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冀北红旗营子群不整合于太古界褶皱变质基底岩系之上,对其时代归属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使用不同方法和测定对象所获得的30余件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单颗粒碎屑锆石U-Pb法2450(2434±23)Ma,代表红旗营子群生成的最大下限年龄;而变质锆石及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均在2000(1978—2026)Ma,是该群的上限年龄。根据以上结论,冀北红旗营子群形成的时限为2450—2000Ma,因此将其归属于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冀北红旗营子群同位素年龄及其时代归属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冀北红旗营子群不整合于太古界变质基底岩系之上,对其时代归属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使用不同方法和测定对象所获得的30余件位素年龄数据,结合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单颗粒碎屑锆石U-Pb法2450Ma,代表红旗营子群生成的最大下限年龄;而变质锆石及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均在2000Ma,是该群的上限年龄。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理论上剖析了把碎屑锆石U-Pb年龄作为地层最大下限年龄的观点。指出这种认识混淆了锆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有无流体作用,其U-Pb同位素体系开放温度分别为500℃及大于900℃的差别;并以实例说明常温下流体作用的溶矿能力不可能高于多次变质或远高于500℃的流体作用。指出该文所求一组Sm-Nd等时线在众多样品中唯独选用3个其源岩接近未分异地幔,代替实为亏损地幔的样品,必将出现年龄的年轻化。指出不宜回避同其结论相矛盾的众多碎屑锆石的小年龄值;而大年龄值出现在该作者从事区调及科研时所厘定的红旗营子群中,却被削足适履置于其下伏地层中,在进行以上讨论的基础上,依据对已有众多测年值及重新组合计算的Sm-Nd等时年龄,确定该群的时限为2650Ma-2560Ma,故其归属的时代并非古元古代,而为新太古代中期。  相似文献   

4.
红旗营子群研究——冀北铅锌银矿床的矿源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旗营子群主要分布于康保-赤峰深断裂以南,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北,大致相当于内蒙地轴范围内,冀北主要铅锌银矿床均分布于该地层中,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矿源导的红旗营子群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地质特征,据此提出了“三位一体”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崇礼—赤城地区的红旗营子(岩)群主要由变质表壳岩、晚古生代的闪长质—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变质岩残片或残块组成。利用SHRIMP和LA-ICPMS法对红旗营子(岩)群变质表壳岩的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变质表壳岩样品中除大量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锆石年龄信息外,还有许多中元古代—晚古生代的锆石,且均有晚古生代甚至早中生代的多阶段变质作用的记录。这些证据表明红旗营子(岩)群并非早前寒武纪岩石建造,而是一套晚古生代的变质杂岩。红旗营子(岩)群周围侵入体的锆石U-Pb测年表明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它们与中亚造山带多阶段的俯冲、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事件相关。由于红旗营子杂岩中含有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和变质方辉橄榄岩,这可能意味着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在晚古生代早期曾经从华北克拉通上裂开,在中亚造山带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下又重新拼合,红旗营子杂岩代表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在晚古生代重新拼合的俯冲碰撞拼贴带。  相似文献   

6.
红旗营子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辽东古元古代裂谷的辽东-吉南成矿带上.矿区地层为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断裂控制着矿床的分布.中生代岩浆岩活动频繁,与成矿关系密切.基于对红旗营子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的系统分析,研究了区内脉岩与矿体的时空关系,探讨了岩体与脉岩的同源性问题,认为区内脉岩与铅锌矿体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并且直...  相似文献   

7.
再论红旗营子群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旗营子群相当于单塔子群上部,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火山沉积岩。该群上部刘营组的斜长变粒岩,测得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23±23Ma;侵入该群的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与以上数值相近。凤凰咀组上部的斜长角闪岩测得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2587±178Ma,2639±174Ma。根据测定样品产于不同层位或岩石之中,经受后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改造亦有差异,对测定的年龄值所反映的地质意义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8.
冀北地区红旗营子群,在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地中占有重要位置,90年代祟续进行了多方面的专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期完成的新编河北省1:50万地质图及其说明图,在红旗营子的基本特征,地层划分和对比,尤其是时代归属方面,尚存在着明显的值得之处。  相似文献   

