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规KL变换叠后去噪仅能加强水平方向同相轴,对倾斜或弯曲同相轴处理效果较差,对能量较强的相干噪声去除效果不佳,且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计算成本很高,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常规KL变换的缺陷分别进行了三点改进:使用倾角扫描叠加KL变换,可在有效压制地震剖面噪声的同时,较好保持倾斜同相轴和弯曲同相轴;使用本文提出的时空变-倾角KL变换能去除能量较强的相干噪声;使用数据分块技术可减少运算量。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表明:改进后的KL变换适应性强,去噪效果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构造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受信噪比低、噪声干扰等影响,层位追踪结果精度不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信噪比,同相轴不稳定的基于图像学的地震层位自动追踪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图像学的全变分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保护边缘的降噪处理,然后采用基于相似系数的相干图像处理技术对地震剖面进行计算获得相干剖面,同时提取出构造的倾角,接着对同相轴进行自动追踪,程序中采用链式结构存储数据,便于检通过实际数据测试,该方法能有效去除噪声,增强同相轴连续性,提高自动追踪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通过信号强化、大比例显示及蚂蚁体追踪技术,在剖面上建立了小断层的识别标志:1)同相轴的轻微错断;2)同相轴的分叉、合并;3)同相轴的挠曲、强相位转换;4)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5)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表现为不连续;6)借助蚂蚁体剖面识别小断层.通过分析临北地区不同规模断层的空间组合样式,利用平衡剖面原理,恢复了不同规模断层的演化过程.构造物理模拟显示,临北地区小断层主要为主干断层活动的派生或伴生构造,大断层附近的区域应力场是其主要形成原因,形成的小断层多与大断裂平行,呈平行式分布.  相似文献   

4.
地震剖面线条化的一种简单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剖面线条化是应用模式识别方法自动追踪剖面中的同相轴, 并自动绘制线条图.首先探测地震道中的周波, 并描述周波属性, 然后根据相邻三道周波相关的目标函数最小原则追踪同相轴, 描述同相轴属性, 并记录同相轴属性表.根据同相轴属性表, 可对地震剖面进行基于同相轴属性的统计分析和滤波以及定量解释.本文对现有的地震剖面线条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简化, 实现地震剖面同相轴快速自动追踪和自动绘制线条图.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试验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5.
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通过信号强化、大比例显示及蚂蚁体追踪技术,在剖面上建立了小断层的识别标志:1)同相轴的轻微错断;2)同相轴的分叉、合并;3)同相轴的挠曲、强相位转换;4)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5)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表现为不连续;6)借助蚂蚁体剖面识别小断层.通过分析临北地区不同规模断层的空间组合样式,利用平衡剖面原理,恢复了不同规模断层的演化过程.构造物理模拟显示,临北地区小断层主要为主干断层活动的派生或伴生构造,大断层附近的区域应力场是其主要形成原因,形成的小断层多与大断裂平行,呈平行式分布.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三维地震对小断层、陷落柱解释精度较低的现状,提出了三维数据体方差体计算方法,以克服常规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方差体技术的核心,就是求取整个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所有样点的方差值。方差值参数的选取原则:一是要根据预测的断层走向选择加法模式或乘法模式;二是要根据所预测断层的大小来确定参与运算的道数;三是根据地层倾角的大小选择计算时窗。依据其计算方法及参数选取原则编制了三维地震方差体微机计算软件,利用该软件对山东某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解释。实例表明经方差体计算的水平切片可以很清楚的看断层的错断、同相轴的扭曲及断层的延展方向,经方差体计算的顺层切片对断层的空间展布、走向及相互间切割关系也一目了然,特别是在常规解释结果中却没有明显的反映的较小断层,在顺层切片中清晰可见,由此看见方差体解释技术对断层细节的反映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7.
