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是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于1987年开始建设,地理坐标为35°33′E、104°35′N,海拔高度1874m,是全围唯一地处半干旱地区且仪器设备比较先进与齐全的干旱气象野外综合观测基地。研究方向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地气相互作用;干旱监测方法、干旱标准、干旱形成机制和干旱气象灾害评估模式;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布局的影响及气候变化适应对策;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基地目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气象要…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8):F0003-F000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是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于1987年开始建设,地理坐标为35°33′E、104°35′N,海拔高度1874m,是全国唯一地处半干旱地区且仪器设备比较先进与齐全的干旱气象野外综合观测基地。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7):F0003-F000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是中国气象局(原国家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于1987年开始建设,地理坐标为35°33’E、104°35’N,海拔高度1874m,是全国唯一地处半干旱地区且仪器设备比较先进与齐全的干旱气象野外综合观测基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在区域干旱气候观测系统(RACOS)的总体思路下,目前已建成四个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野外试验基地和一个移动综合科学观测平台,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正在筹建甘南草原湿地和黄土高原生态与环境观测试验基地,共同构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野外科研观测体系。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陆气之间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为发展区域相关模式,为水、土、气、生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科学试验平台。定西半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张掖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皋兰山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基地永昌人工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在区域干旱气候观测系统(RACOS)的总体思路下,目前已建成四个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野外试验基地和一个移动综合科学观测平台,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正在筹建甘南草原湿地和黄土高原生态与环境观测试验基地,共同构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野外科研观测体系。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陆气之间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为发展区域相关模式,为水、土、气、生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科学武验平台。定西半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张掖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皋兰山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基地永昌人工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在区域干旱气候观测系统(RACOS)的总体思路下,目前已建成四个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野外试验基地和一个移动综合科学观测平台,以及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正在筹建甘南草原湿地和黄土高原生态与环境观测试验基地,共同构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野外科研观测体系。为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陆气之间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为发展区域相关模式,为水、土、气、生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科学试验平台。定西半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张掖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皋兰山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基地永昌人工影响天气野…  相似文献   

7.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作者近年有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资料和有关成果,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当代气候变化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与全国和北半球气候变化相比有一定的特点。冬夏温度变化不同,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8.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风沙是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区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土 ,其力学性质不同于一般土体 ,结构松散性为其最主要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土样进行的试验 ,获得了风沙土基本力学参数 :压缩模量为 5 0 0~ 14 2 86MPa ,是一种低压缩性土 ;为 31°5 5′~ 36°19′ ;风沙土存在结构力 ,其力学效应相当于粘聚力 ,数值在 0 6~ 9 3MPa之间。  相似文献   

