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达淦  管太阳 《铀矿地质》1996,12(6):321-330
华南变氏基底由扬子及华夏两块不同牲的地质组成,中元古代之后,该地共分别经过了碰撞以接,拉开,再拼贴的演化过程。碰撞对接带和古裂谷第基础上成型的陆内推覆及平移,剪切型拼贴橐我成了本区基底构造主要型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若干裂谷构造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基底构造、深大断裂、岩相古地理、岩浆活动、古地磁特征和裂谷型层控矿床比较等6个方面论证泰岭裂谷的存在,以古地磁成果为主导,探讨了秦岭裂谷的发生发展演化,到加里东末期裂谷曾锁闭,海西印支期再复合,从而有秦岭裂谷型层控铅锌矿床的形成,直到 印支末期裂谷两侧板块才碰撞对接在一起,文章最后论述了裂谷构造与成矿关系,我国若干裂谷构造特征与世界大陆裂谷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及其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辽火山岩带、赣杭火山岩带及南岭火山岩带,它们不仅是横亘于中国东部的3条重要的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而且也是我国3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对比研究表明,虽然它们各具特色,就脉型富大铀矿床成矿作用而言,它们又具有较多的共性;重要成矿区的火山喷发皆奠基在古老的结晶基底上;古裂谷(或裂陷)既控制了火山岩带的发育,又是有利的成矿构造背景;铀矿赋存对火山岩的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铀成矿的深部控制作用明显;联通的构造网络系统是形成富大铀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燕辽火山岩带、赣杭火山岩带及南岭火岩带,其不仅是横亘于中国东部三条重要的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而且也是我国三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类比研究表明虽然它们各具特色,就脉型富大铀矿术成矿作用上它们又具有较多的共性:重要成矿区的火山喷发皆奠基在古老的结晶基底之上;古裂谷(或裂陷)既控制了火山岩带的发育,又是有利的成矿构造背景;铀矿赋存火山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铀成矿的深部控制作用明显;好的构造联通网络  相似文献   

5.
中国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工业铀矿床类型之一。这类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构造控矿等一系列地质特征。矿床主要分布于古陆、古岛、古水下隆起边缘部位,产于地台边缘及邻近该边缘的显生宙(加里东-印支)地槽褶皱区内。铀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白垩-第三纪。碳硅泥岩中铀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与中国有关地区地壳演化及地壳运动有关,特别是与燕山-喜马拉雅期所发生的构造(构造-岩浆)活化改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陕西勉略蛇绿构造混杂结合带组成及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勉略蛇绿构造混杂结合带是晚古生代以来裂解扩张、在裂谷基础上发育的有限洋盆,属古特提斯海域北部陆缘分支,于早中生代俯冲消亡,印支期碰撞拼合遗留的缝合带。其兼收南北陆缘不同时期的变形基质及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不同构造坏境增生拼贴构造残块,与基底变质岩块混染间列,经早期剥离—滑脱、主期剪切—逆冲、晚期隆升走滑,组成强带、弱域间互网结状蛇绿构造混杂结合带。  相似文献   

