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凹凸棒石-双交联水凝胶微球(SA/PVA/ATP)对镉污染土壤钝化修复的效果,将SA/PVA/ATP添加到镉浓度为3.72 mg/kg的土壤中进行淹水培育,采用模拟酸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和三乙醇胺(TEA)混合提取剂(DTPA提取剂)提取土壤有效态镉;采用欧共体标准局顺序提取方法(BCR)提取土壤中不同形态镉;讨论了SA/PVA/ATP添加量、土壤有效态镉和各形态镉的相关性;计算了钝化容量、修复效率和重金属风险评价指数,探究了SA/PVA/ATP对土壤镉的钝化机理。结果显示,随着SA/PVA/ATP的增加,DTPA提取剂和酸雨提取的有效态镉含量分别从1.72 mg/kg和0.024 mg/kg下降到0.66 mg/kg和0.004 4 mg/kg;土壤中的弱酸可提取态镉和可还原态镉含量分别从1.40 mg/kg和0.81 mg/kg下降到1.01 mg/kg和0.41 mg/kg,而可氧化态镉和残渣态镉含量分别从0.86 mg/kg和0.63 mg/kg增加到0.95 mg/kg和1.27 mg/kg。材料添加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镉、弱酸提取态镉和可还原态镉含量呈极显著负...  相似文献   

2.
长江武汉段冲积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沿江全流域的重金属元素镉异常带引发了人们对沿长江流域城市的镉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的关注。本文以长江流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意义的武汉为研究区,对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镉、铜、铅、镍、铬的含量和以BCR法分步提取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等4种形态的分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同时,配套分析了蔬菜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镉、铜、铅、镍、铬的含量,以便了解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铅、铜、镍元素含量接近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指标,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满足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环境标准;铬元素含量较低,接近其背景值。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活动性强的弱酸提取态分量随着采样点位置距离武汉钢铁厂越近而增大,显示重金属污染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工业生产造成的。重金属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存在积累效应,表现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对应深层的含量。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与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关,活动性强的弱酸提取态镉和铅分量高,具有潜在的环境危害。这些土壤中种植的蔬菜中,重金属元素镉含量普遍明显超标,部分蔬菜中铅元素含量超标,铜、镍、铬元素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3.
方金梅 《岩矿测试》2018,37(3):327-335
中国南方红壤区铅的分布特征、运移规律及生物效应尚不明确。本文以福建龙海市土壤和稻米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土壤铅的分布特征、形态组成、生物富集能力及影响机理,总结了铅在母岩-土壤-稻米迁移过程的富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龙海市中部区域表层土壤的铅含量高,其余区域较低,92.5%样点值在10~90 mg/kg,对应p H为4.0~7.5,强酸性和碱性土壤铅含量略低;稻米铅(0.018~0.398 mg/kg)超标率仅4.1%,对土壤铅的富集能力较弱(富集系数0.23%±0.16%),所以研究区土壤铅超标时稻米不一定超标。影响土壤铅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岩和土壤类型,不同成土母岩区的土壤铅含量规律为:第四纪海积物第四纪残坡积物花岗岩和酸性火山岩佛昙组基性玄武岩,不同土壤类型的铅含量规律为:潮土滨海盐土水稻土红壤赤红壤滨海风沙土。土壤铅有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仅占铅全量的4.95%,强有机态和残渣态等其余形态合计占94.99%,说明土壤铅主要以稳定态存在,难于被植物吸收,进一步为合理解释"土壤铅超标而稻米不超标"这一现象提供了调查依据。研究还表明,稻米铅与表层土壤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保持土壤p H值在弱酸性至弱碱性范围可降低土壤铅活性。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土壤铅污染的铅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杭州市40个土壤全铅和38个可溶相铅的统计分析,土壤中全铅平均含量为49.6×10-6,可溶相铅平均为21.4×10-6,城区表土的全铅高达76.1×10-6,显著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分析结果还显示,从农村→远郊→近郊→公路旁,土壤可溶相铅含量逐渐增加,且土壤的可溶相铅含量与深度具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杭州市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铅污染,污染程度由农村→远郊→近郊→公路旁→城区有明显的增高趋势。通过对茶园土壤中可溶相铅、残渣态铅及城区表土全铅的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发现,从土壤残渣态(代表土壤背景)→土壤可溶相→城区表层土壤全铅206Pb/207Pb比值有明显的降低。208Pb/(206Pb+207Pb)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将土壤与杭州市的汽车尾气、大气等环境样品进行对比发现,随着土壤受污染程度的增加,铅同位素组成逐渐向汽车尾气铅漂移,表明汽车尾气排放的铅为其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5.
元素硒是许多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而且对植物、动物和人具有双重生物效应。半个多世纪以来土壤—植物系统元素硒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过程一直备受关注。土壤硒的存在形态包括可溶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机物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5种形态,其中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具生物有效性,有机物结合态硒随着有机质分解可转化为可溶态硒而成为土壤潜在有效硒源。不同植物硒含量水平取决于区域土壤有效硒含量和不同植物的硒吸收和富集水平。因此,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是决定食物链硒含量的关键,同时土壤有效硒通过调节根际环境和植物代谢过程提高植物抗逆性。土壤—植物系统元素硒的迁移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受地壳运动、母岩性质、气候、地貌、土壤环境(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活动)条件、土壤硒含量及其化学性质、植物种类及其生理习性、田间管理过程等因素的耦合作用影响。为充分合理利用土壤硒资源,将来应加强植物体内,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和地道药材叶片、果实中硒迁移、转化和富集研究,为缺硒地区硒的生物强化、富硒地区农作物种植选择和居民食品选择及...  相似文献   

