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山东胶莱盆地——一个地洼盆地结构与金矿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胶莱盆地结构由前地槽及地槽、地台及地洼构造层组成 ,实为一地洼盆地。盆地所有金矿均为地洼活动的产物。在地洼活动初期 ,形成胶莱盆地并沉积下白垩统莱阳群一段含碳岩系矿源层 ;中期 ,地洼活动加强 ,盆地沉积大量粗碎屑岩 ,有机质成矿作用形成顺层展布的金矿体 ;晚期 ,地洼活动进一步发展 ,叠置在先期金矿带上的新聚矿体系形成 ,成矿热液除改造原有金矿床外还形成新的金矿床。最终定位形成胶莱盆地金矿全貌  相似文献   

2.
山东胶莱盆地位于胶东地区的胶北隆起区和胶南造山带之间,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叠置在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拼合带部位,它的周边被深断裂所围限和控制,因此属于一个断陷盆地。自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胶莱盆地经历了初始拉张、强烈拉张、稳定扩张和萎缩消亡的几个构造演化阶段。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生代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以及郯—庐断裂带的强烈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胶莱盆地在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对胶北隆起区的大规模金成矿作用中的控矿构造的时空演化、矿液上侵驱动转移、成矿热动力、成矿流体和金属来源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胶莱盆地为中生代残留盆地,受郯庐断裂带、牟—即断裂带活动的影响,盆地南部、东北部地震活动强烈,发育一系列与地震作用有关的地震事件沉积构造.利用大量的岩心、野外露头资料,在胶莱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莱阳组砂泥质沉积物中可识别出两大类地震事件沉积构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液化变形构造、拉伸变形构造、挤压变形构造)和硬岩层脆性变形...  相似文献   

4.
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的胶黄铁矿及其退火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中胶黄铁矿的退火过程从早到晚可分成三个阶段:原始晶化变胶体阶段、不等粒变晶生长阶段和颗粒界面调整阶段。不同阶段的矿石各具特征性的结构,反映了燕山期侵入活动对于先存胶黄铁矿的不同程度热效应。  相似文献   

5.
钻杆胶箍是减少钻杆、套管磨损的一项好经验,我队从57年下半年已全面推广使用.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摩擦性较大的岩层上钻进,钻杆的使用期限能延长3倍以上,同时也减少了钻杆的折断事故,因而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起了一定的作用.还由于胶箍在孔内也起到活动轴承和导正钻杆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孔斜.钻杆胶箍的加工和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6.
胶北地体晚侏罗世下地壳重熔的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大面积出露,其中残留有大量继承锆石,记录了多期热事件,为复杂的地壳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论文通过分析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中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探讨了胶北地体的地壳演化历史。结果显示胶北地体前寒武纪经历了~2.9Ga和~2.7Ga两期主要的地壳生长事件,~2.5Ga和2.2~1.8Ga两期地壳重熔改造事件,~2.5Ga和1.95~1.8Ga两期变质事件。~2.9Ga的岩浆作用形成于岛弧环境,~2.7Ga岩浆活动与下地壳基性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2.5Ga发生的岩浆和变质事件与地幔柱底侵作用有关,并有同时期的表壳岩组合-胶东岩群形成。~2.1Ga地壳处于拉张状态,伴有与裂谷活动有关的双峰式岩浆作用,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开始沉积,而后1.95~1.8Ga发生碰撞造山运动,胶北所有早前寒武纪岩石单元卷入此次事件,并发生变质作用。自此之后,直至二叠纪末,胶北处于岩浆活动的沉寂期,但于~1.7Ga和~1.0Ga发生沉积作用,形成芝罘群和蓬莱群。二叠纪末扬子板块向北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并于三叠纪与华北克拉通发生陆陆碰撞作用,致使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花岗岩发生超高压变质,形成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之后超高压变质岩发生折返。玲珑黑云母花岗岩复杂的继承锆石组成可能表征了前寒武纪岩石卷入陆-陆碰撞事件而发生再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7.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32,他引:5  
刘福来  刘平华  王舫  刘超辉  蔡佳 《岩石学报》2015,31(10):2816-2846
