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州高原喀斯特区地文期辨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1,18(3):182-186
本文根据碳酸盐岩溶速率及地质年代测定等有关新的研究资料,对贵州高原喀斯特区传统地文期提出质疑,其论点主要有三:(1)下第三纪时的喜山构造期不是构造定静期,当时的地面远未达到剥蚀夷平的速度。“大娄山期”剥夷面不太有可能形成;(2)“山盆期”夷颊是由定型于上新世末的喀斯特准平原面,经新构造大幅度抬升发展演化而成,由于遭受长期的喀斯特叠加发育及剥蚀降低,其地质时代与地貌年代 已相关工甚远,两者不能相提并论;(3)贵州高原喀斯特层状地貌发育,至上而下主要有三级:Ⅰ级夷平程度高,称夷平面;Ⅱ、Ⅲ级剥蚀夷平程度低,称剥夷面,其地质时低分属上新世末及下、中更新世;但其以峰林为主体的地貌形态,则主要是中更新世以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贵州金刚石成矿条件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金刚石在贵州各水系,岩体及地层中的分布与晶貌特征,产出的地貌部位,并结合深部地质构造对贵州金刚石的成矿地质条件作粗浅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晚新生代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李兴中 《贵州地质》2001,18(1):29-36
本文对晚新生代贵州喀斯特地貌演进的三大控制因素,即地质基础,新构造运动及换近气候波动进行了分析论证,贵州高原以峰林,峰丛,丘丛-峰丛为主体的三大喀斯特地貌景观,其发育分布主要受地层岩性及褶皱型式的控制,新构造大幅度抬升使高原与峡谷两大地貌系统喀斯特作用的强度及方式发生显著分化,而断裂(褶皱)的挽近活动则导致特殊水文地貌景观的形成;气候冷暖波动赞成喀斯特作用强弱交替的外力环境,总体上有利于贵州喀斯特高原面保存。  相似文献   

4.
尹刚 《贵州地质》2003,20(2):111-114
通过贵州关岭至兴仁二级公路K105 300~510段路堑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施工与工程监理的观察,结合工程特性,对不同坡度的顺向滑坡,按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采取不同区段的治理方案,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地区夷平面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年代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野外路线考察,典型地区填图,地质、地形图判读,航片、卫片验证、核对及前人资料分析和年代学方法,对长江三峡地区的地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现代河谷之上存在两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高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700~2000m,完成于老第三纪末;低夷平面分布高度为海拔1200~1500m,完成于上新世末;剥夷面分布高度海拔为800~1200m,形成年代为3.4~1.8M a B.P.。高夷平面在地貌上表现为宽浅的坳谷洼地与低矮的缓丘相结合,呈现一派波状起伏的老年期地貌景观;低夷平面多表现为高大的岩溶丘陵与大型洼地相组合的岩溶台面,洼地两侧多有水平溶洞发育;剥夷面可以岩溶盆地、山间盆地、岩溶台面、河谷盆地、岩溶洼地及河流宽谷等多种地貌形式存在,没有大范围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龙里高山草原形成机理与旅游资源初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竹如  唐波  蒋玺  李燕 《中国岩溶》2001,20(1):53-57
龙里高山草原是一个待开发的风景旅游区,它由海拔1578-1674m的山巅坪台及深切到海拔1100m左右的岩溶峡谷组合而成,包括无边无际的平坦草原、险而奇的岩溶森林峡谷,及残丘、岩溶洼地、峰林等多种类型的地貌,草原坪台上覆盖着草甸,岩溶峡谷内长满竹林及阔叶混合林,是开展多种旅游项目不可多得的绿色旅游资源,该景区的形成与特殊的地质地貌演化历史有关,即新构造运动使得区内地壳不断抬升,分布在平缓的箱状背斜轴部的石炭系石灰岩上的石英砂岩,由于其抗风化能力强,而残留在一级剥夷面上成为山巅坪台,即方山地貌,该旅游区具有“奇、新、特”及距贵阳近的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  相似文献   