9.
尚义杂岩是冀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变质地质体,由变质表壳岩和侵入岩组成。其中的变质表壳岩曾认为是新太古代晚期蛇绿岩洋壳残片。该区也有红旗营子群存在。我们对尚义黄土窑地区尚义杂岩和红旗营子群不同类型岩石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含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HB1410)核部锆石年龄为310~2500Ma,边部变质锆石年龄为255Ma左右。黑云片麻岩(HB1411)和石英岩(HB1415)碎屑锆石年龄都为2.5Ga左右。辉长岩(HB1518)和石英闪长岩(HB1519)岩浆锆石年龄为278~279Ma。根据这些资料和前人研究,该地区的原红旗营子群和尚义杂岩变质表壳岩主体可能不是新太古代地质作用产物,而是形成于晚古生代,由不同时代地质体组成的构造杂岩。不存在所谓的太古宙蛇绿岩残片。晚古生代时期,中亚造山带对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影响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0.
在对区内太古宙地层的原岩性质、大的层序、同位素地质测年值的地质意义 (主要是 H2 O、CO2 流体作用在变质作用中能否造成同位素的开放及 TDM值能否反映为变质年龄 )等众多认识分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 ,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桑干岩群、集宁群、单塔子群、红旗营子群 (或称乌拉山群 ) ,其时代依次归属中太古代早期 (330 0—30 0 0 Ma)、晚期 (30 0 0— 2 80 0 Ma)及新太古代早期 (2 80 0— 2 6 5 0 Ma)、中期 (2 6 5 0— 2 5 6 0 Ma)  相似文献   

11.
Rb-Sr法、Sm-Nd法等是依据一组同源、同时代的样品,采用等时线的方法扣除初始子体,通过计算获取地质体年龄的同位素测年法。测年样品的数量一般在5~10之间,这种小样本的曲线拟合受个别离群值的影响十分显著,等时线拟合方法的选择成为提高测年精度的关键。Isoplot是十分优秀的等  相似文献   

12.
陶光活  李晓峰  王军鹏  蒋康 《地球科学》2020,45(9):3436-3450
崇礼地区红旗营子岩群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该区红旗营子岩群的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及时代归属对于探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崇礼地区红旗营子岩群中的镁铁质岩石进行了野外、镜下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并讨论其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研究区红旗营子岩群中的镁铁质岩石以夹层产出于表壳岩中,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辉石角闪岩组成.红旗营子镁铁质岩石主量元素中SiO2(40.17%~51.53%)、Na2O(1.52%~3.47%)和K2O(0.43%~1.23%)含量范围较大,具有较高的CaO(9.15%~12.68%)、MgO(5.90%~13.36%)和Al2O3(9.81%~20.92%)含量.镁铁质岩石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近平坦,大离子亲石元素Ba、U、K、Sr富集,高场强元素Th、Nb、Ta、Ti明显亏损.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 477±23 Ma(MSWD=3.1),上交点年龄为2 468±22 Ma,表明其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斜长角闪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为负值(-5.2~0),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2 673~2 783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880~3 074 Ma,均大于锆石的形成年龄,指示其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镁铁质岩石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于岛弧相关环境.结合华北其他地区研究成果,本研究表明崇礼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可能发生了一期与岛弧有关的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3.
在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广泛采用Sm-Nd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法获得了很大进展。然而用其对超基性火山岩测年时,有时出现一些矛盾:利用岩石形成时代的观点解释同位素资料产生一些怀疑,用Sm-Nd法测得的科马提岩年龄有时大于根据盖层中锆石所测得  相似文献   

