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根据我的观察,美国的住宅设计有以下一些新鲜的地方:(一)在建材方面 1、寻找木材的代用品:在美国木结构的房屋是住宅的主流,美国人有住木结构房屋的传统,采用木结构很容易塑造他们喜欢的房屋体型、外观和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木材资源丰富(但美国目前已有1/3的木材依靠进口)、造价低,已经形成了从设计、到木材和相关配套材料的供应、施工技术和机具、专业人才培训、建筑规范和服务等等的完整体系,他们喜欢木结构房屋的思想已根深蒂固,想改动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建筑同样历史悠久,并且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都使用以木结构为主、土木砖石相结合的营造方式,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建筑传统。其中,木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五行学说中,木属东方,是生气所在,而木材又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易于加工、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因而成为我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的材料。能工巧匠们通过世代传承,形成了完善的木构建筑建造体系,是我国传统建造智慧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杨永浩 《探矿工程》1984,(2):封4-封4
苏州虎丘塔(原名云岩寺塔)建于周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落成。塔体七级八角形,仿木结构砖塔,高47.5米,底直径13.66米。年久塔身倾斜裂缝。1956年塔体抢修加固,在塔内发现不少珍贵文物,现藏于苏州博物馆内。此塔代表五代至北宋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阎锡屿 《地质论评》1982,28(4):386-389
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地下水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考古资料和C~(14_)测定,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村水井是我国最古老的水井,为5700年前的水井遗迹,相当仰韶文化时期。河姆渡井是一个木结构井,说明当时的打井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三代(夏、商、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6)
塔什米里克渠首下游段防洪应急工程为梢木结构。保护灌溉面积80多万亩,从防洪工程的实际出发,对水文,气象,洪峰,流量分析和计算等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通过对塔什米里克防洪工程的实施,基本保证该河段及下游居民、耕地及基础设施不受洪水危害,为疏附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LIDAR数据的森林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结构参数诸如林分平均高、平均冠幅、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地上生物量等的空间分布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黑河流域祁连山大野口典型森林区为研究区,采用高密度LIDAR小脚印点云数据,在进行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的基础上,按20 m×20 m大小的网格进行了小区域森林参数反演研究。首先由LIDAR点云数据生成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从CHM中估测单株木结构参数树的位置、树高、冠幅。然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样地(20 m×20 m)尺度上LIDAR估测的平均树高、冠幅等与实测森林参数(林分平均高、林分算数平均高、平均冠幅、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平均高、林分算术平均高、地上生物量的估测方程精度较高,R2均大于0.7,平均冠幅、平均胸径、林分密度的估测方程R2均大于0.5,根据建立的方程得到了森林参数的空间分布图。高密度LIDAR数据可以得到较高精度的森林参数空间分布图,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以及林相图的更新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小流域森林水文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为月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主管,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属全国性建筑科技期刊,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行业的权威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0元/期,全年120元(含邮费)。本刊主要报道:各类门窗及门窗配套件、建筑幕墙、建筑钢结构、水暖设备及配套材料、建筑模板及脚手架等行业的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全面反映我国建筑  相似文献   

8.
为总结和交流我国建筑学界各专业建筑理论和建筑实践取得的新经验,展示和表彰我国建筑学界各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的新成果,中国建筑学会于2012年10月在北京举办以“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年会。本次年会举办了城乡公共安全与建筑防灾减灾、建筑给排水新技术、绿色建材新技术等10大论坛。同时,还从荣誉篇、科技篇、安全篇、绿色篇、  相似文献   

9.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故从徽派建筑的渊源、徽派建筑的外观造型、徽派建筑的典型装饰风格等几方面探讨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传统建筑共存了几千年,无论在建筑形态、建筑用途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文章从东西方建筑所选材料的不同来对两类建筑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阐明东西方传统建筑的发展变迁,为今后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融会古今与现代建筑材料相契合的时代建筑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国内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实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建筑过分强调绿色建筑技术,忽略了建筑设计的本源,忽视与建筑的整合,缺乏建筑学的价值。谈绿色建筑不能脱离建筑审美,不能脱离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考虑。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技术手段的堆砌,光鲜亮丽的各种指标,绿色建筑本身应该是美的建筑,是功能合理、舒适安全、赏心悦目的建筑,也应该是与结构、设备完美结合的建筑,是对建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防水及屋面领域的专业资讯服务机构,隶属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创刊于1984年,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建材防水材料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共同主办,是我国建筑防水及屋面行业独家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性刊物。杂志主要内容:国内外建筑防水行业现状、趋势及前景分析;建筑防水材料及主要原材料科研、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报道为了更好地弘扬湖北历史建筑文化,传承文化精神,近日,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暨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出席会议并为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授牌。据了解,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是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工作委员会。王树平在讲话中强调,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和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智慧"成为热门词汇,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建筑、智慧施工,都日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智慧建筑应该是什么样的建筑?我们认为,智慧的建筑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建筑。智慧建筑"以人为本"建筑是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根据《"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在全社会的能耗和碳排放中,建筑业占比超过40%,远超工业的28%和交通运输的32%。目前,中国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勘察设计》2011,(9):86-86
“十二五”期间,南京将着力推广新型建筑结构体系,计划形成5个以上适合地方特点的自保温建筑体系,如多排孔非黏土烧结砖自保温建筑应用体系、混凝土复合砌块自保温建筑应用体系、蒸压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建筑应用体系、ALC板钢结构体系、ALC板混凝土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开通后,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本地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浙江、新疆、广东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识早、行动快,在做好本地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按照《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要求,及时主动做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信息_卜报工作,对于健全和完善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以下简称"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传统建筑分会的成立,能够对传统建筑行业以及我国整个建筑事业的进一步弘扬发展发挥很好的引领作用。参加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大会,看到有这么多单位、同志有志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并积极就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有这么多的学者、专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从事这项工作,我很感动。我相信,传统建筑分会的工作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对上海传统建筑文化特征进行了解析,并对上海近代和现当代建筑传承脉络进行了系统考察,提炼出该地区建筑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的策略和手法,从特定的角度关注和研究上海建筑从古到今的持续发展。传统建筑解析文化解析江南风格及其转化开埠以前,上海传统建筑的基因主要来源于江南建筑,其基本形制与苏南、浙北地区的传统建筑并无区别,只是因地隘人稠、商人气息浓重等地域特点,使上海地区建筑形态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勘察设计》2013,(3):13-14
2013年建筑市场监管的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改进完善行政审批和动态核查,营造诚信和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促进行业改革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一)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法规体系建设。配合国务院法制办、住房城乡建设部法规司争取出台《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并做好出台后的宣贯工作。修订出台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与新型建筑工业化(简称"两化")深度融合就是要实现建筑过程的工业化、自动化,生产管理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使建筑更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更符合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如福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他强调,信息化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深度融合,必须着重抓好六项信息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