6.
典型稀土矿区周边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类型稀土矿区周边土壤中稀土元素(REE)的含量与形态特征,可为矿区周边污染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科学建议。本文采用欧盟BCR顺序提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的方法,对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尾矿区和江西赣南稀土矿区周边6个土壤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进行了含量及形态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约为264~15955μg/g,明显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186μg/g),白云鄂博尾矿区周边土壤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富集,占总含量的64.0%~89.4%,生物有效性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小;赣南矿区周边土壤富集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占总含量的70%以上,易发生迁移转化及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分布与pH值有显著相关性,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稀土元素的弱酸提取态含量不断升高,残渣态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7.
近地表土壤中可溶态阴离子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有机质在生成油气及运移的过程中,部分可溶微量元素会分离出来,溶解在伴生的水中.油田水及原油中的可溶微量元素部分溶解于水,并随水一起运移至近地表.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分析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的含量变化特征,就可以追踪下伏对应地层的含油气信息.通过对新场气田、昌德气田、平方王油田上方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阴离子检测的实...  相似文献   

8.
有效硒是评价土壤中硒对植物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目前尚无测定土壤有效硒的统一方法.化学提取法、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硒含量,但存在缺乏普遍适用提取剂类型、目标态提取不完全和对非目标态溶解等问题.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是一种基于解离、扩散动力学的有效态测定方法,已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土壤有效硒的测定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铜的地球化学形态决定了其在环境中的释放、变化形式、迁移规律及生物效应。通过对德兴铜矿及周边地区82件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改进的BCR提取方法测定铜的地球化学形态,了解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德兴地区土壤中酸可溶态的铜≈可还原态铜<可氧化态铜≈残渣态铜,酸可溶态 可氧化态 可还原态的铜平均质量分数为45.07×10-6,较中国土壤背景值全铜的质量分数(22.6×10-6)高,这些活动态的铜易于进入食物链,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不同形态铜的区域分布特征相似,主要位于采矿和选矿活动区附近;(2)采用改进的BCR方法提取的土壤中铜的酸可溶态和可氧化态和采用EDTA提取的可交换态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增大时酸可溶态铜的比例降低,土壤TOC含量增加时可氧化态铜的比例增大,而土壤CEC对BCR方法提取铜的形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安溪等地79个茶园采集了表层、亚表层土壤样和对应的茶叶样品,测定了茶叶铅含量和土壤常量组分、铅等微量元素组成。相关分析表明,茶叶与土壤铅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茶叶对土壤铅的迁移系数(Ft)。研究得出,茶叶铅迁移系数受土壤中Pb、Mn、P、Zn浓度的影响。依据茶叶铅质量标准,推算出茶园土壤铅安全临界值,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由茶树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铅不会导致茶叶铅含量超标。以土壤铅存在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结合影响茶叶铅迁移系数的土壤理化指标,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能更好地表征茶叶铅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胡波 《云南地质》2009,28(2):157-160
矿体受元古界高黎贡山群下亚群第三层的层间破碎带及大理岩双重控制。大理岩破碎带为良好容矿空间,姚家坪岩体提供矿质。  相似文献   

