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云南重点岩溶流域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成果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王宇  张贵 《云南地质》2014,(2):259-263
2003~2012年云南岩溶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共安排10个地质调查项目,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完成成果报告12个,数据库11个,发表论文19篇,专著3本,建立岩溶水开发示范项目40项,解决85294人的缺水困难.成果资料为地方经济发展及抗旱救灾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1999年—2003年5年中,西南地区部署了下列水工环地质太调查工作:(1)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2)西南红层找水勘查示范;(3)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干旱县地下水资源调查;(4)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调查;(5)长江上游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6)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1:50万环境地质调查;(7)云南省、四川省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估;  相似文献   

3.
湖南龙山洗洛地区岩溶地下水开发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向来备受关注。本文在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的湖南省龙山县,对其东侧约7 km的洗洛地区进行了综合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以期探讨其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前景。研究查明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富水规律;认为洗洛岩溶槽谷发育区至少含两层岩溶地下水,地下水综合开采条件良好,最枯单孔涌水量1 889.57 m3/d。洗洛地区有望成为一岩溶地下水可采量3~5×104m3/d的中至大型水源地,可解决约10万人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4.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中国岩溶》2005,24(4):305-311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此,依据流域不同的生态地质环境分区,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岩溶水源地利用核磁共振、地质雷达等新技术进行勘查及其开发实验和示范,共设计建设了9项不同技术方案的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及其水源地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开发技术方案和岩溶盆地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岩溶高原山区缺水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表层岩溶水,开展了水文地质详细调查。查明区内表层岩溶泉出露13个,流量0~67.53 L·s?1,动态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文章总结了表层岩溶水“泉-池(窖)-库”优化调控、绿能高效开发利用模式:①在有砂泥岩夹层分布的凹部山岩溶洼地,采用防渗帷幕灌浆,建设悬挂式凹部山水库,积蓄地表水、表层岩溶水形成自流供水;②在湾半孔表层泉处建设蓄水池直接引流利用;③在湾半孔表层泉附近建设水泵站、光伏电站,平水期时通过光伏电站发电,由泵站自动控制抽取表层岩溶水补给凹部山水库,形成地表、地下水优化调控,联合调度调蓄利用25.3万m3·a?1,解决了区内13 000余人的生活生产用水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岩溶地下水开发在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革平 《贵州地质》2008,25(1):6-10
本文从贵州省内岩溶地下水赋存、分布、开发利用条件角度论述加强岩溶地下水开发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义.以贵州省平塘县巨木地下河开发示范为例强调岩溶地下水开发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地位.  相似文献   

7.
贵州碳酸盐岩广布,地表岩溶干旱缺水十分严重,而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发利用隐藏型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野外调查、物探和钻探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总结沙柳村采用机井开采岩溶地下水成功经验,为类似岩溶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岩溶水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庞国兴 《地下水》2013,(6):113-114
丰润东部城区地处燕山南麓的山前倾斜平原,区内地下水分布不均,局部缺水严重,区内地质条件较复杂,找水难度极大。在近年丰润地区隐伏岩溶区缺水区找水工作中,以地质成因控水理论为指导,综合物探勘查、钻探验证等技术手段,成功实施了地下水勘查示范案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指出要高度重视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与物探直流电法相互验证,能有效的提高隐伏岩溶地区找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地质矿产报”报道,地矿部在实施“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特别计划”过程中,在1997年上半年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陕西谓北旱塬隐伏岩溶区富平县打成了优质高产水井;在宁夏南部严重缺水地区、甘肃河西走廊、陇西黄土红层区、青海乐都盆地黄土红层缺水区、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南缘及中蒙边界为边防军找水均获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性进展,为解决部分严重缺水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提供了条件,为开发和建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新峰  宋绵  龚磊  肖攀  何锦  刘元晴 《地球学报》2018,39(5):573-579
赣南红层盆地分布区一直被认为是地下水严重缺水区,各城镇饮用水源均为地表水体。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提升,优质、稳定的饮用水成为老区人民需求增长最快的民生问题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原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于2017年启动了赣南七县水文地质调查扶贫找水解困工作。本文通过精准式地下水勘查实例分析和大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总结,采用基岩山区气象补水、地貌汇水、地层蓄水、构造导水、钻探取水的实践理念综合分析,梳理总结了兴国县存在季节型、水质型、工程型缺水的主要原因,并创新提出了补给-滞留型、植被涵养型、侵入扩张输导型3种基于地下水驱动力的蓄水构造模式,进一步丰富了蓄水构造理论,分析总结了不同含水岩组分布区风化裂隙水、溶蚀裂隙孔隙水、层间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古河道孔隙水5种缺水区找水方向。蓄水构造模式和找水方向经实践证明,在严重缺水的红层分布区可以快速确定找水靶区,找水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徐州城市地质调查与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调查的平台,紧扣徐州岩溶地质特征和徐州城市建设对岩溶地质调查的需求,以查明城市规划区岩溶发育特征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裸露型岩溶区和覆盖型岩溶区展开地质调查,并辅以物探及钻探等进行勘察验证,有力地提高了区内岩溶地质调查成果的精度。同时,对徐州城市规划区岩溶层组、岩溶出露条件以及发育程度等进行了分析,区内岩溶发育主要为新生代以来的浅表性岩溶,岩溶发育程度总体受构造控制呈北东向“强-弱”相间展布,废黄河断裂带沿线,奥陶系马家沟组和寒武系张夏组碳酸盐岩分布区岩溶极为发育。  相似文献   

