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来喜  韩永琦 《冰川冻土》2003,25(Z1):35-38
通过对青藏线冻土勘探时的综合物探数据的分析, 建立了两种有代表性的冻土地球物理模型, 此模型的建立不仅有助于野外冻土数据的判释, 而且对今后冻土物探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藏线冻土地物理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藏线冻土勘探综合物探资料的分析,建立了2种有代表性的冻土地球物理模型,此模型的建立不仅有助于野外冻土资料的判释,而且对今后冻土物探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藏线冻土地球物理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青藏线冻土勘探综合物探资料的分析 ,建立了 2种有代表性的冻土地球物理模型 ,此模型的建立不仅有助于野外冻土资料的判释 ,而且对今后冻土物探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正演冻土模型,验证了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于冻土监测的可行性。对高密度电阻率法装置进行特殊处理,将其应用于对季节性冻土的监测,并进行了七个月份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季节性冻土监测中可行;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得到电阻率反演剖面,可以看出表层土壤在季节变化中有明显的结冻、解冻行为;并可估算出冬季冻土深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陕西大茅坪铜矿床赋存于中元古代碧口群火山岩中,是陕西勉略宁三角区西部较典型的铜矿之一,对该矿床的研究有助于有效地指导在本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文中对原生晕分析数据,物探测量数据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找矿模型。其中对原生晕,通过不同方法建立了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的概率筛分模型,因子分析及元素组合模型、标准化丰度法及轴向分带模型;对物探数据进行线性加权组合建立了综合物探异常并运用该模型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6.
孙银行 《地下水》2013,(6):110-11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西部寒区的冻土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西大滩冻土区为研究区,在分析冻土区物探勘查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直流电阻率法、EH4两种方法对该区进行了野外实地侧线,并对数据进行了解释分析。从资料分析来看,EH-4受高频截止频率的限制,浅部数据少且相对校乱,对浅部冻土层反映不明显;相比之下,直流电阻率法确定冻土层厚度效果明显;清晰的划分了季节性冻土层和多年冻土层,达到了勘查冻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从精确度的基本概念入手,基于物探地质探测效果要求,对物探野外生产中通常采用均方相对误差来衡量、评价观测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建立简单的野外数据观测模型,对高精度物探仪器在深部地质找矿中影响数据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的办法或措施。有助于正确认识高精度物探测量的含义,以充分发挥高精度物探仪器在深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地质信息应用方面,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有着重大表现能力,成为水文地质工程项目中不可缺的部分。目前,多数地区钻孔资料不足,针对物探技术的优势,笔者以物探资料丰富的新疆哈密盆地为例,根据风化壳划分理论基础和物探数据中视电阻率的变化趋势,利用离散数据拐点确定方法进行物探测量点的地质结构划分,并利用钻孔资料对分层结果进行验证;然后在物探数据缺失区设置虚拟物探测量点,根据地表第四系厚度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物探测量点的分层位置对虚拟物探测量点进行分层,使得全区地质结构的划分更加细致;最后在GOCAD软件中建立了研究区较为准确的三维地质模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为进一步的地下水流动研究及水均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建模过程的展示,提供了利用物探数据进行区域三维地质建模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冻土本构模型对于分析寒区岩土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低温吸力理论可以在物理层面解释温度对冻土力学特性产生影响的机理,且基于该理论所建立的冻土本构模型能实现融土和冻土本构关系的统一,所以近年来低温吸力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饱和冻土中冰-水界面的表面张力作用,在低温吸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低温粒间吸力的概念,并基于Clapeyron方程建立了低温粒间吸力与温度的关系式以及饱和冻土的有效应力公式。其次,针对多种类型的饱和冻土开展了温控侧限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发现低温粒间吸力对冻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其对冻土表观超固结性的影响,即冻土的表观超固结程度随低温粒间吸力的增大而增强。根据试验规律,建立了冻土表观前期固结压力和抗剪强度计算公式。最后,将以上所建立的冻土有效应力公式、前期固结压力公式和强度公式与超固结融土的统一硬化本构理论(即UH模型理论)结合,提出了一个新的冻土热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使用该模型模拟冻土侧限压缩试验、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发现其能合理描述冻土在不同温度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且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冻土切削力学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笔者所研制的冻土切削试验台,在室内对不同冻土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切刀前角下进行了一系列切削试验。结果表明,切削时,冻土主要呈脆性断裂破坏,其切削过程被认为是刀刃切入和撕裂冻土的结果,切削阻力随冻土温度降低而非线性增加,随切削速度提高而略有增加,随切削深度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最佳切刀前角随切削深度增大有增大趋势。但平均切削阻力与最大切削阻力之比值对不同试验条件基本在0.4-0.65间变化。同时,根据切削过程机理,从理论上建立了最大切削力模型,此模型考虑了切入和撕裂冻土阻力。  相似文献   

11.
物探技术在我国多年冻土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俞祁浩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2,24(1):102-108
现代物探技术在冻土勘查和研究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0a来通过不断努力,我国冻土物探事业的发展历经了从无到有、从手段简单到方式多样、单一物探参数到多参数反映冻土诸多特征的发展历程.通过物探手段在不断提高冻土类型识别和划分精度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已成为我国多年冻土勘察、动态监测、变化规律认识和环境工程地质评价等研究中的关键手段之一.文章分别就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在我国寒区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国际开展相关的研究内容和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存在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12.
