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长株潭地区第四纪断裂发育,但与其相关的研究工作非常薄弱。本文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第四纪沉积等厚图,结合前人已有资料,对长沙—湘潭一带第四纪断裂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初步厘定了第四纪断裂活动期次,探讨了断裂活动的时代和构造背景。区内第四纪规模断裂以NE向为主,次为NNE向和NW向,个别EW向~NWW向;不同走向断裂均可为正断裂或逆断裂;部分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的活动断裂。湘潭九华奔驰路开挖剖面上产状陡倾的小断裂发育,并可分为NW向左行走滑断裂、NE向右行走滑断裂、EW向左行走滑断裂以及NNE向正断裂等4组。根据奔驰路小断裂的活动期次,结合规模断裂的发育特征和区域构造背景,初步总结提出长沙—湘潭地区第四纪断裂活动可分为4期:第一期为NE向、NNE向、NW向、EW向的规模正断裂和小型正断裂,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的区域伸展构造环境;第二期为NE向~NNE向规模逆断裂,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区域NW向挤压应力;第三期为奔驰路NW向左行走滑与NE向右行走滑小断裂,形成于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区域EW向挤压应力;第四期为NW向逆断裂及奔驰路EW向左行走滑小断裂,形成于晚更新世—全新世区域NE向挤压。上述第一期断裂可能与地幔上隆背景下深部物质迁出导致洞庭盆地及周缘产生伸展断陷有关;后3期断裂可能分别与菲律滨板块、青藏块体、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挤压有关。本文研究反映出区域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构造体制及动力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东安锑矿区的共轭节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确定了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矿区构造应力场可以划分为五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期近SN向挤压,形成牛头寨NE向基底褶皱和同期NE-NNE向断裂,以及近SN向F_1断裂的雏形。第二期为印支期近EW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NW向,形成了以近SN向的牛头寨复式背斜和区域性F_1断裂为主体的构造格架,以及小牛头寨NW向断裂和继承早期NNE向断裂发育的断裂构造。第三期为燕山早期近SN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W向;F_1、NNE向断裂整体处于挤压状态。前述三期构造形成了矿区近SN向构造骨架,以及配套的断裂、节理等成矿前构造。第四期为燕山晚期NW-SE向伸展,共轭节理为NE和NWW向;NE向组继承前期节理;F_1、NNE、NNW、NW向断裂此时成为矿液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第五期构造变形发生在第四纪,为NW-SE向水平挤压,共轭剪节理为NWW和NNW向;此期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它们错断矿脉、矿脉被抬升剥蚀后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3.
柏道远  李彬  江灿  段爱军 《矿床地质》2023,42(2):229-252
湘中古台山金锑矿位于雪峰构造带西南段东北部,发育SN向金矿脉和NW向金锑矿脉2类矿脉。前人提出SN向和NW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并获得了印支期成矿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但对容矿断裂的性质、形成时代以及2类矿脉的时代关系缺乏研究和认识。鉴于此,文章通过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以及矿化蚀变的观测、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区域构造演化和测年资料等,厘定了古台山金锑矿区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不同类型矿脉的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机制。主要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5期主要变形事件:志留纪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NNE向板劈理、NNE向褶皱(水车背斜)、SN向顺层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断裂;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NW向挤压,局部形成NEE向轴面劈理;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NW向—N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EW向逆冲剪切破裂等;中侏罗世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E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古近纪中晚期受到NE向—NNE向挤压,形成SN向—NNE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EW向—N...  相似文献   

4.
靖州盆地是位于雪峰构造带南段的一个NE向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小型陆相盆地。作者对盆地周缘上古生界及盆地侏罗系中不同产状与运动性质的小型断裂和节理进行了大量观察研究,据此识别出近SN向挤压、NNE向挤压、NEE向挤压、近EW向挤压、NW向挤压、NW向伸展等应力事件。根据断裂构造赋存层位和部分断裂显示的次序,结合靖州盆地构造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初步厘定了研究区中生代以来构造体制演化过程: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区域NW向挤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区域近SN向挤压;中侏罗世早、中期区域NW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因区域NE-NNE向溆浦-靖州断裂左行走滑而具SN向挤压;白垩纪因区域NE向挤压而形成NW向伸展;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溆浦-靖州断裂右行走滑派生NEE向挤压;始新世-渐新世区域近EW向挤压;新近纪区域NNE向挤压。  相似文献   

5.
