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活动与铜、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24-235
内蒙古达茂旗北部岩浆岩分布广泛,以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晚期为主。加里东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斜长花岗岩为主;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钾长花岗岩为主。经研究发现,铜矿化多与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金矿化多与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有关;铜、金矿床(点)均产于岩体内或其外接触带的火山岩中,暗示铜、金矿(点)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区铜、金矿化主要受华力西晚期岩浆活动控制。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讨论及与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本区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祁漫塔格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和二长花岗岩中。本次对矿区Ⅶ号带矽卡岩与矿体紧邻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410.1Ma±2.6Ma。结合前人获得的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237 Ma±2Ma)和矿石矿物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239Ma),认为岩体成岩和成矿时代都发生在印支期,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不仅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也与加里东晚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祁漫塔格地区矿床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加里东中晚期和印支晚期,尽管加里东期岩体在地表出露规模远没有印支期岩体规模宏大,但是加里东晚期岩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祁漫塔格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与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接触部位的矽卡岩带和二长花岗岩中。本次对矿区Ⅶ号带矽卡岩与矿体紧邻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410.1Ma±2.6Ma。结合前人获得的花岗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237 Ma±2Ma)和矿石矿物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239Ma),认为岩体成岩和成矿时代都发生在印支期,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不仅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也与加里东晚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祁漫塔格地区矿床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加里东中晚期和印支晚期,尽管加里东期岩体在地表出露规模远没有印支期岩体规模宏大,但是加里东晚期岩体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浙江显生宙花岗岩包括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用钻石U-Pb年龄确定了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的存在,并讨论了各期花岗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钛、锶、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岩石成因。加里东和印支期花岗岩是元古宙基底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燕山期花岗岩类是壳幔混合花岗岩。加里东和印支期两次构造运动较弱。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和火山岩意味着中生代发生了地壳增生。  相似文献   

5.
福建侵入岩的岩浆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开毕 《福建地质》2012,31(3):255-261
福建省地质构造发展自古元古代以来,经历了吕梁、晋宁、加里东、印支、燕山(包括早、中、晚三个亚期)、喜马拉雅期的岩浆侵入活动和岩石圈演化。系统总结福建同期或不同期侵入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副矿物特征等,各期侵入岩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燕山期花岗岩类与前燕山期间呈跳跃式变化,二者有较大的差别,说明它们属于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岩浆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6.
初论华南加里东花岗岩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南加里东期的花岗岩类在强度和广度上仅次于燕山期花岗岩,是华南大花岗岩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前人对于
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与成矿关系的报道较少,早期的研究甚至认为加里东期花岗岩一般不成矿。本文根据对近年来在某些地
区和矿床出现的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及相关矿化现象的初步研究成果,并结合对相关文献的调研,提出华南地区加里东期花
岗岩类与该地区钨锡等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某些加里东期
花岗岩、尤其是那些演化比较充分的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可能在晚阶段直接形成矿床,如湘东南的彭公庙、桂北的牛塘界、
桂东北的桂岭、右江地区的钦甲等花岗岩体,但是其重要性相对较小;(2)某些加里东期花岗岩可能为该地区较晚期的成
矿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来源,如在赣南的石雷、粤北的梅子窝等钨矿床可能有这种情况,在湘南的益将,加里东期的石
英闪长岩为风化壳型稀土- 钪矿化直接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3)更为重要的是华南地区正是从加里东期开始进入了陆内
演化的阶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开启了以地壳物质重熔为主的华南大花岗岩省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一幕,标志着华南陆壳进
入不断成熟、亲石成矿元素不断向陆壳富集的阶段,多旋回花岗岩浆活动及其演化使钨锡等金属元素在燕山期花岗岩中高
度富集,并最终导致了华南地区举世瞩目的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是华南分布最广的二期花岗岩,以往的研究较少关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及各自对成矿的贡献。江西金溪熊家山Mo矿床同时发育有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本文对该区二期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元素与Sr-Nd-Hf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测定,据此揭示了二者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别,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及其对成矿的可能制约关系。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区内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440Ma和~155Ma。化学组成上,二期花岗岩均具有亚碱、过铝、贫铁的特征,但加里东期花岗岩更富铝,而燕山期花岗岩总体更富碱。二期花岗岩均富Cs、Rb、Th、Pb和轻稀土,贫Ba、Sr、P、Ti、Nb、Ta,但燕山期花岗岩Nb、Ta、Th含量更高,并具有偏高的Rb/Sr和Rb/Ba比值、偏低的K/Rb比值和LREE/HREE比值,以及更显著的铕负异常,指示其演化程度更高。Sr-Nd-Hf同位素组成指示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起源于早中元古代基底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幔源或初生地壳组分未显著参与成岩过程。燕山期花岗岩具有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似的Sr-Nd-Hf同位素组成,且在燕山期花岗岩中存在较多的加里东期岩浆继承锆石。综合分析表明,燕山期花岗岩并非完全起源于加里东期花岗岩的重熔,后者仅是作为燕山期花岗岩源岩的组成部分参与成岩。区内钼成矿主要受燕山期岩浆事件制约,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的隐爆对成矿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加里东期花岗岩对成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通过直接参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为成矿提供部分物源,另一方面是该期岩浆活动促进了陆壳的成熟和成矿元素的富集从而间接制约成矿。  相似文献   

