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贯彻把水利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的方针,并落实1981年全国水文总站主任会议所确定的调整时期的水文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水情工作水平,水利电力部于今年3月25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水情工作座谈会。各省、市、自治区水文总站主任、流域机构和部属有关的水库管理局、水电厂等单位的水情工作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中央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和新闻单位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代表共90人。会议总结交流了建国以来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经验,研究落实了今后水情工作的任务,讨论起草了《水文情报预报暂行规定》(初稿)。  相似文献   

2.
蔡阳  常志华 《水文》1994,(3):25-28,6
实时水情信息微机网络系统蔡阳,常志华,林钧岫(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一、引言原水利部水调中心担负着全国七大江河的雨情、水情信息的收集、处理、预报等重要任务,因此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且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水文情报系统是必要的。1985年原水调中心已研制了一...  相似文献   

3.
刘金平 《水文》2005,25(3):42-45,55
即将颁布实施的《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是我国水情工作的一项重大革新。阐述了编制《水情信息编码标准》的背景、基本原则和与《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的本质变化;描述了水文要素标识符的构成原则、水情信息编码的分类及其可编列的内容;介绍了《水情信息编码标准》中A、B、C等3种基本编码格式及其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水利电力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承担中央一级的防汛水文情报预报任务,每天要处理全国拍来的成千上万份水情、雨量电报。过去是人工译电,工作量很大,当几个流域同时发生洪水,常因译电工作跟不上而影响防汛对水情、雨情的掌握。目前采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接收、处理水情电报,译电效率和准确度都大为提高。早在1976年,原水利电力部水利调度研究所已开始研制计算机软件系统及其部分专用设备。后来,水文水利调度中心在上述基础上,根据防汛工作的需要,对软件系统作了部分修改,并增添了一些外围设备,接通了通讯线路,于1981年正式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5.
水利部水文局通过水利部网站和中国水文信息网开展的2002年水文行业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结束,评选结果如下(以得票顺序排列):1.《全国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全国地下水监测规划》等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2.朱基总理视察黄委花园口和黑龙江哈尔滨水文站,对水文测报技术水平给予高度评价。3.全国水文水资源信息上网公开发布,内容包括全国水情信息、省界断面水质监测信息、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动态信息、全国日雨量分布信息等。4.2002年7月15日,水利部颁布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水文基础设…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执行水利电力部所頒发的新的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提高拍报质量,湖北襄阳水文分站先后举办了两期水情工作人員培訓班。第一期以培訓水庫水情工作人員为主,共培訓大中型水庫人員25人。第二期以培訓水文測站人員为主,共培訓各級水文測站人員42人。 这次培訓水情工作人員,首先是从总結最近几年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水文》1963,(1)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文情报、預报工作的质量、并使水情工作的制度統一起来,水利电力部在一九六一年指定长办科学院負責編写这一規范,并指定黄委、吉林、四川、广东及水文局派人参加具体工作。到一九六二年四月,第一稿完成,来北京汇报,并由水利电力部邀請黄河水利委員会,吉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等省水利电力厅,华东水利学院以及水利水电建設总局、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文所等单  相似文献   

8.
曹文京  郭延杰 《地下水》2009,31(1):148-150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农业的命脉,同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保证。针对新形势下聊城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实际,通过分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提出建设行之有效的农村水利规划保障体系、建设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等五个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记者王艺静报道近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规划纲要》包括20篇共80章,涵盖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国企改革、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为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绘就了蓝图。《规划纲要》明确,要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横贯东西、纵贯  相似文献   

10.
水利电力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于1983年3月15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水情工作座谈会。会议主要议程是交流1982年“全国水情工作座谈会”后水情工作开展情况和经验,汇报了报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在思想上、物质上、技术上做好防御特大洪水的准备,在任何情况下,能“测得到、报得出”,确保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安全渡汛。  相似文献   

11.
各地零讯     
《水文》1957,(3)
廣东省水利廰水文总站为了提高水情预报的理論技術,并使水文测站廣大同志能熟悉掌握水情预报工作,今年二月間于每个分站抽调了二名技干(廣西省水文总站亦派來技干4名参加)组成了水情研習班,在总站研究和学習一个月,已于3月6日结束。参加研習的同志对这門新的科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继续加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五横四纵四出境"综合运输大通道;积极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依托相邻重点城市、特色优势资源、重要边境口岸与对外贸易通道等,培育发展一批特色小城镇。本刊梳理了《规划》提出的铁路、公路、机场等6类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百座特色小城镇,以期为行业企业抓住发展机遇、挖掘潜在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魏新平  蒋蓉  刘晋  李夏 《水文》2015,35(1):77-81
近年来,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水文站网布局和功能逐步完善,水文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水文测报和信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作对水文不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作对水文的要求,阐述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分析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受水利部委托,水文司于1989年8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由水文水利调度中心研制的《PDP和VAX系列机实时水情信息接收处理系统》鉴定会。出席鉴定会的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们认为:该系统在国内实时水情信息接收处理方面属首创,  相似文献   

15.
1977年9月18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这是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莫大关怀,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体科技工作者,无不振奋,欢欣鼓午。《通知》中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能不能尽快地把科学技术搞上去,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大问题。我们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迅速行动起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阶级斗争、生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主要成就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家志  乐嘉祥 《水文》1999,(5):20-23,26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取得了成就,在水情信息采集和传输方面,全国已有水文报汛站8000余处,在25处重点防洪河段和150座大型水库上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共计有遥测站近2000个,已有22个省(市,区)和7个流域管理机构的水情部门通过计算机广域网互传水情信息。在水文预报技术方面,开发研制了适合中国特色的许多水文模型。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水利信息中心初步建立了水雨情信息服务系统,包  相似文献   

17.
水利部水调中心于1992年3月24~28日在无锡市召开了全国水情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文部门,水利部所属流域机构的水文局(处)和能源部调通局,国家防办,水利部水文司、财务司、计划司、水利报社等39个单位的82名代表。会上,水利部副部长王守强作了书面发言,水利部水调中心主任卢九渊作了题为“振奋精神,为加快水文情报预报现代化建设而努力”的工作报告,回顾  相似文献   

18.
秦涛 《水文》2005,25(4):51-52,47
介绍了基于《水情信息编码标准》的上海水情报汛系统及其主要软件。该系统功能强、操作简单、收发及时,经过一个汛期的考验,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9.
由水利部水文水利调度中心负责研制的《PDP和VAX系列机实时水情信息接收处理系统》自1985年5月正式投产运行以来,已推广应用到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流域机构的水文防汛部门和电力调度部门。在该系统中有通用的水情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的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因此,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是我国未来重要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