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州安乐寺滑坡前缘松散堆积体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逐一分析了安乐寺滑坡前缘西溪铺、农机技校松散堆积体的144个勘探钻孔,根据土体物质成分进行分层并对其成因进行判断;对相邻钻孔的土层进行比较,将相同的土层连接起来,绘制工程地质剖面图;将工程地质剖面图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探讨每一土层的连续性、延伸性.按照“钻孔-剖面-成层”的研究方法,对安乐寺滑坡前缘松散堆积体的特征及成因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乐寺滑坡前缘松散堆积体是以安乐寺滑坡前部的滑动解体作用为主,包括残积、坡积、冲积等共同作用形成的.前缘松散堆积体中存在多个滑动面,滑动面平直、光滑,可以分为2种类型:一类是中深层滑动面,数量较少,规模大;另一类是浅层滑动面,数量较多,规模小.滑动面的这种分布规律反映了前缘松散堆积体是一个长期的不连续的变形体.最后,考虑松散堆积体下伏卵石砂土层地质结构,对松散堆积体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认为安乐寺前缘松散堆积体采用抗滑桩支挡结合地表排水与护坡等措施进行治理是适宜的,但抗滑桩嵌固段必须深入到卵石砂土层以下稳定的基岩中,以避免抗滑桩随卵石砂土层产生整体位移.  相似文献   

2.
晋-阳高速公路为山西省晋城市至阳城县路段,于1997年9月底竣工通车.1998年雨季后,晋-阳高速路南侧先后发生4处滑坡,严重影响公路交通运行.其中2处滑坡严重威胁北音村居民及住宅安全,引起山西省交通厅高度重视.并将晋-阳高速公路滑坡勘察治理做为省厅重点工程.晋-阳高速公路滑坡均位于公路挖方地段,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控制及降雨影响,形成顺层浅层牵引式滑坡.滑坡的形成属工程诱发型蠕滑.滑坡平面上呈平行于高速公路的长条形,滑体裂隙发育,一般有2~4条明显张裂隙,裂隙最宽达150 cm以上.滑动面为石炭系黄色、灰白色流塑状泥岩,滑动面平整光滑如镜,泥化层厚10 cm左右.由于形成滑床的泥岩厚度大,分布稳定,且无断裂构造,其下部不可能再产生滑动面.因此,滑坡为单层滑动.通过滑坡推力计算,4处滑坡最大滑坡推力介于24.2~64.1t/m之间.根据滑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滑坡治理采用了排水、填缝、重力挡墙、抗滑桩等综合措施.时至2004年春.4处滑坡稳定、安全.滑坡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滑坡岩体为中生代红层,砂岩及泥岩互层,缓倾顺层。2007年6月中旬以来遭受强降雨,累积达300mm以上,7月7日发生滑动,滑坡长1·5km,宽1·0km,厚10~15m,体积约2000多万m3,受灾村民552户,共2251人。滑坡区分布有古滑坡,后缘为古崩滑堆积体,强降雨期间,由于后缘堆积体滑动加载,导致岩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秭归县头道河Ⅲ号滑坡治理工程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项目.通过抗滑支挡、地表排水和监测等综合防治措施在该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该滑坡的地理环境及滑坡特征,抗滑桩和排水沟的施工工艺以及控制要点等,重点论述了如何准确的判识滑坡带以及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为堆积体滑坡治理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滑坡对人类活动危害最普遍的地质灾害类型,三峡库区为我国滑坡灾害最为典型地区。本研究通过计算万家坝滑坡体剖面工况载荷组合,对三峡库区万州万家坝滑坡变形区进行稳定性复核研究,为三峡库区滑坡治理提供典型案例。结果显示:万家坝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砼微腐蚀性;滑坡体为一大型沿基岩面滑动的中层横长式滑体,建议采用抗滑桩或桩墙结合方式进行变形区治理;需避免雨季施工。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69-273
滑坡对人类活动危害最普遍的地质灾害类型,三峡库区为我国滑坡灾害最为典型地区。本研究通过计算万家坝滑坡体剖面工况载荷组合,对三峡库区万州万家坝滑坡变形区进行稳定性复核研究,为三峡库区滑坡治理提供典型案例。结果显示:万家坝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砼微腐蚀性;滑坡体为一大型沿基岩面滑动的中层横长式滑体,建议采用抗滑桩或桩墙结合方式进行变形区治理;需避免雨季施工。  相似文献   

7.
