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公元712—770年)的诗中,有15首记载了公元768和769年唐代荆湘地区连续2年冬季出现的寒冷气候。公元768和769年冬季,洞庭湖及以南的潭州(今湖南长沙)地区出现降雪,公元769年早春甚至出现洞庭湖局部结冰的现象。杜诗记载的冷冬及洞庭湖结冰事件,在其他史料中未曾发现,是对史料中唐代洞庭湖地区寒冷和结冰记录的补充。公元768和769年气候寒冷事件发生在8世纪中叶以后,是公元750年之后唐代气候变冷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2.
公元1328~1330年寒冷事件的历史记录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人刘岳申记载了公元1328、1329、1330年连续三年间,江西先后遭遇了大雪、江河结冰与夏季低温等百年罕见的寒冷气候。公元1328~1329年降雪的南界至少已达南岭;公元1329年冰冻的南界至少已达北纬27度左右的吉水县,而江西南部地区公元1330年夏季气温与我国北方坝上地区相当。此降温幅度已与17~19世纪明清小冰期中的极端寒冷年份相近,在过去2000年中亦属于并不多见的极端寒冷年份。  相似文献   

3.
西藏洞错硼砂芒硝层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藏北高原腹地盐湖——洞错的Ⅰ级阶地湖相化学沉积,首次发现硼砂及赋存5层纯芒硝层的完整沉积剖面,依据韵律层的沉积特征研究和~(14)C测年,针对剖面中出现的冷相盐类矿物——芒硝,应用比较盐湖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出洞错在全新世早、中期经历了潮湿温暖期(>8470 a BP,可能至10500 a BP±)→寒冷干旱期(8470~8170 a BP)→潮湿温暖期(8170~7590 a BP)→气候频繁波动期(7590~7400 a BP,寒冷大背景下三干三湿的气候演替)→寒冷干旱期(7400~6940 a BP)→潮湿温和期(6940~6620 a BP)→寒冷干旱期(6620~6410a BP)→温暖湿润期(6410 a BP以后)的演变序列。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地区过去2000年来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保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2):285-291
依据冰芯、树轮、沉积物分析和冰川波动等各单点古气候代用资料,以及重建的综合温度变化曲线,分析了近 2000年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的整体性和区域性特征。全青藏高原综合温度曲线显示中世纪暖期(1150-1400年)、小冰期(1400-1900年)以及公元 3~5世纪冷期的存在。青藏高原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 9~11世纪,青藏高原东北部以温暖为特征,而青藏高原南部和西部表现为寒冷。青藏高原南部和西部分别于1150-1400年(此时段在高原东北部表现为弱暖期)和1250-1500年经历了气候变暖。与中国东部文献记录的最新综合研究结果比较,高原东北部与中国东部的温度变化最为一致。而且,许多重大气候事件,如1100-1150年、1500-1550年、1650-1700年和1800-1850年的冷事件在高原和中国东部同时出现,而后 3次冷期与小冰期期间中国西部发生的冰川前进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西藏洞错全新世早中期盐湖沉积的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调查藏北高原腹地盐湖———洞错的Ⅰ阶地湖相化学沉积 ,发现硼砂及赋存 5层纯芒硝的完整沉积剖面。依据DZ0 1剖面的磁化率特征 ,结合韵律层的沉积学、盐类矿物学和14 C年代学 ,盐湖沉积物磁化率等恢复重建盐湖环境的替代性指标。指出洞错在全新世早、中期经历了潮湿温暖期(8470aBP ,可能至 10 5 0 0aBP± )→寒冷干旱期 (8470~ 8170aBP)→潮湿温暖期 (8170~ 75 90aBP)→气候频繁波动期 (75 90~ 740 0aBP ,寒冷大背景下三干三湿的气候演替 )→寒冷干旱期 (740 0~6 940aBP)→潮湿温和期 (6 940~ 6 6 2 0aBP)→寒冷干旱期 (6 6 2 0~ 6 410aBP)→温暖湿润时期(6 410aBP以后 ,可能至 330 0aBP)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CESM1.1(公共地球系统模式)模式过去千年集合试验结果,对模拟的过去千年中国东部持续性严重干旱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模式模拟出过去千年中国东部发生了7次持续性严重干旱事件,分别为883~910年、951~977年、1253~1305年、1327~1346年、1471~1488年、1587~1610年和1688~1699年干旱事件,其中仅1471~1488年干旱事件与中国东部旱涝指数对应较好,表明模式对中国东部干旱事件的模拟能力较低。