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震相干技术在断层与沉积相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相干技术主要应用在断层和沉积相的解释中,确定有利储层沉积相带,正确指导油田的勘探与开发工作。本文着重论述了地震相干技术在断层与沉积相解释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当存在断层、地层岩性突变和特殊地质体时,相干图将展现出不同的相干特征,准确识别出现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2.
相干体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完善的一项用于辅助解释的分析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复杂断裂带的断裂性质和预测裂缝发育带等地质问题。通过对相干体的技术及原理的了解,选用适当的关键参数及方法,利用相干体技术预测出川东北宣汉~达县三维地震工区陆相断裂系统的分布,以及元坝三维地震工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岩溶裂缝发育带,识别出了该区长兴组礁滩岩性异常体的边界,理清了宣汉~达县三维地震工区陆相断裂系统的小断层和大断层间的切割关系,准确而有效地解决了常规地震解释中遇到的断裂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3.
埕岛油田馆上段油砂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埕岛油田馆上段油砂体对象,介绍了在多井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与效果。文章详细叙述了一维,二维模型的制作和地震小层的标定,测吉约束地震反演,砂体解释,砂体厚度求取,孔,渗,饱参数的预测等研究方法,此法应用于埕岛油田主体北部,钻遇率为100%,单井误差一般小于2m,单井平均钻遇误差仅为0.2m,预测符合率大于73%,这一研究对埕岛油田油藏预测及产能建设有良好效果。值得提出了是,砂体厚度大于5m,如  相似文献   

4.
小断层识别方法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地震资料本身的分辨率和保真度的限制,如何识别地震上难于人工解释的小断层一直是期待解决的问题。在珠江口盆地X油田,通过测试蚂蚁体技术、相干体技术、曲率技术等这几种当前最主要的小断层识别方法,以断层识别要求为标准对比分析了其识别能力,最终总结出以蚂蚁体为主,相干分析为辅,并结合地震剖面及本区构造特征进行综合识别的小断层检测方案。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在相应尺度小断层的识别效果较好,满足了开发工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庆长垣应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的难点问题,系统阐述了井震联合小尺度构造解释的方法和储层预测的研究。(1)开展分级分层次构造解释,建立了小尺度地质体精细构造解释;(2)在低级序小断层识别和组合方面,采用井指导和验证地震断层解释,同时结合相干体、倾角定位、三维可视化等技术进行综合研究;(3)微幅度构造研究采用井点分层数据小网格成图为主,辅以手动识别、趋势面法、相干体等手段进行逐一落实。储层应用实践证明,地震属性技术预测储层普适性较差,对“泥包砂”型的砂体预测是有效的。地震重构反演技术预测储层精度较高,不仅较好地反映砂体接触关系,而且预测了砂体横向边界。采用“井点定相、切片组形”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和高程差等特征,辅助以反演切片来研究河道垂向演化,最终实现多期河道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极限,决定了利用地震资料只能识别一定断距以上的断层。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有效识别可能存在的微小断层,对储量落实、井位部署、注采关系分析以及剩余油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常规相干体的断层识别技术,无法有效地识别出低序级的微小断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微小断层检测组合技术。该技术采用中值倾角滤波与扩散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断层增强处理,并采用单频体技术与蚂蚁追踪技术,分别在地震剖面和三维相干体数据上对微小断层进行精细刻画,解释结果通过模型正演进行验证。该组合技术建立的精细断层框架模型,可为地质建模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研究区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了该组合技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传递斜坡是调节区域构造应变平衡的一类重要的构造样式。根据新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断层位移-距离关系以及相干体切片分析,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辽西低凸起传递斜坡的特征,并简要分析传递斜坡与潜山油气聚集的关系。地震剖面解释表明,辽西低凸起潜山带的传递斜坡连接辽西1号断层的下盘和辽西2号断层的上盘;在数据体相干切片上,辽西1号和2号断层呈清晰的侧接形态;而位移-距离关系显示,辽西1号断层的位移沿着断层走向自南向北逐渐传递到辽西2号断层,断层位移在传递斜坡内部基本保持守恒。传递斜坡对潜山油气聚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储层形成和改造方面,优质储层发育是JZ25-1S潜山大油气田的重要成藏要素。  相似文献   

8.