简文星  杨金 《地球科学》2013,38(3):625-631
黄土坡滑坡是三峡库区4个大型滑坡之一,因其典型性和重要性,"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在此建立了巴东野外大型综合试验场.野外试验场隧洞群揭露滑坡结构,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研究黄土坡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成因机制.通过试验隧洞开挖揭露黄土坡滑坡临江I号崩滑体特征发现:(1)临江I号崩滑体滑床基岩普遍发育层间剪切软弱夹层;(2)主隧洞与Ⅲ号支洞揭露滑体特征表明,滑体物质组成为棕红色泥岩、粉砂岩碎石土,灰色泥灰岩、灰岩碎石土,各类破碎岩层,滑体内潜水丰富,渗水量较大;(3)试验隧洞揭露滑带具有多层位顺层发育特征,平面范围与前人勘察成果较一致,厚度在不同剖面处存在较大差异;(4)深部钻孔监测资料显示,在土层与基岩面及层间剪切带均有蠕滑位移.分析得出:临江I号崩滑体是在重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顺多层软弱夹层、土层与基岩面发生蠕滑变形形成的,具有多层滑动面.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滑坡抗滑工程效果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新丽 《岩土力学》2006,27(12):2234-2238
抗滑桩是三峡库区滑坡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措施,在三峡水库长期的周期性水位波动条件下,抗滑桩工程效果如何,即是否能够保证滑坡的整体稳定,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选择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县城的谭家坪滑坡次级滑坡-白水沟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选择合理的岩土力学参数和桩计算参数;利用ANSYS 软件,依据不同的模拟方案,分别模拟分析了滑坡在仅考虑自重、自重加暴雨在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性状况以及抗滑桩的工程效果,即滑坡在设桩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情况。结果表明:①白水沟滑坡破坏机理为牵引式。在暴雨和水位下降条件下,滑坡稳定性降低;周期性水位变化后,滑坡稳定性逐步下降,最终失稳;②依据自重和暴雨工况,考虑175 m降至145 m水位进行的抗滑桩设计,起到了明显的抗滑效果。③周期性水位波动后,滑坡变形破坏逐步加剧,说明抗滑桩虽然起到了的抗滑作用,但阻滑效果逐步下降。因此,在滑坡抗滑工程设计时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适当提高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9.
研究抗滑桩的受力特征是进行抗滑桩设计工作的关键。我国三峡库区部分堆积层滑坡发育多层滑带,而目前抗滑桩的设计方法仅针对单层滑坡,因此,对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受力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开展了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物理试验模型,在滑坡的后缘施加推力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同时监测滑坡—抗滑桩体系的多场信息。试验结果表明,在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的演化过程中,桩身受力表现出了很好的规律性。根据坡表位移的变化趋势,将滑坡演化分为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桩身受力进行分析。滑坡推力分布图式中出现了4个极大值,土体抗力分布图式中出现唯一最大值,该试验结果为抗滑桩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与开挖作用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红层地区修建的巴中达州万州高速公路在穿越第四系堆积层时,堆积层滑坡灾害频繁发生,这类滑坡滑动面为平缓的岩土界面。地下水渗流分布影响下的坡体非饱和强度特征和开挖卸荷是引发这类滑坡灾害的主要因素。在室内非饱和直剪试验提取土体力学参数基础上,结合非饱和土渗流分析软件和岩土应力变形分析软件对滑坡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地下水的渗流分布孕育了岩土界面附近的滑带土,为边坡的滑动失稳提供潜在可能性。堆积层渗流场特征决定着坡体基质吸力的分布,基质吸力的分布特征导致了堆积层土体由顶部往底部的非饱和抗剪强度的逐层弱化,最终形成沿平缓岩土界面分布的抗剪强度最低的一层软弱土体。在路堑边坡开挖致使的不平衡力影响下,岩土界面附近的软弱土体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屈服和变形,堆积层坡体中部沿着岩土界面的软弱土体发生剪切蠕滑,滑体后缘出现张拉破坏,形成拉裂缝和拉裂槽,并于滑体前缘发生剪切挤压,随着滑体的蠕滑发展,滑体内地下水逐渐消散并在开挖面处渗出。  相似文献   

11.
