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是基于网格GIS技术,空间数据库具有开放性、集成性,可以对地质调查信息化成果进行多样式、海量数据的组织集成与分布、网络共享服务。结点是平台系统中实现数据资源无缝集成与共享的中间件,是其核心部分。该文叙述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山东结点建设中应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提升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针对野外工作管理与服务需求,基于我国北斗卫星技术、GMSS技术、网络技术、网格技术、3G音视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上述技术的集成与协同技术研究,建立了野外地质调查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和平台。通过数字地质调查系统(RGMAP)和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统一整合与集成,实现野外作业人员与驻地和野外工作站及大区中心的互联互通,形成野外地质调查生产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网格结点体系和格架,为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在区域地质调查中,实现了野外填图人员与室内相关专家实时地开展业务交流,实时地提高了野外填图技术人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与准确全面描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通过"地质矿产一张图"实现了地表范围内地质空间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但是地下三维地质空间信息的集成共享状况对现有的数据发布机制、服务效率与共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在构建"地质矿产立体一张图"服务框架的基础上,从三维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着手,重点研究了多结点下的数据发布与发现机制、三维可视化与场景服务、多样化用户界面表达方式,实现了网格环境下三维地质空间信息的实时快速绘制和高效交互处理;并针对矿体三维模型和地质三维模型等,提供了信息集成与应用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和应用,为矿产资源勘查、重大工程建设、国土空间开发、城市规划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保障。近年来,受产业变革及需求多元化的影响,地质数据应急服务、定制服务、在线服务等需求快速增长。在分析国内外地质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探索了安徽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建立了基于云架构的地质大数据分布式管理、应用与服务框架;以1〖DK〗∶5万基础地质调查数据集成为例,实现了基础地质调查数据的管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及文档资料的关联查询、地质信息与地形信息的融合等,讨论了未来地质数据的信息化集成、管理、共享与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6.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地质科研范式正由过去的经验范式、理论范式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基础地质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反映了地质调查的精度和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创新、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点与源泉,决定了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竞争力。在以密集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即将来临之际,基础地质数据的数量、质量和更新时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水准的基础标准之一。大部分国家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实现了基础地质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和基础地质数据与图件的一体化表达,并面向社会需求研发出类别丰富的地质数据衍生产品。我国虽然建成了地质云平台,实现了一批数据库的汇聚和共享,但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了宏观尺度的地质认知水平;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与技术刚刚提上日程,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基础地质数据研发服务能力不足,限制了数据更新的外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依托地质云平台构建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体系的建议:一是建立“地质云节点一盘棋”的数据更新工作机制;二是构建全国统一的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体系;三是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和在线化”三位一体的数据更新技术体系;四是打造多方稳定协同的数据更新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7.
江齐英  黄睦谨  乐辉 《城市地质》2021,16(4):479-486
要:为实现对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规范化管理,挖掘地质调查成果信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等提供综合地质信息服务,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政务云资源,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中台+微服务"等技术搭建广东省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数据管理与维护、三维地质建模、专业分析评价、地上地下二三维一体化展示分析、示范应用、公众服务等应用系统,实现对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汇聚管理、分析评价、共享服务及辅助决策.通过"数字政府"建设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成果共享,以及基于省平台搭建地市版城市地质平台、地质成果生产软件等为各地市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避免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矿产地质调查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智能矿产地质调查方法,指出智能矿产地质调查生态系统是与智能矿产地质调查相关的智能数据采集设备、应用、用户、标准、规范、智能地质调查云平台等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构成的完整系统。智能矿产地质调查的主要步骤包括:智能数据分析、重点工作区圈定、矿产地质数据采集、重点区野外工作、智能找矿预测等。提出了数据驱动与知识驱动相结合的找矿预测方法,集成了采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特征匹配找矿预测的方法和基于知识图谱的找矿预测方法。设计和基本实现了智能矿产地质调查云平台的架构与功能。应用特征匹配找矿预测方法在甘肃大桥-崖湾地区圈定了5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9.
