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幔柱构造理论研究若干问题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地幔柱构造理论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和最新进展,许多证据显示,地幔柱是严自于核幔边界附近的D″层发生热扰动并产生地幔柱的热动力源于外地核的不均匀加热作用;一个新启动的地幔柱在穿过整个地幔的缓慢上升过程会形成巨大球状顶冠和狭窄尾柱;地幔柱巨大球状顶冠会导致地壳发生上隆、区域变质作用、地壳深熔作用、构造变形作用和大规模火山作用,形成大陆或大洋溢流玄武岩;地幔柱狭窄尾柱的长期活动会在上覆运动板块上  相似文献   

2.
地幔柱构造、大火成岩省及其地质效应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61  
徐义刚 《地学前缘》2002,9(4):341-353
地幔柱是源于核幔边界或上下地幔边界的热异常物质 ,其隐含的巨大能量导致地幔的大规模熔融和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不同时代的科马提岩和苦橄岩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地幔柱源区经历了由太古宙时的亏损源区向现代OIB型源区演化的历程 ,可能与壳幔再循环强度的不断增加有关。地幔柱活动和大火成岩事件与大陆裂解 ,全球气候变迁 ,生物灭绝事件 ,磁极倒转和一些大型矿产资源的形成均有密切的联系。文中还介绍了中国开展地幔柱和大火成岩省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贵州矿产与峨眉地幔柱演化阶段的成因联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贵州地质》2010,27(1):5-12
贵州境内与峨眉地幔柱不同演化阶段有关的矿产初步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峨眉地幔柱演化的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因地壳隆升于遵义断拱内形成的石炭纪沉积型铝土矿;第二类是在峨眉地幔柱演化的喷发—消退阶段,与玄武岩有直接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型锰、铁锰、含锰菱铁矿,玄武岩铜矿及火山—沉积型硫铁矿等;第三类可能主要于峨眉地幔柱喷发—消退阶段,因壳幔相互作用,地幔热流上升诱发地壳的重熔以及各种地质响应而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还有一些是在喷发-消退阶段后期,与残留在地壳底部的固化地幔柱"活化"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张瑞生  路凤香  郑建平  储玲林 《世界地质》2003,22(3):237-245,25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正在探索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动力学体系及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热、物质运动机制。通过对地核、核幔边界、过渡带、岩石圈—软流圈地幔、地幔柱理论、壳幔边界和地壳内热、物质的交换和圈层流变运动方式等进行分析,讨论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存在的热与物质的交换机制以及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和岩浆部分熔融作用等壳幔相互作用过程。认为壳幔作用过程表现为一种阶段式、递进式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演化过程。壳幔相互作用不仅是大陆动力学演化的主要机制,而且与深部地幔的交代及上地壳变形、造山带、盆地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耦合过程。基于壳幔热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对上地幔及更深层次的地质作用过程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5.
试论地幔柱构造与川滇西部古特提斯的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全地幔对流(MOMO模式)提出的地幔柱构造理论将人们对地球深部的认识延伸到核幔边界.它和主要揭示地球表层构造的板块构造理论一起,为认识地球深部过程和大陆裂解等提供了新思路.在早古生代时期川滇西部古特提斯域几个大陆地块从位于赤道附近的冈瓦纳联合古大陆上裂解后又拼合到一起.该地区广泛分布的地幔柱活动产物和引起的浅表地质响应与特提斯的演化有很好的时空耦合关系,证明其间可能存在一个特提斯超级地幔柱,它可能是导致特提斯演化的原动力.根据古地磁资料和地幔柱活动的火成岩记录,认为特提斯超级地幔柱开始活动于晚志留世,结束于晚二叠世,历时约170 Ma.其幕式活动造成了3个陆块先后裂解脱离扬子地块,形成3个特提斯大洋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相似文献   

6.
峨眉地幔柱动力学数值模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建康  王登红 《地球学报》2004,25(5):509-514
在地幔柱的研究中 ,计算机数值模拟是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地幔柱动力学定量模型主要由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组成 ,经计算模拟最终得到了温度场时空变化曲线。模拟结果表明 :①峨眉地幔柱上升到地壳大约需要 10 0× 10 6a,而后在短期内喷发 ;②地幔柱演化过程中上升阶段和壳幔相互作用阶段所消耗的时间最长 ;③证明了地幔柱的脉动性 ,地幔柱的物质和能量是以脉动的形式向上传输的 ,同时也提供了板块运移的动力 ;④物质的粘度对于地幔柱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⑤地幔柱对地壳的重熔作用持续时间很长 ,这为大规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时间条件。  相似文献   

7.