8.
华南东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形成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近年对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认识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华南东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类的地质产状、分布规律、形成时代以及Nd、Sr同位素特征;结合研究区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及火山岩的形成时代、震旦纪—奥陶纪的沉积环境、加里东期构造事件的构造变形特征,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类的形成背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形成于410~460Ma,大部分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极少数为I型花岗岩,有幔源物质参与。研究区在早古生代不存在与俯冲有关的弧火山岩,也不存在大面积的早古生代I型花岗岩,震旦纪—奥陶纪地层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研究提出,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主体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天山造山带古生代侵入岩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研究,初步厘定不同构造带侵入岩浆序列及形成构造环境。天山地区古生代侵入岩主要包括奥陶—志留纪俯冲期钙碱性花岗岩、泥盆纪后碰撞型正长花岗岩、石炭纪中早期俯冲型钙碱性花岗岩、石炭纪晚期后碰撞型正长花岗岩、石炭纪末后碰撞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二叠纪早期后造山型碱性花岗岩及洋壳残片等。俯冲期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同碰撞期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后碰撞期为组成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后造山期为正长花岗岩-碱性花岗岩组合。认为该地区古生代侵入岩与Terskey洋、北天山洋、南天山洋等洋盆演化密切相关,并建立了天山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式图。  相似文献   

11.
辽宁建平加里东期侵入岩地质特征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平加里东期侵入岩的U-Pb一致年龄为573.9Ma侵位时期为加里东早期,按照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由早至晚依次划分为上沟单元闪长岩,周家台单元石英闪长岩,房身单元花岗闪长岩,阳坡单元花岗岩,归并为上马架子超单元,岩浆演化由中性至酸性,类型为I型花岗岩类,物持来源于下地壳,依据宏观构造及显微构造分析,确定属于气球膨胀式侵位机制,由多期脉动侵入,构成了完整的壳核构造。  相似文献   

12.
正赣南-粤北地区处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图1),是我国华南乃至世界上钨锡、稀有、稀土等多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些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与多时代酸性侵入岩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毛景文等,2007;华仁民等,2013;陈俊等,2014)。这些矿床(点)形成大多与多时代花岗岩关系密切,除少量加里东期成矿花岗岩(陈毓川等,1995;张文兰等,2011;杨振等,2013;陈俊等,2014)和印支期成钨锡花岗岩(蔡明海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疆东准噶尔造山带纸房地区 1∶ 2 5万区调填图 ,发现色克森巴依超单元 (前人划归华力西中期侵入岩 )侵入于下奥陶统恰干布拉克组的基性火山岩中 ,上被上志留—下泥盆统红柳沟组不整合覆盖。结合本分队测得 Pb- Pb同位素视年龄值 (4 2 3± 1) Ma,确定其为加里东造山旋回的产物 ,属科迪勒拉—加里东型花岗岩及晚造山期花岗岩 ,形成于板块消减、褶皱隆起造山环境。其发现对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史将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地壳演化:Ⅰ.显生化岗岩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浙江显生化岗岩包括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用锆石U-Pb年龄确定了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的存在,并讨论了各期花岗岩的主要元素,稀土元素、向量元素和钕、锶、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岩石成因。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和火山岩意味着中生代发生了壳增生。  相似文献   