7.
位于欧亚大陆地台盖层的山间盆地和洼地构造中的产铀沉积盆地控制着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铀矿床呈带状分布在5个矿带中。在碰撞造山带发育地区的构造沉积型的产铀盆地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延伸达10000km,其特征是剖面呈双层结构。剖面的下部(Pz-Mz)由陆源碎屑、含煤及碳酸盐沉积构成;剖面的上部(N-Q)为无矿的磨拉石。在这些盆地中找到了大、中、小型砂岩铀矿床。在碰撞造山带和地台构造带的边界上坐落着东西向的次造山带,产铀的沉积盆地在其中呈结点状分布。这些产铀沉积盆地位于中间地块(捷克地块、法国中央地块等)和年轻地台的活化部分(中央克兹尔库姆、楚-萨雷苏等),具有近造山自流水盆地的活跃水动力学特征,并在其中产出大、中和超大型卷状铀矿床。北带的俄罗斯地台盖层中划分出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其中至今只找到主要是产于建造内型河谷中的中、小型铀矿床;在年轻的西西伯利亚地台南缘有-由构造-岩石型沉积盆地构成的、产于底部古河谷中的大、中、小型中生代铀矿床;在欧亚大陆东部贝加尔-戈壁带的范围内产铀沉积盆地既可产于碰撞造山区,也可产于古老地台的活化部分,通常在空间上与反映热缕作用的新生代火山作用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中国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待时 《铀矿地质》1994,10(4):207-211,219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工业铀矿床类型之一。这类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构造控矿等一系列地质特征。矿床主要分布于古陆、古岛、古水下隆起动边缘部位,产于地台边缘及邻近该边缘的显生宙(加里东-印支)地槽褶皱区内。铀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白垩-第三纪。碳硅泥中铀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与中国有关地区地壳演化及地壳运动有关,特别是与燕山-喜马拉雅期所发生的构造(构造-岩浆)活化改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铜钴资源闻名于世,同时也赋存一定的铀矿资源。铀成矿作用分别与大陆裂谷及盆地成岩期(876~823 Ma)、早期洋盆形成或大陆碰撞期(720~652 Ma)、卢菲里安变质高峰期(550~530 Ma)相对应。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多期次热流体,从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富铀岩石萃取铀元素并在构造发育的区域富集成矿为其主要的成矿模式,其变质基底或班委乌卢基底可能提供了铀物质来源,热流体为载体,断裂及穹窿构造则提供通道与空间。含铀矿体多受地层及构造双重控制,围岩褐铁矿化及方柱石化对找矿具有指示意义。研究区内铀矿成矿条件较好,下罗安群受断裂及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强烈且蚀变较为发育的区域为有利的找矿前景区。  相似文献   

10.
吊大坂铅锌矿床位于吊大坂-大东沟古裂谷带,古裂谷带主要由中元吉界朱龙关群组成。朱龙关群是一套富含铅锌硫化物的矿源层。矿体产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体的旁侧,明显受层间断裂控制。同位素特征表明,参与成矿的硫主要为地层硫;矿石铅主要来自地幔,少量来自造山带。通过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认为吊大坂铅锌矿床的成因是中元古代形成的矿源层(朱龙关群),在加里东晚期受花岗岩浆的侵位影响产生含矿热液对流循环系统,最后在有利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东北非金矿的矿床类型、成矿条件与努比亚地盾演化密切相关。努比亚地盾金矿类型,按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造山带有关的韧性剪切带金矿,即造山型金矿;另一类是弧-弧拼合过程中形成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金矿,即VMS型铜-金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形成于闭合-碰撞造山阶段,与弧-弧碰撞缝合带展布方向一致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为造山型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该类型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沿韧性剪切带成带分布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金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岛弧的形成阶段,其形成环境为岛弧裂谷或弧后裂谷环境,矿床规模以大型为主,成群分布于5个矿集区内。本文总结了该地区造山带型和VMS型金矿的主要特征,并依此提出在该地区寻找此两种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北山成矿带金矿成矿规律与远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位于新(疆)甘(肃)交界的北山成矿带属于北山古生代裂谷——造山带,呈NEE-EW-NWW向展布。在该裂谷带及其两侧基底岩系中分布着不同类型金矿床(点),根据矿床成因可分为:热液石英脉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变质热液层控型、构造蚀变岩型及矽卡岩型金矿床。控矿因素:韧性、韧-脆性断裂,火山岩-碎屑岩地层,华力西、加里东期中酸性、中基性岩浆岩,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与该期构造同或准同步。据此认为:坡子泉-明锡山、金窝子-照壁山、拾金坡-金厂沟、方山口-营毛沱、老硐沟-洗肠井、老金厂-金场沟、白墩子-石板墩、小西弓-金庙沟井和水宛南山-万字沟等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总结了我国金矿成矿与分布的若干特征,即中国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金矿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赋存金矿主岩的“偏集性”,合缘与基底构造层隆起区对金成矿带(区)的主要控制作用;断裂构造对金矿成矿的分级控制规律和花岗岩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对金矿成矿的重要意义。我国金矿大致分为五个成矿期,即晚太古—早元古代、中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成矿期。  相似文献   

