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16年3月31日,著名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图1)[2]在美国迈阿密的一家医院中因心脏突发疾病去世,享年65岁,这个消息震惊了建筑界。纵观哈迪德的一生,她获得了无数赞誉,同时也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她是一名伟大的建筑师,独一无二。她的设计不仅开创了一种风格,更影响了当代设计的美  相似文献   

2.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图1)[1]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同时也备受争议。卡拉特拉瓦是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逐渐闻名于世的,他设计了众多桥梁,较为著名的有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同时,他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等极具艺术感的火车站。卡拉特拉瓦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以及因经济危机被迫停工的芝加哥螺旋塔[2]。虽然,他还未获得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但在他设计的2004年雅典奥林匹克中心荣膺第61界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后,他的名字便开始倍受世界建筑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寻求的是简单朴素的想法和原初恒定的理念。"——卡莫·皮格姆2017年3月1日,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结果揭晓,三位西班牙建筑师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和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图1)[1]共同摘得桂冠,创造了由三位建筑师共同获此殊荣的历史,也是继1996年拉斐尔·莫内欧后第二次折桂的西班牙建筑师。三位建筑师所设计的兼具国际特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图1)和他的非常建筑工作室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在2000年举办的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他带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但是,也有人认为,从外观而言,非常建筑的设计并没有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缺少一种大师惯有的个人风格。然而,就好比西方乐评家评论崔健时所说的那样,"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地扩展  相似文献   

5.
正建筑是人类生活的固定舞台,充满着代代相传的情感,是公共性事件、私人的悲剧以及新旧的人工物的剧场。[1]——阿尔多·罗西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图1)[2]是一位集理论家、画家、作家、哲学家于一身的建筑大师,在建筑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罗西一生笔耕不辍,致力于城市建筑学的研究,他的理论涉及到文化的不同层面,并受到世界建筑界的广泛重视,被视为真正的革新家,同时  相似文献   

6.
正"我将21世纪的新世界秩序称之为‘共生秩序’,或是‘共生的时代’。"[1]——黑川纪章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图1)[2]是战后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建筑师之一,他与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黑川纪章不仅在日本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也是国际建筑领域的一颗璀璨之星。黑川纪章的一生无论在建筑设计实践领域还是在建筑理论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他凭着出色的建筑成绩,一生获奖无数,主要包括:1965年获得Takamura Kotaro设  相似文献   

7.
正矶崎新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家、建筑思想家和建筑大师,他荣获了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作为一位引领世界建筑创新潮流的建筑大师,他在后现代建筑思潮中,表现出了从根本上反对教条形式设计的倾向。他在建筑界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甚至被日本建筑界誉为可与传奇革命家切·格瓦拉相媲美的人。他的建筑思想极具探索性,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他始终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人",在参加竞赛时,他每次都会将作品前面代表国籍的牌子拿掉,他希望别人将他当作一位世界国籍的人。在日本,矶崎新被称为"传奇",他与当时的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和安藤忠雄被合称为"日本建筑设计界三杰"~([1])  相似文献   

8.
正他的建筑创作宗旨是明确的、不同于传统的,他认为原创性根本就是欺世之谈,只能不断突破,寻求创新。这就是菲利普·约翰逊。菲利普·约翰逊(图1),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的领军人物。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成为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一人,获得建筑界"教父"的名号[1]。菲利普·约翰逊曾说:"其实我从未改变,因为我只相信变化"。[2]一生都在追求突破和变化的菲利普·约翰逊,始终站在建筑界的最前端,开  相似文献   

9.
正"建筑设计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复杂,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1]——伊冯·法雷尔概述2020年3月3日,格拉夫顿建筑事务所(Grafton Architects)的主要合伙人伊冯·法雷尔(Yvonne Farrell)和谢莉·麦克纳马拉(Sheley McNamara)(图1)荣获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她们是继扎哈·哈迪德(2004年)、妹岛和世(2010年与西泽立卫共同获奖)、卡莫·皮格姆(2017年与拉斐尔·阿兰达和拉蒙·比拉尔塔共同获奖)之后,第四次荣获此奖项的女  相似文献   

