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周建生  陈发景 《现代地质》1997,11(4):425-433
讨论了黄骅坳陷横向变换带的构造特征和成因。根据利用地震反射剖面对盆地构造几何学的研究,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横向变换带,确定了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横向变换带是为了保持区域伸展应变调节构造变形的一种调节体系。这种伸展应变守恒是靠三维空间上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变化实现的。横向变换带的构造样式为横向地垒状凸起和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并具伸展性质的正断层。横向凸起与非叠复的和叠复的分段断层系伴生及发育在断层位移最小处等事实表明,横向凸起或横向鼻状背斜是由于分段断层系位移沿走向变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裂谷盆地的观点对黄骅坳陷中北区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在裂谷活动兴盛时期中北区形成多个生油凹陷奠定了形成大油气田物质基础,由于断裂活动造成坳陷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特点,同时决定了油气的纵、横向分布、文中认为与拉张活动伴随产生的北西西向走滑构造带,产生于凹陷斜坡部位的坡扭带、断阶带及构造围斜部位配合有利沉积相带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场所,是大港油田近期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横向调节带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冬艳  沈华  刘景彦  尹微 《中国地质》2005,32(4):690-655
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伸展单断凹陷,构造格局简单,存在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和北西向横向调节带.通过凹陷演化史以及钻井资料分析,探讨横向调节带形成机制和形成时期,提出Ⅰ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强烈伸展期,Ⅱ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弱伸展时期.研究认为,边界断裂不均匀伸展和基底古隆起控制Ⅰ级横向调节带的形成,岩性组合差异是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引发机制,控洼断层的侧列状交替发育是构造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Oldow  JS 王建 《世界地质》1995,14(2):38-42
在晚新生代的逆冲作用期间,亚平宁南部的环第勒尼安造山带的内部经历了两期近垂直的伸展作用。早期的伸展作用伴随不断增强的逆冲带的弧形弯曲作用形成,其方向平行于构造轴,构造带的长度增加了50%,这种纵向应变伴随着一些低角度正断层集中在构造域内,记录了达150-200%的伸展量。晚期的伸展作用与造山带呈较高角度,该期的伸展伴随着上新世一更新世的上升隆起和第勒尼安海裂谷作用向东南方向的移动。  相似文献   

5.
王学平  周真真  郭木根 《地质通报》2011,30(10):1598-1607
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包括武功伸展构造体系的高角度断层、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及伸展过程中派生的短轴背斜,它们组成一个构造网络,成为含金热液循环的良好通道。伸展构造体系浅层次脆性变形域控制着金矿田的分布;浅层次脆性伸展构造的根带和峰带控制着成金矿带的展布;伸展过程中派生的短轴背斜控制着金矿区的分布,而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与短轴背斜复合的背斜轴部则控制着金矿体。  相似文献   

6.
