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哈拉河银铜铅锌矿为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床,斑岩体为钙碱性花岗闪长斑岩。围绕侵入岩体,围岩蚀变强烈。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关系的研究是斑岩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围岩蚀变类型、蚀变矿物组合以及蚀变类型与矿化体品位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哈拉河矿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深至浅依次为钾长石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区内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蚀变类型决定矿化类型和矿化强度,银矿化主要发育青磐岩化带内,铜铅锌矿化主要产在绢英岩化带内。  相似文献   

2.
新疆东天山玉带斑岩铜(金)矿床产于卡拉塔格西段,其含矿围岩是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大南湖组(D1d)含生物碎屑灰岩的碎屑沉积岩,矿体产于石英闪长玢岩体内及与围岩接触带,以石英-硫化物细网脉状矿化为主,矿石矿物以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主,及少量磁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矿区发育Cu-Au-Ag-Mo-Pb-Zn-As-Sb-Hg-Ba元素异常。矿床蚀变(5km2)包括钠长石化、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水白云母化、高龄土化等蚀变类型,以含矿斑岩为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钠)化-绢云母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水云母+高岭土)-黄铁矿带和青磐岩化带(绿泥石-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带)。围岩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显示玉带斑岩铜矿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391Ma),有别于土屋斑岩铜矿带,扩大了卡拉塔格地区及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3.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罗葵洞钼矿围岩蚀变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罗葵洞钼矿是一处特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赋存于陆相火山岩与隐伏似斑状花岗岩接触界面及其外围,呈隐伏状产出,地表很难见到钼矿化露头.矿区最常见的蚀变是硅化和黄铁矿化,其次有钾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云英岩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次闪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局部尚有叶腊石化、萤石化.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云英岩化与钼矿成矿关系密切.据初步研究,该区蚀变从火山口相中心,由内向外大致可分为不十分明显的4个蚀变带:强硅化蚀变带、硅钾蚀变带、硅化蚀变带、绿帘石-绿泥石化带.在详查工作中根据面形硅化细脉带,可以确定矿化范围,钾化强烈发育地段为钼矿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5.
河南光山县千鹅冲矿床属于癍岩型钼矿床。矿床围岩蚀变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帘及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多叠加出现,强弱不等。其中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发育较强且与矿化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在岩浆期后的各成矿阶段,石英、钾长石、磁铁矿、辉钼矿、含矿流体等经过充填、沉淀,在岩体上部围岩中形成了多期矿化细脉叠加、范围集中、规模巨大的钼矿体。  相似文献   

6.
河北牛圈银(金)矿床围岩蚀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北省牛圈银(金)矿床受控于NNE向的牛圈-老虎坝(F1)断裂,隐爆贯入角砾岩是矿床的主要含矿岩石;矿床团岩蚀变发育,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水白运用母化、高岭土化、蒙脱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围岩蚀变以矿体为中心,可分为4个带(硅化带、绢云母化带、绿泥石-碳酸盐化带和钾化带),构成一个完整的蚀变晕;文章还对蚀变岩中的矿物转化和蚀变岩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8.
李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80-288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是大别山北麓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目前控制规模为中型。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脉)外接触带(中元古界蚀变片麻岩),受隐伏岩体和构造控制。辉钼矿化呈浸染状、细脉-网脉状、薄膜状和角砾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方解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具典型斑岩型钼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其中硅化和钾长石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矿床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侧依次为钾长石化-硅化带(强蚀变带)、硅化-绢英岩化带(弱蚀变带)、硅化-青磐岩化带,由中心向外围蚀变强度逐渐变弱。蚀变作用的强弱与钼矿体的品位高低相对应,硅化和钾化为该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10.
在给出明确的命名原则基础上,将矿床的蚀变围岩划分为五类:黄玉石英交代岩、绿泥石石英交代岩、绢云母石英交代岩、电气石绿泥石化花岗斑岩、钾长石化花岗斑岩。在平面上岩体中心部位为黄玉石英蚀变带,其两侧为绿泥石石英蚀变带;在剖面上由上向下依次出现绿泥石石英蚀变带→黄玉石英蚀变带→绢英岩化带→钾化带→(电气石)绿泥石化带。从蚀变岩石地球化学角度阐述了铜银锡各自不同的成矿部位。  相似文献   