对于低信噪比资料,压制随机噪声,增强有效信号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首要任务。而传统的奇异值分解去噪算法,在有效信号横向相干性较强时,去噪效果明显,但当有效信号同相轴呈倾斜、弯曲或孤立状态时,其在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存在滤除部分有效信号的弊端,为此通过对不同时窗内的地震数据进行拉平、奇异值分解数据重构与反拉平等处理方法,对常规奇异值分解算法进行改进,以克服其对包含非水平连续信号资料去噪效果差的局限。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去噪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去噪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奇异值分解法,能在保证有效波不被滤除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8.
f-x域随机噪声压制方法面临着2个问题:叠前共炮点道集或CMP道集反射波同相轴为双曲线型,去噪同时会损害有效波;地震信号为复杂的非平稳信号,要求去噪方法具有自适应性。基于f-x EEMD的共偏移距道集随机噪声压制方法利用了共偏移距道集反射波同相轴为水平满足f-x域去噪假设条件和EEMD算法对非平稳信号的良好适应性,对f-x域每一个等频率切片做EEMD分解,并去除以高频随机噪声为主的第一个IMF分量,最后将f-x域数据反变换回t-x域,实现噪声分离。正演模拟和实际地震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能够保持有效信号。   相似文献   

9.
在断层等不连续位置处估计局部地震同相轴的方向较为困难。在断层、地质边界等处,同相轴不连续,结构不稳定,导致倾角等地震属性变化大。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加权广义逆矢量方向滤波方法,通过光滑经过逆转的梯度矢量场来估计局部地震倾角剖面。计算过程是:首先由改进的梯度算子计算梯度矢量场;然后设置垂直向下为参考方向,对梯度矢量场进行逆转;最后通过自适应加权广义逆矢量方向滤波方法估计倾角剖面。自适应加权广义逆矢量方向滤波方法在不连续位置处具有传统倾角估计方法不具有的高分辨率,能够稳健高效地估计地震数据的倾角剖面。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得到的局部地震倾角剖面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高分辨率地保持构造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资料信噪分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S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聚焦性和分时分频性,将可灵活选取窗函数的广义S变换引入到地震信号去噪处理中,系统研究了广义S变换在地震资料信噪分离中的应用。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广义S变换,然后对含噪频率剖面选取适当阈值压制噪声干扰,提取有效信号,最后重构得到去噪后的记录。经合成记录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进行信噪分离,提高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f-x-y域滤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简单回顾奇异值法压制随机噪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奇异值分解的f-x-y域滤波方法。该方法是一种三维去噪方法,它不需求取同相轴的倾角就可以去除倾斜同相轴的随机噪音,同时还可以较好地保持地震信号的振幅。经理论模型试算表明,该方法运算速度快,效果明显,是一种可行的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合成偏移(SYNDEV)是由井孔的倾斜方位角和井斜倾角来计算的,其算法很简单,大多应用正切函数方法来计算井斜。它用一种简单的办法来将SYNDEV设想成总是与层面垂直的井孔。这种设想使合成井孔总是与层面法线一致。这是在作图和计算过程中代表倾角的一种方法。作成的SYNDEV图包括水平位移图、平面图、剖面图、总方位角和方位角差图,是处理井斜资料所作出的图件。把这些图件组合成较大的相关分析图后,可以从图中识别出隐含的地质特征,如小断层、不整合面以及层序边界等,而这些特征在常规的倾角矢量图或累积倾角图上是…  相似文献   

13.
