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金沙江上游波罗水电站库区泥石流较发育,有不同类型泥石流沟130条。泥石流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多集中发育于岩性相对软弱的千枚岩、岩屑砂岩及板岩的相对宽谷段,多为黏性泥石流。流域内绝大部分泥石流处于衰退或停歇状态,现代活动泥石流规模不大,多发育于植被破坏较严重区域,对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及波罗水电站水库的淤积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孕灾条件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区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由南而北、自西向东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孕灾地质背景及降雨、地震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方面均有明显不同,进而导致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发育特征的差异。西部中高山峡谷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形起伏大,活动断裂发育且地震活动较为频繁,地质灾害具有规模大、泥石流相对发育、沿构造线和河流线状分布的特点;南部低中山及岩溶发育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及岩性较复杂,碳酸盐岩极为发育,采矿活动强烈,以地面塌陷相对发育为主要特点;北部红层丘陵区地质构造及岩性简单,地形起伏小,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类型单一、数量多、规模小,分布上具有面上松散分布、局部相对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白龙江流域舟曲段是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掌握该区泥石流的孕灾背景条件及发育特征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白龙江舟曲段241条泥石流调查数据,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致灾岩组、地质构造、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分析了泥石流孕灾背景条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流域面积与主沟长、沟床比降与相对高差、泥石流...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汶川县佛堂坝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佛堂坝沟为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100a来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该沟发育干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区,流域相对高差达2470.7m,又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内,沟内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激发泥石流的高强度局部暴雨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充分;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试验分析确定,泥石流具有粘度低、固体物质颗粒粗大、重度高,活动频率低、规模大的特征。根据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泥石流分类,对该沟下游和沟口地带按泥石流危险性大小,分出泥石流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区和安全区三级共3个区,并提出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5.
红层地区泥石流因受典型的地层岩性及气候条件等影响,发育分布数量较少,探索这类特殊孕灾背景条件下的泥石流成因及特征具有一定的减灾意义。文章以四川省屏山县牛儿包沟泥石流为例,通过对该泥石流沟流域的地形条件、水源条件及物源条件特征分析,探索了红层地区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综合分析了泥石流的动力特征。研究表明:(1)流域地形高差大,沟道狭窄,沟谷较陡,沟道纵比降较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地形条件;(2)流域汇水面积较大,降雨集中短时间内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3)流域内物源集中,短时间内能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充足的物源条件。最后通过泥痕法计算了上一次泥石流发生时的流量,并对计算了不同暴雨频率条件下泥石流的流量,提出了针对性的泥石流防治建议,为牛儿包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川藏铁路某车站位于藏东南冻错曲沟谷内,处于泥石流集中暴发区。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等方法对影响车站的泥石流群孕灾环境和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以发育包括10条暴雨型泥石流与2条冰湖溃决泥石流在内的泥石流群为特征,地形地貌、水源动力和物源对泥石流群的发育起主要控制性作用。泥石流沟的流域形态完整系数集中在0.15~0.55之间,多为长条形与栎叶形,沟床的纵比降整体偏大,有利于泥石流的水源汇聚和发生。而泥石流流域内的沟道岸坡坡度多为20°~40°,相对有利于泥石流物源的补给。对该泥石流群中的12条泥石流沟进行动力学参数计算,分析其运动特征和发展趋势,认为该泥石流群的堆积扇普遍比较明显且未修建防治工程,在极端暴雨条件下,再次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大。最后评价了单沟暴发及冻错曲两岸对冲暴发场景下泥石流群对线路的潜在工程影响并给出了防治对策,建议线路在穿越泥石流沟部位布设排导槽或停淤堤进行束流归流,并对桥墩做好迎水面防块石撞击措施。研究结果对川藏铁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为山区交通干线的合理选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于怒江流域泥石流的研究大多关注支流泥石流对干流的影响,而对支流内群发性泥石流易发性的研究较少.迪麻洛河为怒江左岸一级支流,因其凸型斜坡地貌、变质软岩分布、断裂剪切破坏及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抬升产生的丰富物源等特征在怒江上游具有代表性.野外调查揭示,流域内泥石流主要分为沟谷型、坡面型和沟谷-坡面复合型3种,且多发育于迪...  相似文献   

8.
