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大王北洼陷钻井岩心精细观察,及对洼陷资料重新分析,发现大王北洼陷沙二段为盆地断坳期,盆地呈"碟"状,地势平缓,广泛发育浅水漫湖砂质滩坝沉积.浅水环境下原有的正常砂质滩坝沉积极易受风暴流作用,接受风暴搬运的沉积物,并受风暴流后期改造,形成风暴沉积.大王北洼陷沙二段整体呈细质沉积的滩坝砂体中粗粒泥质沉积,是由风暴沉积作用形成的,这一认识为解释滩坝砂体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线索,对该区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油气勘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滩坝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对其展开研究可为盆地油气勘探和靶区优选提供指导。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二段滩坝砂体富集,然而前人对其内部构型和控制要素研究较为薄弱,油气富集规律不清楚。利用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和重矿物资料,对涠西南凹陷流二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内部构型和控制因素展开了细致分析,结果显示:滩坝砂体物源来自于南部企西隆起的正向鼻状构造和西边顺着3号断裂形成的扇三角洲,以粉砂岩和细砂岩沉积为主,结构成熟度高,表明滩坝砂体的形成经过了反复淘洗和搬运。利用高频层序划分,将滩坝沉积划分为5个期次,5期砂体在垂向上呈现出退积的叠置关系,其平面展布范围受控于水动力强度和物源方向。涠西南凹陷流二段滩坝沉积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1)较缓的古坡度和相对较弱的构造活动;(2)水体较浅且水动力较强;(3)湖平面的高频震荡;(4)点物源(扇三角洲)和线物源(鼻状构造)同时供源。储层物性对比分析显示第五期砂体和第三期砂体的物性最好,勘探潜力最大,其次为第四期砂体和第二期砂体,第一期砂体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滩坝砂岩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储集类型之一,由于其厚度较薄,储层分布预测的难度较大。对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进行了解剖性研究,总结了“滩”和“坝”的识别标志,指出二者在分布特征、沉积厚度、粒度与几何形态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运用以基准面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划分了滩坝层系的等时地层单元,分析了“滩”“坝”砂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湖盆结构、古地貌、物源供给、水动力等条件对滩坝砂体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沙二段滩坝砂体成因模式,为滩坝砂体储层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滩坝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板桥凹陷沙二段发育典型的厚层湖泊滩坝砂体,单砂体平均厚10余米,垂向上通常累积成厚数十米、内部夹层发育的复合滩坝砂体。根据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平面形态和发育位置,将滩坝砂体细分为坝中心、坝侧翼、坝间、近岸滩、远岸滩5种微相类型。在古构造、沉积环境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该区厚层滩坝砂体是物源、水动力和同生断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共同控制的结果。来自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作为主力物源为板桥凹陷滩坝沉积提供了物质基础。凹陷缓坡带具有大面积的水动力作用区,控制着滩坝的规模和分布,波浪能量的变化影响着滩坝砂体的相分异。同生断层是板桥凹陷发育厚层滩坝砂体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同生断层控制物源的分配,在断层下降盘具有充足的砂体供应,同时,断面的陡坎部位形成持续的水动力高能环境,并长期接受波浪作用,逐渐形成厚度较大的滩坝砂体;另一方面,同生断层的活动性增加了下降盘基准面上升的概率,为滩坝沉积提供了时间条件,滩坝砂体不再因短期基准面的频繁变化而层层错叠,而是在纵向上连续厚层堆积。断层下降盘是厚层滩坝砂体的有利发育部位,并极易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5.