俯冲物质深地幔循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壳运动,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不同深度不同规模的地震活动,规模宏大的山脉和高原的形成,以及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大陆漂移运动,都被认为与板块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但这些运动的动力源究竟来自何方?如何去发现和证明它们的存在以及从理论上去认识和解释,是当今地球科学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近些年,人们通过各种方法,试图从更深部寻找板块作用动力学的证据。首先是地震层析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获得了许多区域性和全球的高分辨率3-D地震地幔波速结构,使得我们得以认识地球深部的结构,探讨地幔的物质组成,流体的作用和动力学过程。证据显示,板块俯冲不仅可以到达地幔过渡带深度,而且可达到下地幔底部,堆积在核幔边界的上部,成为核幔边界产生的地幔柱的重要物质组成。其次是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岩石学研究,模拟了一系列地球深部的高温高压矿物组合,被认为可能代表了地幔过渡带和下地幔的矿物组合,甚至核幔边界的含水矿物组合。另一方面,计算机模拟实验揭示了冷的大洋岩石圈发生深俯冲是可行的。尤为重要的是,许多来自地幔过渡带甚至下地幔深度的高压矿物已经在自然界陆续被发现,证明其中一些矿物是源自深俯冲的洋壳物质,记录了俯冲洋壳再循环的历史,如产在巴西、南非和加拿大等金伯利岩中的超深金刚石矿物包裹体。此外,洋岛玄武岩和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研究,也找到了早期俯冲下去的壳源岩石的同位素证据。近些年发现的蛇绿岩型金刚石是另一实证,其金刚石碳同位素和包裹体研究表明它们源自早期俯冲下去的壳源物质,被认为是研究俯冲物质深部再循环的一个新窗口。这些俯冲再循环的物质,被认为是通过地幔柱的活动从深部带至浅表。本文综述了地球深部物质循环的研究现状,强调了该研究的重要性,并认为俯冲物质深部循环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地幔柱理论研究的一系列进展,诸如地幔柱特征、动力学模式及其地质意义。在重力分异过程中,随着地球质量不断向地心集中,地球自转动能也不断向地核集中,从而产生圈层分化和差异旋转。地核相对地壳、地幔高速旋转,具有巨大动能,旋转阻力不断将其转化为热能,在核幔边界聚积起来,为液核对流和热幔柱提供足够的能量。核幔边界是产生热幔柱的位置。阐明了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地幔柱理论涉及地幔深部物质垂直运动的机制,对了解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幔柱假说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地幔柱理论研究的一系列进展,诸如地幔柱特征、动力学模式及其地质意义.在重力分异过程中,随着地球质量不断向地心集中,地球自转动能也不断向地核集中,从而产生圈层分化和差异旋转.地核相对地壳、地幔高速旋转,具有巨大动能,旋转阻力不断将其转化为热能,在核幔边界聚积起来,为液核对流和热幔柱提供足够的能量.核幔边界是产生热幔柱的位置.阐明了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地幔柱理论涉及地幔深部物质垂直运动的机制,对了解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幔柱的识别和演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幔柱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人类认识地球深部动力学机制的重要手段,其诞生-演化与LIPs形成、超大陆裂解以及生物大灭绝事件密切相关。近几十年来,对地幔柱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动态地幔柱模式(t ime-dependent)的提出将这一研究热点推向了新的台阶。综合了近些年在地幔柱识别和演化方面的研究资料对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地幔柱的时空尺度及其与热点、溢流玄武岩、地壳抬升间的联系;地幔柱的热和物质起源;地幔柱上升和演化的动力学基础。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包括:地幔柱是主动还是被动上涌?地幔柱起源于上-下地幔还是核-幔边界?OIB是否代表原始地幔柱的熔融岩浆?无疑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将拓宽人类对核幔耦合、地幔对流及浅部物质-能量响应等动力学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地幔柱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简要回顾地幔柱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科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识别古老地幔柱的地质一环境一地球化学综合判别原则,提出了存在地幔柱的第3种类型,而埃达克岩很可能是第3类地幔柱的典型产物之一,指出了地幔柱对于成矿作用影响的双重性,也指出了地幔柱研究将对成矿学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及其对于地质找矿的意义。中国西南部地区以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为标志的峨眉地幔柱最终喷发于海陆过渡相环境,具有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幔柱类似的成矿条件和含矿性,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很难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来解释,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相当于几个不同时期发育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与中生代东亚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世界上存在两类大火成岩省,一类以镁铁质岩为主(M-LIP);另一类以长英质岩为主(F-LIP).中国也存在上述两类大火成岩省,二叠纪的峨眉山玄武岩属于前者,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属于后者.二者可能均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不同在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上升停滞在岩石圈底部,在那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玄武岩喷发;而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地幔柱可抵达下地壳底部直接烘烤和加热下地壳,形成长英质成分的岩浆岩.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升有关,本文却认为它可能与来自下地幔的地幔柱有关.大火成岩省矿产丰富,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铜、镍、铬、铂、钯等,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金、铜、钨、锡、钼、铋、锑、铀等.  相似文献   

