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问与答     
问我国水文测站编码系统进展情况如何? 答水文测站编码系统是实现水文信息处理计算机化,建立分布式水文数据库,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并参照欧美各国经验,原水电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1986年制定了《全国水文测站编码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全国水文测站采用统一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1,(5)
现阶段,水文测站的分类分级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标准和目的不同,造成统计的各类水文测站数量不一致。而在日常工作中,水文测站的分类分级一要满足水文工作需要,二是要开展水文对外服务。在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任务下,如何让公众了解水文工作,如何向政府展现水文工作的各个方面,将水文测站的分类和分级工作做好尤为重要。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启动"数字水利"建设,水文作为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测站分类与分级将是一项基础的、先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水位高程基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政峰 《水文》2014,34(6):40-44
分析了目前水文测站在水位高程基准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如何合理使用基面进行测站高程控制,以及有效实现水位的高程基准稳定控制的途径,并提出测站考证方面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对行业标准化提出要求,因此深入探讨水文测站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浙江省水文测站标准化管理的实践情况,总结提炼标准化管理创建成效和经验,并对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不断完善的新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断面仪”是用于测船上兼司断面,可减少一人在岸上司仪器。这仪器是廣西梧州水文站梁建楹同志于1954年創造的。当时命名为“断面棱鏡”。并在水利部水文局1955年8月所編的“水文测站工作经驗介紹”上介紹过;但当时介紹的做法尚有缺点,卽兩塊镜的安裝位置相距太近,应用效能不  相似文献   

6.
中美水文测验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树安  张留柱  马湛 《水文》2007,27(6):67-70,84
本文介绍了美国水文机构、测站分类、测验管理、测站运行模式,水位、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测验的技术方法,水文数据的传输、分发管理、水文经费筹措与使用等情况。对比分析了中关两国水文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讨论了中关各自的测验技术优势与特点。指出了美国水文测站无人驻守,实行自动测报和巡测相结合,设施简单、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是现代水文测报发展的方向,中国水文测报实行以人工驻测为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如何学习美国水文测验管理经验与先进技术,提高中国水文测验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常规有测站流域水文预测方法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以新疆昌吉州水文预测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昌吉州偏远艰苦地区多采用无测站流域水文预测方法(PUB)的实际,结合昌吉州流域水文基本情况分析,为提高PUB预测方法的准确性,提出基于复杂网络的PUB预测方法,建立复杂网络模型,确定皮尔森系数,实现对昌吉水文PUB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8.
最近,水利电力部在京举办了第一期全国水文领导干部訓练班。在訓练班結业前,参加学习的全体同志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增产节約运动的号召,向全国水文测站(队)职工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議书,希望各級水文测站职工积极响应这一倡议。目前已届汛期,各地应特別加強对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的領导,充分发动群众,发揮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創造性,不断提高水文测报质量。  相似文献   

9.
《水文》1990,(3)
1989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洪水,一些河段的水位和流量达到了建国以来的第二位甚至最高值。部分水文测站设施被冲毁,面对时刻威胁着生命的特大洪水,水文测站职工仍坚守岗位,抢测到了整个暴雨洪水过程,为防洪决策调度取得了宝贵资料。为了介绍广大水文测站职工在抢测洪水时采取灵活而又行之有效的测洪经验,本刊发表以下文章,以飨读者,并望广大水文职工在今后汛期洪水测验中,总结经验并踊跃投稿,使本栏内容丰富,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水文测站也在不断地发展,旧的一些仪器设备,逐渐被淘汰,新技术、新仪器逐步走向各水文测站,降低了测站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测站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他什店水文站的新、旧设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他什店水文站数字化改造工程较好解决了技术难题,在水文站自动化建设方面实现了断面电源、ADCP的远程控制,为全新疆水文站网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