高温冻结粘土单轴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高温冻土内部裂隙、空洞等缺陷的随机分布出发,基于连续损伤理论和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建立了高温冻土的单轴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3种不同试验温度下的实测数据与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高温冻土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其软化特性.同时,通过冻土强度的实测与理论概率分布的比较,发现Weibull分布能很好地反映高温冻土的强度分布规律.最后,基于高温冻土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进行了高温冻土强度的可靠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
准确评估冻土三维分布和阶段性变化对我国气候、水资源、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多年冻土大多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利用地面物探确定多年冻土厚度具有效率低、成本高、交通不便等问题,而依据电阻率差异的航空电磁技术具有较大优势.根据青海祁连地区冻土厚度、电阻率等信息构建地电模型,并针对Aer-oTEM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冻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王一博  王根绪  常娟 《冰川冻土》2004,26(5):523-527
采用物探技术、植物样方调查对青藏公路沿线工程活动对冻土环境因素之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工程活动对原冻土区地貌、植被及表土层结构等的干扰破坏, 致使工程区及其影响区冻土上限下降速度加快, 同时得出了冻结层上水埋深(1~3 m)与冻土层厚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冻结层上水水位随冻土上限下降而变化的规律. 指出工程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不仅与工程本身有关, 也与工程区冻土厚度、地下水、土壤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冻土-气候关系模型评述   总被引:32,自引:12,他引:20  
李新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2,24(3):315-321
冻土-气候关系模型是目前冻土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评述了冻土对气候系统的响应模型以及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各种冻土参数化方案.建立在传热学基础上的物理模型具有动态性、普适性的优点,适合于冻土工程计算,当把它们推广到面上时,需要对其进行简化.经验模型大都只使用有限的变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紧密,因此模型具有空间性,较为适合于冻土制图.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冻土参数化目前有3类方法:1)限定或修正水热参数;2)比较单位土层中耗热或放热量与可耗热或可放热量而计算产冰率;3)使用土壤基质势定义土壤冻结后的未冻水含量.现有的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冻土参数化方案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冻土水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冻土改变了区域水热条件、产汇流过程、产流量多寡及年内/际变化,冻土水文成为寒区生态-水文过程的核心环节.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冻土水文研究进展,包括冻土水热传输特征,特殊的产汇流过程,流域尺度水平衡,以及各种水热传输物理模型和流域尺度水文模型.未来冻土水文的发展应在数据和方法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产汇流过程机理,并建立完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冰川冻土物探工作的进展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物探作为一种地质勘探手段,早被广泛用于探矿、探查石油构造,以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等方面。50年代后期,我国有关勘测设计单位在多年冻土区工程地质调查时便开始使用了物探方法,但正式把冰川冻土物探做为一种专门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则始于60年代初。现已发展成为电法、地震法、重力、放射性、雷达、测井和实验室研究等综合物探方法,并能有效地测定冰川和冻土的厚度,圈定多年冻土和融区的分布范围,了解地下冰状况和冻结松散沉积物厚度等,在冰川冻土研究和勘测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鑫  刘恩龙  侯丰 《岩土力学》2019,40(2):624-631
冰作为冻土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冻土蠕变的加速蠕变阶段有重要影响。温度通过影响冻土中冰的冻结与融化过程,及其黏塑性流动,引起冻土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从而成为了决定冻土蠕变力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外部应力也造成冻土的强化与弱化,影响着冻土的蠕变。通过引入硬化因子与损伤因子来考虑温度、应力造成的冻土材料强化与弱化。硬化因子H代表了蠕变过程中强化效应的大小,而损伤因子D则代表了由弱化效应造成的冻土材料相关参数的折减比例,进而提出了适用于冻土的改进西原蠕变本构模型。该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改进的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初始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而且相比于传统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冻土加速蠕变阶段,具有合理性与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冻土强度影响因素 显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分析土质、含水率、温度和应变速率等因素对冻土强度的影响,本文根据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冻土强度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仅考虑线性影响条件下,温度和土性是影响冻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影响强度分别为0.632和0.193,含水率对冻土强度也有显著性影响,影响强度为-0.577。为探明各影响因素对冻土强度的非线性作用,在保留强度Taylor展开二次项的条件下,通过变量代换,将非线性项进行线性化,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与温度对冻土强度的影响包含线性、非线性和交叉影响项三项,应变率对冻土强度的影响仅包含非线性和交叉影响项。各因素对冻土强度的影响程度可用偏回归系数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0.
季节性冻土区水文特性及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评述了寒区冻土水文的研究进展情况,在分析季节性冻土的冻融水文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与总结了季节性冻融土壤条件下的融雪径流的产流模型、入渗规律及预报模型、对非寒区水文模型改进后应用到寒区的探讨及定量研究冻土水分迁移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开发更加逼近真实情况的水文水利模型;野外大田实验数据的监测采集并确定水文模型的参数;将水文模型与冻土水分迁移模型的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