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白光祖  章茵  刘澜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4,88(8):1616-162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美国、英国和日本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3年发表的论文为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及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3家地质调查机构的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白光祖  刘澜  吴秀平  章茵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5,89(12):2433-244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芬兰5国的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4年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和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5个机构的工作内容、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和英国地质调查局近30年业务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调查业务的开展将为国家制定合理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政策、管控和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以及保护国家乃至全球环境提供必要的地学信息,因此,对国外典型地质调查机构的主要业务布局及其演化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地质调查相关工作的部署提供重要借鉴。基于GeoRef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和专题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论文量、学科综合度、重点学科演化及识别、研究热点情况及国际合作等5个维度对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和英国地质调查局在1985—2014年期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了近30年其业务结构演化的特征,并对我国地质调查机构的业务布局提出业务工作重点应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研究方向应坚持研究与应用并重、研究体系应保持较高学科持续度、业务发展应积极深化国际合作交流等建议。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杨丽娟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30-67040030
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始于民国。1913年地质调查所正式成立,直至1950年裁撤,30余年间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的大本营。1916年初,地质调查所重新改组为地质调查局,并在行政上直接隶属农商部。同年夏天,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后入地质调查局工作,成为地质调查局主要成员。1916年底,地质调查局被裁撤,又恢复地质调查所,但此后工作形式与机构管理均与调查局时期无太大变化。地质调查局因存在时间较短,加之史料不多,以往著述着墨不多。本文以《农商公报》、《政府公报》及地质调查局相关原始材料为基础,考察地质调查局成立始末、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及早期进行的地质调查工作。认为地质调查局的成立是中国地质学者建立独立地质调查专门机构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杨丽娟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192-67041197
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始于民国。1913年地质调查所正式成立,直至1950年裁撤,30余年间一直是中国地质学家的大本营。1916年初,地质调查所重新改组为地质调查局,并在行政上直接隶属农商部。同年夏天,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后入地质调查局工作,成为地质调查局主要成员。1916年底,地质调查局被裁撤,又恢复地质调查所,但此后工作形式与机构管理均与调查局时期无太大变化。地质调查局因存在时间较短,加之史料不多,以往著述着墨不多。本文以《农商公报》、《政府公报》及地质调查局相关原始材料为基础,考察地质调查局成立始末、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及早期进行的地质调查工作。认为地质调查局的成立是中国地质学者建立独立地质调查专门机构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SCI、CSCD和GDS 3个数据库1999—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项目资助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分析源,从论文产出、论文机构分布、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期望从一个侧面来反映15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影响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7.
6月26日,以张洪涛副局长为组长的局调研组一行五人来方法所就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研究解决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地质调查工作由联邦政府、省政府和企业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共同完成.联邦政府所属的地质调查局及各省政府的地质调查机构是加拿大地质调查的主力,企业仅因其自身商业利益才与地调机构合作共同完成地质调查任务.从资金渠道上来说,地质调查的工作经费是多渠道的,可以来自联邦政府、省政府、大学和企业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2001,28(2):48-48,F003
基础地质调查完成青藏高原及内蒙古东部中比例尺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05万km2东部地区修测110万km2;重点地区1∶5万调查6万km2;初步实现国家地学基础系列图件的更新;全面完成全国省市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初步完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东南沿海和环渤海经济区及北方荒漠化地区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为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基础资料。完成1∶100万区域重力100万km2、1∶20万区域重力50万km2、1∶20万区域化探80万km2、航空遥感25万km2及航空物探60万测线…  相似文献   