华北克拉通发育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包括:东部陆块内部的胶-辽-吉带(Jiao-Liao-Ji belt)、西部陆块内部的孔兹岩带(Khondalite belt)以及两个陆块之间的中部造山带(Trans-North China Orogen)。通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区域构造、变质地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进展。其中,胶-辽-吉带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它不仅接受了古元古代巨量的陆壳物质沉积,而且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经受了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胶-辽-吉造山/活动带的物质组成最为丰富,以大面积分布的巨量(火山)沉积岩系为特征,在中国境内包括吉南地区的集安群和老岭群、辽东南地区的南辽河和北辽河群、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向南西则有可能穿越郯庐断裂延伸至徐州-蚌埠一带的五河群,总体呈NE向展布,延伸规模长约1000km。从巨量沉积岩系的岩石组合和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荆山群与南辽河群、集安群可以对比,而粉子山群则与北辽河群、老岭群相当。然而,由于多期/多阶段强烈构造变形作用的影响,原来各群、组中地层的上下层位及接触关系已完全破坏,目前均已呈规模不一的构造岩片形式叠置在一起,彼此之间呈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接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造山/活动带内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和两侧古老陆块的变质基底,原岩形成时代为1.95~2.15Ga左右。以往研究表明,胶-辽-吉造山/活动带变质作用的强度十分不均匀,(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只局限于胶北的荆山群及相关岩石,而粉子山群以及辽东南的南、北辽河群和吉南的集安群、老岭群只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局部甚至只达到绿片岩相变质。粉子山群、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变质演化P-T-t轨迹具有顺时针型式,而荆山群、南辽河群和集安群的P-T-t轨迹则具有逆时针型式。本文最新研究发现,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并非只局限于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及其邻区,而是贯穿于整个辽东南地区的南辽河群和吉南地区的集安群,其变质演化P-T-t轨迹与胶北地区荆山群泥质麻粒岩以及基性麻粒岩一样,均具有典型近等温减压(ITD)顺时针型式,整个胶-辽-吉造山/活动带的麻粒岩相峰期变质时代为1.9~1.95Ga左右。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相学研究表明,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过程中,胶北的荆山群及相关岩石、辽东南的南辽河群以及吉南的集安群中的泥质麻粒岩均广泛发生了深熔作用,长英质脉体呈不规则细脉状、网脉状和透镜状分布于寄主岩石中,且与寄主岩石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深熔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区域性的深熔作用(或部分熔融)时代为1.84~1.86Ga之间,表明这期广泛的深熔事件应发生于胶-辽-吉造山/活动带整体构造折返的中-低压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有关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的空间展布、南北边界、延伸规律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一直存在着分歧和争议,最新研究表明,蚌埠-霍邱一带地表露头及其以西第四系覆盖区之下的花岗质岩石、基性麻粒岩和富Al片麻岩岩心,均记录了1.85~1.95Ga的麻粒岩相变质事件,暗示着胶-辽-吉造山/活动带更有可能穿越郯庐断裂,向鲁西南延伸至蚌埠-霍邱一带及其以西的第四系覆盖区之下的变质基底。而辽南地块和狼林地块大量1.85~1.95Ga变质热事件和1.8~1.9Ga、~2.1Ga两期岩浆事件的记录,则表明辽南地块和狼林地块(至少是一部分变质基底)曾卷入到胶-辽-吉古元古代构造演化事件之中。有关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目前有三种构造模式,包括:裂谷开启-闭合模式、弧(陆)-陆碰撞模式和先裂谷-后碰撞造山演化模式,然而,带内异常复杂的巨量火山-沉积岩系的物质组成、多期/多阶段的岩浆作用事件、多种变质作用类型和十分复杂的变质演化P-T-t轨迹样式、多期/多阶段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难以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构造演化模式来加以合理解释。由此可见,有关胶-辽-吉古元古代构造/活动带南侧边界需要进一步准确厘定,有关狼林地块和辽南地块的构造归属,特别是胶-辽-吉造山/活动带在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山东平度大庄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庄子金矿床是产出于胶莱盆地北缘的一个新类型金矿床,金矿受盆地边缘具有顺层产出特征的平缓断裂的严格控制。金矿化主要发育在断裂内的硅化大理岩质碎裂岩和角砾岩等张性构造岩石内,以其胶结物发育黄铁矿化、硅化为特点。控矿断裂具有与胶莱盆地“同生”的性质,其成生和金矿床的形成与郯庐断裂带在中生代燕山期间构造岩浆活动及胶莱盆地的发育演化密切相关,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具有明显的深源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鲁东胶西南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岩浆岩、变质作用的分析得出:太古宙岩浆活动强烈,地层呈表壳岩残存,构造运动以塑性变 为主;元古宙时岩浆活动微弱,地层分布广泛,构造运动以脆性变形为主。这质作用呈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相互转换,且皆与构造运动相关呈现不均一性,整个胶西南地区在历经2800,2500,1800Ma的三次陆壳固化后形成完整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0.