某大型高速公路高陡岩质边坡地质条件复杂、软弱结构面发育、开挖高度大、坡度陡、临空面多,为边坡变形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故边坡多处出现失稳破坏迹象。在已查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动面、滑带位置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该滑坡体的稳定性现状; 根据钻孔资料提供的岩土体和滑面的参数,并结合参数的反算,得到了滑面的c、φ值,最后计算得到非正常工况下(暴雨)的滑坡稳定安全系数为0.91,说明当遇到长时间暴雨时,滑坡会进一步发展,需要及时治理。文中提出了相应的治理设计措施,即在对滑坡体进行削方减载后,在边坡的一级平台位置设置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对该边坡破坏过程和机制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程序UDEC进行了滑坡治理效果的数值模拟。根据已确定的滑面,采用UDEC模拟边坡开挖,通过对治理前后边坡位移图的比较分析,表明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治理措施安全有效。通过抗滑桩与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对比,揭示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改变了传统抗滑桩的受力状态,变悬臂梁为类简支梁,变被动支护为施加预应力,具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阳鹿(阳朔—鹿寨)高速公路K52新滑坡为古滑坡堆积体中局部复活的滑坡,处于急剧变形状态,需进行抢险性处治。复工后对该滑坡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及变形监测,借助FLAC3D软件对其成因、变形过程及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古滑坡堆积体形成于顺层岩质滑坡,堆积体内部发育软-可塑状软弱夹层风化页岩,为新滑坡的主要滑带土;(2)导致新滑坡变形的主要内因为不良地质、微地貌、特殊的岩土结构,主要外因为在中后部堆载、填土改变地表水径流路径、向滑坡排放生活用水及降雨;(3)新滑坡具有三层滑面,失稳前底部滑面为主滑面,失稳阶段中部滑面为主滑面,属前段推移后段牵引型复合式滑坡,具多级、逐级及渐进滑动特点;(4)新滑坡变形进程为:后缘拉张变形-中部剪切蠕变-滑体A、B推移剪出失稳-滑体C前缘临空牵引失稳;(5)新滑坡处治重点应防止顶部、中部及底部三个滑动面继续变形,也应防止古滑面及古滑坡堆积体内部其余风化页岩夹层产生次级滑动。  相似文献   

13.
<正>龙洞煤矿后山滑坡位于四川省兴文县周家镇龙洞村四组,系2018年12月16日兴文5. 7级地震引发的同震滑坡。滑坡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滑体后缘宽约40 m,前缘宽约90 m,主滑方向长约450 m,面积约16 000 m~2,平均厚度约15 m,堆积体方量约2×10~5m~3。前缘堆积体堵塞沟道,在降雨工况下易发生局部滑动  相似文献   

14.
侧向剪切扰动诱发滑坡是一种新型滑坡类型,深入研究其成因机理,有助于开展滑坡预警工作。2012年6月29日6时20分左右,贵州省岑巩县思旸镇龙家坡山体发生大规模滑坡,300~400万 m3岩土体失稳后堵塞坡下的马坡河,形成20余 m高的堰塞坝及库容达7万余 m3的堰塞湖。笔者在对灾害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绘、航拍、颗分试验等手段,对龙家坡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滑坡发生及成灾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风化破碎的厚层堆积体、有利的岩层倾向以及前缘临空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区南侧地下水径排区被堆填大量粉黏土弃渣,不仅为该区斜坡人为增加了巨大推力,还使该区斜坡地下水局部富集。在强降雨条件下,南侧堆积区首先发生滑动,其对主滑体的侧向剪切扰动作用带动主滑区大规模失稳破坏。由此,对这类侧向剪切扰动诱发的滑坡,在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和预警时,除了应调查其岩土体特征外,还必须查明其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5.
