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江西98洪灾的祸根主要在于江河上游水土汉失所造成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造成的鄱阳湖区水面和湿地面积的大量减少。解决洪水的核心问题在于减少河床,湖床的泥沙淤积和退田返湖,把我省水利建设搞上去,确保安全度汛,把水土保持这项根本的战略措施放在防洪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2.
流域洪灾的形成直接受到地质、地貌条件的制约。洪灾是由洪水引发的,但洪水并不等于洪灾,由暴雨发展为洪水、洪灾是一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暴雨是一种气象现象,洪水是一种水文现象,而暴雨→洪水→洪灾,则是一种地质过程。因此,地质学在防洪、减灾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质学原理,长江防洪策略为:①沿江干堤不宜继续加高;②干堤加固应因地(地质、地貌条件)制宜,要考虑到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河流地质作用变化;③启用古河道分流泄洪;④“退田还湖”与“挖泥还湖”相结合;⑤“平垸行洪”与“民垸蓄洪”结合;⑥实施有计划地开提放淤工程,防洪与除渍结合;⑦区段综合治理与全流域系统治理结合。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5,(6)
阐述南山支流洪水灾害及防洪工程建设状况,回顾南山支流治理的探索与实践历程,分析南山支流地区综合治理思路调整的必要性,提出了"退田作湖"的防洪对策及综合治理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4.
胡四一  施勇 《水科学进展》1999,10(3):242-250
采用描述江湖洪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对长江中游1998年洪水进行实况复演和还原计算,定量分析三口分流变化、洞庭湖湖容扩大、分蓄洪运用对荆江河段、洞庭湖区以及城陵矶至汉口河段水情的相对影响,结合定性的物理解释,深入探讨了1998洪水高洪水位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江湖水情的相互作用规律,并对退田还湖和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根据鄱阳湖区洪水致灾机理,设置用以反映洪水灾变程度的综合定量指标,称之为洪水灾变度,由它从灾害学角度评估鄱是湖洪水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侯世文 《地下水》2010,32(3):135-136
简明介绍了大汶河水资源特点及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在核算不同频率流入东平湖水量的基础上,提出对上游大、中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退田还湖,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梯级建设拦河工程,大汶河洪水资源化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7.
闵骞 《水文》2004,24(4):17-20
根据鄱阳湖洪水成因及其影响机制,建立了一个包含入湖流量过程还原、湖盆容积变化、出湖流量过程随之而改变等多个可变因素在内的洪水位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鄱阳湖1952—2001年历年(次)洪水在不同年代(20世纪50、60、70、80、90年代)背景条件下的最高水位;对不同年代背景条件下年最高水位序列进行频率分析,将求得的5组洪水位一频率特征值进行比较,得出湖水位频率变化规律;探讨了鄱阳湖洪水位频率逐渐提高的原因,估计了退田还湖对洪水位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地区江湖综合整治环境地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国金 《地球科学》1999,24(1):89-97
1998年洪水险恶,江湖沿岸险象环生,显示出大堤加高与洪水位上升矛盾已发展到激化的程度.从追踪分析一江(长江)两湖(江汉湖群、洞庭湖)关系演变和下荆江蜿蜒性河道演变规律入手,探讨并提出了顺应自然规律,实施荆北人工分流、退田还湖、闸住“三口”、协调发展、江湖两利的综合整治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围、退垦对洪水位影响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闵骞 《水文》2000,20(4):37-40
根据鄱阳湖出流的特殊性,提出了用虚拟流量法推算鄱阳湖围垦与退垦对洪水位的影响,计算了鄱阳湖1954年洪水和1998年洪水的水位围垦效应值,比较了这两次洪水的量级大小;建立了1954年洪水洪峰水位的退垦效益,确定了它与退垦还湖面积的关系;依据湖区防洪体系和灾后重建之需要,探讨了鄱阳湖退垦还湖规模及其防灾功效。  相似文献   