萍乐坳陷带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控矿构造包括武功伸展构造体系的高角度断层、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及伸展过程中派生的短轴背斜,它们组成一个构造网络,成为含金热液循环的良好通道。伸展构造体系浅层次脆性变形域控制着金矿田的分布;浅层次脆性伸展构造的根带和峰带控制着成金矿带的展布;伸展过程中派生的短轴背斜控制着金矿区的分布,而近水平顺层拆离断层与短轴背斜复合的背斜轴部则控制着金矿体。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正断层联接及其转换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辽东湾坳陷发育的大量正断层通过硬联接和软联接的形式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丰富的转换带。根据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将正断层软联接类型分为同向、对向和背向叠覆型三类,其形成的转换带类型相应分为转换斜坡、斜向背斜和地垒。发育在正断层叠置段内的转换带传递了正断层之间的伸展应变量,使其在三维空间里保持应变守恒。辽东湾坳陷转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正断层、转换带形成、转换带复杂化和转换带破裂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济阳、临清坳陷及鲁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横跨济阳、临清坳陷及鲁西地区的6条地震平衡剖面或正演构造模型的分析表明:该区古近纪伸展速率大大快于中生代,尤其表现在古近纪早期(E1-2k+E2-3s4),济阳坳陷大于临清坳陷,鲁西地区最小。济阳坳陷的东营与惠民凹陷原型盆地的发育可大致分为5个阶段,中生代时期东部伸展量明显大于西部,东部在白垩纪末期有过强烈的剥蚀,推测这与中生代沿郯庐断裂裂谷较发育有关,东部裂陷剧烈,白垩纪末构造反转亦强烈。沙河街组四段—孔店组时期东营与惠民凹陷伸展量相近,属于走滑拉分的沉积盆地,沙河街组三段以后,东西部再次差异发展,西部伸展明显大于东部。整个中新生代垂向上表现为裂陷强,反转亦强;平面上表现为类似翘翘板运动。临清凹陷由于处在强裂陷的过度部位而使其变换构造发育,断陷湖盆不能持续稳定的发育,因此成烃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临清坳陷为例 ,并与石油地质评价结果对比 ,指出了临清坳陷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 ,认为应用区域油气化探方法在工作程度较低的盆地或大的坳陷进行“选洼定带”是行之有效的 ,并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下刚果盆地和加蓬盆地盐下构造特征的差异性,指导其盐下勘探,通过不同构造位置的地震、地质剖面分析,对比两盆地裂陷期构造特征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在裂陷期,两者构造格局相同,但构造规模和隆坳格局有一定的差异性。下刚果盆地内裂谷盆地隆坳特征更为明显,加蓬盆地外裂谷盆地隆坳格局更加清楚。裂陷期的有利勘探区带,下刚果盆地主要集中在内裂谷盆地,加蓬盆地则主要集中在外裂谷盆地。裂谷作用的起始时间、转换断层和基底性质差异可能是造成两者异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甘孜—理塘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孜-理塘断裂带是义敦造山带与雅江褶皱带的分界断裂。该带由韧性又脆性冲断层、平移断层,以及各种岩块、构造岩片等组合而成。其演化历史主要经历了晚三叠世洋壳的俯冲、晚三叠世末期弧-陆碰撞、陆内会聚和喜马拉雅期断陷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东部主要北东向断裂带地质特征及地壳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吉林省东部主要北东向断裂带包括伊舒断裂带,敦密断裂带及鸭绿江断裂带,对吉林省东部地质构造环境划分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这些断裂带的地质特征,讨论了断裂带地壳演化,其演化历史可划分为韧脆性剪性阶段,边缘断裂阶段,左行走滑阶段,造山阶段,盆岭阶段及逆冲推覆阶段等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伸展断陷中的变换构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换构造分析对于研究伸展断陷盆地的构造格局与油气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前人研究成果和近年来渤海湾盆地大量地震反射剖面解释的基础上,讨论了变换构造研究中一些有争议和有意义的问题。(1)对变换构造研究中采用的术语,诸如分段构造、变换构造、传递带、调节带和转换带重新进行了定义,并阐述了其基本概念。(2)根据侧列控凹主断层之间连接方式的不同,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案,首先将变换构造划分为传递带、调节带和转换带3类,而后考虑每类变换构造特有的标志细分为若干亚类。(3)传递带和调节带的形成机制一般与侧列的控凹断层位移量沿其走向均匀变化有关。在断层中段位移量最大,在其末端,位移量减至最小。传递带和调节带形成于断层末端,然而,由于侧列断层叠覆程度的差异、位移量是否守恒、断层的倾向状况以及平面上侧列断层末端之间的横向距离等诸多因素,从而产生传递带或者是调节带以及与之有关的多种多样的变换构造样式。与传递带和调节带不同,转换带以连接不同伸展构造段的转换断层为特征,推测其形成是由于地壳伸展速率的巨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4.
