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土高原降雨集中与黄土沉积松散等特性,使地表侵蚀严重.洛川塬作为黄土高原中部典型的地貌体,堆积了完整的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成为揭示我国乃至东亚第四纪环境演变的重要地质记录.另一方面,现在洛川塬遭受强烈侵蚀作用,沟谷密度大于2km/km2.对洛川塬地质时期侵蚀程度的定量认识有助于全面理解黄土高原堆积和侵蚀过程,进而定...  相似文献   

2.
黄河沙量记录与黄土高原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黄河沙量记录研究揭示,黄土高原黄土的侵蚀现象是我国脆弱的黄土环境中出现的一种天然环境地质过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其侵蚀强度表现出明显的脉动特征,且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密切关系。迄今黄土高原上的人为经济活动并未明显加速这一侵蚀过程或改变它的脉动特征,因而人为活动不是支配黄土高原黄土侵蚀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有大面积的土地被沙漠和黄土覆盖,是现代沉积和侵蚀比较活跃的地区。强烈的地表过程不仅影响着区域的生产生活活动,还通过粉尘传输影响北半球甚至于更大范围的气候和环境。长期以来,由于综合研究不够,对沙漠-黄土体系的沉积和侵蚀规律以及未来趋向的认识有限。结合对沙漠沙地-黄土沉积的高密度光释光年代测试结果,基于地统计法和遥感分析的黄土堆积量估算以及现代降尘、地表侵蚀的观察研究,认为沙漠沙地-黄土堆积区的沉积和侵蚀过程受气候变化控制,这里既是堆积区,又是侵蚀区,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黄土比沙地沉积保存着更完整的过去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水蚀和风蚀在地质历史时期就存在,人类活动加强了侵蚀过程,但可能还没有实质性地改变这一趋向。通过对地质记录和古气候模拟结果的分析,在未来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沙地地区可能由于有效湿度减少变干而使风尘活动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粉尘沉积速率也将随之加快。  相似文献   

4.
黄土崩塌是黄土高原区最常见、致灾最为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首先,从黄土地形地貌、黄土类型及结构、黄土垂直节理、坡脚侵蚀、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了黄土崩塌的成因,认为黄土中的垂直节理和坡脚侵蚀作用是造成黄土崩塌的主要原因;其次,通过野外黄土崩塌变形破坏特征及地质现象分析,将黄土崩塌归纳为拉裂-坠落式、拉裂-倾倒式、拉...  相似文献   

5.
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黄土滑坡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研究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是有效减缓黄土滑坡灾害风险的基础.据西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有自然和人为2类.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河流及沟谷侵蚀、降雨及冻融等;人为因素有堆载与开挖、农业灌溉、修建水库等.研究表明,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最积极的诱发因素.地...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在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复杂互馈作用下易导致黄土崩滑灾害频发,亟需选择适用性的影响因子和训练模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基于野外滑坡调查和资料收集,构建涵盖地形地貌、基础地质环境、气象水文、人类活动、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植被覆盖的评价体系,采用信息量模型( Ⅳ)分别联接到随机森林模型(RF)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构建耦合模型 Ⅳ-RF和 Ⅳ-CNN,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耦合模型( Ⅳ-RF、 Ⅳ-CNN)的精度均高于独立模型(RF、CNN),4种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16、0.938、0.878、0.853, Ⅳ-CNN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和精度. Ⅳ-CNN模型的极高、高、中、低、极低易发性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8.78%、7.47%、15.34%、19.82%、47.87%,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部和东部地质环境复杂和人类活动强烈的山地、黄土梁峁地区.坡度、侵蚀类型、地貌类型、粘粒含量、距道路距离在贡献率分析中排在前5位,是影响滑坡发育的主控因子.本研究旨在为黄土高原滑坡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为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7.
兰州西部地区的黄土潜蚀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的侵蚀机理是开展黄土高原水土侵蚀综合治理的关键,通过兰州以西黄(河)湟(水)谷地黄土区1∶5万区域地质野外调查,认为黄土的潜蚀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黄土侵蚀的过程中,潜蚀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宏观上,它可以形成各种黄土潜蚀地貌,同时它还能引发或者加剧其他侵蚀作用。黄土的岩性是黄土具有潜蚀能力的内在因素,而气候、地下水、构造、植被以及人为因素是其外在因素。在黄土区1∶5万区域调查过程中应加强这一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及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越来越严重。人类需要越来越多的地球资源,对地球表面自然过程的影响也不断加大。与其他主要自然过程一样,人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矿产、能源及水资源的开发,建筑施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侵蚀大约每人每年20t,这一数字可以与世界河流输沙以及板块活动引起的海底破坏和扩张相比。  相似文献   