这7次干旱事件均与模拟的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负位相状态相对应,揭示ENSO可能对中国东部干旱事件的发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模拟分析结果显示,1253~1305年干旱事件前期可能主要受火山活动驱动,后期则可能受到太阳活动和自然内部变率的影响。另外,1587~1610年干旱事件后期可能也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883~910年和951~977年干旱事件则完全受自然内部变率的影响。对1327~1346年、1471~1488年和1688~1699年这3次干旱事件,无法分辨外强迫和内部变率ENSO的各自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理塘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带野外调查研究中,在其奔戈- 村戈段开挖了两个探槽LT1301和SLT1204。在对两个探槽上所揭示出的古地震事件进行详细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所获得的10个OSL年代样品和13个14C年代样品的测试年龄,对理塘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事件发生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2个探槽共揭示出至少4次古地震事件,其中小规模的探槽LT1301仅揭示出1次古地震,可能为发生于公元1729年的历史地震,或是可能发生于距现在950a~1. 0ka之间的一次大地震,由于关键部位年代数据不足,上述两种可能性尚无法明确。较大的探槽SLT1204揭示出包含有探槽LT1301中古地震事件在内的古地震4次,最早的古地震事件I发生于9. 9ka之前,而事件II、III和IV则发生在公元1729年~4. 8kaBP之间,复发间隔为约1. 6ka。川西理塘断裂带北段的古地震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的大地震复发具有非线性特征,不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中全新世晚期的大地震活动频率明显增大,表明它正处于丛集活动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泥炭沉积的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分析, 重建了区域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过程. 结果显示: 10.0~8.6 cal ka BP区域暖湿程度逐渐增加, 但在8.6~7.1 cal ka BP气候相对寒冷干燥, 7.1~3.8 cal ka BP 暖湿程度总体上为全新世最佳, 但也出现明显的气候波动, 3.8~0.5 cal ka BP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 0.5 cal ka BP以来气候又逐渐转向暖湿. 这一特征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 此外, 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过程中存在10次千年尺度的寒冷事件, 并与高原冰芯、 湖泊、 泥炭和风成沉积记录的古气候变化, 甚至与北半球高低纬度的气候变化都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因此, 认为区域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季风模式"与"千年尺度震荡"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9.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Barrow)地区(70°21′N,156°40′W)位于北极滨海平原最北端,根据湖泊钻孔花粉记录,210Pb和137Se测定以及多项环境代用指标测试(有机质含量、总C和总N含量、CaCo3),并结合当地现代冻原植被、表层花粉谱、当地70a的气象记录以及有关的冰芯、树龄等资料的综合对比研究,分析了13世纪以来巴罗地区气候和环境变化历史.大约在13世纪以前,巴罗地区植被稀少,气候寒冷,其后冻原植被发育良好,并经历几次演变.结合沉积地球化学元素测试结果和其他环境代用资料研究表明,小冰期以来Barrow地区曾发生3次暖期(公元1540—1600年,1660—1730年和1880—1992)和3次冷期(公元1440—1520年,1610—1650年和1750—1850年).这些冷暖事件与青藏高原冰芯记录对比发现,虽然在高频变化上,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但重大冷暖事件都曾出现.其中3次暖期与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和敦德冰帽中代表温度变化的δ18O值指示的暖期基本一致,证实巴罗湖芯记录的环境变化序列是可靠的.同时,古里雅和敦德冰芯记录中反映传统小冰期中的15,17,和19世纪的3次冷期,在巴罗湖芯记录中都有显示.  相似文献   

10.
