《地质论评》1947,12(Z1):63-72
现代中国的古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是由外国输入进来的。我们要问:在中国历史上有否本土产生的古生物学之根苗?章鸿钊先生在二十五年以前已经肯定的答复这个问题了。民国十一年三月二日,中国地质学会举行成立后第一次临  相似文献   

17.
刘增乾先生1919年6月23日生,今年74岁。他自1943年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地质工作,现已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来,刘增乾先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地质学界颇有声望的专家之一。我们谨向刘增乾先生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著名的贵州籍地质学家、解放后贵州第一个地质队—西黔探矿队—队长乐森(王寻)先生,已于1989年2月与世长辞了。为缅怀他生前的功绩,尤其是1949年前开创贵州地质事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广泛资料收集与反复查证,特重点综合整理了1949年前他对贵州地质事业——矿产勘查一个侧面的贡献,以之对死者的纪念。  相似文献   

19.
于洸  何国琦 《地质论评》2007,53(6):726-727
2007年4月13日是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丁文江先生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之一,他非常重视地质人才的培养。丁先生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非常关心,给予过很多支持、帮助和指导,他还担任过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研究教授。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对丁文江先生的崇敬和缅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成煤、成油、成气、成盐和成金属矿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篇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涂光炽先生在庆祝康永孚先生从事地质事业55周年暨80寿辰盛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的。他所强谓的跨学科的综合分析与综合研究对我们地质科研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