7.
氦素定年技术、氦热年代学及其在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氦同位素定年技术和氦热年代学,说明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要求,以及其在较小幅度剥露作用研究、古地貌研究和年轻地质体定年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贵州晚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树基 《贵州地质》1993,10(1):10-17
贵州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以隆升活动为主。它是贵州地壳自中—晚三叠世开始的大面积、大幅度的由海变陆,并经由中生代末燕山运动进一步强化的隆升过程的继续和发展,是形成现代贵州高原(山原)地貌的主要动力。从沉积物组成的演变、沉积物变形、剥夷面变形,以及多层状地貌的形成等方面剖析,它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出四个时期,即:①中新—上新世时期;②早更新世早期;③早更新世中晚期;④早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时期。发生于早更新世中晚期的碧痕运动,是贵州地区晚新生代时期最激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9.
姚智  况顺达  刘沛 《贵州地质》2002,19(3):184-187
首次通过实例对贵州的高速滑坡进行了讨论,肯定了高速滑坡在贵州的存在,说明了高速滑坡的识别方法。印江岩口等高速滑坡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赫章洞头上、盘县水、大方安家寨、大方化露寨等高速滑坡是自然产生的,并由此可初步分析出贵州高速滑坡发育地质、地貌背景。对高速滑坡的认识,因其直接涉及滑体的移动路径和破坏区域而在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中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论贵州岩溶水赋存的地貌规律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贵州地处我国南方一个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岩溶水丰富、赋存条件复杂,是在地质、地貌、气候三者长期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成。本文从地貌侧面对岩溶水在上升地貌发育区的一系列表现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岩溶水的二元结构、三维空间规律、地貌富水面以及地下河系补给类型等新认识;对岩溶水开发利用也作了地貌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贵州西部玄武岩风化壳中稀土矿成矿机理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峨眉山玄武岩在四川、云南、贵州分布区形成广泛而稳定的玄武岩风化壳.研究发现在贵州西部的玄武岩风化壳中普遍存在稀土矿(化)点,结合野外踏勘和地球化学找矿等方法,发现玄武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富集受到内生条件和外生条件的双重控制.因此,在玄武岩风化壳中寻找稀土矿,要从地形地貌着手,重点在玄武岩出露地表的第四纪夷平面所形成的山岗...  相似文献   

12.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夷平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夷平面是指由剥蚀和夷平作用所产生的,以截面形式横切所有在年龄上先于它的地层和构造的一种平缓地形。前人普遍认为,夷平面是在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经过长期外营力作用形成的一个接近基准面的平坦地形,是地貌长期演化的终极产物。 流水侵蚀是夷平面形成的动力学基础。"夷平面"一直是解释新生代以来大的构造格局和地貌演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如我国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 基于气候地貌学原理,文章提出了寒冻夷平面和干旱夷平面的概念;从坡地演化过程理论模型入手,探讨了寒冻、干旱夷平面和流水夷平面的形成机理;提出有别于传统"构造侵蚀旋迴"理论的"构造隆升和地面剥夷动态平衡"的气候夷平地貌假说;此外,还简要分析了这三类夷平面的全球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The planation surface occupies a large area and its formation spans a long-time scale.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 in geomorphology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the basic concepts, related theories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three main types of planation surfaces, i.e. peneplain, pediment, and etchplain, were briefly reviewed. Then,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ation surface and strata, the chronological study of overlying and underlying strata, and some comprehensive chronological method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pective and combined influence of tectonic movement and climate change on the development, final form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of planation surface were deeply analyzed. Finally, the progress of planation surface research in China, especially in North China was elaborated,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Tangxian surface in the northern Zhongtiao Shan in the southern Shanxi Graben System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4.
Pediments representing gently sloping denudation plains widespread in different climatic and morphotectonic regions of Asia are describ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ir main formation features and the role of pedimen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lanation surfaces. The general classification proposed for these morphostructures, including false pediments,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i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position in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5.
贵州红粘土工程地质特征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前明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2):47-48,55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亚热带的温湿季风气候,为红粘土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地表除基岩裸露地段外,普遍分布着一层棕红、褐黄色高塑性红粘土。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特殊土,具有表面收缩、上硬下软、裂隙发育的特征。这类土虽然具有较高的天然含水率及孔隙比大的弱点,但也具朋较高的地基强度与较低的地基压缩性,是良好的建筑基础。  相似文献   