9.
干旱灾害是制约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自然灾害,而且随着气候变暖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影响不断加重。"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研究"成果是在数十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过去20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所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该成果对西北干旱形成机理及重大干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取得了新认识,尤其是发现了形成西北干旱环流模态的4种主要物理途径;研制了西北干旱预测的新指标、干旱监测的新指数及监测农田蒸散的新设备,明显提高了干旱监测准确性和针对性;提出了山地云物理气象学新理论,研发了水源涵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发现了干旱半干旱区陆面水分输送和循环的新规律,揭示了绿洲自我维持的物理机制;认识了干旱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新特征,建立了旱作农业对干旱灾害的响应关系;开发了旱区覆膜保墒、集雨补灌、垄沟栽培、适宜播期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灾技术,为西北实施种植制度、农业布局及结构调整和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科学方案。该成果的完成提升了中国干旱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培养了中国干旱气象科技队伍,推进了西北地区干旱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西北地区干旱气象科学研究中迫切需要、有可能突破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0.
秦小光  王润生 《第四纪研究》1997,(2):123-130,T002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长期受水资源缺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借助数学形态学方法,探讨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在几种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可能分布,同时也探讨了这些地区在降水增加或减少情况下的可能环境分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长期受水资源缺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借助数学形态学方法,探讨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在几种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可能分布,揭示出了西北地区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南缘及其东侧的罗布泊、哈密、敦煌地区,同时也探讨了这些地区在降水增加或减少情况下的可能环境分布。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以过去气候变化记录为主线,探讨了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其分析方法;在时间尺度上,通过综合研究分别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建立了概念化的高分辨率气候指标(温度、降水)演化过程曲线,作为分区的特征演化曲线;在空间尺度上,对研究较深入的现代和全新世最佳期(7500aB.P.前后)、18000aB。P.前后的冷期等时段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重建;利用空间分析计算机软件,对典型时段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连续空间分析,进而由分区特征演化曲线与典型时段地质环境空间分布模型耦合。这一分析对认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今后的环境变化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实施 2年来,在古气候重建和环境变化,绿洲的演变规律与驱动力,绿洲水盐平衡与主要水文过程,绿洲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过程与稳定性,山地、绿洲、荒漠三大生态系统耦合机理,生态景观演变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重大工程行为的生态环境效应,荒漠化成因及时空分布等研究方向和内容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项目后 2年的研究重点将继续以绿洲安全机制研究为核心,在时间序列上,重点研究近 2 000年来绿洲的形成演变规律,特别是近百年及近50年来西部干旱区气候变化与绿洲形成演变的关系,定量辨识绿洲发展演化的驱动力;在空间结构上,阐明绿洲格局的动态过程,深入探明山地、绿洲及荒漠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机理与安全、高效、持续发展模式等;结合西部大开发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进程,研究开发重大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建立不同类型的生态建设示范区;配合国家重大工程时段,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生态系统的调控体系和管理模式,为西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近50a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干旱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73°~106°和北纬35°~50°之间,总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5%。气候干燥少雨,荒漠广布,植被稀疏,属于典型的干旱生态脆弱区。近期施雅风等提出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1,2],但近50 a西北干旱区气候演变规律如何,极端气候事件与水旱灾害如何变化,区域气候有何差异等问题一直尚未得到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利用1951~2000年的阿勒泰、敦煌、哈密、酒泉、喀什、库车、且末、若羌、塔城、吐鲁番、乌鲁木齐、民勤、乌…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的西侧,北与苏联、西面和南面与蒙古为界。本区介于东径115°30′~120°41′、北纬47°35′~51°00′之间,总面积76800平方公里。如附图所示。这里土壤肥沃、牧草丰茂,畜牧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著名良种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兼有西部呼伦池(即达赉湖)的渔业、伊敏煤矿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滨洲铁路横穿中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87年中日联合西昆仑冰川考察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山位于青海以西,新疆与西藏之间,是青藏高原西北部最高大、最雄伟和现代冰川最发育、最集中的山岭,最高峰昆仑峰(85°55′E,35°19′N),海拔7167m。据  相似文献   

17.
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D)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206020019497117°51′24°21′117°52′24°21′龙海白水40Ⅴ199206020021107117°51′24°21′117°51′24°21′龙海白水42Ⅴ  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非常吻合,仅稍偏东1分。两次地震前后间隔时间2分半钟,在原地重复。二、地震烈度分布地震宏观调查主要在Ⅴ、Ⅳ度区内进行,从图15-1上可以看出,Ⅳ度区内调查点相对较稀,Ⅲ度线是以电话调查为主来确定的。图15-1 1992年6月2日…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对干旱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1%,养育了世界上超过38%的人口,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口的聚集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响应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对其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变化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十年来相关研究不少,但结论比较零散,也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归纳梳理了气候变化下干旱区的气候、水文、面积和类型的变化及其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梳理的主要结果如下:干旱区CO2排量约为湿润区的30%,但升温速率却比湿润区高20%~40%。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干旱区面积增加了约2.61×106km2,预计21世纪末,全球干旱区面积将继续扩大约5.8×106km2,占陆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区中以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基础的水资源系统将会更为脆弱,冰、雪等水文要素及水资源构成发生改变,水文波动加大,水资源不确定性加剧。伴随干旱区面积扩大和干旱程度增加,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水体面积萎缩、生态系统退化、荒漠化程度也随之加剧,未来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将面临更严峻的...  相似文献   

19.
刘思宇 《地质论评》2016,62(S1):121-122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厂金矿床位于曲麻莱县麻多乡境内,距离玛多县城大约230km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96°14′45″~ 96°18′00″;北纬35°15′45″~ 35°19′00″。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造山带的北巴颜喀拉造山亚带。大场金矿床是1997年由原青海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队发现的。目前,该矿床已达超大型金矿规模(丁清峰等,2010)。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矿局区调大队二分队,在1979—1983年进行1:100万改则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西藏北部迎春口(东经89°30′~90°00′,北纬34°50′~35°20′);果干加年山至西亚尔岗(东经86°00′~88°40′,北纬33°15′~33°35′)地区,首次发现含兰闪石类岩石,现就其产出地质背景及特点,作一概略介绍。 (一) 迎春口地区的含兰闪石类岩石特征: 该区广泛分布着三叠系若拉岗日群,它是一套厚约8000~10000m的浅变质岩系,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