14.
彭澎  李云  刘富  王芳 《岩石学报》2012,28(11):3531-3544
冀西北地区出露晚太古代桑干杂岩和崇礼杂岩构成的灰色片麻岩(TTG片麻岩)-麻粒岩地体和红旗营子群角闪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对尚义地区红旗营子群中变质火山岩中的变玄武安山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定年,获得207 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528±12Ma(2σ,MSWD=0.1,n=34),这一年龄代表了该岩石的形成时代.虽然这一年龄非常接近灰色片麻岩的形成时代,野外地质关系指示红旗营子群的形成早于灰色片麻岩及其中的闪长质侵入体.在灰色片麻岩分布区,红旗营子群和一些变质辉长质岩石呈岩片、透镜体或者“岩墙”状分布.变质辉长质透镜体或者“岩墙”状岩片以周边发育串珠状小透镜体,以及不见细粒边部和岩墙“手指”可以与该区分布的早元古代变质基性岩墙相区别.这些变辉长质岩石可能是红旗营子群火山岩系根部或者岩浆房的残留体,也可能部分是更早期地壳的残片.红旗营子群火山岩系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和灰色片麻岩及闪长质片麻岩岩体分别进行对比.地(桑干杂岩和崇礼杂岩)组成了该地区晚太古代大陆二维地壳结构.认识这种地壳结构在空间上的延续性,并识别相关地质单元在时代和物质上的演化关系,可以揭示华北克拉通晚太古代大陆地壳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蛇绿岩年代学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蛇绿岩年代学在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古洋一陆及板块构造格局恢复中至关重要。同位素测年及化石年代学法是蛇绿岩年代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精度同位素测年首选锆石U-Pb法(包括单颗粒锆石U-Pb法、离子探针SHRIMP U-Pb法)及^40Ar-^39Ar法。同时可辅以Sm-Nd及Rb-Sr等时线法测年;各种测年方法所获结果与化石年代之间应相互比对;与蛇绿岩形成、演化相关的各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可以对蛇绿岩的形成时代进行约束。测年时必须对所测对象的特征及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同时,对各种测年方法的适用性和应注意的问题有所了解。唯此才能对测年结果的含义及准确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离子交换树脂在地质样品Sr-Nd同位素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b-Sr和Sm-Nd同位素测年及同位素示踪方法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Rb-Sr和Sm-Nd同位素质谱测试方法通常需要对Rb、Sr和Sm、Nd进行分离纯化,因此,如何对地质样品中的Rb、Sr、Sm和Nd进行分离富集对测试结果准确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子交换分离法是SrNd同位素化学前处理阶段应用最广泛的分离方法,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的研究工作,系统介绍离子交换树脂在Sr-Nd同位素测试中应用的发展过程和现状,重点介绍几类使用率较高的离子交换树脂(Dowex50W树脂、AG50W树脂、锶特效树脂、LN树脂、P507树脂等)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萃取反应机理,探索和讨论未来离子交换树脂在Sr-Nd同位素测试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详细的主元素和Sm-Nd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扬子块体南缘元宝山地区四堡群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可能来源于Al亏损地幔;而宝坛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源区则可能包括了A1未亏损和A1亏损两种地幔端元组分,部分样品可能受到围岩混染。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Sm-Nd数据构成了一条无地质意义的假等时线,由其斜率获得的年龄约2.2Ga明显偏老。四堡群浅变质沉积岩的Nd模式年龄限定了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和四堡群的地层年龄应小于1.8Ga.扬子南缘最老的基底四堡群(及相应地层)主要是由地壳存留年龄为1.8-1.9Ga的未成熟陆壳再循环物质组成,明显不同于华南块体(华夏古陆)的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迄今为止获得的沉积岩和花岗岩的Sm-Nd同位素资料都不支持扬子南缘存在早元古代-晚太古代基底。  相似文献   

18.
李献华 《地质科学》1996,31(3):218-228
详细的主元素和Sm-Nd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扬子块体南缘元宝山地区四堡群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可能来源于Al亏损地幔;而宝坛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源区则可能包括了A1未亏损和A1亏损两种地幔端元组分,部分样品可能受到围岩混染。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Sm-Nd数据构成了一条无地质意义的假等时线,由其斜率获得的年龄约2.2Ga明显偏老。四堡群浅变质沉积岩的Nd模式年龄限定了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和四堡群的地层年龄应小于1.8Ga.扬子南缘最老的基底四堡群(及相应地层)主要是由地壳存留年龄为1.8-1.9Ga的未成熟陆壳再循环物质组成,明显不同于华南块体(华夏古陆)的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迄今为止获得的沉积岩和花岗岩的Sm-Nd同位素资料都不支持扬子南缘存在早元古代-晚太古代基底。  相似文献   

19.
冀北高压麻粒岩带岩石组合性质、同位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冀北高压麻粒岩带中各岩石单元岩石组合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划分出北部红旗营子表壳岩带、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和南部单塔子-桑干杂岩带三个构造岩石单元,进而对中部高压麻粒岩带划分出南北两个亚带。南部亚带主要为2500Ma的钾长花岗岩、高压麻粒岩和再造的单塔子-桑干杂岩;北部亚带由2000-1800Ma的花岗岩带、红旗营子群岩片组成。推断本区高压麻粒岩带实际是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两次超大陆汇聚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Sm—Nd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献华 《地质科学》1996,31(1):97-104
陈江峰(1994)与杨晓松(1994)关于“二元混合体系的端元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计算方法”的讨论,提出了有关Sm-Nd同位素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一些问题。他们的讨论很有意义。近十年来,我国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岩石成因、壳幔演化、前寒武纪地质等研究中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同时,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技术推广、研究经费等方面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国的Sm- Nd同位素研究和应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近年来发表的一些论文中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本文在陈江峰和杨晓松讨论的基础上,着重对Sm-Nd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及其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