苏胶造山带多机制造山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胶造山带是多机制造山作用形成的复合造山带,它经历了中新元古代威尔逊旋回之后,于三叠纪发生了非威尔逊旋回的再造山作用。它主要是三叠纪再造山作用末期怕陆内对冲造山带。并且,苏胶造山带在威尔逊旋回和非威逊旋回之后,由于山根拆沉,山脉均出现大规模均衡1抬升、岩浆活动和上地壳的造盆成山作用。苏胶造山带的上述特征在中央山系及全球大陆造山带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的地质异常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陈振楼  许世远 《地球学报》2004,25(6):601-606
本文以我国最重要的大型金矿集中区之一——胶东矿集区为研究对象,对胶东矿集区的地质异常进行了全面研究,把该区地质异常分为三级,即宏观地质异常、中观地质异常和微观地质异常,并对各级异常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胶东矿集区金成矿的地质异常控制进行了研究,并对胶东矿集区地质异常致矿、地质异常控矿和地质异常示矿进行了深刻阐述。同时就胶东矿集区的地质异常准则进行了全面总结,地质异常准则包括:区域构造异常准则、区域岩性组合异常准则、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准则和区域物探异常准则。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中部地区中-新元古代黑色岩系发育,形成于渣尔泰白云鄂博裂陷槽内,命名为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目前,仅在白云鄂博群的黑色岩系中发现并勘查了一批原生金矿。矿石主要类型为细脉型和蚀变变质岩型。金矿受层位和构造破碎带控制,金平均品位低,可形成大型或超大型矿床。因此,内蒙古中部中-新元古代黑色岩系中金矿资源潜力大,找矿远景好。  相似文献   

13.
胶东和鲁西地区中生代成矿作用重大差异性的内在因素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胶东和鲁西地区被沂沭断裂带所分隔 ,在中侏罗世末期 ,由于郯庐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旋平移运动 ,二个地区最终拼合在一起。胶东和鲁西地区的金等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 ,但其成矿作用的规模、矿床类型和成矿机制均存在很大的差别。研究表明 ,鲁西地区长期处于华北板块内部 ,而胶东地区则是长期处于华北板块的边缘地带 ,它曾经历了前寒武纪强烈的地质作用、早古生代洋—陆俯冲与碰撞造山作用、晚古生代缓慢隆起、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的陆—陆俯冲与强烈挤压以及燕山晚期岩石圈减薄与大规模构造 岩浆活动的复杂的构造环境和地质演化过程。因此可以认为 ,除上述综合地质构造作用因素外 ,中生代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以及沂沭断裂带的强烈活动是直接导致早白垩世胶东地区产生突发性巨量成矿作用的重要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4.