13.
峨眉山地幔柱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高振敏  张乾  陶琰  罗泰义 《矿物学报》2004,24(2):99-104
概述了峨眉山地幔柱成矿作用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点,对主要成矿类型包括地幔柱活动直接形成的岩浆矿床和地壳响应形成的间接矿床作了全面的分析介绍,初步勾画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成矿作用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4.
板块俯冲起始与大陆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主要来自两个地质过程:地幔柱活动和板块俯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板块俯冲起始于30多亿年前。在板块俯冲起始之前,基性的初始地壳物质受热重熔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方式,其中,地幔柱活动是关键。地幔柱不仅向地壳输送玄武质岩浆,同时导致已有玄武质岩石和沉积岩通过部分熔融向中酸性岩石转化。当原始岩石圈强度足够大时,地幔柱会导致岩石圈倾斜、破裂,产生下滑力,诱发板块俯冲。板块俯冲引发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的岩浆岩,如岛弧安山岩、弧后盆玄武岩等。这些岩浆岩通过喷发、侵位,再经由块体拼贴、增生等过程加入到大陆地壳,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途径。同时,板内岩浆活动乃至地幔柱活动等也与板块俯冲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俯冲再循环物质促进地幔柱发育,也为大陆地壳的生长提供物源和热能。与此同时,大陆地壳不断风化剥蚀,其中一部分沉积物随俯冲板块再循环到地幔,而板块俯冲过程也通过俯冲剥蚀等过程,将仰冲盘岩石圈物质刮削带入地幔。这些是大陆地壳消减的主要途径。目前大陆地壳增生和消减基本处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Plate subduction and mantle plumes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l transport processes of the silicate Earth. Currently, a debate exists over whether the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is recycled back to the Earth's surface through mantle plumes, and can explain their derivation and major characteristics. It is also puzzling as to why plume heads have huge melting capacities and differ dramatically from plume tails both in siz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We present data showing that both ocean island basalt and mid-ocean ridge basalt have identical supra-primitive mantle mean Nb/U values of ~46.7,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primitive mantle value. From a mass balance calculation based on Nb/U?we have determined that nearly the whole mantle has evolved by plate subduction-induced crustal recycling during form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This mixing back of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however, is not straightforward, because it generally would be denser than the surrounding mantle, both in solid and liquid states. A mineral segregation model is proposed here to reconcile different lines of observation. First of all, subducted oceanic crustal sections are denser than the surrounding mantle, such that they can stay in the lower mantle, for billions of years as implied by isotopic data. Parts of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may eventually lose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ir heavy minerals, magnesian-silicate-perovskite and calcium-silicate-perovskite, through density segregation in ultra-low-velocity zones as well as in very-low-velocity provinces at the core-mantle boundary due to low viscosity. The remaining minerals would thus become lighter than the surrounding mantle, and could rise, trapping mantle materials, and forming mantle plumes. Mineral segregation progressively increases the SiO2 content of the ascending oceanic crust, which enhances flux melting, and results in giant Si-enriched plume heads followed by dramatically abridged plume tails. Therefore, ancient mineral-segregated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is likely to be a major trigger and driving force for the formation of mantle plumes.  相似文献   

16.