滩坝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板桥凹陷沙二段发育典型的厚层湖泊滩坝砂体,单砂体平均厚10余米,垂向上通常累积成厚数十米、内部夹层发育的复合滩坝砂体。根据研究区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平面形态和发育位置,将滩坝砂体细分为坝中心、坝侧翼、坝间、近岸滩、远岸滩5种微相类型。在古构造、沉积环境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该区厚层滩坝砂体是物源、水动力和同生断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共同控制的结果。来自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作为主力物源为板桥凹陷滩坝沉积提供了物质基础。凹陷缓坡带具有大面积的水动力作用区,控制着滩坝的规模和分布,波浪能量的变化影响着滩坝砂体的相分异。同生断层是板桥凹陷发育厚层滩坝砂体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同生断层控制物源的分配,在断层下降盘具有充足的砂体供应,同时,断面的陡坎部位形成持续的水动力高能环境,并长期接受波浪作用,逐渐形成厚度较大的滩坝砂体;另一方面,同生断层的活动性增加了下降盘基准面上升的概率,为滩坝沉积提供了时间条件,滩坝砂体不再因短期基准面的频繁变化而层层错叠,而是在纵向上连续厚层堆积。断层下降盘是厚层滩坝砂体的有利发育部位,并极易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湖相滩坝砂体是陆相盆地广泛发育的一类油气储集层,已成为成熟油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基于层序界面识别与划分、古地貌恢复、物源体系、砂体展布以及成藏条件分析,论证了Melut盆地Ruman凹陷白垩系Gayger-Galhak组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对滩坝沉积的控制。结果表明:(1)目的层段发育1个二级层序和SQ1、SQ2、SQ3等3个三级层序,SQ3又可进一步细分为6个准层序组(四级层序)。(2)不同级别的层序分别控制着滩坝沉积的发育位置、平面展布及岩性圈闭的成藏要素,表现为: 二级层序控制滩坝沉积的垂向发育位置,滩坝砂体主要发育于二级基准面下降期;三级层序控制滩坝沉积的发育规模和沉积模式,三级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与上升半旋回转换位置发育的潜山隆起周缘型坝砂面积(约10km2)和厚度(10~20m)较大、孔隙度高(20%~25%),而发育于三级基准面上升期的水下潜山台地型坝砂面积(1~4km2)和厚度(2~3m)较小、孔隙度相对较低(15%~20%);四级层序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局部盖层,不仅控制着滩坝储盖组合的分布,而且决定了滩坝成因岩性圈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湖相滩坝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类型之一,在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断陷湖盆中广泛发育, 其形成发育与盆地特定的演化阶段和构造-地貌背景密切相关。文章以济阳坳陷北部为例,根据盆地结构与地 貌背景将断陷湖盆滩坝分为开阔湖盆缓坡型滩坝、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和潜山凸起周缘型滩坝3种成因模式。 不同构造-地貌背景下的滩坝砂体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不同,由此导致隐蔽圈闭类型与成藏特征、成藏潜力与 有利勘探区带的差异性。开阔湖盆缓坡型滩坝规模相对较大,物性较好,主要隐蔽圈闭类型为地层超覆圈闭和 岩性圈闭,成藏潜力大;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发育不整合遮挡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潜山凸起周缘 型滩坝可以形成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碎屑滩坝2种成因类型,主要隐蔽圈闭类型为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成 藏潜力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湖相滩坝砂体是陆相盆地广泛发育的一类油气储集层,已成为成熟油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基于层序界面识别与划分、古地貌恢复、物源体系、砂体展布以及成藏条件分析,论证了Melut盆地Ruman凹陷白垩系Gayger-Galhak组的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对滩坝沉积的控制。结果表明:(1)目的层段发育1个二级层序和SQ1、SQ2、SQ3等3个三级层序,SQ3又可进一步细分为6个准层序组(四级层序)。(2)不同级别的层序分别控制着滩坝沉积的发育位置、平面展布及岩性圈闭的成藏要素,表现为:二级层序控制滩坝沉积的垂向发育位置,滩坝砂体主要发育于二级基准面下降期;三级层序控制滩坝沉积的发育规模和沉积模式,三级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与上升半旋回转换位置发育的潜山隆起周缘型坝砂面积(约10 km2)和厚度(10~20 m)较大、孔隙度高(20%~25%),而发育于三级基准面上升期的水下潜山台地型坝砂面积(1~4 km2)和厚度(2~3 m)较小、孔隙度相对较低(15%~20%);四级层序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局部盖层,不仅控制着滩坝储盖组合的分布,而且决定了滩坝成因岩性圈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薄互层砂体研究是湖盆沉积学的研究难点。本文针对辽河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Es4上)薄互层砂体,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岩心、测录井和地震等多种资料,对西部凹陷的薄互层砂体进行精细描述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其中,滩坝砂体是湖泊相的主力砂体。通过考虑不同沉积背景下滩坝在岩相组合、发育位置和成因机理的差异性,将滩坝划分成侧缘改造型滩坝、前缘改造型滩坝、基岩改造型滩坝、淹没改造型滩坝和风暴改造型滩坝5种沉积模式;对薄层滩坝砂体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其受到"风场-物源-盆地"三端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论"的指导下,近洼带岩性油气藏勘探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和其他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而古地貌分析是准确预测深部储层的基础,具有构造背景的有利沉积相带是勘探成功的关键。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东濮凹陷濮城地区沙三中亚段进行了古地貌恢复,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砂地比和地震属性研究,确立了沉积相类型,系统研究了古地貌与沉积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中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泥-滩坝沉积体系,古地貌控制沉积相类型及展布,在兰聊断层上升盘发育两大冲沟,在其下降盘发育两个扇三角洲,具有沟扇对应关系;濮城背斜带沙三中沉积时期发育两个古低凸起,砂体厚值区围绕古低凸起分布,具有滩坝砂体的发育特征。在濮城背斜带与濮城次洼之间的斜坡地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以及两个扇三角洲之间的滩坝砂体具备形成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条件,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1.