15.
沙柳河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柴北缘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缘,区内印支期侵入岩分布广泛.通过对侵入岩物质成分、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从侵入岩形成时代、岩石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侵入岩与钨锡矿成矿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岩体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属于S型花岗岩,具有酸度大、含碱量不高的特点,属弱碱性-过碱性硅铝过饱和类型花岗岩,其含副矿物种类较多.岩石中Pb、Zn、W、Sn元素含量均高于世界花岗岩平均值的1.5~3.3倍,为钨锡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利用花岗岩K+Na与Si相关图、SiO2-(CaO+MgO+FeO)-(Na2O+K2O+Al2O3)三相图、分异指数直方图等方法对区内的花岗岩进行分析,认为普查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含云英岩化二长花岗岩)在岩性特征、岩石化学、物质成分及形成时间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国内外锡钨成矿岩体非常相似之处,属有利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16.
江西赣县韩坊岩体的成岩时代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择我国重要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产地———韩坊花岗岩体开展了锆石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锆石的晶型较完整,环带明显,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韩坊岩体存在两期岩浆活动,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而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早期。加里东期的花岗岩是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接的结果,燕山期花岗岩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板块俯冲而导致岩石圈拆沉和减薄的结果。如果说南岭燕山期花岗岩控制了大规模钨锡成矿作用的发生,则加里东期花岗岩对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加里东期的花岗岩含有褐帘石、锆石、萤石等易风化的富稀土副矿物,且因经受多起构造事件,断裂发育,加之多位于炎热多雨的地理位置,易于遭受强烈的风化作用。因此,易于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17.
界牌W-Cu矿床产于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东北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是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矿集区最大的矽卡岩型W-Cu矿床。矿区出露的主要岩体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后期浅色花岗岩体,矿区外围则大面积出露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化产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及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灰岩捕虏体矽卡岩化带中。黑云母花岗岩发育花岗岩型钨矿床成矿早期常见的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及从岩体至外接触带蚀变矿物组合显示形成温度逐渐降低。这些现象表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矿床具有紧密成因联系。本文获得矿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浅色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22±11 Ma,428±7 Ma,410±7 Ma,表明界牌W-矿床及区内主要岩体均形成于加里东期。本文的同位素年龄及前人报道的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和华南加里东期与花岗岩有关矿床同位素年龄表明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W-Mo-Cu矿床成矿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U矿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华南在加里东期发生了分布广泛、成矿元素组合多样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事件,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今后应加强华南加里东期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8.
鲁西地区的前寒武纪侵入岩分为太古代泰山期和早元古代傲徕山期二部分。泰山期第一阶段(新甫山)侵入岩,由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及花岩闪长岩组成,通常称作TTG岩系。按成因分类它们属于同熔型岩浆岩,受后期变质作用改造,普通具有片麻状构造。泰山期第二阶级(中天门)侵入岩,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它们属于地幔分异型。以上泰山期侵入岩在本区分布最为广泛,出露面积达2000km~2,已测定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为2700—2500Ma。早元古代傲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发育有钾长花岗岩,属于壳源重熔型花岗岩,分布面积仅150km~2,已测定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介于2490—2200Ma。  相似文献   

19.
赣南于都万田花岗岩锆石铀-铅定年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南岭是国内外著名的钨、锡及稀土成矿带,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认为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相对地,关于加里东期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少,而实际上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出露面积在该区域仅次于中生代花岗岩,与钨、锡及稀土成矿作用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位于赣南于都万田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同时结合该区域已有的地层和花岗岩成矿元素钨、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万田花岗岩体成岩确定年龄为464.9 Ma,由加里东期到燕山期,花岗岩对成矿元素钨、锡富集程度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可能暗示该区的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区调填图所获资料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因类型复杂多样,有岛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及少量陆内造山花岗岩等,说明东昆仑东段在加里东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洋-陆俯冲、陆陆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