12.
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深边部铅锌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以矿床规模大、矿种多而闻名世界,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该矿把铅锌作为重要的开采对象,由于长期开采,铅锌资源已严重紧张,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保障矿山持续的发展,在矿山的深、边部开展铅锌接替资源的寻找,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文章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同时,从研究区内铅锌控矿地质条件出发,对现有铅锌矿重新总结和认识,研究成矿规律,预测找矿靶区.为柿竹园钨锡钼铋矿深边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勐佛铅多金属矿的成因类型为破碎带热液充填交代型。沿断裂分布方铅矿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斑铜矿化、方铅矿化及相应的次生矿化蚀变。  相似文献   

14.
杨成华  王正常 《云南地质》2007,26(1):118-123
阿佧白矿为铅、锌、铜、银、金、锡、锰等多金属矿床,应是多构造控制,矿质受上覆泥岩阻挡,后期分异交代而成。  相似文献   

15.
王华  付冬梅 《云南地质》2006,25(2):171-176
自把铅矿V1矿体产于断层破碎带中,受地层及容矿断层双重控制,为硫化铅矿石。4种类型26种矿物互相穿插、相互包裹,影响解离和回收。  相似文献   

16.
云南澜沧县勐佛铅矿矿体呈透镜状、脉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断裂本身既是矿液通道,也是矿液后期充填、沉淀、改造和富集场所。矿体近矿围岩为燕山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晚期的岩浆活动为铅银矿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及成矿热源,该铅锌矿为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脉状矿体赋存于高黎贡山群下亚群第三层(Ptgl31),品位取决于大理岩、片麻岩破碎程度,典型的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铅矿.  相似文献   

18.
沧源芒哈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澜沧江南段火山岩成矿带乃至三江地区较重要的一种新类型,矿体产于花岗斑岩脉的外接触带,岩体和矿体同受北西走向的构造破碎带控制。  相似文献   

19.
铅物相分析选择性溶剂、浓度及浸取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松  张丽微  韦克桥  余虹 《云南地质》2010,29(2):210-214
个旧铅矿石以铅钒、白铅矿、砷铅矿、方铅矿、铅铁钒为主要赋存状态。试验探讨浸取时间、选择性溶剂、及其浓度对各赋存状态下铅的溶解情况,制定适合个旧地区铅矿石的物相分析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分布于豫西南栾川地区的脉状铅锌矿床,进行铅锌矿、地层和岩浆岩的铅同位素数据对比分析研究显示:该区铅锌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赤土店矿床206Pb/204Pb=17.005~17.953,207Pb/204Pb=15.414~15.587,208Pb/204Pb=37.948~39.036;冷水北沟矿床206Pb/204Pb=17.602~17.954,207Pb/204Pb=15.458~15.606,208Pb/204Pb=38.208~38.772;百炉沟矿床206Pb/204Pb=17.552~18.426,207Pb/204Pb=15.451~15.5794,208Pb/204Pb=38.264~39.637)与区内燕山期斑岩和地层的铅同位素组成(燕山期斑岩206Pb/204Pb=17.189~17.894,207Pb/204Pb=15.381~15.569,208Pb/204Pb=37.655~39.01;元古界岩石206Pb/204Pb=17.694~19.249,207Pb/204Pb=15.467~15.585,208Pb/204Pb=38.303~41.104)有一定的相似和差别。铅同位素特征值(μ值、ω值)、Δβ-Δγ、206Pb/204Pb-207Pb/204Pb、Δα-Δβ-Δγ等分析研究,揭示铅锌矿床铅与燕山期斑岩和地层铅的来源关系,综合研究,认为栾川地区脉状铅锌床为与燕山中期斑岩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成矿物质存在燕山期岩浆和围岩地层两种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