11.
安徽铜陵桂花冲斑岩铜矿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花冲铜矿为安徽铜陵地区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斑岩体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的花岗闪长斑岩。围岩蚀变与矿化作用是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蚀变带岩石开展元素地球化学成分的迁移研究,是分析热液交代蚀变过程的基础。桂花冲铜矿区内围岩蚀变作用比较强烈,蚀变类型主要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比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体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内。矿化蚀变自早至晚划分为钾长石、石英-绢云母、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4个阶段。蚀变带物质组分迁移结果表明,在蚀变过程中,岩石的主量元素除TiO2、MnO、MgO外,其他元素迁移量发生了明显改变;微量元素除Sr和Cu外,迁移量变化较小,稀土元素在矿化强的部位亏损,在矿化弱的地带富集。岩体及蚀变带岩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一致,说明岩体与蚀变岩石经历了相同来源流体的交代蚀变,是岩浆流体连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金厂峪金矿床成矿作用,对该金矿床内蚀变围岩的矿物组合、成分及其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蚀变带质量平衡分析表明Al2O3、MnO、P2O5等组分具不活动性.由蚀变围岩向钠长石英脉,在蚀变岩中元素无明显变化.钠长石英脉体的形成与围岩蚀变有关,但两者成因并不相同.金厂峪金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深源流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玉龙铜矿是我国最大的斑岩铜矿之一,其形成一致认为与矿区中心产出的二长花岗质复式斑岩体有关,但成矿与复式岩体的确切关系并不清楚。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特别是矿床8号勘探线12个钻孔的重新编录,在复式岩体中识别出一套花岗斑岩岩枝,岩枝中不规则状石英-钾长石脉广泛发育,同时还见有单向固结结构、粗晶及细晶结构,这些特征表明该岩浆中的流体曾经发生过饱和。同时结合矿床高品位(0.6%,质量分数)铜矿化紧密围绕花岗斑岩分布、含矿脉体自花岗斑岩向外围逐渐由高温石英-钾长石A脉过渡为中低温石英-硫化物脉、热液蚀变自花岗斑岩向外由高温钾硅酸盐化过渡为中低温石英-绢云母化的规律,最终确定这套花岗斑岩为玉龙矿床的成矿斑岩。玉龙铜矿成矿斑岩的厘定,较好地解释了矿床矿化类型及金属的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理解矿床形成过程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4.
矿床产于中元古代地层中。矿区内酸性脉岩发育,常密集成带,矿床受穿过脉岩带的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化岩石主要为构造碎裂岩和角砾岩,其原岩为长英质脉岩、变石英砂岩、变安山岩、板岩及粉砂岩等。矿化以裂隙充填为主,对围岩化学成分的选择性不大。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及水合多水高岭石化等。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黑、铀石,其次有钛铀矿、水铀矾,含铀矿物有锐钛矿、金红石、赤铁矿、水合多水高岭石和褐铁矿等;其它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黄铜矿。矿石具脉状、角砾状、块状和浸染状构造,沥青铀矿具胶状结构。矿床中钼的储量远大于铀,铀矿体产于钼矿体之中或其边部。通过室内、外研究,可以认为本矿床为与中酸性小侵入体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的钼-铀型复合矿床。  相似文献   

15.
岛弧环境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式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特征尚不清楚。对此 ,文中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为例 ,选择驱龙、冲江、厅宫 3个典型斑岩铜矿 ,对其蚀变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蚀变矿物组合可分为 3个蚀变带 ,呈环带状分布。从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泥化带不太发育 ,通常叠加在其它蚀变带之上。钾硅酸盐化带主要蚀变矿物为钾长石、黑云母、石英、硬石膏 ,伴有大量的黄铜矿与辉钼矿 ,是成矿物质的主要堆积区。石英绢云母化带与钾硅酸盐化带渐变过渡或叠加其上 ,是次于钾硅酸盐化带的储矿部位。蚀变矿物组合为绢云母 +石英 +钾长石 ,金属硫化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 ,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主要的辉钼矿以石英 +辉钼矿脉的形式出现于本矿带。青磐岩化在斑岩体内不发育 ,矿化极微弱。蚀变岩石组分分析表明 ,岩石蚀变及其分带是岩浆流体 /岩石反应时K ,Na ,Ca ,Mg等组分迁移的结果 ,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钾硅酸盐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岩石与未 (弱 )蚀变斑岩具有一致的稀土配分模式 ,REE含量有规律地变化 ,说明蚀变岩石均经历了源于岩浆的流体的交代 ,不同的蚀变形成于岩浆流体演化的不同阶段。蚀?  相似文献   

