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洞窟、造像等大型石质文物大多开凿在露天岩体崖壁上,风化病害是这类石质文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已经影响到了文物的传承。因此,开展石质文物风化分级的研究对于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形态、机理、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多是依据对文物外观和岩体的某项指标进行风化分级,缺乏全面性。本文从岩体外观、岩体结构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三方面出发建立了石质文物风化分级的指标体系,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现场的实验研究,建立了风化等级的分级标准,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一套兼顾岩体文物特性和工程特性的石质文物岩体风化分级方法。论文进一步将这套方法应用于太原晋阳大佛岩体风化分级研究,对于大佛边坡岩体的风化程度进行了评判,为大佛的重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成都金堂李家梁子M23号墓出土的汉朝石棺存在表面粉化、剥落等病害现象,急需保护修复。现场调查表明,该石质文物风化病害主要表现为裂隙状风化、页片状风化、粒状风化、粉末状风化等。本文借助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金堂石质文物进行了微观成分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文物材质为红色砂岩,其碎屑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岩屑和少量云母,胶结物以钙质为主,含少量的炭质及泥质。该砂岩产生风化病害的主要原因是钙质胶结物的溶解流失及泥质胶结物遇水的崩解,同时还受岩屑、长石类碎屑风化蚀变的影响。该研究可为石棺的后期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忠县地面石质文物风化病害形式有:裂隙状风化、页片状风化、絮粉状风化、松胀状风化。其中以絮粉状风化对文物破坏最为严重。控制风化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和岩体结构、气候和气象条件、人为的污染。现场简易强度测试数据表明,风化石材的力学强度明显下降。最后提出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对石质文物搬迁和保护的建议。参加研究工作的还有王金华、陈超平、唐毅烈、邓修甫、卞大巍、黄明元等人。表13处文物概况Table1SurveyofthethreestoneculturalrelicsinZhongxianCounty表2石材的化学成分(%)Table2Chemicalcompositionsofrockmaterials注:丁房阙石样已非新鲜岩石。表3石材岩块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Table3Mainphysical-mechanicalparametersofrockmaterials注:灰绿色砂岩试验成果取自三峡工程库区环境地质研究有关资料。2石质文物的风化病害分析受自然地质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制约,3处石质文物的主要环境病害是风化病害。2.1风化病害形式[1](1)裂隙状风化。这是一种典型的物理风化形式,见于无铭阙和临江岩摩崖造像。无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电法探测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物探方法,这里结合石质文物表层劣化程度检测及石窟渗水构造探测研究,介绍了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系统的精细成像原理及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在山西云冈石窟文物近表层和洛阳龙门石窟潜溪寺地表,进行了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经测试结果表明,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系统,能有效地评价文物近表面微构造(裂隙)发育、含水情况和划分风化带,说明微电极高密度电法探测系统在文物监测、保护领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岩石的长期风化作用会造成岩石表面的剥落,这将导致石质文物产生无可挽回的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需要开展在相同风化环境下岩石风化剥落深度和相对风化速度及其与不同岩性关系的研究。本文以衢州古城墙通仙门的多块岩石砌块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测量仪器,对不同岩性岩石砌块风化剥落深度和风化速度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量测结果得出凝灰岩、砂岩、砾岩、含砾砂岩和粉砂岩相对灰岩的风化速度分别为0.005~0.059mm a-1、0.032~0.097mm a-1、0.004~0.058mm a-1、0.021~0.033mm a-1 和0.015mm a-1。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风化环境之中不同岩石砌块的风化速度从大到小排序为V砂岩V凝灰岩V含砾砂岩 V砾岩V粉砂岩V灰岩,即岩石抗风化能力从强到弱为:灰岩粉砂岩砾岩含砾砂岩凝灰岩砂岩。由此,为石质文物的长期保护以及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同云岗石窟文物渗水病害防治方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同云岗石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其水害严重,造成了文物的损坏,对其治理已经列入文物保护部门的日程。本文分析了大同云岗石窟石质文物渗水病害的类型与成因,并提出了新的渗水病害防治方法,为我国石质文物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石质文物风化病害防治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方云  邓长青  李宏松 《现代地质》2001,15(4):458-461
