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概述了当今地球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发展现状,前沿学科研究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大陆地质,特别是与大陆相关的地质构造,能源矿产,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地质减灾以及它们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系等成为国际地学界研究的前沿及热点。  相似文献   

2.
世界大洋地质与矿产标准物质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80年代中以来,中国相继研制了4批共11个大洋地质与矿产标准物质,形成了多金属结核(GSPN-1~3)、海山富钴结壳(GSMC-1~3)、富钴结壳的铂族元素(MCPt-1,2)和深海沉积物(GSMS-1~3)4个标准物质系列。笔者简介了这些标准物质的研制背景,评介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美国、俄罗斯、印度和日本等)研制的大洋地质与矿产各标准物质系列,对比了其定值数据、特点及应用。虽然中国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但由于采用了更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和国内外多实验室合作定值方式,使这些标准物质定值组分多、系列性好,也有较大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质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方法评介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评介了目前中国地质标准物质研制中样品均匀性检验与评价所用方法,包括:检测方法,统计判别模式,结果的定性、定量表达和最小取样量确定等。对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导则和国际地质分析者协会的地质标准物质定值协议,探讨了我国地质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与评价中的难点及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质标准物质的研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质标准物质作为地质材料成分分析的计量标准,在分析质量监控、方法评价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制与应用地质标准物质是推动地质分析技术与方法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通过介绍地质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和技术方法,重点讨论了地质标准物质的样品加工制备、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及定值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及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质标准物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地质物料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的后期.地矿部西北地质研究所等首先研制了超基性岩和铬铁矿标准物质,继后由物化探研究所和岩矿测试研究所牵头,在区域化探全国扫面的推动下,先后研制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三个系列标准物质.稍后核工业部、冶金部和化工部也着手研制了相应专业的地质标准物质.八十年代是地质标准物质研制的全盛时期,在这个阶段之后地质标准物质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根据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目录[1],在样品数量上冶金类标准物质居第一位,地质类标准物质居第二位,约占四分之一;依发布的标准值项目数计[2],地质类标准物质居于首位,占50%以上.我国地质标准物质与外国相比,在数量、品种类型和系列性方面均占世界领先地位,在定值的元素和定值精度方面亦为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世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标准物质评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铂族元素分析一直是地质材料分析中最棘手的任务之一,是铂族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相关研究工作的瓶颈。铂族元素标准物质作为铂族元素分析的计量标准,在分析质量监控、分析仪器校准、分析方法评价和仲裁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等评介了我国研制的超基性岩和铬铁矿铂族元素标准物质、铂族元素地球化学标准物质、铂族元素矿石标准物质和海山富钴结壳铂族元素标准物质共4个系列21个标准物质,也给出了其他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中铂族元素的定值数据;并与南非、加拿大、俄罗斯和岩石矿物分析标准国际工作组(GIT-IWG)研制的13个铂族元素标准物质及其他国际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中铂族元素的数据进行了对比。这些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应用将大大提高铂族元素分析数据的可靠性,为我国和世界铂族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及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标准物质制备技术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评介了中国地质标准物质研制中技术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样品加工技术,粒度检测与表征方法,均匀性检验与评价,最小取样量的确定,稳定性检验及其结果表述,定值方式,分析方法、数据处理及定值条件,不确定度评价与量值溯源保证等。对照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指南和国际地质分析者协会(IAG)关于地质标准物质研制的协议,讨论了目前中国地质标准物质制备技术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6年10月13~21日,第10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有史以来的首次千人大会。会议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等议题设立6个分会场、1个专题讲座和1个青年专场,举办了21个特邀报告、58个主题报告、220个分组报告、19个青年专场报告,为工程地质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广泛沟通、深入探讨及洽谈合作的平台。本次会议展示了我国工程地质基础研究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工程地质技术创新应用实用的鲜明特点,凸显了工程实践服务国家战略、冲刺难点热点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七年五月四日—八日在北京召开的山区工程地质环境国际讨论会是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性工程地质专业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组织。会议荣誉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专家三十人组成,其中有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教授,法国的Arnould,M.教授、本届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主席加拿大的White O.L.博士、捷克斯洛伐克的Matula,M.教授,以及中国的王思敬教授、孙玉科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标准物质研制和标准方法制定的成果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简介了我国地质标准物质研制与标准方法制定的主要成果,重点讨论了其中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就提高我国地质标准物质水平,加速走向国际,提高国际影响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化探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一般是在北美与西欧轮流召开。