10.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4-2022092004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三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三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机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研产出的视角,以WoS论文为数据基础,应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地球化学领域的论文产出及引用进行分析,统计数据包括固体地球科学(尤其是地球化学领域)论文的产出、被引用、关键词与期刊分布、主要机构及高被引学者、基金资助、国际合作等不同维度,旨在比较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与产出概貌。本文研究显示,中国固体地球科学及地球化学领域的论文产出数量和学术影响力指标在2000年以来均呈快速上升的态势,论文产出数量、引用份额、高被引论文产出等均位于世界第1,基金资助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效显著,国际合作较为活跃且呈持续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2.
在这日丽风清的六月,伴着馥郁芬芳的花香,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迎来了50周年的大喜日子。在这50年间,我单位承担各类地调和科研项目近500项,取得省部级奖项78项,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发表专著26部,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中心从前寒武纪与第四纪这“一老一新”研究起步,逐步发展为目前在华北地区基础、矿产、水环、物化探及国外勘杏等各个领域具备领先地质调查能力的大区地调中心。中心拥有国土资源部华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具备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4个国家甲级资质。  相似文献   

13.
《地质通报》2007,26(11):F0004-F0004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地址:北京399号信箱邮编:100044国外发行代号:M3684)《地质通报》是中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  相似文献   

14.
英国地质调查局在2000年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的战略计划,经过5年的具体实施之后,再次筹划未来,于2005年6月发布了新的战略计划———《英国地质调查局战略科学计划(2005~2010年)》。该项战略计划由英国“国家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出资,确保英国地质调查局实施基础性的、公益性的地质调查任务,实现战略环境知识和数据的获取、分析和传输。新战略科学计划包括八个科学主题和五个“交叉问题”(cross-cutting issues)。八大科学主题是:(1)英国大陆的3维地学框架;(2)地质-环境信息;(3)海岸、大陆架和大陆边缘的3维表征;(4)可持续…  相似文献   

15.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3,69(1):316-338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3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3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中国地质调查局2010—2014年被SCI-E、SSCI、CPCI-S数据库收录的研究型论文的产出、研究领域、研究热点、机构合作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  相似文献   

17.
王尧  杨建锋  张翠光 《地质通报》2016,35(11):1918-1925
欧盟是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环境地质科学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先进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在论述欧盟环境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从填图、监测、机理研究3个方面分析了欧盟地区环境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现状,概括总结了其在环境地质领域的科学发展战略重点,梳理出各成员国地质调查机构从传统地质调查工作向服务生态管理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转变的发展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环境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启示:加强地质环境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加强统一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地球关键带三维地质调查与监测;加强地质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郭静芸  关静 《工程地质学报》2018,26(5):1397-1407
近年来全球地质工程学科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定量化地分析地质工程领域的科研产出和发展趋势,为中国未来地质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核心合集,在2018年5月7日检索近10 a来(2008~2017)有关地质工程的期刊研究论文,并采用VOSviewer软件对获取的27 025篇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10 a间期刊论文数量迅速增长,中国是地质工程研究最活跃的国家,且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相对更多。(2)标题和摘要中的高频术语显示近10 a来地质工程总体的研究范围保持不变,且在逐步拓宽研究领域。(3)地质工程研究发文量前10的机构中,来自中国的研究机构有5个,且与全球其他机构合作最多。在13位高发文作者中,一共有7位研究者来自中国。中国的Ng C W W和加拿大的Rowe R K发文量位居第一,但是中国科研机构和中国研究者的h-index相对较低。(4)期刊Engineering Geology的总发文量最多,为1860篇;截止统计日期,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影响因子为2.905。本文首次采用文献计量手段分析地质工程的研究进展以及科学交流情况,以期为中国未来地质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矿产资源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均处于初始阶段,许多矿床未得到详细勘查.近年来,老挝政府为加速国家经济建设步伐,大力加强地质工作,并积极吸引外资,进行合作勘查,先后有十几个国家的地质勘查机构赴老挝工作,推进了老挝的地质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世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地质调查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地质调查的驱动机制、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技术手段、服务意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趋势为:需求驱动——地质调查工作的驱动机制由传统的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领域拓宽——地质调查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以寻找、发现矿产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型转变为兼顾资源与环境保护、灾害减轻的资源与环境并重的社会型;技术先导——地质调查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质调查传统的“老三件”正逐渐被“新三件”所替代;服务优先——地质调查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