探地雷达是估计地下介质分布的重要浅层地球物理方法,实际记录中包含噪声是不可避免。为了提高探地雷达(GPR)勘探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里利用主成份分析(PCA)理论进行了强噪声背景下的探地雷达信号去噪研究。阐述PCA的基本理论,着重讨论了PCA去噪算法的实现步骤。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应用PCA去噪算法,对含噪声的合成雷达剖面分别进行去噪分析,采用L曲线法确定最佳参数K,达到最佳信噪分离效果,在时域和频域中使用最佳K值进行去噪,可以提高探地雷达数据的信噪比。以GPR实测数据为例,将PCA算法应用于探地雷达剖面数据去噪,可以在保持有用信号不丢失,幅值不失真的基础上,使噪声得到了较好地抑制,有助于突出探地雷达剖面中异常体特征,达到了提高资料解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背景条件复杂的工区,为了提高探地雷达(GPR)勘探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独立分量分析理论进行了强噪声背景下的探地雷达信号去噪研究。阐述独立分量分析(ICA)基本理论,着重讨论了基于负熵最大化的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ICA)算法。应用FastICA算法对单道探地雷达数据和正演含噪雷达剖面分别进行去噪分析,得到去噪后的探地雷达信号。以湖北恩施彭家寨隧道GPR实测数据为例,将Fast ICA算法应用于探地雷达剖面数据去噪。研究结果表明,将FastICA算法应用于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摆脱了传统方法参数设置的束缚,流程简单,在GPR去噪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较好地对低信噪比的GPR原始数据进行噪声去除,有助于突出探地雷达剖面中异常体特征,达到了提高资料解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宇  韩立国  叶林  刘强 《世界地质》2017,36(2):609-615
由于炮分离过程会不可避免地损失部分有效信息,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立模型试验,将混采数据转至频率域进行F-K滤波预处理,在保护地震同相轴的同时压制大部分混合噪声;并变换回时间域共偏移距道集进行小时窗中值滤波,同时设计迭代公式在共检波点道集进行Curvelet阈值迭代去噪;通过不断优化得到最后分离结果。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证明:经本文方法分离后的单震源记录清晰,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曾梅 《江苏地质》2008,32(3):230-234
由于苏北盆地历经了多次地质运动,造成地层构造复杂,倾角多变,断层多等系列地质因素。以往这一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通常采用的是常规水平叠加,作为地层界面水平的情况是较为适用的。当地层界面倾斜时,它不能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在构造复杂地区,会使叠加剖面分辨率降低。DMO技术(倾角时差校正技术)是目前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主要是针对叠前能识别出倾角的道集中(如共炮检距道集),经特定的速度分析和倾角时差计算,来消除正常时差校正(NMO)无法消除的地层倾角的影响,实现叠前部分偏移,得到最佳叠加速度,以达到提高剖面叠加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三维构造模拟方法--体平衡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实现三维构造史模拟,在二维平衡剖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在维构造模拟的方法-体平衡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分析断层演化及地层变形在三维空间中的特殊性,建立三维复杂构造的数学模型和三维物质平衡方法,它简化了平衡时三维的体积计算和对不平衡体积构造体的适应性,从而减少了三维构造模拟的实现难度。  相似文献   

18.
全三维地震解释是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三度空间的立体解释,即从三维可视化的立体显示出发,以地质体为单元,采用点、线、面结合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可视化解释。它从三维地震数据体出发,面块切片解释技术,相干体切片解释技术,水平切片解释技术,垂直剖面、弯曲剖面及沿层切片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立体空间解释,大大提高了构造及地质目的体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动校正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步骤,但它在校正过程中会产生子波拉伸畸变效应,随着偏移距的增大,会出现主频降低、振幅扩大的现象。由于存在拉伸畸变,同相轴未被拉平,导致非同相叠加,会引起水平叠加剖面的频率失真和分辨率下降,因此,拉伸校正是提高水平叠加剖面分辨率的关键。子波拉伸畸变在曲波稀疏域中是不相干的,可以将拉伸校正视为是一个非线性优化过程。通过度量稀疏域中数据的稀疏性,使用一种快速有效的算法,来优化子波拉伸畸变生成的非线性问题,最终实现消除子波拉伸畸变的目的。曲波稀疏变换拉伸校正方法能够消除由动校正带来的子波拉伸畸变,恢复远偏移距处的高频信息,校平同相轴。综合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曲波稀疏拉伸校正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平叠加剖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20.
动校正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步骤,但它在校正过程中会产生子波拉伸畸变效应,随着偏移距的增大,会出现主频降低、振幅扩大的现象。由于存在拉伸畸变,同相轴未被拉平,导致非同相叠加,会引起水平叠加剖面的频率失真和分辨率下降,因此,拉伸校正是提高水平叠加剖面分辨率的关键。子波拉伸畸变在曲波稀疏域中是不相干的,可以将拉伸校正视为是一个非线性优化过程。通过度量稀疏域中数据的稀疏性,使用一种快速有效的算法,来优化子波拉伸畸变生成的非线性问题,最终实现消除子波拉伸畸变的目的。曲波稀疏变换拉伸校正方法能够消除由动校正带来的子波拉伸畸变,恢复远偏移距处的高频信息,校平同相轴。综合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曲波稀疏拉伸校正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平叠加剖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