10.
正建筑设计大师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图1)1用极具震撼力的作品在法国建筑史上留下了让世人惊叹的辉煌。他所创造的建筑风格是对时间观念的挑战,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时代记忆的纪念碑。这位年轻的建筑师用精湛的造诣带给大家众多的优秀作品,1988年,年仅35岁的佩罗拿下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大型国际设计的招标项目,他的设计方案在建成后荣获"密斯·凡·德罗奖"(Mies van der Rohe Award)2。除此之外,他还设计了柏林奥林匹克游泳池和竞赛场、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欧洲共同体法院等,这些杰出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作为当代建筑界一流建筑师的实力。如今,多米尼克·佩罗的名字和他宏大震撼的建筑作品已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光一直在我的作品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很喜欢早期的立体派雕塑,没有了光,就无法欣赏它们,建筑也一样。对我来说,光对建筑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我在设计建筑时最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贝聿铭贝聿铭(I.M.Pei,图1[1]),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贝聿铭荣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在颁奖典礼上,评委给予了他这样的获奖词:"贝聿铭向我们展示了本世纪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建筑形体,他作品的意  相似文献   

12.
<正>"赋予生命的形式需要反映潜在的物理现实。建筑只有植根于建筑的生活传统才能成长。"[1]——西萨·佩里(Cesar Pelli)(图1)概 述西萨·佩里是当今建筑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主要以设计摩天大楼而被人熟知,曾经被《纽约时报》称为"最致力于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摩天大楼建筑师"。他最初因为对玻璃幕墙的创造性设计而声名鹊起,因其代表性作品——太平洋设计中心,而成为"银色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西萨·佩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文化强国,吴良镛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澍先生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中国建筑界受到鼓舞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中国建筑学界能否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新禧国际建协第 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将于 1999年 6月 23~26日在北京召开。值此之际,我代表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全体职工向这次全球建筑界盛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预祝此次盛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建国后成立最早的勘察设计单位之一,是经国家建设部批准的甲级设计单位。可承担国内外任何类型的大型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和建设工程监理任务。  相似文献   

15.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图1)[1]在建筑界拥有显著的全球影响力。作为"高技派"[2]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设计的伦敦洛伊德大厦、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欧洲人权法院、香港汇丰银行等都成为上世纪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正>"克服建筑的存在性,推出一种永久性的,怎么看都是建筑的建筑,打破形式与功能之间所谓的必然联系,是我建筑设计中的重点。"[1]——彼得·艾森曼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图1)[2]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之一。同时,他还是纽约建筑师协会的领导者,是当今国际著名的前卫派建筑师,美国建筑界对他的作品有颇高的评价。他首创性地通过自身领域的工作来证明当代文化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连续体,而所有的文化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筑界喜迎两大盛事: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荣获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无疑为中国建筑界送来了春天的气息,但同时萌发的还有对中国建筑创作方向的思考。藉着春风,本刊专门策划了"中国建筑创作往何处去"专题,集结建筑界多位专家、学者的思考,对当前如何树立正确的中国建筑文化、形成主流建筑设计风格以及确立建筑创作方针等问题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筑界喜迎两大盛事: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荣获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无疑为中国建筑界送来了春天的气息,但同时萌发的还有对中国建筑创作方向的思考。藉着春风,本刊专门策划了"中国建筑创作往何处去"专题,集结建筑界多位专家、学者的思考,对当前如何树立正确的中国建筑文化、形成主流建筑设计风格以及确立建筑创作方针等问题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2月28日,对于中国建筑界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49岁的建筑师王澍教授,荣获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成为中国公民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人,也是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今年5月25日,王澍将在北京领奖。对于普通杭州市民来说,王澍的作品早就诗意地与杭州山水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20.
2012年2月28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奖项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王澍也成为首位获得享有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汤姆士·普利兹克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