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了利用偏光、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ICP发射光谱仪进行油层伤害机理研究的静态分析方法,和以设计油田开发中正确的流体配伍系统及解除伤害为目的的动态预测方法。运用此方法,找出了桩西油田桩120井区砂质鲕云岩储层中栉壳状白云石和桩133井中生界碎屑岩储层中混杂粘土的致密胶结是造成两井区油层伤害的关键,并制定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大庆宋芳屯油田及模范屯油田开发地震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开发地震技术在大庆宋芳屯油田及模范屯油田的应用 ,并结合该区的地质特点 ,研究了开发地震小断层的精细识别方法、石油富集区圈定方法、根据油藏类型与储层地质特征分区储层横向预测方法和结合开发地震资料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等方法。研究表明 ,开发地震技术对提高开发井的钻井成功率和油藏的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储层参数预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在河流相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很强,给井位部署及潜力动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近年来,使用地震多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方法有了很大地发展,而实践表明,在渤海B油田,叠后地震属性不能有效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针对这一问题,探索了使用同时反演得到叠前地震属性,在"分步逼近法"优选属性的基础上,利用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与敏感地震属性组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现了储层物性参数的直接反演,建立了一套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的研究流程。将该方法在渤海B油田进行应用,预测了各主力含油砂体的孔隙度分布情况,指导了该油田调整井的井位部署,有效降低了调整井井位风险。  相似文献   