苏皖断裂带是郯庐断裂的南段,即在江苏和皖北地区部分的区域名称。和山东的沂沭断裂带一样,由东、西两个断裂亚带(束)组成。本文通过对苏皖新裂带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研究和整理,纠正了过去不尽合理的连法,特别是南部近巢湖一带东、西界断裂的连法;本文还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苏皖断裂带的发生、发展历史,并对苏皖断裂带的构造归宿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认为:苏皖断裂带应属经向构造带。它的总体走向为近南北—北北东,倾角较陡。是一条很有意义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通道。关于苏皖断裂带成为分割新华夏构造系在江苏和皖北境内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分野断裂带,也即是说,中生代以来苏皖断裂带是新华夏构造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看法,笔者认为,中生代中、晚期以来,新华夏构造系利用、改造并归并经向构造带的苏皖断裂带成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即苏皖断裂带的构造归宿具有一仆二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从As、Au元素化探异常分布与断裂构造的关系、DC对冲带脆韧性逆冲走滑断层带和矿化热液活动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断层带发育与热液成矿带的关系,总结了控矿规律。  相似文献   

16.
层间氧化带中褪色带的成因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细根  王乐民 《铀矿地质》2004,20(3):151-155
本文列举了国内外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一些褪色现象 ,从宏观到微观地分析了褪色带的成因 ,认为褪色带的形成是在层间氧化带形成后 ,由深部上升的还原性气体或油气对氧化砂体进行还原的产物。运用国内外典型的事例说明主要工业铀矿体产于褪色带与原生带之间 ,由于褪色带是次生还原的产物 ,往往会将褪色带误认为是原生带 ,从而导致主要工业铀矿体漏失。由此分析推断出 :乌库尔其地区西部的 2 5 3线一带和中部的 3 89~ 42 1线一带第Ⅴ旋回铀矿体可能还在沿倾向向前延伸 ,目前已揭露的铀晕带是褪色带而不是还原带 ,这些地段的铀矿找矿工作应重新认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热带内外地区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热带外扰动对热地区的影响;(2)热带地区大气了研究;(3)热带对热带外地区的影响。本文内容涉及了有关观测资料分析、理论研究以及数值试验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昆仑山赋煤带由东向西共分三个区段,分别为昆东煤田、布尔汉布达山区及红水河区。本赋煤带工作程度很低,目前仅在昆东煤田发现有塔妥煤矿、红土坡煤矿及苦海煤矿,均为小型煤矿,成煤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其中部的布尔汗布达山地区及西部的红水河区一带虽有石炭纪及晚三叠—早侏罗世含煤地层分布,但均为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带,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秋吉地区位于昆仑山含煤区中部,属于布尔汗布达山地区,东部为昆东煤田,西部属红水河区。秋吉地区以往有小煤窑生产,2010年该区通过实施煤炭调查后,发现该区具进一步找煤远景,初步确定本区有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并有可采煤层赋存。通过对塔妥煤矿和秋吉煤矿点的煤矿特征对比以及对本区含煤地层沉积建造特征、煤系分布特征、地层层序特征及物探重力异常特征等分析,探讨秋吉地区找煤前景,并指出进一步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郯庐断裂带位于辽北地区的部分为区域上郯庐断裂北延分支依兰-伊通断裂带的一段,在1:5万区调中发现有北东向展布的三叠纪左行韧性剪切带,此韧性剪切带控制一系列三叠纪侵入岩的分布并对古生代地质体的展布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20.
新汨(新宁—汨罗)大断裂”,其南西段确实存在,与印支褶皱带越城岭隆起有关,称资新(资源—新宁)大断裂;北东段也存在,斜切雪峰隆起带,与中新生代断陷洞庭盆地有关,称宁汨(宁乡—汨罗)大断裂。两者均为压剪性复合正断裂。而中间段只是印支褶断带祁阳弧的一部分,即邵娄(邵阳—娄底)弧形断褶带,为浅层滑脱断裂构造。三者各具有截然不同的地质特征和各自的发展演化历史,没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