16.
胶东焦家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胶东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区内大型-超大型金矿床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近1/3。其中,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占胶东已探明金矿资源量的90%以上,焦家金矿床是著名的"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命名地,内发育大规模的绢英岩化蚀变带(宽20~200m)和钾化蚀变带(50~300m),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发育在焦家断裂带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中。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查清了焦家金矿床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初步探讨了焦家金矿床热液蚀变机理。其中,钾化蚀变是成矿前蚀变,钾化花岗岩常以团块状或角砾状残留于黄铁绢英岩和绢英岩内;黄铁绢英岩化和绢英岩化蚀变受焦家断裂及其下盘的次级断裂控制,其规模大小受断裂的规模控制;其中焦家主断裂下盘的绢英岩化蚀变带规模最大,一般宽10~200m;而次级断裂控制的绢英岩化蚀变带规模相对较小,一般以0.1~1m宽的脉状发育在钾化花岗岩内,指示绢英岩化蚀变晚于钾化蚀变。相对于黑云母花岗岩,不同蚀变带岩石普遍表现出高K2O、低Al2O3、CaO和Na2O,而不同蚀变岩石Si、Fe、Mg等元素各表现出不同特征。钾化带岩石表现为K2O的富集,而绢英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带岩石表现为MgO、Fe2O3增加的趋势。黑云母花岗岩发生钾化蚀变过程中,SiO2、K2O表现为明显的带入,指示在钾长石化过程中,流体为富硅的碱性氧化流体。在钾化花岗岩→黄铁绢英岩过程中,Fe2O3表现为明显的带入,可能是由于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的分解造成的;此外,亲硫元素(Au、Ag、As、Pb、Zn)均表现为带入,特别是成矿元素Au表现为明显的带入。结合本区金的来源可能部分为玲珑黑云母花岗岩,本研究认为钾化过程中的富硅碱性氧化流体通过交代蚀变反应使金从围岩中释放、成为高价态离子活化进入成矿流体,即分散还原态的金(Au0)被活化为氧化态(Au+、Au3+)以AuH3SiO4形式随热液迁移。在绢英岩化过程中,热液中的SiO2等组分损失,引起热液中的AuH3SiO4稳定性降低,造成AuH3SiO4分解,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导致金大量沉淀和聚集沉淀,此时完成了金由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The Miduk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located in Kerman province, 85 km northwest of the Sar Cheshmeh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ran. The deposit is hosted by Eocene volcanic rocks of andesitic–basaltic composition. The porphyry‐type minera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wo Miocene calc‐alkaline intrusive phases (P1 and P2, respectively). Five hypogene alteration zones are distinguished at the Miduk deposit, including magnetite‐rich potassic, potassic, potassic–phyllic, phyllic and propylitic. Mineralization occurs as stockwork, dissemination and nine generations (magnetite, quartz–magnetite, barren quartz, quartz‐magnetite‐chalcopyrite‐anhydrite, chalcopyrite–anhydrite, quartz‐chalcopyrite‐anhydrite‐pyrite, quartz‐molybdenite‐anhydrite ± chalcopyrite ± magnetite, pyrite, and quartz‐pyrite‐anhydrite ± sericite) of veinlets and veins. Early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consist of magnetite rich veins in the deepest part of the deposit and the main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contains chalcopyrite, magnetite and anhydrite in the potassic zone. The high intensity of minera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2 porphyry (Miduk porphyry). Based on petrography, mineralogy, alteration halos and geochemistry, the Miduk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similar to those of continental arc setti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The Re‐Os molybdenite dates provide the timing of sulfide mineralization at 12.23 ± 0.07 Ma, coincident with U/Pb zircon ages of the P2 porphyry. This evidence indicates a direct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duk porphyry stock and molybdenite mineralization. The Re‐Os age of the Miduk deposit marks the main stage of magmatism and porphyry copper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Iranian volcano‐plutonic belt.  相似文献   

18.
安妥岭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岩浆成矿带,目前已发现一个大型钼矿,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含矿岩体是一个复式杂岩体,主要成分顶部核心为石英花岗斑岩,而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环绕其构成岩体主体;含矿岩石具有富碱富钾的总体特征,Na2O与K2O随SiO2增加而增加.复式含矿岩体控制了矿化的形态和特征,矿化带呈一个倒扣的不规则筒状,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形成裂隙式充填的脉状矿体,而岩体深部为隐爆角砾岩状矿化和浸染状矿化,属于斑岩型矿床.安妥岭岩体矿化蚀变分带明显,从矿化中心向外蚀变分带为:钾化-硅化带、硅化-绢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泥化-黄铁矿弱硅化带和矽卡岩带.本文就安妥岭钼矿含矿岩体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安妥岭钼矿的进一步找矿和探讨太行山成矿带斑岩型钼矿的成矿规律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凤丽  张强 《吉林地质》2011,30(2):52-56
文章从安妥岭斑岩型钼矿床的地质、蚀变特征及蚀变分带研究入手,认为硅化和钾长石化岩石的钼含矿性最强,硅化和钾长石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蚀变类型有:硅化、钾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化)、水黑云母化、黄铁矿化等,各种类型互相过渡,互相迭加,呈现了多期多阶段的蚀变特征.研究表明,围岩蚀变始终伴随着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