柏道远  李彬  金华  曾广乾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14-2022072014
龙山金锑矿区位于湘中盆地龙山穹窿内。关于湘中地区上古生界中不同方向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均存在多种观点,对龙山金锑矿区内含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时代背景等缺乏观测和认识。鉴此,本文根据大量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区域构造事件研究成果,厘定了龙山金锑矿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以及上古生界中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6期主要变形事件:①奥陶纪末—志留纪NW向挤压;②中三叠世晚期NW向挤压;③晚三叠世SN向—NNE向挤压;④中侏罗世晚期NWW向挤压;⑤白垩纪区域NW—SE向伸展;⑥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2)上古生界中NE向褶皱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EW向褶皱形成于晚三叠世,NNE向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龙山穹窿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NE向复背斜与晚三叠世EW向复背斜的叠加。(3)两期复背斜核部因应力集中而更易形成导矿、容矿断裂,加之穹窿构造常伴随隐伏花岗岩体,导致龙山金锑矿定位于龙山穹窿的中部。龙山金锑矿的导矿构造为两期复背斜相关的NE向和EW向隐伏逆冲断裂;容矿构造为中三叠晚期形成的NWW向右行走滑断裂,晚三叠世形成的NNE向和NE左行走滑断裂、NW向右行走滑断裂。(4)区内矿体的高角度侧伏与含矿断裂运动方向低角度倾斜有关,而后者与盖层单向滑移导致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倾斜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新生代大陆变形及其动力学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变形研究是大陆动力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对断裂构造及盆山演化进行研究是认识与了解大陆变形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中生代晚期—新生代,中国北方受到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太平洋板块向西运动与西伯利亚板块阻挡所导致的复杂构造动力系统的长期作用,地壳变形复杂,是研究大陆变形理想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在详细野外构造解析基础上,结合遥感与数字地貌技术、地震反射资料解释以及低温热年代学方法,通过对中国北方新生代断裂作用和山脉隆升历史研究,理清了断裂发育序次、断裂作用与构造应力场的对应关系,掌握了现今构造地貌格局东西差异的成因,并探讨了大陆变形的动力学机制。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国北方普遍发育一组NNE向的断裂构造,该组断裂并非全区均匀发育,东部断裂规模较大,地貌特征明显,向西规模逐渐变小。NNE向断裂具有左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大致对应NW-SE向挤压应力场,推测NNE向左行走滑断裂的发育与新生代早期太平洋板块NNW向运动有关。NNE向断裂发育之后,东部渤海湾周边发育了NE向右行、NW向左行共轭走滑断裂,大致对应近EW向挤压应力场。西准噶尔地区发育了NE向左行、NW向右行走滑断裂,大致对应近NS向挤压应力场。东、西部的NE、NW向断裂都叠加在NNE向断裂之上,改造和破坏了早期NNE向断裂。本文推测东部后期断裂的发育与43~42 Ma太平洋板块运动由NNW转变为WNW向有关,而西部NE、NW向断裂发育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远程效应有关。随着印度板块持续北向运动并发生顺时针旋转,西部地区保持NNE向挤压应力场,发育了一系列NW、NNW向断裂。东部地区依然呈现近EW向挤压应力场。受到新生代以来各组断裂构造的影响,中国北方山脉和盆地呈现出线状与面状结合的网格状特征。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统计显示,东部地区普遍经历了古新世—早始新世(66~42 Ma)的隆升-剥露,该期构造事件为现今东部地区构造地貌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东部地区不同,西部地区则存在8~6 Ma等时面,且8~6 Ma整体隆升-剥露为西部地区现今构造地貌格局的形成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渣滓溪锑钨矿床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的中段,经历了早期钨矿、晚期锑矿等两期成矿作用。目前该矿床锑矿的成矿时代不明,控矿构造的形成背景也缺乏研究。鉴此,本文对渣滓溪矿床及外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表露头和井下巷道的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和区域构造特征,厘定了构造变形序列、钨矿和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以及含矿断裂的性质和形成时代,形成以下主要认识:(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6期主要变形事件:(1)志留纪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及顺层剪切断裂;(2)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W-NNW向挤压,形成NE-NEE向的褶皱、逆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破劈理, NWW-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 SN向左行剪切破裂, NNW向张节理等;(3)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NNE向左行剪切破裂、NE向左行走滑兼逆冲剪切破裂、NN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小断裂、SN向张节理等;(4)中侏罗世受到NWW向–近EW向挤压,形成NNE向褶皱、NEE-E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WW-NW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5)早白垩世受到区域NW-SE向伸展,形成NE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8.