4.
从特低渗透裂缝型储层油田开发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入手,从理论上研究了注水开发中后期地下储层水平应力场“均一化”的发展趋势,认为注水开发中后期井区局部视水平最小主应力,随着注水开发周期的延长将会无限接近水平最大主应力。在此基础上描述了特低渗透储层发育天然裂缝和不发育天然裂缝时注入水的流动规律。最后根据水平应力场注水开发中后期“均一化”理论,提出针对特低渗透裂缝储层注水开发中后期的调整对策。此项技术在大庆头台油田茂11区块进行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调整效果,并对同类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仕宓尹志军  李海燕 《地质论评》2004,50(6):662-666,i006
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都会发生动态变化。建立反映储层性质动态变化的四维地质模型对于深化高含水期油田地质特征的认识、预测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论文立足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动态变化,以冀东高尚堡沙三段储层建模为例,综合不同开发阶段的井网及相应的取心、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研究注水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应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了不同开发阶段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对储层四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在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开发中后期油田对储层参数精细二次解释要求高,直接影响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策略的制定。以L油田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录井、岩心、取芯井分析化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测井二次解释新模型,消除了测井系列多、标准多和解释时间跨度长等带来的误差,储层参数解释精度提高了8%;完成了71口井的测井重解释以及31个小层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值线图绘制,提高了储层参数在平面和纵向上的空间分布预测准确度;结合储层构造、沉积特征,通过相邻井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提高了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匹配度,为老油田剩余油有效深度挖潜提供更为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开发中后期油田对储层参数精细二次解释要求高,直接影响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策略的制定。以L油田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录井、岩心、取芯井分析化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测井二次解释新模型,消除了测井系列多、标准多和解释时间跨度长等带来的误差,储层参数解释精度提高了8%;完成了71口井的测井重解释以及31个小层的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值线图绘制,提高了储层参数在平面和纵向上的空间分布预测准确度;结合储层构造、沉积特征,通过相邻井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提高了解释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匹配度,为老油田剩余油有效深度挖潜提供更为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油田区域油气资源开发的需求,建模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合水油田油藏储层特征,为油气资源勘探提供科学依据。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油田庄211井区为例,通过测井数据确定油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参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变差函数,获取油藏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建立庄211井区的三维地质模型;该井区的储层具备复合韵律特征,利于形成油藏;该井区储层渗透率具备非均匀质特征;渗透率为1.4 mD左右时,油藏开发效果最佳,即储层有效厚度的渗透率下限是1.4 mD,储层有效厚度的孔隙度下限为9%;当渗透率为1.1、1.2 mD时,油藏最终采收率最高的水平段为1 000 m,渗透率为1.3、1.4、1.5 mD时,油藏最终采收率最高的水平段为800 m,为后期油气资源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态聚类分析在储层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油气田,特别是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通常需要对储层进行分级,以便合理地制定勘探开发方案,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测井解释方法都无法提供储层分级的级别,通用的聚类分析也只能进行样本分类,为了从测井资料中获取储层分级信息,作者在动态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聚类中心的特征值之和定义为分级指数,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储层分级问题,通过南海某油田ST36井的测井资料处理,并经多种资料验证,证明了用该方法进行储层分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油效果储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会珍  武英利  耿晶 《西北地质》2004,37(4):113-116
在聚合物驱油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矿场试验效果,分析了蒙古林砂岩油藏注聚合物见效井的地质特征和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储层因素,对油田今后编制聚合物驱油方案和开发调整方案、提高聚合物的驱油效率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宗奎 《地学前缘》2009,16(5):245-250
柴达木盆地台南地区第四系涩北组为坳陷湖盆中央低缓穹窿状继承性发育地貌环境下的湖泊沉积,沉积地层为弱固结粉细砂岩、泥岩。应用高压氮气特殊取心资料进行岩相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台南涩北组细粒级岩相可划分为7种类型,垂向上有5种组合,进而可划出砂坝、滩砂、泥坪3种水体能量不同的沉积微相。这3种微相有序分布,砂坝在中央低缓穹窿高部位处、枯水面附近集中发育;滩砂于翼部、枯水面以下集中发育;砂坝常镶嵌在滩砂中;泥坪集中于向斜部位,且在湖平面相对上升期全区分布。这3种微相易于区分储层与非储层,并能突出储层非均质性,砂坝物性明显好于滩砂,滩砂非均质性强于砂坝,泥坪既是生物气的物质来源,又形成天然气的渗流屏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油藏动态分析与矿场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以大量的动静态资料为基础,从单井分析入手,对温-米油田各区块以及全油田的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符合本油田实际情况的产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产量递减的主要因素,预测了各区块及全油田1998年的老井产量,应用自然递减理论图版,定性地评价了温-米油田4个主力区块的开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奥陶系海西早期、加里东中期岩溶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河油田为我国第一个、第一大古生界海相大油田,奥陶系是最主要的层位,产量占塔河油田总产量的75%以上,海西早期、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岩溶的平面分布、缝洞充填物类型、古生物、锶同位素、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包裹体、荧光等可以区分海西早期岩溶和加里东中期岩溶;海西早期岩溶古地貌起伏较大,对储层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加里东中期岩溶古地貌总体起伏较小,对储层的控制作用不明显。海西早期岩溶主要受构造、不整合面、古地貌和岩性的控制,其中构造是最重要的因素;加里东中期岩溶主要受构造、加里东中期Ⅰ、Ⅱ幕不整合面、岩性的控制,具有明显的断控和层控特征,最后对海西早期、加里东中期岩溶有利储层分布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Tsai  Chi-Chin  Hwang  Yu-Wei  Lu  Chih-Chieh 《Acta Geotechnica》2020,15(6):1363-1379
Acta Geotechnica - On February 6, 2016, a moment magnitude (Mw) 6.4 earthquake struck southern Taiwan and devastated the Tainan area. Although the intensity of ground shaking was only moderate...  相似文献   