全新世期间亚洲和非洲干旱区环境的短尺度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对北非和中国干旱区140 ka BP来环境演化的初步对比表明,两地的干旱度在万年时间尺度上基本同步。这种关系是否也适用于全新世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仍是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对撒哈拉地区569个地表淡水指示物和我国北方干旱区158个古土壤和湖泊沉积的14C年代数据进行了时空频数统计分析,揭示出两地沙漠在全新世期间至少经历了三次同时性的、百年-千年尺度的干旱事件, 叠置于季风气候对地球轨道变化响应的总体趋势上;沙漠在纬向上的进退主要受控于季风前沿的伸缩幅度, 说明两个季风系统的短尺度变化可能受统一因素控制。最为显著的干旱事件发生于约4 ka BP。两地干旱区在过去认为的6 ka BP 前后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并没有表现为稳定的湿润环境。我国过去发现的该时期不少的干旱证据被解释为高温所导致的强烈蒸发作用所致。但全新世中期的干旱期在热带的存在及其与冰心记录中低甲烷事件的吻合难以用蒸发来解释,而应与夏季风环流的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我所30年来,在基性、超基性岩及有关矿产研究方面的基本概况、取得的进展及今后一些展望。其中所列进展主要包括:岩浆矿床学、岩石及成因学、岩浆建造学及矿床评价和预测等四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煤瓦斯突出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学习总结煤炭行业近200年来对煤瓦斯突出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 了解其具体的研究思路方法、研究历史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 探讨采用地质力学理论方法进行煤瓦斯突出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勘查哲学与油气勘探开发方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明 《吉林地质》1998,17(1):80-84
油气矿产资源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形成与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坚持勘查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思维方式,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充分发挥主体在油气矿产勘查中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富油气区与贫油气区的关系,探索松南油气新区带、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重磁勘探正反演理论方法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概略地介绍了国内外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重磁勘探正反演理论前沿性研究成果 ,并给予了适当的对比评述。然后 ,延续复杂条件下局部重磁场源全方位成像正反演理论体系 ,较详细地阐述了作者最近独立完成的关于任意单值边界和磁化强度连续变化的二维、三维局部磁性场源正反演这一前沿性课题的研究成果 ,并简要指出了这些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深层油气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日益深入,渴望在盆地中浅层取得大的突破已越来越困难。近年来世界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向盆地深部拓展。国内外均广泛发现的超过油气稳定温度和深度下限的深层油气藏的存在,对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用传统的油气成因理论对深层油气勘探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深层油气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并从深层油气的温度、深层油气的分布、深层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深层油气的稳定性以及深层油气的储集空间等方面论述了沉积盆地深层仍具有形成工业油气藏的条件和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勘探结果均表明,烃源岩在较高的热演化阶段仍具有形成工业油气藏的成烃潜力。深部地层裂缝和微破裂带是不封闭的,流体可以沿此为通道发生运移并储集,深部有形成大型烃类矿藏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地球深部流体与油气生成及运移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流体不仅存在于地球表层及上地壳,而且也大量存在于地球深部(下地壳及地幔),其成分以H2O和CO2为主。由于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流体均呈超临界状态存在,它们是能量与物质的运移载体。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因而它们不仅参与了深部油气的无机生成,而且也对油气的富集及向上运移成藏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的防治技术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现状为V类和劣V类水质占七大水系(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主要断面的50%以上,高中营养化湖泊占被调查湖泊的85%以上,河流湖泊污染状况十分严峻.目前河流湖泊采取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主要有:削减截流污染源、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河流低泥疏浚、河道曝气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生植被恢复工程、引清冲淡等等.生物生态技术将在河流湖泊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永沿  郭黔杰 《地球科学》1998,23(3):281-284
提出了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的概念和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流体封存及滞流型油气成藏流体动力学系统类型的划分方案。流体动力系统类型的确定从盆地演化史分析和流体动力特征分析两方面来进行。油气成藏主要驱动力的相对重要性在重力驱动型、压实驱动型、流体封存型系统中不同,浮力在3类系统中都重要,水动力只在前两类中重要,而热力仅在第三类中发挥重要作用,地应力在第一和第三类系统中重要。油气成藏流体动力系统研究对油  相似文献   

19.
超压释放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意义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从增压作用和减压作用相互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超压释放的定义-超压趋向于静水压力降低的作用,根据超压释放的结果,超压释放可分为不完全释压和完全释压,依突破压力封闭的动力,超压释放可分为主动释压和被动释压。有两类不同的成因的超压释放通道,分别是自振通道和它拓普通,超压释放的主要机制有断裂活动,水力压裂,底辟作用,渗透性岩层输导作用,渗透作用,剥蚀作用和人为作用。超压释放提供了油气运移的现实动力,开拓了油气运移的通道,促进了生烃作用,有利于超压系统内的油气成藏,影响油气的分布。超压释放分析为探讨超压与油气的运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钛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钛金属因其特殊性能和广泛用途被称为“第三金属”,90%以上的钛矿物被用于TiO2颜料的生产,其次为宇航工业等。金红石和钛铁矿是提炼金属钛的主要原料。我国钛铁矿储量居世界之首,其精矿可满足国内钛工业需要,金红石资源较贫乏,原料供不应求。目前世界钛工业总形势是供大于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