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骏 《浙江地质》2009,(9):45-47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自2007年7月起,各地组织落实开展土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工作。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城镇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全面查清城镇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城镇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为全面建立我省城镇土地调查、更新、监测和数据汇总新机制,更好地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需要,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数据汇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9]24号)要求,我省充分利用已有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正式启动。这次调查,是自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以来的第二次全面土地调查,这次调查对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这次调查,要查清城乡每一块土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陶鹰  张岳 《浙江地质》2011,(4):45-46
一、引言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全面查清了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二次调查最终形成了相关基础数据成果,相关的成果均采用了最新的数据标准,有利于多项业务的数据共享与集成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宁 《安徽地质》2010,20(4):311-314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以濉溪县为例,介绍安徽省农村土地二调内业建库流程及数据库维护步骤,发现并解决了内业建库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城镇土地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全面查清全国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掌握真实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数据汇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09]24号)要求,我省充分利用城镇土地调查成果,  相似文献   

7.
党美丽  杨维超  刘伟 《安徽地质》2011,21(3):207-210,218
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2007年7月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3S等先进技术,制作全国范围内不同尺度正射影像图。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经验,介绍SPOT5卫星影像的正射纠正、融合、镶嵌等方法,提出如何提高土地调查底图精度及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罗建平 《广西地质》2009,(12):46-47
目前,第二次全国(以下简称二调)土地调查工作已进入了统一时点变更阶段,其成果也即将完成。而随着标准统一、覆盖全域、精度高、时效强,集影像、图形和数据为一体的二调成果的完成,意味着建国60年来第一次构建统一的土地资源管理综合监管平台的数据基础的形成,也意味着土地资源管理手段和机制的新跃进。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土地调查正在开展,建库完成后会产生大量地籍调查资料,文章在研究第二次地调查建库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宗地为原则对历年来城区登记、确权、变更、抵押、转让、征用、出让、冻结等档案进行整理,形成比较完善的电子档案,更好地为建设用地使用权生命周期有效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赵小祥  付丽莉  狄群 《江苏地质》2011,35(3):286-28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将这些数据最终以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储存和管理。介绍了建库要求,阐述了数据入库前的检查步骤,研究了数据库建设的方法和步骤,给出了数据库建设流程。  相似文献   

11.
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全面查清全国城镇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城镇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即将完成,各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工作重点已经转入城镇地籍调查。从现在部分地方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否则,将影响地籍调查工作的进度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质》2010,(1):55-56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于2009年7月1日启动。计划利用两年半时间,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2009年是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决战之年,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一年。为加快推进第二次土地调查各项工作,近日,山东省土地调查办组织人员对全省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成果进行集中审查汇总。参加人员之多、工作量之大、科技含量之高都是山东省地籍管理工作中从未有过的,记者随即现场采访了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的有关人员。  相似文献   

13.
城镇地籍调查是全面查清全国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数据汇总工作顺利实施,初步建立了城镇地籍调查、更新、监测和数据汇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简称“二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土地调查的重要成果是大量的空间数据,空间数据的质量是土地调查的生命,数据检查是维护数据规范完整和控制数据质量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5.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了土地利用现状。第一次土地调查成果在土地管理、国家宏观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和国土管理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发展形势对土地调查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国家作出了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6.
《河南地质》2014,(6):11-12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通知的意见》(豫政〔2007〕35号)要求,河南省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于2009年12月31日结束。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以国家下发的省级调查控制界线为调查区域,依据国家规程、标准,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一到2009年12月31日标准时点。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省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省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相似文献   

17.
张荣莲 《吉林地质》2010,29(1):156-158
本文利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数据,简要分析了通化市东昌区农村土地面积、土地资源质量的变化原因,同时阐述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为今后土地有效及科学利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浙江地质》2009,(7):17-18
日前从天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办公室了解到,为全面查清天津市农村土地利用状况。该市专项开展了覆盖全市的1:2000大比例尺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实现了天津市大比例尺、精细化管理土地的新突破,为实施“一张图”金土工程建设,实现国土资源现代化管理,保护耕地资源,明晰土地权属奠定了基础。近千名调查人员,采取远看近判的作业方法。进行逐图斑外业实地核实地类,外业调绘成果经内业数据整理初步完成建库工作。  相似文献   

19.
《浙江地质》2009,(4):33-33
日前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决定,建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动态通报制度。并就有关事宜作出具体部署。按照这项制度,全国土地调查办将实行专人包片负责制,强化上下沟通联系,全面掌握各省(区、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进度和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包片负责人的职责包括:与所负责省份随时联系沟通,全面掌握该省份各县(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推进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成果汇总暨2009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汇总会议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王世元在会上强调,要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加强核实、分析,采取综合措施,千方百计,确保二次调查数据真实准确,夺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