炎陵山滑坡群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陵山滑坡群均为土质滑坡,控滑结构面主要为土/岩接触面,原始坡角15°~35°,单个滑体规模为中型和小型,均为强降雨诱发。变形迹象以多级弧型裂缝为主,侧向剪切裂缝亦较发育,滑动大多由坡角向上发展,呈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法和电阻率测深法,并结合钻探对川西岷江河谷发育的尕米寺滑坡、俄寨村滑坡、格机寨滑坡等典型大型—巨型古滑坡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勘探分析,有效确定了古滑坡的空间结构和滑带特征,并认为古滑坡的滑动面多具有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且滑坡前缘多位于不稳定电性层变薄收敛的地方。其中,俄寨村滑坡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厚约0~45 m,为滑坡堆积层,古滑动面紧贴基岩面,滑动面平均埋深约30 m,弱风化基岩面埋深约5.6~61 m,强风化层厚约为3~12 m;尕米寺滑坡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厚约2.5~43 m,为滑坡堆积层,沿剖面古滑动面平均埋深约35 m,在滑坡中部存在一圈闭的低阻异常体,推测为古河道,并与钻探结果相吻合,其埋深约56~96 m,弱风化基岩面埋深13.3~100 m,强风化及岩溶综合层厚一般约为5~20 m。基于古滑坡的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解译结果,统计分析了川西岷江河谷地区大型—巨型古滑坡空间岩土体的地球物理物性参数,对指导该区滑坡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25日云南彝良县两河镇坪子村发生突发性滑坡,堆积体堵塞河道并形成两个堰塞湖。通过对滑坡现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手段,分析了滑坡成因及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彝良坪子滑坡是在降雨不断渗流、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的作用下,岩土水理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使得滑坡右侧顺层滑移,左侧沿断层带发生侧向剪切滑移,整体发生“楔形体”滑动,属典型的顺层平推式滑坡;“滑坡埂”的剪断是造成滑体骤然剧滑的根本,也是滑体中下部没有完全解体且保持一定结构特征的原因之一;滑坡经历了三次滑动,整个运动过程可概括为右侧顺层滑移—左侧“剪切滑移”—“滑坡埂”剪断、滑坡整体下滑—滑体“紧急刹车”以及堆积体“多次叠加堆积”。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斜倾顺层基岩滑坡较为发育。本文以重庆石柱龙井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型斜倾顺层基岩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坡在四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龙井滑坡位于扬子准地台石柱向斜北西翼,体积约1.42×106 m3,主滑方向162°,前缘发育两个次级滑坡;(2)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变形方式主要为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局部鼓胀变形;(3)滑坡同时处于暴雨和前缘次级滑坡滑动条件下,稳定性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万州区民国场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9月5日上午11时25分,重庆万州区铁峰乡吉安村发生一大型滑坡———民国场滑坡。该滑坡呈长扇形展布,前缘宽约550m,后缘宽约100m,纵长约1350m,前缘与后缘高差约325m;平均厚度约10m,面积为5.4×105m2,体积为5.4×106m3。此滑坡为顺层基岩滑歧;滑动面为炭质页岩,平直、光滑;总滑动方向呈NW 325°,滑动方式为牵引式。滑坡堆积物以块石、粘土及被毁建筑物碎屑为主。在滑坡的前部最厚可达35m,一般20~25m;中部陡坡地段厚度小于5m,缓坡地段厚度一般15~20m。后部分布最薄,仅1~2m,部分地段出露滑面(滑床)。滑坡形成机制:顺坡向、中等倾角的地质结构及岩层中的炭质页岩是其形成的内在条件;河流冲刷与人类活动是形成的外部动力;暴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民国场滑坡的发生警示:在三峡水库区Ⅲ期地质灾害勘察、设计及治理中必须对万州区顺坡向、中缓倾角且具有软弱夹层的库岸斜坡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复杂,斜倾顺层基岩滑坡较为发育。本文以重庆石柱龙井滑坡为例,详细分析了大型斜倾顺层基岩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理和破坏模式、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坡在四种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龙井滑坡位于扬子准地台石柱向斜北西翼,体积约1.42×106 m3,主滑方向162°,前缘发育两个次级滑坡;(2)受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和降雨等因素影响,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变形方式主要为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局部鼓胀变形;(3)滑坡同时处于暴雨和前缘次级滑坡滑动条件下,稳定性为1.03,处于欠稳定状态,滑坡易沿软弱夹层发生整体滑动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