袁坤  金振奎  彭飚  朱小二  田甜  黎瑞 《现代地质》2020,34(2):309-320
青海湖是研究湖泊滩坝的有利区域。通过对青海湖现代滩坝的实地考察和精细解剖,对滩坝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沉积序列、沉积模式、识别标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青海湖滩坝发育3种岩相,即块状砾质砂岩相、块状砾岩相和递变砂砾岩相。结合岩相分布和现代湖岸水动力观测,将青海湖波浪带划分为对称浪带、歪浪带、破浪带和冲洗浪带,并据此建立了青海湖滩坝沉积模式。提出滩坝相较于河口坝的4点关键识别标志:(1)岩性底界面接触关系差异,滩坝与下伏半深湖泥质沉积总是突变接触,有明显的突变面,而河口坝则是渐变接触;(2)滩坝垂向上发育典型的“ABC”序列,沉积物自底至顶呈细-粗-细的变化;(3)滩坝普遍发育冲洗层理,以及向陆倾斜的漫越层,而河口坝主要发育槽状交错层理;(4)砂体走向差异,滩坝砂体走向总体平行于湖岸,而河口坝砂体走向总体垂直于湖岸。  相似文献   

12.
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通过综合分析大量的地质?测井?地震及室内分析资料,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中砂质滩坝和生物粒屑滩坝储集体的沉积特征,根据滩坝的沉积特征及其分布位置,确定出湖岸线拐弯处滩坝?水下古隆起处滩坝?开阔浅湖滩坝和短轴三角洲侧缘滩坝等四种类型,进而建立了它们的相模式?这些滩坝随着盆地发育演化作规律性分布并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滩坝砂体由于经历了湖浪作用的反复淘洗物性良好,成为近年来石油勘探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现代沉积特征的实地考察,从沉积环境、水动力及沉积特征等诸多方面建立了滨岸滩坝沉积的综合鉴别特征,指出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反粒序(滩)、正粒序(坝)以及不含泥质等特征是识别滩坝砂体的典型标志。分析结果表明:物源—水动力—湖盆底形—湖岸线—湖平面(基准面)是决定青海湖滩坝是否发育(形成+保存)的主控因素,其中物源为滩坝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水动力为沉积物改造及滩坝形成提供了源动力,湖盆底形与湖岸线决定了滩坝形成的平面位置与规模范围,湖平面(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决定了已形成滩坝沉积保存与否的地质命运。陆源滩坝砂体的形成较为容易,但保存较难,只要具备物源、湖盆底形及水动力等基本条件,低位域、高位域及湖侵域都可能形成滩坝砂体,但只有位于长期基准面旋回早期或三级层序湖侵期的滩坝沉积才能得到较好的保存。这对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湖泊碎屑岩沙坝因波浪和沿岸流的反复冲刷,成熟度较高,显示出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已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作者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前人在滩坝定义、沉积特征、主控因素、成因机制及内部构型研究中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坝演化阶段及沉积构型的新认识。结果表明,沙坝完整的演化历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分别是弱波浪作用阶段、动荡水流—冲洗回流阶段、风成阶段及沼泽化阶段。影响沙坝发育的控制因素多样,其中物源和风场是沙坝发育的根本因素,两者分别影响了沙坝发育的物质来源和能量供给;而风场所决定的水动力是影响沙坝储集体发育的最直接因素;构造运动和层序演化则控制沙坝的分布位置及保存程度;各因素综合作用决定了坝的形态、发育规模及保存状况。依据前人构型理论,将沙坝构型按照正序方案依次划分为6级,对构型表征方法和沙坝3~5级构型定量表征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滩坝砂体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5.
湖泊碎屑岩沙坝因波浪和沿岸流的反复冲刷,成熟度较高,显示出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已成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作者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前人在滩坝定义、沉积特征、主控因素、成因机制及内部构型研究中的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坝演化阶段及沉积构型的新认识。结果表明,沙坝完整的演化历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分别是弱波浪作用阶段、动荡水流—冲洗回流阶段、风成阶段及沼泽化阶段。影响沙坝发育的控制因素多样,其中物源和风场是沙坝发育的根本因素,两者分别影响了沙坝发育的物质来源和能量供给;而风场所决定的水动力是影响沙坝储集体发育的最直接因素;构造运动和层序演化则控制沙坝的分布位置及保存程度;各因素综合作用决定了坝的形态、发育规模及保存状况。依据前人构型理论,将沙坝构型按照正序方案依次划分为6级,对构型表征方法和沙坝3~5级构型定量表征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滩坝砂体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6.