相干体技术在三维地震资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三维地震相干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三维地震解释中应用效果独特,相干体技术研究的是三维数据体中的不连续性特征,可在三维地震解释之前,了解研究区内断层的展布情况,缩短三维解释周期,提高解释效率和精度。该技术充分利用了三维资料中每个CDP点的信息,避免了因常规抽线解释而遗漏小断层。目前它已成为全三维地震解释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综合地震属性在埕岛断裂系统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岛油田具有新近系披覆、古近系超覆和前第三系潜山3层构造,断裂系统比较复杂。笔者利用相干分析和倾角扫描方法,进行垦东30~垦东48地区地震资料属性的特征分析及断裂系统的识别。通过研究相干分析、地震属性与断裂系统的关系以及倾角扫描、层间属性提取与断裂系统的关系,对研究区进行应用效果分析,同时应用RAVE特征可视化,对所选的地震属性和识别方法进行验证,说明哪些属性能够很好的反应断裂系统,哪些识别方法在研究区识别断裂系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相干体与方差体技术在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相干体与方差体技术是研究三维数据体中的不连续性特征及相邻道地震信号之间相似性的解释性处理技术,有利于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之前,了解研究区内断层的展布情况,缩短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周期,提高解释效率和精度。该技术充分利用了三维资料中每个CDP点的信息,避免了因常规抽线解释而遗漏小断层。该项技术在全三维地震解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效果明显。本文介绍了方法原理和基于相干体与方差体技术的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思路,展示了相干体与方差体技术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陈凤云  杭远  康建林 《物探与化探》2006,30(3):250-253,257
研究了相干数据体的C3算法以及方差数据体算法,编制开发了利用相干和方差数据体技术进行地震资料处理的数据处理系统,利用相干和方差数据体的时间切片和顺层切片来分析相邻道地震信号的相似性,进而探测小断层和分析地质构造。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解释可以看出,相干和方差数据体技术对断层解释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提高解释精度,缩短勘探周期。  相似文献   

12.
相干体技术算法改进及其在TJH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干体技术是近年来地震勘探在资料解释方面的重要突破。与原来揭示地下异常体的方法相比,相干体可以更清楚地识别断层和地层特征。由于相干体是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计算得到,用传统方法计算需要运行较长时间。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相干体算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并在大港油田TJH地区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Applied Geochemistry》2003,18(3):445-456
Since the Shu103 well was successfully drilled in 1995, the Buried Hill reservoir is receiving a new exploration emphasis in the Liaohe Basin, China. The Buried Hill oils can be divided into 3 main types in the Shuguang-Huangxiling area based on their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The first type is collected mostly from the Shuguang area. The similarity to the Es4 oils and the Es4 source rock extracts indicates that they were mainly expelled from the fourth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Es4) in the Chenjia Sag and/or Panshan Sag, deposited in a stratified paleolake system. The second is charactized by a relative high Pr/Ph ratio, low gammacerane content and depletion of 12C in individual n-alkan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 a typical origin from dominantly freshwater paralic lacustrine sediments. Various biomarker indices of the other Buried Hill oils fall between the former two types. The authors infer that these oils may be derived from the adjacent Qingshui Sag and/or Panshan Sag, and were likely generated from transitional sedimentary facies between well-circulated freshwater paralic lacustrine and relatively closed saline lacustrine.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的勘探前景和油气成藏规律,基于埕北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践,探讨了三个问题:埕北凹陷沉积演化史和沉积体系类型;沉积相分类和特征;油藏类型与成藏模式。