10.
龙昭陵 《湖南地质》1999,18(4):271-274
精确地测量湖垸高差,是“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科学依据,堤身隐患探测及坝基稳定性评价,是加固干堤的基本前提。GIS及高密度电阻率法两种先进实用技术,是项目实施的先进手段。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荣昉  吴敦银  刘影  冯启旭 《水文》2003,23(6):12-17
通过建立洪水模拟模型,分析计算出鄱阳湖调蓄长江洪水的功能有限,分析了将湖区圩垸还湖对长江洪水的调蓄功能,提出了对鄱阳湖实行人工控制、更好地调蓄洪水的建议,将为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骆马湖汛期分阶段限制水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江苏省淮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研究了淮北地区重要灌溉水源之一骆马湖所在区域的历年汛期降雨以及上游来水的规律,将骆马湖汛期划分为5个阶段,除了洪水高发期的7月11日~8月15日外,对其他四个阶段推求了频率为10%、5%、2%的入湖设计洪水,并以不同起调水位进行骆马湖调洪演算,提出了在保证洪水安全的前提下各阶段汛限水位方案,可作为汛期骆马湖水位控制调度的参考,以进一步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河湖疏浚对洪水位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北达  李正最 《水文》2004,24(2):35-39,54
洞庭湖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调蓄湖泊,但由于接纳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和长江三口洪水、泥沙,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洪水位抬高,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根据洞庭湖河湖疏浚规划和典型河段疏挖竣工资料,运用水力学和水文学方法对疏浚前后洪水位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的成灾机理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正伟 《水文》2006,26(4):85-87,42
本文从洪泽湖历史洪涝灾情入手,分析了洪涝灾害的孕灾机理,认为自然因素叠加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共同导致了洪泽湖洪涝发生。典型洪涝孕灾区的过渡性地理位置是导致洪涝发生的大环境背景原因;流域暴雨降水高度集中的特征是洪涝的触发器;黄河夺淮历史和泥沙淤积而成的“悬湖”和“倒比降”的脆弱性地形地貌是洪涝发生的历史根本原因;下游排洪通道标准低、行洪能力不足以及人类过度围垦造成库容和湖面减小的影响都加重加大了洪涝灾害的程度和频次。  相似文献   

15.
毛慧慧  张建中 《水文》2018,38(4):83-86
以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设计洪水修订成果,计算了100年一遇标准洪水,白洋淀上游5座大型水库在分级控泄调度、峰后敞泄调度、联合调度3种调度方式下,入白洋淀的洪水过程线,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各种水库调度方式对白洋淀蓄滞洪区防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99洪水和对进一步治理太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年太湖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太湖最高洪水位达5.08m,创历史新高.文中分析了1999年洪水的雨情、水情及其特点.阐述了已建治理太湖工程的防洪作用和减灾效益,并对太湖流域的进一步治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江中游洞庭湖防洪系统规模庞大、水流复杂、资料短缺和预报时限紧迫的实际条件,提出了具有层次和模块结构特点、一维与二维水流模拟、水力学与水文学方法、理论模型与补充信息相结合的建模途径.所建模型的湖泊部分采用无结构网格二维非恒定流高性能有限体积格式,以适应湖区复杂的边界形状和保持水量平衡;河网部分采用一维非恒定流守恒型显格式,避免隐格式矩阵算法的复杂性,同时有利于与二维模型的耦合及与各种复杂连通关系的显式连接.这种一、二维混合非恒定流模型可用于长江干流、洞庭湖河网及湖泊、堤垸区的洪水演进和防洪调度的水流仿真.  相似文献   

18.
太湖流域洪水的周期信息图及其可公度性法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1991年江淮地区异常洪水预测的启示,从太湖流域的历史旱涝记载文献,环湖洪水调查成果和实测水位雨量记录等资料,进行太湖流域洪水周期规律的探讨.通过多种周期提取方法,建立起洪水周期信息图,发现太湖洪水存在着8~11年、20~24年、37~42年和58~62年的周期现象,然后采用可公度性法预测,以供防洪减灾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56~2005年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特征及其变化初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闵骞  时建国  闵聃 《水文》2011,31(1):54-58
利用江西省五大河流控制水文站与湖口水文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分析鄱阳湖1956~2005年入出湖悬移质泥沙基本特征,揭示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在近50年的变化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鄱阳湖悬移质泥沙平衡情况及其发展态势。表明近20年鄱阳湖入湖悬移质泥沙逐渐减少,近10年出湖悬移质泥沙大幅增多,湖盆容积呈现出快速加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