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麻江新场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外缘环境中旋卷构造的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旋卷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边界条件,并认为该旋卷构造是新场逆冲推覆构造在特定条件下派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李明道  陈金荣 《贵州地质》1995,12(3):240-243
本文描述了麻江新场逆冲的推覆构造体系外缘环境中旋卷构造的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旋卷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边界条件,并认为该旋卷构造是新场逆冲推覆构造在特定条件下派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前面我们讲了地质力学野外工作方法的基础——构造形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鉴定和辨别构造形迹的序次和转化。下面接着介绍确定构造体系的存在和它们的范围,以及划分巨型构造带和鉴定构造型式。 (一)构造体系的概念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地质构造现象也不例外。地质力学工作,在长期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组成地壳的各种岩层、岩体(包括各种形态的矿体)中的每项构造形迹,都有和它相伴而生的一群构造形迹,它们互相联系,其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因此,研究地质构造,不能孤立地看单个构造现象,而应从构造形迹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发展上去研究分析问题,从总体上去探讨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的规律性。每一群构造形迹和其它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往往各别形成构造带。构造带之间,有时存在着构造形迹不甚显著的地块,和围绕  相似文献   

4.
旋卷构造在地壳构造中,特别是在地壳局部构造中,是最普遍的构造型式.据李四光同志的分析,当外力的合力不通过某岩块的重心(质量中心)时,则此岩块将围绕核心部分(砥柱或旋涡)与周围岩块发生旋扭运动,以致产生旋卷构造.旋卷构造有许多类型,如果我们仅考虑其平面应力场,从其成生的构造应力场的推导过程中,除S型和反S型构造以及歹字型构造体系(它们可能与两种构造运动的联合作用有关)之外,都具有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常宁斗岭向斜南段的轴部以东、李家湾村东二百米处,一个钻孔场地旁,下三迭系张家坪组地层中发育有完美而复杂的小型旋卷构造群。它们除了组成连环式旋卷构造外,还组成了另一种内连环式旋卷构造。一、一般特征观察点为一铅直陡壁,高5米,地层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色薄层泥灰岩夹同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局部夹灰绿色、白色成层极薄的粘土岩、具微细层理。上部为风化后呈土黄色钙质粉砂岩、泥岩互层。旋卷构造群主要发育在下部岩石中。陡壁东部出露一个最大“直径”为4.10米的半环状裂面,即甲环状构造,以下称甲  相似文献   

6.
陈富伦 《地质论评》1987,33(2):148-157
徐宿旋卷构造主要由东西向和新华夏两种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方形地块经旋转扭动而成,笔者根据组成旋卷构造的各种构造要素的组合特点及各旋扭带对内生矿产的控制作用将旋卷构造划分为四个旋扭带,并简述了每个旋扭带对内生矿产的种类、分布、规模、矿物共生组合及伴生组分的控制作用;同时指出,上隆构造和断裂构造是内生金属矿床的主要赋矿构造。文中还阐述了铁矿的形成与煤质分布和富水带的关系,进而指出成矿物质有其多种来源,地下热卤水的成矿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普安旋卷构造体系及其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启永 《贵州地质》1991,8(2):131-140
本文通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等新资料的分析,对原普安联合构造体系的复合关系提出新的看法,初步认为,其中的旋卷构造为一自成体系的构造型式,它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随着资料的积累,已较清楚.文中对旋卷构造体系的控矿规律作了初步分析,可供区域矿产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8.
沂沭断裂带是山东境内一条从北向南展布的巨大断裂带,主要由鄌郚—葛沟、沂水—汤头、安丘—莒县和昌邑—大店断裂组成。该带内构造体系的复合现象很发育,可概括为:褶皱构造的迭加;断层力学性质的迭加;断裂间的穿切;结构面的方位改变和岩脉或矿脉的穿切等。 根据构造形迹力学性质和构造体系的特征,确定上述构造形迹归属于东西构造带和新华夏系。  相似文献   

9.
旋卷构造首先是李四光教授等发現并加以論述的,多属于軸近水平的一組箒状节理的綜合,因其展布范围非一般节理的概念所能概括,故被称作旋卷构造,它們是属于一种小型旋卷构造的范畴。这种构造和其他类型旋卷构造的出現,表明了地壳中岩块曾发生过旋扭运动,但由于岩体四周布滿岩石,所以岩体的旋扭程度往往是比較輕微,常生  相似文献   