通过对勘探地质资料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果:埕北凹陷古近系经历了湖盆断陷早期、断陷扩张深陷期、断陷盆地萎缩期、湖盆断陷晚期四个阶段;埕北凹陷古近系发育了近岸水下扇沉积相、滩坝沉积相、扇三角洲沉积相、浊积扇沉积相、三角洲沉积相等五类主要的沉积相;古近系可分为陡坡带成藏体系和缓坡带成藏体系,油藏类型主要包括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油气藏以及超覆不整合油气藏。以上结论表明埕北凹陷油气成藏明显受到沉积特征控制,油气易在上倾尖灭砂岩和不整合处成藏。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白云凹陷文昌组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间的耦合关系,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和钻井、测井资料,采用层序原形结构剖面恢复、增强地震相分析、砂体地震扫描解释等新方法,对白云凹陷文昌组构造演化及其控制下的沉积充填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 研究表明,响应于控凹断层“弱?极强?较强?弱”的活动过程,文昌组沉积期白云凹陷经历了初始断陷期(WCSQ1)、强断陷早期(WCSQ2)、强断陷晚期(WCSQ3)和弱断陷期(WCSQ4、WCSQ5)4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应地,白云主洼经历了河流?湖泊、超深湖发生、超深湖充填、深湖?浅湖发生等沉积演化过程. 其中旋转断块翘倾侧的北部缓坡带主要为河流?浅湖过渡环境,发育大?中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断块倾没侧的南部陡坡带主要为半深湖?深湖环境,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盆中心为深湖?超深湖环境,以泥岩沉积为主,深湖区周缘发育湖底扇沉积;同时期白云东洼为陡坡+岩浆底侵形成的多隆洼地貌,以小型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局部发育火山碎屑沉积. 文昌组沉积砂体的孔隙性受白云凹陷控凹断裂和岩浆的活动强度、物源体系及次级洼陷古地理特征等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地震相干体算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相干体技术在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方面的应用有着重要突破。由于相干体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三维地震数据体,传统的方法计算需要运行较长时间。为缩短解释周期,在研究算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递推算法、乘幂法等,对传统的相干体算法进行了改进,大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这里介绍了相干体技术的改进算法,在微机上开发出相干体分析软件,并在实际的三维地震体储层评价上得到成功的应用。测试证明,运算速度较常规方法提高了5~7倍,这充分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形成于古近纪裂陷期,广泛发育烃源岩的富存层段——文昌组、恩平组,具有陆相断陷盆地沉积以及构造控制下多幕演化的特征。沉积环境演变以及构造-沉积的耦合作用是陆相断陷盆地的重要研究方向,认识其动态过程可为烃源岩识别和油气评价建立基础。本文从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入手,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和井震联合分析,划分了研究区的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文昌组、恩平组的地震相类型。根据地震相类型和岩性资料,认为裂陷期文昌组、恩平组发育7种沉积相,洼陷中心发育半深湖相、滨浅湖相、湖底扇相,洼陷边缘在不同时期因构造、物源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滩坝相,构成完整的沉积体系。沉积期间,构造活动尤其是控洼断裂的活动对沉积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体分为初始裂陷阶段、强烈裂陷阶段、裂陷萎缩阶段三个阶段的演化,由此,阳江东凹为该三个阶段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方差体的改进算法及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三维地震方差体算法计算时间较长。为了缩短解释周期,在算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递推算法对传统的方差体算法进行改进,并开发出方差体分析处理软件。通过对实际资料处理与测试表明,改进算法速度较常规方法快,方差体技术对断层、裂隙发育带等地质异常体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提高了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等资料,对阳江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作者从盆地分析入手,明确了走滑拉分的成盆模式有利于烃源岩形成,并首次利用Badlands盆地模拟揭示了阳江凹陷古地貌及沉积发育特征,指出该区属于典型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的内源沉积;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其断裂体系,在井震结合进行烃源岩层位标定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在阳江凹陷文昌组中识别出深湖和半深湖相沉积,说明阳江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文昌组,文昌组自下而上可为文三段、文二段和文一段;根据钻井资料揭示的烃源岩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烃源岩的地震相反射特征,然后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确定文昌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对文昌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文昌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文一段烃源岩在16Ma成熟,开始生油;文二段和文三段烃源岩在23Ma成熟,开始生油,且文二段烃源岩为最好的生烃潜力层段。结合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恩平20洼为生烃潜力最好的洼陷,是未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