石质文物的风化病害防治必须重视对地质环境的研究 ,地质环境的研究是彻底根治风化病害的前提。论述了风化病害的类型和机理 ,讨论了影响风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和环境地质问题 ,提出了风化病害防治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地说明了世界各地石质文物的风化腐蚀现象。论述了当前石质文物破坏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与岩石中可溶性盐份及孔隙特征的关系,以及大气污染对岩石的腐蚀作用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最后介绍了当前的一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京房山大理岩的岩石学微观特征及风化机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许多石质古建筑都使用了房山大石窝的大理岩来建造的。本文以汉白玉(白色大理岩)和青白石(青色大理岩)为例,通过薄片镜下观察、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对房山大理岩的岩石学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为取自房山大石窝的新鲜岩样和取自北京古代石质建筑的风化剥落物。结果证实北京大理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白云石,部分大理岩还含有一定量的石英。基于图像处理软件,对汉白玉和青白石矿物晶体的粒径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温度变化、酸雨的溶解、水的溶蚀、微裂隙的盐类充填的角度分析了大理岩的风化机理。相关研究可为北京大理岩石质文物的修复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岩体的抗风化问题。我国有着无数极为珍贵的石雕艺术品。在长期自然的和人为的作用下,一些古老的石雕、石窟艺术品遭受着风化剥蚀或濒于毁坏。保护和抢救这些文化珍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也需要工程地质和有关学科工作者共同协作,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对建筑石材和某些工程来讲,岩体的抗风化性能的研究和评价也是重要的课题。在这方面,不仅要研究风化营力、风化过程、风化速度以及规律;而且需要加强抵抗风化的各种有效措施的研究,使遭受破坏的石质文物和某些工程得到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利用钻孔超声成像的图像特征进行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广胜 《物探与化探》2005,29(4):367-368,373
钻孔超声成像方法能精确地反映井壁的光滑情况, 进而判断岩石的风化发育程度, 确定风化层的厚度。阐述了钻孔超声成像的走时和振幅图像特征, 给出了1个在香港地区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对于砂岩文物,成分不同、结构不同,表面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也不同。以中国三处(石门山、云冈石窟、乐山大佛)砂岩文物为例,联合使用肉眼鉴定与灰度阈值法得到了砂岩文物CT图像中不同矿物成分的实际分布,分析了不同位置切片图像的成分特点与结构特点,研究了砂岩内部结构数字图像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三处砂岩文物数字图像特征参数的区别及其与岩样外观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处砂岩文物样品主要成分均为石英和长石,石英含量大小顺序是石门山砂岩>云冈石窟砂岩>乐山大佛砂岩;乐山大佛砂岩形状变化最小,云冈石窟砂岩次之,石门山砂岩形状最不规则;石门山砂岩纹理最复杂,乐山大佛砂岩最为简单;乐山大佛砂岩表面风化严重、但随深度增加变化不明显,云冈石窟砂岩距表面越深、风化越弱,石门山砂岩风化变化比较复杂。研究结果对石质文物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浅议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座落在焦作市的北部山区,面积556km2,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构造地貌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是其主要的景观.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提高旅游的层次,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自1989年成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以来,景区管理机构对重要的地质遗迹已经做了大量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但更多的地质遗迹由于认识不足,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对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与文物保护紧密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必须考虑其对沿线数量多、分布广的文物的影响评价 ,以便通过调查和评价来保护这些文物。工作中我们从对水系分布、地层岩性、地貌类型划分 ,文物级别、保护状况及同引水渠道空间关系等调查入手 ,一方面在输水渠道两侧各 3km宽的影响范围内 ,对不同时代的文物地貌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 ,另一方面 ,用影响指数E对沿线文物受影响的程度及保护等级进行了模糊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磁法考古探测应用机制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寅生 《物探与化探》1999,23(2):138-145
对地下文物的磁性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应用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应用磁法探测地下文物的机制、方法、特点和效果.从野外测量、资料处理到成果解释循序渐进地探索了磁法考古的工作方法、技术特点、异常规律和推断解释方法等.通过实例介绍,阐述了可操作性强,宜于推广应用的工作系统;并侧重论述了磁探考古应用的优越性及其应用前景,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探地雷达在金沙遗址考古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沙遗址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重大发现。介绍了探地雷达方法在金沙遗址地下文物和文物文化层探测中的应用,其研究成果与开挖验证结果相吻合,肯定了探地雷达方法在科学考古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瀑布沟水电站库首右岸深部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电工程常常建在高山峡谷地带,其天然岸坡通常由坡面向内有一个强卸荷带和弱卸荷带以及相应的强风化和弱风化带,内侧则为完整新鲜的岩石。对涉及的工程岸坡在正常卸荷带以内发育的一系列张性破裂或破裂带,称之为深拉裂缝。瀑布沟水电站库首右岸存在两个拉裂变形体,通过对其岸坡深部拉裂缝空间发育分布、变形特征的考察,综合分析造成深部裂缝发育规律与变形特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库首右岸深部拉裂缝是岸坡快速卸荷条件下浅表生改造的产物,其形成时期相当于河谷由宽谷深切为峡谷这一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