怀柔区琉璃庙镇位于北京市北部山区,是北京山区泥石流的高发区之一,镇内共有泥石流72处,是怀柔区泥石流数量最多的乡镇.该镇泥石流多发育于中—低山区,均为暴雨-沟谷型泥石流,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发育特征具有流域面积小、相对高差大、主沟曲线长度相对较小、主沟弯曲系数中等偏下、流域切割密度中等偏上、主沟纵坡偏大、山坡平均坡度偏大和物源量大的特点,经量化打分综合判定易发性属中—低易发.泥石流的形成受地形、物源及降雨因素影响,即有利的地形、充足的物源及突发的水力条件,三者缺一不可.监测预警是未来泥石流灾害防治的有效手段,但现阶段预警为区域性的,预警精度偏低,建议结合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对重要的泥石流沟开展单沟预警,加强预警阈值研究,提高泥石流灾害预警的精度,实现精准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云南澜沧江上游里底水电站地处滇西北山区,地势陡峻、沟谷深切、降雨丰富,是泥石流活动相对频繁的地段。对坝库区泥石流沟的调查研究表明,泥石流物源类型丰富,有坍塌、崩塌、滑坡及人工破坏等多种成因类型,广泛分布于泥石流沟各区段,其中以坍塌型和崩塌型最为普遍。泥石流沟谷发育特征与其发育程度有关,其中“V”型沟谷多处于泥石流发育早-中期,规模不大但发生频率相对较高;“U”型谷多处于泥石流发育的中-晚期,规模较大,发生频率相对较低。此外,泥石流沟口堆积扇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泥石流的活动性强弱程度;外凸型扇缘多出现在发育期泥石流沟沟口;内凹型扇缘多见于衰退期泥石流沟沟口;“S”型扇缘则多见于成熟期泥石流沟沟口。该研究为从形态特征方面对泥石流的发育程度进行宏观判断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雎水河流域位于四川省安县西北部,属于"5.12"汶川Ms 8.0级地震重灾区。地震发生后的5个汛期内,每年均有不同规模的群发性泥石流发生。其中以2013年7月9日的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规模与灾情巨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在对雎水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入手,以ArcGIS为平台,利用DEM数据,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等信息,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及灾害特征。研究得出结论:1流域地形地貌为泥石流的形成和径流流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地形条件,固体松散物质补给量潜力巨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条件,大强度局地暴雨给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2研究区内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页岩等软弱地层区域以及断裂构造发育的区域,地形坡度陡、地形起伏度大的地区则更为密集。3流域内泥石流具有群发性、高频率、密度大、搬运能力强、崩滑流灾害相互叠加灾害效应放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汶川震区沟道型泥石流中,普遍存在一种窄陡沟道类型,窄陡沟道型泥石流具有沟道纵坡陡、平均宽度窄、流域面积小的地形特点,在震区容易瞬间汇流形成大规模突发性泥石流灾害。结合四川省都汶高速沿线2013年“7·10”特大群发性泥石流,重点以窄陡沟道型的磨子沟泥石流为实例,针对该泥石流对都汶高速、岷江等造成的冲击淤埋及堵塞问题,通过现场调查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采用大型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CFX模拟再现50年一遇暴雨频率下此类窄陡型泥石流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其危险范围、评价其冲击都汶高速桥梁,堵塞岷江,淹没岷江两岸居民安置点的破坏性影响,为提出针对性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凉山州美姑县61泥石流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四川凉山州美姑县6.1泥石流灾害实例研究表明,该泥石流约为20年一遇的中小规模的泥石流。流域上游短历时强降雨和冰雹天气过程是这次泥石流暴发的诱因,流域内退化的生态环境和中下两岸不稳定边坡以及沟道内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这次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泥石流堆积物具有典型的多峰型粒度特征,且有较高的粘粒含量。巨大的泥石流漂砾、石背石现象、龟裂现象、侧积堤和龙头堆积证实了这次泥石流为粘性泥石流。危险度评价表明,采莫洛沟属于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危险度为0.67;乃托沟属于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危险度为0.58。风险评估结果可知,两沟都属于泥石流高风险区风险度分别为0.52和0.45。高风险区的泥石流灾害给当地的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并直接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灾区震后泥石流灾害较震前活跃,对灾区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是灾后重建过程中合理防灾减灾的基础工作。通过研究泥石流灾害事件中的泥石流规模、泥石流沟堆积扇面积及相应的灾害损失等基础资料,提出以泥石流在泥石流沟堆积扇上的平均堆积厚度替代泥石流规模作为主要危险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用该方法对汶川震区都江堰市龙池镇龙溪河流域2010年"8.13"泥石流事件中的29条沟谷型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中9条为高度危险,12条为中度危险,8条为低度危险。用以泥石流规模为主要危险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评价,2种评价方法中有65.5%的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结果一致。以泥石流沟堆积扇平均堆积厚度为主要危险因子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更能突出规模对泥石流综合危险度的贡献,能更好地反映小泥石流流域和小泥石流堆积扇的泥石流在中小规模的泥石流总量下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暴雨泥石流活动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根据对北川震区2008年9月24日暴雨泥石流调查,泥石流流域中地震诱发大量滑坡导致松散物源巨大,泥石流过程的洪峰流量比通常的要大数倍,应用以往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进行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的误差较大。因此,需要建立适用于强震区的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方法。本文以9.24北川暴雨泥石流为典型实例,结合野外调查,利用震后高分辨航空图像和9.24暴雨后SPOT5图像分别提取泥石流发生前流域中滑坡物源储量及发生后形成的堆积扇特征数据,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汶川震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该方法可用于估算泥石流最大堆积距离和堆积宽度。验证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强震区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模型方法可为震区重建中安全地段选择和未来地震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物源条件对震后泥石流发展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震过后一定时期内,泥石流的活跃性增强,即数量增多、规模增大、频率增加。而随着松散物质储量的减少,泥石流的活跃性会随之衰减。为了具体考察物源条件对震后泥石流活动的影响,使用震后泥石流逐年平均输沙量作为刻画泥石流活跃性的指标,在云南蒋家沟和西藏古乡沟泥石流数据的基础上,定量地分析了震后泥石流活跃性的变化过程。分析表明存在降雨控制型和物源控制型两种泥石流流域。前者的泥石流在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衰减,其发生主要取决于降雨条件。后者最大规模的泥石流发生于地震过后的短时间内,尔后泥石流活动随时间显著减弱。泥石流规模和频率的关系与暴雨不一致。当物源控制型流域的无量纲化活跃性指标值降为0.12左右时,可以认为泥石流进入了稳定或者衰弱期,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泥石流事件发生。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整个泥石流活跃性的衰减过程可以用幂函数来描述。其衰减指数与剩余物质储量和总物质储量之比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为定量预测震后泥石流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1992,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7.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2019,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大量工程实例及常用方法总结了西藏公路建设中的泥石流调查、评价方法及有关地区性计算公式,对泥石流特征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危害及发展趋势等因素,调查范围一般应以泥石流沟谷(或冲沟)流域范围为界。在实地调查的同时,结合推理计算,方可有效地掌握泥石流的主要特征。泥石流对公路工程的危害性可通过泥石流的活动规模与易发程度定性评价。以上调查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作为今后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进行该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