沅麻盆地是叠加在雪峰造山带中段的一个中生代大规模陆相盆地,盆地中新生代断裂、褶皱发育特征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构造剖面测制、野外路线调查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沅麻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格架、褶皱和断裂的发育特征、变形序列、时代及区域构造背景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识和进展。(1)NNE-NE向正断裂、逆断裂和平缓褶皱(主要为向斜)组成沅麻盆地的主体构造格架,同时发育其他多组不同方向、性质的褶皱和断裂。盆地西部和中部大部以正断裂为主,形成复杂的堑-垒构造格局,褶皱变形强度低;盆地东缘因区域怀化—沅陵断裂带控制而变形强烈,以多为东倾、少量西倾的逆断裂为主,常伴有倒转紧闭褶皱。(2)中三叠世以来沅麻盆地经历多期构造变形事件:1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中受区域NW—NWW向挤压而形成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2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期间受区域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和膝折;3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中受区域NWW—近EW向挤压,形成盆地东缘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卷入的SN向和NNE向褶皱和逆断裂;4早白垩世区域NW-SE向伸展作用下形成不同规模的NE—NNE向正断裂;5晚白垩世在区域SN向伸展体制下形成EW向正断裂;6古近纪中晚期受区域NE向挤压,形成卷入白垩系及先期地层的NW向褶皱、NW向逆断裂、NEE—NE向左行走滑(或兼逆冲)断裂、NNE向右行走滑断裂、NEE向与NNE向共轭剪节理等;7古近纪末—新近纪初在区域NW向挤压下,形成最新卷入地层为白垩系的NE向褶皱、NE-NNE向逆断裂、SN向逆断裂。上述多期变形中以早白垩世NW-SE伸展形成的正断裂和古近纪末—新近纪初NW-SE向挤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最为重要,其次为中侏罗世晚期NWW—近EW向挤压下形成的褶皱和逆断裂。(3)前人提出的沅麻盆地东部及东侧外围地区发育的王炳坡、黄金坳、潭湾、麻阳等"飞来峰"构造并不存在,所谓"飞来峰"实为向下"生根"的断夹块,组成"飞来峰"的板溪群座立于古生界和中生界之中与逆冲断裂或正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柏道远  李彬  金华  曾广乾 《地质论评》2023,69(1):88-112
龙山金锑矿区位于湘中盆地龙山穹窿内。关于湘中地区上古生界中不同方向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均存在多种观点,对龙山金锑矿区内含矿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和时代背景等缺乏观测和认识。鉴此,笔者等根据大量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观测和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和已有区域构造事件研究成果,厘定了龙山金锑矿及邻区的构造变形序列以及上古生界中褶皱和龙山穹窿的形成时代,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奥陶纪末—志留纪NW向挤压、中三叠世晚期NW向挤压、晚三叠世SN向—NNE向挤压、中侏罗世晚期NWW向挤压、白垩纪区域NW—SE向伸展和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6期主要变形事件;(2)上古生界中NE向褶皱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EW向褶皱形成于晚三叠世,NNE向褶皱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龙山穹窿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NE向复背斜与晚三叠世EW向复背斜的叠加;(3)两期复背斜核部因应力集中而更易形成导矿、容矿断裂,加之穹窿构造常伴随隐伏花岗岩体,导致龙山金锑矿定位于龙山穹窿的中部。龙山金锑矿的导矿构造为两期复背斜相关的NE向和EW向隐伏逆冲断裂;容矿构造为中三叠晚期形成的NWW...  相似文献   

10.
大义山云英岩脉型锡矿容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区内NW向基底走滑断裂所处构造应力场派生出NE走向低有度斜中、NEE向右行平移、近NW向左行平移以及NNW向平移断裂、裂隙等第一序次构造,它们各自又派生出更低序次的剪切断裂、裂隙。方向相近、性质相同、序次不一或相同的剪切裂面相互复合、追踪,被含锡脉体充填后,形成区内NE、近EW、近SN、NW向几组优势脉组。不同地段的优势脉组在区内呈NW向带状展布。矿脉密集、成群、等距分布,其平面展布、尾端型式和脉壁特征均显示区内容矿构造具剪切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