15.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margin hold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Late Mesozoic tectonics and evaluating hydrocarbon potentials in Mesozoic tectonic and stratigraphic structures offshore southeast China. With newly obtained and processed seismic data, and new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we correlate regional Mesozoic stratigraphy and analyze major Mesozoic tectonic events and structures. In particular, we focus our study on the three major tectonic units in the area, the Chaoshan Depression, the Tainan Basin, and the Dongsha–Penghu Uplift, which are separated by basement high, thrust fold, and (or) faults.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 suggest a major phase of southeastward regression, spanning in time from the late Early Jurassic (180 Ma)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120 Ma). Seismic data reveal two major tectonic events, with the first one in the Late Jurassic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contemporary with the regression, and the second one in the Late Cretaceous. Regional magnetic anomaly map after the reduction to the pole clearly reveal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Dongsha–Penghu Uplift and the Chaoshan–Tainan depositional system. The seismic and magnetic data also suggest that, while the Dongsha–Penghu Uplift has highly magnetized sources buried mostly in the upper crust at depths from about 2 km to about 20 km, the Chaoshan–Tainan depositional system has thick Mesozoic sediments of low magnetization.  相似文献   

16.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一些背斜构造单元的古近系-新近系中,赋存储量巨大的油田卤水,有望成为第四系盐湖卤水的后续利用资源。通过对小梁山、南翼山、油泉子、开特米里克、油墩子、油砂山等典型构造区石油钻孔自喷的油田卤水以及地表盐湖卤水、晶间卤水取样分析,讨论了其水化学特征及资源分布,重点通过与海水、青海湖水蒸发曲线对比,分析了油田卤水的化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油田卤水中K、B、Li资源远超工业开采品位,Br、Sr等也达到工业开采品位,有优越的高品位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油田卤水资源元素富集规律表现为平面上以中部南翼山背斜最为富集,向北、向南相对降低,垂向上深部油田卤水比浅层晶间卤水、湖表卤水资源元素相对更为富集;油田卤水的化学演化主要受控于水岩反应、深部水的混合以及蒸发浓缩和盐岩的溶解作用,这些作用为卤水分异演化、富集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球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7.
Dissolved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rainwater have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pollutant sources in the atmosphere and short-term environmental changes. However, baseline chemical data associated with typhoon is rather limited. In this study, a suite of time-series rain specimens including four typhoon events are collected from Tainan city, southern Taiwan and analyzed for major ions, heavy metals and Pb isotopes to elucidate mechanisms causing dissolved components variation in rainwater and to understand how heavy metals are transported by air-mass along typhoon pathways.  相似文献   

18.
叙利亚东北Oudeh油田上白垩统Shiranish油藏储层为一套由孔隙性颗粒灰岩构成的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其构造背景总体上为北西高、东南低,并被近东西和近南北走向的两组断层分割成若干断块,其中近南北走向的几条大断层为同生断层,是油田内的主控断层.同生断裂作用形成的古地形高差对沉积和成岩作用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从而控制了优质...  相似文献   

19.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结合台南凹陷幕式构造演化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试油数据、地球物理及化学数据等,对台南凹陷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充填特征、烃源岩和储层分布受控于幕式构造演化,具有明显阶段性。断陷盆地结构特征控制着岩性叠加样式和沉积展布:LSC1沉积时期,南部觉罗塔格山脉崛起,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水底扇沉积,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LSC2沉积时期,西部鲁西凸起和东部塔克泉凸起逐渐形成,南部物源减弱,东西物源逐渐占主导地位;LSC3沉积时期,北部博格达山脉崛起,地层南北向掀斜,北部物源逐渐发育,断陷短轴方向以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长轴方向以扇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逐渐过渡。分析台南凹陷层序地层叠加样式对烃源岩和储层的控制作用后认为:LSC2水进体系域晚期和高水位体系域早期发育的大段泥岩为有利烃源岩,其上部LSC3低水位体系域发育的大套砂岩为油气主要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20.
巴喀油田裂缝发育特征及常规测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喀油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砂岩属低孔特低渗透裂缝性储集层.裂缝的高渗透性和渗透率非均质性影响了巴喀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部署.在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对常规测井裂缝响应特征分析,应用综合概率指数与分形维数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常规测井曲线的裂缝识别研究.巴喀油田主要发育中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近NWW向和NNE向两组裂缝在工区广泛发育.应用综合概率指数与分形维数相结合法对巴喀油田砂岩裂缝取得了良好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