Beach-bar deposits are very common in the shallow-water zone of lacustrine basins, and have been an attractive exploration target within lacustrine basins, where numerous lacustrine beachbar oil pools have been discovered recently. Physical criteria for recognizing lacustrine beach-bar deposits are important not only for reconstruction of paleoenvironments and paleoshorelines, but also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ydrocarbon. Modern beach-bars, 162 km in length, in Qinghai Lake, Qinghai-Tibet Plateau, were studied in detail based on lithology, sedimentary structure, texture, basal contact, bed thickness and dip angle, mean grain size, sorting, skewness, sedimentary succession, etc.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gravel beach-bars have a fixed sedimentary succession, “ABC” sequenc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B, and C intervals. The A interval is characterized by poorly sorted pebbly sandstones, the B interval is characterized by well sorted conglomerates and the C interval is characterized by normally graded sandstones. The A, B, and C intervals have particular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mean grain size, sorting, skewness, dip angle of layers, and thickness of layers. The gravel beach-bar deposits can be presented in different combined pattern, such as “ABCABC”, “ABABAB”, and “BCBCBC”. The beach-bars deposits are stripe-like, parallel to the shoreline, and with convex tops and flat bottoms. The length of the beach-bars can be tens of kilometers. The width of the beach-bars can be thousands of meters.  相似文献   

17.
杜一帆  朱筱敏  叶蕾  高园 《地球科学》2020,45(10):3759-3778
混积滩坝不仅发育于海相沉积盆地,也广泛发育于陆相断陷湖盆,特别是在缓坡带最为发育并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以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为靶区,基于岩心与测井资料,通过岩心与薄片观察、粒度分析、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手段确定了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滩坝沉积和分布特征,建立了断陷湖盆缓坡混积滩坝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可以依据岩性将蠡县斜坡发育的滩坝分为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和混积滩坝,其中混积滩坝又可以分为成分混积滩坝和层系混积滩坝.混积滩坝岩性以灰质砂岩、砂质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为主,其发育与展布受控于古气候、古物源、古地貌、古水体等地质因素,在斜坡不同位置、不同沉积阶段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滩坝沉积组合.斜坡近岸缓坡带发育层系混积滩坝以及碎屑岩滩坝,远岸缓坡带发育成分混积滩坝,远岸水下低隆带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滩坝.   相似文献   

18.
利用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与山西组山1段砂岩碎屑锆石的年龄谱系,结合砂岩重矿物分析、显微镜下碎屑矿物的定量统计与阴极发光鉴定,通过与源区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的对比,分析了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的物源区和母岩的时代、性质。在大量岩心观察与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镜下对砂岩薄片中碎屑矿物、填隙物、孔隙类型及其含量的观察与定量统计,结合砂岩图像粒度、孔隙度、渗透率、毛细管压力测试,研究了各砂岩类型及其骨架矿物与胶结物的特征、孔隙类型、储集物性及平面分布规律。讨论了源区母岩的性质、沉积相及空间展布、沉积作用与水动力条件等对形成天然气优质储层及储层储集性能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盒8段与山西组山1段砂岩碎屑锆石的年龄谱系,结合砂岩重矿物分析、显微镜下碎屑矿物的定量统计与阴极发光鉴定,通过与源区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的对比,分析了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储层的物源区和母岩的时代、性质。在大量岩心观察与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镜下对砂岩薄片中碎屑矿物、填隙物、孔隙类型及其含量的观察与定量统计,结合砂岩图像粒度、孔隙度、渗透率、毛细管压力测试,研究了各砂岩类型及其骨架矿物与胶结物的特征、孔隙类型、储集物性及平面分布规律。讨论了源区母岩的性质、沉积相及空间展布、沉积作用与水动力条件等对形成天然气优质储层及储层储集性能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板块学说为理论依据,利用IHS和Tellus能源信息库,在对北非不同盆地群原型盆地恢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北非主要地质时期的盆地演化过程,从古板块位置、盆地类型、古海平面变化、古温度和古气候等方面,指出了盆地演化特征对北非油气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作用。志留纪和白垩纪北非被动大陆边缘和裂谷盆地的发育以及当时的海侵环境,控制了北非地区两套主要烃源岩的形成。而三叠纪北非地区低纬度板块位置和当时较高的气温以及海退环境,控制了北非最为重要的蒸发盐岩盖层的形成。不同盆地区盆地演化特征的差异,造成了其生、储和盖层发育的差异,也形成了北非西部盆地以古生代油气系统为主,而中东部盆地以中、新生代油气系统为主的油气分布格局,对于认识北非地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及油气分布特征和开发潜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