史猛  康凤新  张杰  高松  于晓静 《地质学报》2021,95(5):1594-1605
中生代、新生代时期地壳剧烈运动将胶东半岛划分为胶北隆起、胶莱凹陷、胶南-威海隆起三大构造单元,其中隆起山地区广泛分布花岗岩、变质岩,凹陷盆地区主要分布砂岩沉积地层,胶北隆起区与威海隆起区相对于胶莱凹陷盆地区具有更高的大地热流值.为系统分析胶东半岛大地热流值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本文在分析胶东半岛构造-热发展史、地热地质背景、地温场分布、岩石热导率、钻孔岩性与测温数据、地热流体化学成分等基础上,发现胶东半岛地热资源均为断裂构造控制类型的中低温对流型,其热源主要为三元聚热:导热断裂带水热对流、大地热流传导、地下水运移传导-对流;构造分布、岩石热物性、地热热储分布、地下水活动等是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胶东半岛地温场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提出了适合该地区的隆起-凹陷分流聚热模式与概念模型,即隆起山地区岩性以导热率、渗透率相对较高的侵入岩、变质岩为主,凹陷盆地区岩性以导热率、渗透率相对较低的砂岩为主,低导热率、低渗透率的凹陷区底部更像是一个相对隔热、隔水的顶板,使得来自地壳深部的大地热流及携带热量的流体、气体等在上涌的过程中在凹陷区的底部发生折射与再分配,从而导致热流在隆起山地区的底部形成一个温度相对更高的聚热区,反映在地表即是隆起山地区相对凹陷盆地区具有更高的大地热流值,特别隆起山地区轴部位置为热流值最高的区域,高热流值区域分布形态呈NE、NNE向分布,基本与胶东半岛NE、NNE向的深大断裂走向一致,该模式的提出可以更好地为胶东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探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胶东地区绿岩型金矿地球化学成矿规律及其远景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鹿粗  李洪志 《现代地质》1997,11(2):191-196
通过对胶东地区绿岩中韧性剪切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胶东地区变质作用、韧性剪切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以及新华夏系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等在金矿的成矿作用上具有继承关系;绿岩型金矿的成矿作用和控矿规律具有特殊性,从而突破了胶东地区新华夏构造单一控矿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胶东地区绿岩型金矿进行了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胶东地区早前寒武变质地层和花岗岩的研究,提出胶东绿岩带在变质地层、同位素年龄、变质程度、韧性剪切带和矿产等方面存在的证据,与世界典型绿岩带相比,胶东绿岩带具有5个方面的显著特征:①胶东绿岩带下部层位未发现完整科马提岩地层;②胶东绿岩带变质程度较高,一般可达角闪岩相,少数达麻粒岩相;③胶东绿岩带分布面积不大;④胶东绿岩带形成时间在28.58~26亿a;⑤胶东绿岩带主要产出Au,Ag,Zn,Cu等矿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绞东滑坡为例,利用多期光学影像和Sentinel-1A降轨数据对绞东滑坡的崩滑时间和历史活动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绞东滑坡斜坡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其中两个已滑滑区(A区、C区)和一个潜在滑区(B区)。在此基础上,通过滑坡碎屑流和岩体势能之间的计算方程反演了已滑滑坡的体积规模和滑体平均厚度,并基于已滑滑坡对潜在滑区可能造成的灾情进行了预测,认为潜在滑区在全部滑坡的情况下存在堵江风险。文中研究认为,在遥感手段识别滑坡活动性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DEM等数据,通过计算滑坡碎屑流和岩体势能之间的关系,可进行实测数据难以获取区域的滑坡规模与滑体平均厚度估算,进而进行险情评估,为滑坡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论胶东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证据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胶东地区可划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胶北断块和胶南造山带。前者为华北板块组成部 分,后者为华北和扬子板块的碰撞拼合带。五莲-青岛-海阳-牟平深断裂构成上述两个构造单 元的边界。本文从地质(陆壳隆升、构造岩浆活动与断陷盆地形成)和地球物理(重、磁异常与地震 测深)两个方面论述了胶东地区中生代经历了两个不同构造演化时期:前期(T3-J2)陆壳隆升和后 期(J-K)陆壳拉伸。我们认为,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条件是与库拉-太平洋板块以不同边界类型 向欧亚大陆俯冲以及郯庐断裂以不同方式的强烈活动密切相关。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胶东地 区岩石圈减薄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胶东金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研究的总结与分析,依据热液矿床水相变控矿理论,探索胶东地区高密度聚集巨量金矿的原因。研究发现,两期次降压驱动成矿物质运动和临界水的(温度和压力都达到水临界值时的水,下同)特殊性质是两个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胶东巨量金聚集成矿的深大断裂-临界成矿机制,即"一饼加一刀"的成矿机制:老变质岩提供丰富的成矿物源是基础;早期大型点状降压形成酸性侵入杂岩体和各类岩脉等,其伴生的长时间、巨量临界水促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晚期大型线状断裂降压造成较短时间内成矿物质的沉淀,若断裂是张开的不连续空间则矿石以充填结构为主,若破碎带是连续空间时矿石则以蚀变交代结构为主。丰富的金源,两期次不同性质的降压,临界水的独特性质,是胶东巨量金矿聚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胶东地区是山东省金矿集中区,焦家成矿带为胶东地区7条金矿化带之一。赋存于该带的莱州市马塘金矿区-990 m标高以浅累计探明资源储量140 t。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成矿规律的探讨,指出了马塘金矿深部-990 m标高以深的找矿远景,为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