10.
刘迅 《地球学报》1988,10(1):33-47
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或同一构造形迹的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其形成的矿床和矿化类型也不同。换言之,成矿物质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决定了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它们表现出不同的集散、迁移和转化规律。 把结构面性质与地球化学现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力学性质构造形迹所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的构造地球化学形迹。我们的工作步骤是:第一,鉴定构造地球化学形迹;第二,划分构造地球化学类型;第三,确定构造地球化学体系;第四,探讨构造体系控矿的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白银地区位于巨型南山构造带(古河西系)的东南端,祁吕贺兰构造体系西翼阿宁盾地内,又是陇西旋卷构造内旋褶带(图1)。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曾提到的宋梁山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地质力学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时,一方面是鉴定各种构造形迹的力学属性,概括地说,就是鉴别什么形迹是代表压性的,什么形迹是代表张性的和什么形迹是代表扭性的等等,另一方面是研究各种构造形迹在成生发展上的相互联系关系和成生的序次,也就是对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进行分析和鉴定。这些工作,对地员力学来说,属于基础性的工  相似文献   

13.
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这篇论文中,李教授发表了他历年来对这问题的研究的累积。李教授对大地构造的研究及成果是我国地质工作中头等的贡献,母容多赘,兹仅引壕该文最后一节中一段以作介绍:“按照褶皱旋卷收敛方向表示旋转扭动内旋方向的规律,康藏歹字型体系、陇西旋卷增系,以及包容在、或牵涉在这两个体系中的宋梁山旋卷体系,文殊山旋卷体系,都一致地表示:在它们展布的范围内,整个地块发动过顺时针的旋动。最近在山丹地区,由於地震而发生的旋动的方向,也和这个方向符合的。包容在祁吕弧形褶带西翼中的多字型构造体系,和河西体系,都一致的表示:在它们分布地区的东面相对地向南扭动,而在西面相对地向北扭动。包容在祁吕弧形褶带东翼的多字型构造体系、中华夏体系、新华夏体系都一致表示:在它们分布地区的东面相对地向北扭动,而西面相对地向南扭动。就是说这两个构造体系一致地表示:伊陕台地的西部和阿宁台地的东部——即贺兰褶带分布的区域以及它东面和西面的地带——对祁连山方面和吕梁山以及太行山方面,有向南扭动的趋向。这种相对运动正是与构成拟议中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所要求的运动方式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4.
从柴达木盆地旋卷构造现象来探讨这个区域的地质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旋卷构造首先见于四川北碚北温泉附近,以后次第见于浙江桐庐同春庙紫坊坞等地。它们都是一些旋轴水平的旋卷构造,是一些小型结构,其中主要部分均由帚状节理的弯曲裂面构成。关于中型的旋轴垂直的旋卷构造,则见于酒泉以西文殊山  相似文献   

15.
辽宁海城—大石桥—吉洞地区旱元古代花岗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城-大桥-吉洞地区早元古代花岗岩的详细研究,将其构造形迹组合划分为同就位原生构造和就位后的次生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具有分离结晶演化特征,属曲型的裂谷型花岗财。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和矿田构造,需要认识构造的形态、展布规律和了解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就要从鉴定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入手,把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按照它们的成生联系组合起来,得出它们应当归属的构造体系。研究一个地区的构造体系的构造型式,对于普查找矿和矿体勘探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祁漫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四个旋卷 (扭 )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 (扭 )构造产生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及其与油气运移和聚集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这些发现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对这一地区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还指出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存在两点明显不足,补充和完善了该理论。  相似文献   

18.
吕建生 《黄金地质》1999,5(3):32-36
构造层次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由一定方式的构造力作用在岩石或岩石组合中形成一套特定的构造形迹群,不同类型、样式及组成的构造形迹群代表了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构造变形产物。与此相应又有深部,中部及浅部层次的划分,以及居于其间的多个过渡类型。不同层次构造变形的代表性物质组成是变晶糜棱岩带(构造片麻岩带)、糜棱岩带,构造片岩和破裂岩等。据此提出深层次构造变形与变晶糜棱岩型金矿有关、中、深层次构造变莆  相似文献   

19.
渭北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秦岭纬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和陇西帚状构造的复合部位。区内各种构造形迹的展布均不同程度受到这些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干扰,但自中、新生代以来,本区主要构造形迹的展布是受祁吕弧型构造控制的,特别是它的较低级构造成分,在区内构成明显的多字型构造型式,控制了本区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论构造复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造复合现象在地壳岩石圈中普遍存在,它是构造运动多期次多阶段发展的记录。构造复合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其基本形式不仅包括各种形迹的复合,建造与形迹的复合,而且包括建造与建造的复合;就其复合的空间位置而言,既有原地的复合,也有异地的复合;就运动方式而言,既有同方式运动的复合,也有不同方式运动的复合;就构造复合的规模和等级而言,小至小型或显微构造,中至露头规模的构造形迹复合,大至构造带、构造地块、构造体系乃至巨型构造域(岩石圈板块)的复合。
文章特别强调了复合构造域和区域构造体系等概念。用三大板块相互作用和构造复合的概念解释了存在于我国及其邻区的区域构造体系的形成机制。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构造复合的若干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