9.
物源研究是理解黄土高原风成沉积物中古环境记录的关键一环.众多证据表明,黄土高原西北部的阿拉善高原及其周边广袤干旱地区是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风尘源区.但是,基于锆石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证据对此提出了质疑.黄土高原黄土与青藏高原北部物质中的锆石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预示黄土高原风尘主要以西风搬运的方式来自青藏高原北部,特别是柴达木盆地.本研究通过分析西宁黄土的锆石年龄特征验证此假说.西宁处于在从青藏高原北部到黄土高原的假想搬运路线上.西宁黄土主要来自青藏高原北部的干旱区.西宁黄土中锆石的主要年龄分布与黄土高原黄土相似,反映青藏高原北部确实为黄土高原黄土的主要物质来源.但是,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西宁黄土缺少年龄在360Ma左右和年龄小于100Ma的锆石.这两组年龄的锆石可能来自其他地区,例如处于中亚造山带.由于阿拉善于旱区也通过河流搬运接收来自青藏高原北部的物质,锆石U-Pb年龄证据并不能排除阿拉善干旱区作为主要风尘物源的可能.相反,阿拉善干旱区还接受来自其北部中亚造山带和其本身华北克拉通的物质,来自阿拉善干旱区的风尘可能更好地解释黄土高原黄土中的锆石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与第四纪生态环境演变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考察研究土壤侵蚀区域规律和黄土-古土壤剖面特征为基础,分析讨论了土壤侵蚀与第四纪生态环境的关系。文中对自然侵蚀相对强烈期的判断,沉积-成壤反映的地质事件突变性和渐变性问题,自然侵蚀的时、空分异及其在现代侵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均提出了与某些报道不同的见解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黄土高原第四纪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隆瑞 《地球学报》1984,6(2):225-236
<正> 早在二十多年前,黄汲清教授在《中国新构造运动的几个类型》中首次将中国新构造运动划分为:1、大面积的升降运动;2、升降运动与大断裂伴生;3、翘起及断裂运动;4、拱曲运动;5、拗折、褶皱及冲断五大类型。并在论及第一类型大面积的升降运动时,明确指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新构造运动的特点是:“显著的幅度很大的,大面积的上升运动,自第三纪晚期以来直到现在,即在中国北方,特别在黄河流域的陕北、陇西等地区不断地进行着”。二十多年来,这些科学的论断,对中国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及其类型的划分,对了解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性质等方面均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前人对中国黄土高原晚更新世黄土沉积物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研究表明,磁化率椭球体最大轴(Kmax)偏角的方向能够指示黄土沉积时期的搬运动力方向,即古风向,并可以通过这种途径进行古季风的重建.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国黄土高原晚上新世-早更新世转折时期的风成沉积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进一步检验其在古风向重建方面的应用潜力.选择分别地处黄土高原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的灵台、渭南和保德3个剖面,对红粘土向黄土过渡时期4个不同地层单元古土壤层(S32)、黄土层(L33)、过渡层(TU)以及红粘土沉积(RC)的样品进行了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结果表明磁线理L值很小,而磁面理F较为发育,这与前人对晚更新世黄土沉积磁化率各向异性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4个不同地层单元的磁面理F、各向异性度P和形状因子T在3个剖面上均表现出随土壤发育程度增强而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后期的成壤作用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磁面理、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以及形状因子的大小.与前人对于晚更新世黄土沉积磁化率各向异性的研究结果不同的是3个剖面的S32,L33,TU以及RC的Kmax的偏角似乎并不能反映出当时的搬运动力方向,即古风向,而长期的压实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的后期土壤化作用是造成这一时期黄土和红粘土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最大轴偏角方向未能反映出当时搬运动力方向(古风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晋东南黄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晋东南榆社一带的各期黄土。这里是黄土自西而东分布的过渡地带,黄土的性状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晋东南的黄土分为早更新世老R红土、早至中更新世新R红土、中更新世上离石黄土、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和全新世黄土。古地磁年代学测试和剖面观察获得的各期黄土年龄为:老R红土形成于2.5-1.5MaB.P,新R红士形成于0.9—0.6MaB.P,离石黄土形成于0.6—0.1MaB.P。它们彼此之间都有不整合面相隔。自R红土开始出现,就意味着榆社古湖开始消失,气候环境向半干旱-半湿润方向发展。但比黄土高原略为湿润,夏季风的影响更强些。  相似文献   