峨眉地幔柱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卢记仁 《地球学报》1996,17(4):424-438
峨眉地幔柱起源于赤道附近,头部直径约800km。它的动力学特征主要反映在四大地质事件上:1.基性岩浆活动,地幔柱头部减压熔融引起大规模玄武岩浆喷发和大量基性-超基性岩体侵入。峨眉山玄武岩分布面积约50万km2,主喷发期在早、晚二叠世之间,活动时限海西晚期-印支期;2.酸性岩浆活动,地幔柱对深部地壳的热改造引起大规模酸性岩浆喷发并形成300km长的花岗岩带,酸性火山喷发产物除流纹岩外,酸性火山灰沉积遍及整个华南地区;3.古地热场与改造成矿作用,在地幔柱作用下,上扬子及其外围地区曾经存在一个古地热场,地热异常从海西晚期持续到燕山期,长时期的地热异常驱动热水循环,引起大规模改造成矿作用,形成分布广泛的层控金属矿床;4.地壳升降与裂陷,华南海西-印支期的地壳运动与地幔柱有密切关系,当它到达岩石圈底部之后,上覆岩石圈受热软化,伸展变薄,地壳沉降引起栖霞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以及茅口期的强烈拉张与裂陷,地幔柱活动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都有重要影响,它可能造成大规模生物绝灭。  相似文献   

17.
地慢柱与热点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登红 《地球学报》1996,17(4):393-400
地幔往与热点是当今地质学前沿课题之一,但研究程度较低,国内更是刚刚起步。本文从时空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地幔柱一热点的成矿作用。地幔柱与热点既可见于板块内部,也可见于洋中脊和造山带等板块边界,既可见于现代更可见于古代,因此它可能影响到地表各处以及地史上各阶段的成矿作用.而且在其自身演化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类型的矿化特征。已知的矿床类型包括锡、铜、铅锌、铀、稀土及宝石等。我国华南东钨西锡、东老西新的成矿规律、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白云鄂博稀土矿以及阿尔泰与碱性岩有关的锡多金属成矿系列等,都可能与地幔柱-热点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地幔柱大辩论及如何验证地幔柱假说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前关于地幔柱存在与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学说的三个假设上:(1)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缓慢上升的细长柱状热物质流;(2)热点下具有异常高温地幔;(3)地幔柱是相对静止的。这三个方面的验证需要今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学和古地磁等学科的综合运用和进一步的工作。文中认为,地幔柱学说依然能合理地解释地球上一级地质现象,反对地幔柱的学者过分强调了一些小尺度的与地幔柱理论不符的细节,而小尺度地壳特征显然还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鉴别老地幔柱:(1)大规模火山作用前的地壳抬升;(2)放射状岩墙群;(3)火山作用的物理特征;(4)火山链的年代学变化;(5)地幔柱产出岩浆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满足其中的3到4个指标,因此地幔柱是形成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亚洲3个大火成岩省(峨眉山、西伯利亚、德干)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260 Ma)、西伯利亚(~250 Ma)和德干(~66 Ma)大陆溢流玄武岩是世界上3个重要的大火成岩省.大火成岩省至少具有4个通常被用于识别古地幔柱的标志:(1)先于岩浆作用的地表隆升;(2)与大陆裂谷化和裂解事件相伴;(3)与生物灭绝事件联系密切;(4)地幔柱源玄武岩的化学特征.虽然这3个大火成岩省都是来源于原始地幔柱,但是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有本质上的差异,反映其地幔柱曾与不同的上地幔库相互作用.(1)峨眉山和西伯利亚大陆溢流玄武岩的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受了与地球化学上和古老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相同的上地幔库(EM1型幔源)的相互作用;(2)而德干大火成岩省没有受到地壳(或岩石圈)混染的原生玄武岩则显示地幔柱和EM2之间的Sr-Nd同位素变化.这种差异有可能制约了3个大火成岩省的成矿潜力.峨眉山和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含有世界级岩浆矿床,而德干大火成岩省则不含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