本届会议是第一次在中国,也是第一次在亚洲召开。为了使更多国外学者了解中国化探的成就,本届会议决定与第5届全国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先后举行。本文概述了大会前的5个专题讨论会、大会开幕式、全体会议上的3个学术报告、分组进行的9个专题学术报告会及成果展示。从本文可看到当前国际化探的动向,中国化探在国际上的地位,并可看到这次会议对中国化探今后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该系列专业国际会议。现将该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及大陆架沉积物标准物质系列评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有关国家专项的支持下,中国先后研制了分别取自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共9个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基本构成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海及大陆架沉积物标准物质系列,为中国海洋国土及专属经济区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本文简介了这些标准的研制背景、概况,着重评介了这些标准物质的特点,特别说明了该标准物质系列在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中应用及在地质分析技术发展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要根据2007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会议的资料,简述了地球深部科学研究最近几年来的新进展。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领域:复杂的地球动力学模拟到状态方程理论和实验研究;地幔相变和地震的不连续性到深源地震机制;地核的结构和动力学到地球内部的挥发性物质和熔体等地球深部科学研究。从会议的内容看出有三个亮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1)学科间的融合是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主流方向;(2)国际间的合作是当前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一大亮点;(3)高精度的技术(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s)和集群(clusters)纵观计算机)是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新手段。中国科学家应该关注固体地球科学中这个前缘研究同时共享世界先进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的学术总结。会议以"‘一带一路’与生态环境-新时代工程地质理论与实践"为主题,近1500位代表通过41个大会特邀报告和主题报告、283个分组报告,进行了广泛交流。本文结合会议和文献,梳理了我国工程地质几十年理论积淀与学科成就,主要包括学科体系的成长与壮大,岩、土体工程地质,灾害与动力工程地质,海洋、城市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国际化,工程地质技术发展,标志性重大工程成就,以及工程地质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10个方面。结合会议主题和工程地质学科布局、技术创新、学科全球化等时代特点,阐释了新时代工程地质的学科构想,指出了新时期工程地质的学科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中砷形态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砷元素的不同形态对人体有不同的毒性,无机砷的毒性最大,有机砷毒性较小,准确测定水体中尤其是地下水中砷形态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地下水中砷形态的标准物质。文章研制了5个地下水砷形态标准物质,候选物样品采自山西和内蒙古高砷地区,在样品的采集和制备过程中使用冷冻干燥法和加保护剂两种方法保证砷形态稳定,定值参数为砷全量、As(Ⅲ)、As(Ⅴ),定值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经检验,制备的砷形态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该系列标准物质研制中首次应用冷冻干燥技术,样品保存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采用多家实验室协作定值,测试方法准确、可靠,标准值和不确定度合理,填补了国内外砷形态标准物质研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We report th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five sediment reference materials MSCS-1–5 from the China Sea and continental shelf. The raw samples were individually collected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They were first ground by ball mill to a homogenous powder of -200 mesh (< 74 μm). Then, half of each sample was further processed by an ultra-fine powder processing technique, a jet mill, to form a powder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 4 μm (about 800 mesh). The homogeneity was tested by high-precision WD-XRF and the precision was found to be less than 1% RSD,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precision range for modern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 F-test showed that all five samples were homogeneous. Twelve laboratories participated in the cooperative study and sixty constituents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fifty and fifty-two analytes were characterised as recommended values in MSCS-1–5 in compliance with Chinese national norms. The sum of the major and minor elements or components in the five reference materials MSCS-1–5 was 99.91%, 99.86%, 100.43%, 100.12% and 99.66%,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0月20~24日,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6)在中国青岛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的第一届全球规模的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海洋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护”,设置了海洋沉积物工程特性、海洋地质灾害、海岸带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和数据分析、海洋沉积物-工程结构相互作用、海洋新能源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6个专题。研讨会共设13个会议特邀报告、57个专题口头报告、15个优秀展板报告,还安排了会前短期课程、会后考察等会议内容,为全球海洋工程地质工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科研进展、促进全球合作的平台。研讨会在中国召开,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海洋工程地质界的学术地位与号召力。总体而言,我国以及世界海洋工程地质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期阶段。我国的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应顺应国家战略需求,着力解决海洋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