16.
UPLIFT AND DENUDATION AT SOUTHEAST MARGIN OF TIBET PLATEAU IN QUATERNARY  相似文献   

17.
岩溶夷平面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文章以作者在青藏高原南部及东邻地区获得的资料为基础,就青藏高原地区夷平面的识别、整体坡降、时代以及夷平面对构造隆升的响应等问题进行讨论。区域对比与成因分析显示青藏高原石林等形态形成于土下环境,属覆盖型岩溶,而与其共存的红色风化壳(石灰土)具有脱硅富铝作用弱而粘化作用强的特征,与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夷平面环境是一致的。根据野外观察资料和岩溶作用对水动力条件的敏感性,岩溶区厚层连续的风化壳只能发育在接近地貌侵蚀基准的夷平面上。因此,厚层连续的风化壳及其壳下的覆盖型岩溶均可指示地貌发育的晚期阶段和夷平面的存在,这为利用覆盖型岩溶及共存的风化壳识别夷平面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青藏高原东邻地区岩溶地貌发育的演化特征,作者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岩溶夷平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达到更低的夷平高度(相对常态夷平),初步估计岩溶夷平面整体坡降小于0.5‰。构造隆升使青藏高原进入不利于岩溶作用的寒冻圈,岩溶夷平面经刻蚀作用演变为刻蚀平原,而云贵高原刻蚀作用较弱,但受到“土壤丢失”等岩溶过程的破坏。这种差别主要是构造隆升幅度的不同造成的。为了解决夷平面的年代问题,作者对滇西表生锰氧化物40Ar39Ar测年适宜性作了研究,结果显示鹤庆等地表生锰矿具有较  相似文献   

18.
郑丽波  戴雪荣  张欢 《江苏地质》2018,42(4):543-551
古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遭受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的影响,很多古夷平面遗迹已无从清晰辨识。浙江四明山顶古近纪夷平古风化壳面的发现,为研究浙江东部甚至华东地区的新生代地貌演化提供了重要地质信息,同时为始新世和中新世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质证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采集了该区5个点位的20个古风化壳样品和7个点位的15个现代风化壳样品,开展黏土矿物分析和玄武岩K-Ar年龄测试。研究确认四明山地区发育有2期古夷平面遗迹,即古近纪(E)和新近纪(N)古夷平面遗迹:第一期夷平面发育时间为65. 0~32. 2 Ma,解体和古夷平面遗迹保存时间为32. 2~21. 7 Ma;第二期夷平面发育时间为21. 7~10. 5 Ma,解体和古夷平面遗迹保存时间为10. 5~3. 0 Ma。研究区2期火山活动喷发所形成的玄武岩盖层有效保护了该区的古风化壳,从而使四明山古夷平面遗迹具有空间展布完整、剖面信息清晰等特征,呈现出由古夷平面(古风化壳)与玄武岩堆积面(现代风化壳)组成的"双风化壳"现象,为观察古夷平面遗迹特征提供了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19.
陈佑德  卿三惠 《贵州地质》2001,18(3):191-195
茅台滑坡的产生受控于该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种活动、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遥感技术手段对滑坡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了赤水茅台滑坡地形地质条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工程手段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峡谷地区大型地下洞室群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地确定地下洞室群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对于地下洞室群的总体布局、支护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依据少量实测地应力资料反演地下洞室群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方法。这种方法假设远古地形是一无起伏的夷平面,认为岩体初始地应力场主要由处于远古地应力状态下的远古地形经过漫长的地形剥蚀形成,而远古地应力场由地质构造运动和岩体自重形成。以有限元数值分析为基本手段,提出了可以考虑构造运动、岩体自重和地形剥蚀等多因素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思路。通过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区域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的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