14.
洛川黄土剖面土壤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地层中,含有多层古土壤。梭颇(Thorp. J.)早就注意到中国黄土中的古土壤。刘东生、朱显谟曾多次阐明了黄土中古土壤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并认为中更新世离石黄土中的古土壤多属褐色土类型。近年来,唐克丽对黄土中古土壤的类型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末次造貌期及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年杨怀仁提出造貌运动一词,笔者进而将较新地质时期内最终形成现代地貌的一次运动时期称为末次造貌运动期(简称本次造貌期)。据中国北方几个大盆地、大平原和黄土高原的造貌剖析,认为末次造貌期主要发生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其形式以缓慢的大面积的抬升(或下降)运动为主。在某些构造单元中,还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由于未次造貌期地质时期较新,与人类关系更为密切,故对其研究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区广泛分布中更新世红土。目前, 对其物质来源尚有争议。九江红土剖面的沉积时代已得到很好限定, 同时由于其沉积连续、地层出露较好, 是开展中更新世红土物质来源研究的理想剖面。通过对九江中更新世红土2件碎屑锆石样品的分析, 共获得177颗谐和锆石U-Pb年龄, 主要峰值集中在新元古代(816 Ma、801 Ma和991 Ma)、古元古代(2019 Ma、2022 Ma和2481 Ma)和新太古代(2502 Ma), 并具有不显著的中生代峰值(135 Ma)。将其与潜在远源和近源物源区的锆石U-Pb年龄组成进行对比, 结果发现中国北方戈壁、沙漠和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并不是九江中更新世红土的主要源区。庐山北麓早更新世发育的洪积扇为九江中更新世红土发育提供了充足物质。九江中更新世红土和九江晚更新世黄土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组成存在明显差别, 后者主要来自长江河漫滩的碎屑物质。不同的气候条件主导了九江地区红土和黄土的发育, 二者都受控于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产生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7.
周原黄土及其与文化层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昆叔 《第四纪研究》1995,15(2):174-181,T002
笔者等于1991年将黄土高原东南缘厚1—3m、基色调为红色的全新世黄土名为周原黄土,并划分为五层,分属全新世早、中、晚三期,与新石器以来的文化层有叠压和可比关系。其中,褐红色顶层埋藏土(约8000—2800aB.P.)含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夏、商、周的文化层;褐色顶层埋藏土(约2800—2000aB.P.)含春秋、战国和秦汉文化层。地质沉积地层与文化堆积地层联合研究,为地质学和考古学中的地层研究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嵩山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与文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在嵩山地区黄土层中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多半出产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可与深海氧同素第5阶段后期对比。这表明约70kaB.P.前末次间冰期嵩山旧石器文化发达,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华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末次间冰期后期的环境变化,对古人类和生物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Salawusu River. the Salawusu Formation regarded traditionallyas fluvio-lacustrine deposits actually includes a series of strata which mainly consist of eolian sandy depositsnamed as "Chengchuan Formation" by the authors. The eolian sand of the Chengchuan Formation and theMalan loess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Salawusu River are deposits of sand and loess faciesformed by wind ac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hengchuan Formation and theMalan Loess with the Salawusu Formation which is really of fluvio-lacustrine deposits is that the formertwo superpose the latter. This can be demonstrated by the difference of the extinct species proportion of thefaunas in different strata. In this area. the Salawusu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Late Pleistocene.while the Malan Loess and the Chengchuan Formation deposited during the late period of the Late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20.
山东庙岛群岛全新世黄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庙岛群岛横跨渤海海峡,在这些岛屿上发育了第四纪各个阶段的黄土地层。在该区的马兰黄土之上普遍发育了全新世黄土。两者间有一清楚的侵蚀面相隔。全新世早期以浅棕黄色的黄土为特征,粒度较粗,其堆积时间约在10000—8000aB.P.之间。黄土层底部有零星散布的海相砾石和海螺化石。全新世中期为黑垆土发育期,其时间从8000aB.P.持续到2500aB.P。黑垆土厚约1.5m。全新世晚期又以砂质黄土堆积为特征,厚约3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