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驼路沟钴矿床是近年来在东昆仑南带中新发现的独立钴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驼路沟钴矿床的形成主要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成矿后,在后期的碰撞造山过程中,由于SN向挤压,矿床遭受到强烈变形改造作用,导致含矿岩系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置换改造作用,矿体显示出"似层非层,似脉非脉"的特点;而且更晚期的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矿带差异性抬升及剥蚀.因此认为该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构造改造型矿床.依据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控矿条件,提出了驼路沟钴矿床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海南石碌铁钴铜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石碌矿床是以富铁矿为主,并伴生有钴铜等矿产的著名大型矿集区。通过对该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再认识,并对其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成矿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铁钴铜等物质来源很可能来自原始火山沉积地层石碌群中,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其形成起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初步定义其为火山-沉积变质+多期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该矿床成矿模式概括为:1)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期,奠定了铁钴铜等成矿物质的基础;2)加里东—海西期的变质改造成矿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贫矿体;3)印支—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石碌矿床发生了重要的改造富集作用,形成了富铁矿体;4)燕山晚期热液叠加改造富化期,对原来矿体进行改造富集,并形成了脉状、角砾状铁矿体及伴生的铜钴矿体。  相似文献   

3.
青海驼路沟地区钴(金)矿床赋矿地层与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驼路沟地区钴(金)矿产找矿的突破,是近几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取得的重大成果。区内钴(金)矿床的空间定位与矿体展布受驼路沟-忠阳山复合型(或大型)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床赋存于硫化物矿物相的沉积岩系中,显示了层控性的特点。矿区内岩石剪切变形明显,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  相似文献   

4.
鲁奎山铁矿逆冲推覆系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全  刘毅  林菲 《云南地质》2004,23(1):60-66
对鲁奎山向斜东西两翼构造变形、赋矿特征、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的分析,及在东翼开展地质物探综合找矿中发现,早期鲁奎山裂陷槽中、昆明群大龙口组的含菱铁质矿源层。卷入构造变形变质后已经历不同层间剥滑构造多次错移或碾碎。后期次生淋漓富集,含矿热液交代蚀变和层间滑剥构造再次叠加改造,改变原来沉积变质含菱铁质矿源层或贫矿体的属性,形成类似于原生沉积、又具有热液交代蚀变和构造岩特征的层状富铁矿体。经坑道进一步揭露证实,沿鲁奎山向斜东西两翼断续分布、已经二次富集成矿的各矿床(点),实际上是在具层间构造性质的环形断裂带控制下所形成的沉积变质后生矿床类型。表~浅部脆性断裂形成的热液交代与充填脉状矿体,局部叠加在沿环形断裂带内“层状”矿体之上,增加了找寻厚大巢状矿体的可能性。这一新的成矿与控矿规律,为重新认识原“鲁奎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提供了实践基础,同时也为在该区域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东珺银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东乌旗—兴安成矿带内新发现的脉状银铅锌矿。通过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总结了其矿化富集规律,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该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构造裂隙中,NW向构造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成矿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和次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属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杨眉 《矿产与地质》2014,(3):284-286
从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矿床地质出发,分析其热水沉积成矿和岩浆热液成矿的证据,认为其主要成矿作用为泥盆纪热水沉积成矿,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则对早期的热水沉积矿体进行叠加改造,故矿床是热水沉积成矿-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小柳沟铜钨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柳沟铜钨矿床产于朱龙关裂谷带中,矿化主要产于长城系朱龙关群基性火山岩及碳酸盐岩中,层控及岩控特征明显.加里东晚期,由于隐伏花岗岩的侵入,在矿区形成"D"字型穹窿及其断裂构造,含矿热液沿环状、放射状断裂上侵,在围岩中以充填、交代和叠加改造的形式成矿,主要铜钨矿体共4条,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  相似文献   

8.
小热泉子铜矿床成矿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床主要产于下石岩统小热泉子组一套滨,浅海相火山-沉积组合夹不等量正常沉积组合的岩石中,矿体在较深部呈层状,似层状而在浅部呈脉状,构成立交桥式矿化格架,通过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小热泉子铜锌矿床的形成过程至少经历了4期6个阶段;即喷流沉积-成岩成矿期,混合热液叠加改造期,构造改造期和表生风化期,主成矿期为热液叠加改造期。  相似文献   

9.
新疆金山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评价标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山金矿床是中国西天山地区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矿体产出主要受各种断裂构造控制。在多年勘探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填图和大量的勘探线剖面分析,笔者总结出断裂构造活动经历了成矿前、热液成矿期和成矿后3期。断裂控矿基本规律是:北西向断裂总体控制矿床的分布位置,南北向断裂晚期活动造成叠加富集成矿,北东向断裂早期伴随中酸性岩脉活动,成矿后活动造成矿体断开和升降,东西向-北西西断裂早期伴随火山喷发活动,成矿后活动切断南北向矿体。同时还总结了矿区的找矿评价标志。  相似文献   

10.
会泽水槽子铜矿床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利东 《云南地质》2002,21(3):293-299
水槽子铜矿的成因与湖泊沼泽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紧密相关,多个呈似层状、透镜状的矿体,均赋存于该沉积序列中。成岩期即为主成矿期,后期含矿热液叠加使局部变富或构成工业矿体。系统的工程揭控显示:含矿层位卷入了后期构造挤压变形,但并没有破坏矿体形成的原始踪迹。矿床成因应属(沉积)层控热液叠加矿床类型。最后,笔者提出在该区寻找同类矿床的新思路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