对组成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结点计算池的构架、机制和组成结点计算池的资源聚合器、元服务、智能服务引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结点自治的方案;基于资源共享、虚拟化、Web服务等创建了基于元数据服务、栅格流服务、矢量地图服务、三维可视化服务等多模式的地质图数据服务。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连通10个结点 ,为地质图空间信息共享和应用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智能地质调查大数据应用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质调查数据主要由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多样性的数据构成。由非结构化多样性数据文件组成的报告,由于技术原因,长期以来一直以传统的目录文件方式进行存储。这种存储方式导致数据的查询、统计、更新等操作不但低效,而且非常不利于检索、查询、挖掘等应用,使得数据服务能力极低。通过把Hadoop生态体系融入中国地质调查云平台架构,基于Hadoop HDFS和HBase存储架构,建立非结构化地质数据基础内容库存储组织模式,采用Lucene全文搜索引擎架和地质领域本体词库构建快速随机访问的索引文件机制,改变了多样化、碎片化的复杂地质调查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阅读、搜索和应用模式,为智能地质调查提供精确、快速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郑啸  李景朝  王翔  梁婉娟 《地质通报》2015,34(7):1316-1322
探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的相关问题。结合典型的云计算构架给出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从地质信息特点角度讨论了地质数据资源整合的相关问题。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地质相关行业、地质相关单位部门现状,讨论系统节点建设与节点对接问题。对比发达国家地质调查局提供信息服务的新特点,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国家地质信息服务系统如何助推地质信息共享,资料数据服务与信息知识服务并重,服务于国家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深空对地观测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针对我国自主对地观测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卫星业务应用产品类型相对单一,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从对地观测数据体系构建、应用系统建设、自然资源与环境变化监测体系创新,以及新型对地观测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工作与部署,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果。这些成果提高了我国深空对地综合观测能力,提升了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环境监测的定量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西北主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国家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建设,在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工程-项目新的总体布局下,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郑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和30多家地勘单位等,开展了西北主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近2年的工作,新发现矿(化)点200余处,圈定找矿靶区70余处,一批找矿成果持续获得地方基金支持,部分矿权已成功招牌挂,有效地带动了社会资金的投入,深化了铜镍、金、石墨、硬岩型铀矿等成矿规律的认识,促进了找矿突破,支撑了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建设,创新了造山带填图、戈壁荒漠区地质填图以及工程-项目成果的集成与编图技术,实现了与地方资金投入的统一; 同时支撑了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基本实现了大项目机制。 该文围绕“西北主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工程”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工程的技术路线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2007年5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部门建议.选定内蒙古达来庙地区的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作为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系统应用的试点项目,全面开展了矿调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矿调工作的特点.项目利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成了①地质填图野外数据PRB库;②实际材料图数据库;③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库;④地球化学数据库;⑤地球物理数据库;⑥遥感数据库;⑦综合成果数据库和⑧大比例尺综合图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了将矿调工作原始资料、成果资料集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同一平台下的全部数字化。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部门建议.选定内蒙古达来庙地区的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作为矿产远景调查数据库系统应用的试点项目,全面开展了矿调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矿调工作的特点.项目利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成了①地质填图野外数据PRB库;②实际材料图数据库;③地质矿产图空间数据库;④地球化学数据库;⑤地球物理数据库;⑥遥感数据库;⑦综合成果数据库和⑧大比例尺综合图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了将矿调工作原始资料、成果资料集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同一平台下的全部数字化。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MapGIS基础上二次开发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专业软件,具有地质调查数据与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数据整合功能.目前该系统只在大比例尺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得到完全应用,并形成相应规范,在物化探工作中并未完全要求使用,物化探原始和成果资料未填入相关记录卡中,这对物化探资料查询及与地质结合使用带来不便.利用MapGIS的库管理-属性库管理模块和实用服务-投影变换模块功能,按照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多源数据的记录卡格式,能快速实现地物化遥数据数字化入库,解决地物化遥数据数字化问题,为地物化遥多源数据整合提供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以2015年SCI-E和CSCD 数据库收录的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资助发表的论文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项目投入情况、论文被各数据库收录情况、机构分布、作者排名、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和核心期刊论文比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资助论文被各数据库收录数量较2014年度大幅增加,大学院校产出占据优势,学科分布主要集中于基础前沿性研究、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矿产资源勘查技术、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资源管理与决策服务等5大领域,“国外期刊论文比”和“核心期刊论文比”均表现出较好的质量水平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泛珠三角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梳理了支撑泛珠三角地区绿色发展的优势资源环境条件: ①富硒耕地资源优势显著,可有力支撑富硒产业发展; ②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总体优良,应急/后备供水保障能力强; ③地质遗迹类型较多,典型稀有,价值高,可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④地热资源保有量大,有利于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和发展; ⑤海岸带资源禀赋优越,但局部存在海岸侵蚀、淤积等环境地质问题; ⑥矿产资源区域特色鲜明,海上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大; ⑦工程地质条件整体较好。指出了区内需要关注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及局部存在的崩滑流地质灾害、岩溶塌陷、水土污染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查明了珠江口土壤中硒含量高背景值是富硒大米形成的基础,探查了红层盆地压性构造带找水优势区域,研究了泛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绿色生态保持间的协调程度。这些进展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