12.
吴晟堂  蒋小珍  马骁  汤振 《中国岩溶》2022,41(5):825-837
在大量建设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及城市更新工程的背景之下,我国城市岩溶地质灾害日趋严重。文章以深圳市3个岩溶地面塌陷事件为例,开展岩溶地下工程地质环境影响区的划定研究。首先运用高频岩溶地下水气压力监测技术对工程影响实际范围进行监测分析,然后结合工程施工参数、岩溶塌陷主要影响因素与水文地质试验参数,采用定性分析和量化计算的综合研究方法,推导出岩溶地下工程地质环境影响范围理论计算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岩溶地下工程影响范围主要与渗透系数、工程深度成正比,与土层厚度成反比,推导的半定量理论公式适用于岩溶承压水条件下,可快速为缺乏地下水监测资料的岩溶地区地下工程安全建设及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滇东南岩溶地貌发育,岩溶洞穴是该区典型空洞体系。文章以滇东南南洞地下河系统源区典型岩溶洞穴为研究对象,基于地学理论和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区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化机制开展科学研究。研究表明,NW向的张性断裂、区内可溶部分最高个旧组碳酸盐岩以及杨柳河向西流动的水动力作用是南洞地下河系统源区洞穴发育的主要成因;全新世中期6 kaBP以来,该地区洞穴演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主体形成时间为6~4 kaBP;此外,建立石洞洞穴与地下河发育模式。本次研究对南洞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薛涛  史玉金  朱小弟  王军  刘婷 《地学前缘》2021,28(4):373-38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能够立体直观地展示地下构筑物、河道、水系等,进一步与三维模型融合后,可以更好地展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为示范,设计了三维地质结构和属性模型一体化建模方法,构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与地下构筑物模型的自动融合。最后根据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的三维建模。本文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局部规划以及工程建设项目中。  相似文献   

15.
对临沧市南撒至班考二级公路山体地质灾害勘察中,地质雷达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确定地下岩溶发育区的空间展布规律、岩溶破碎带的形态及延伸,为进一步认识山体地质灾害及其勘察治理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曹德斌  包钢  王宇  李燕 《云南地质》2006,25(1):1-11
“十五”期间承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七项18个图幅。地层古生物、区域岩石及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及旅游地学等方面取得较多的新成果和新认识。提交地质图及地质报告外,还提交专题研究成果7份,以测区所收集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编写硕士论文7篇,公开发表文章7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云南及西藏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石漠化调查及治理综述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经过全面调查,查明了云南石漠化分布、成因及资源环境条件。通过统一规划,多方协作,采取生物、工程、经济、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遥感监测石漠化面积减少6.2 万hm2。其中,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的地下水开发、土地及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等综合治理工作,消除或削弱了造成石漠化的自然或人为因素,标本兼治的效果突出。石漠化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主要有石漠化治理仍限于治点,区域面貌改观不大;考虑岩溶流域的系统性不够,选择治理方法未考虑对流域下游的影响;重植被恢复,对于区域经济和生态功能整体修复的考虑不足;调查变化情况监测手段落后,治理效果及动态不清;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和依法管控尚待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整合不够,影响综合治理成效等。因此云南的石漠化治理任重道远,尚需做好第二期综合治理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貌是整个鄂西南地区综合价值最高、数量最丰富、可代表全区地质遗迹典型特色的地质遗迹类型,具有重要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基于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按照地质遗迹调查标准有关要求,通过对前人成果系统收集整理并开展补充调查,筛选汇总鄂西南全区重要岩溶地貌地质遗迹25处。本文将岩溶地质遗迹分为地表类型、过渡类型、地下类型三种类型,结合典型地质遗迹点对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为鄂西南地区地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牛栏江德泽-李子箐段岩溶发育,主要类型为岩溶塌陷和溶洞(暗河)。在研究区内现有地质资料及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岩溶发育的基本特征:空间上分布广、密度大,个体规模大,各类岩溶类型相互连通。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岩溶作用的成因,主要为:①区内的降雨量较大,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水源;②研究区西北部的车乌-鲁冲大断裂,控制着区内总体构造形态,并造成了北东向与南东向等多组节理裂隙的发育,为岩溶水的流通创造了条件;③广泛分布的可溶性岩石,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物质条件,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