14.
华北板块接触交代型铁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接触交代型铁矿在我国铁矿床类型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华北板块区接触交代型铁矿在我国该类型铁矿中,不论在探明储量和研究程度上均取得很大进展。目前本区该类型矿床的地质研究及找矿工作已近尾声,但仍有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新区的找矿工作有待于老区工作经验的借鉴。因此,进一步总结和提高认识仍有必要。本文将着重从区域和矿床成矿规律及预测成矿有望地区略加探讨。不正之处,请予指正。一、控矿围岩  相似文献   

15.
大型-超大型金矿床具有群聚产出的空间分布规律,这种空间产出规律与断裂带的渗透性结构有关。通过应力转移模拟,计算库伦破裂应力(CFS)的变化值,获取断裂带渗透性结构可以为成矿流体通量及其中金属沉淀成矿概率提供半定量约束。胶西北焦家金矿田是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金矿田,其内金矿化严格受NE-NNE向的焦家断裂带构造控制,而其深部隐伏的近EW向基底构造带对成矿的贡献尚不明确。为此,我们根据地球物理资料解译的基底构造带空间形态,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基底构造带对理想模型和焦家断裂带内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影响,探讨基底构造对矿床定位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EW向基底构造带对区域库伦破裂应力的变化有明显影响,模拟结果图像可视作该深度上NE-NNE向浅表断层和EW向基底构造带分别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之和。成矿深度上某一点因基底构造带活动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的值与基底构造带埋深与成矿深度间距的平方呈反比。当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运动方向指向同一象限时,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交汇部位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值相对减小;而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运动方向指向不同一象限时,基底构造带和浅表断层交汇部位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值相对增大。焦家金矿带内基底构造带在成矿期发生右行为主的走滑活动,滑动侧伏角不大于30°,滑动位移量略大于浅表的焦家断裂带。基底构造带在成矿期的再活动导致在其与浅表断裂交汇部位形成构造节点(如新城、焦家),引起该处断层破裂的传播受到阻滞,库伦破裂应力增大,而岩石破碎,有利于高渗透性的裂隙-网脉系统的发育和大型-超大型金矿床的产出;在远离焦家主断裂带的前孙家、洼孙家等部位,浅表断裂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不明显,而基底构造带引起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占主导,发育高渗透性裂隙-网脉系统的发育和中-小型金矿床(点)的产出。基底构造带的空间展布及其埋深与成矿深度的间距可作为评估区域成矿潜力的重要因素,EW向基底构造带与NE-NNE向浅表断层的交汇部位是重点靶区,且基底构造埋深与成矿深度的间距越小则发育金矿床的概率和规模越大。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主要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荣阁  彭润民 《地球科学》2000,25(4):362-368
研究了华北地台北缘地质演化、构造分区, 从南到北依次为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陆内隆起区、东升庙-渣尔泰山陆内裂陷区、狼山-石哈河陆缘隆起区、霍各乞-白云鄂博陆缘裂陷区、白乃庙-白银都西隆起裂陷带、温都尔庙-爱力格庙裂陷带、苏左旗-锡林浩特槽内隆起区.分析了陆缘基底建造和裂谷沉积建造, 划分出裂谷裂陷期和沉降期沉积.研究了成矿系统, 以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划分出3个成矿系统: (1) 变质岩金矿成矿系统, 以绿岩建造为物源基础, 有多种矿床类型组合, 主要产于古陆隆起带的变质岩区. (2) 海相火山细碧岩及喷流沉积成矿系统, 主要产于裂谷裂陷期形成的火山岩建造中, 与火山活动岩浆同期的热水喷流有关, 有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3) 碱性-碳酸岩及喷流叠生成矿系统, 产于白云鄂博裂谷早期碱性-碳酸岩火山岩中, 其中伴随高温硅钾热水喷流沉积, 形成稀有-稀土-铁叠生矿床.主、东矿床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风化剥蚀, 并有冲积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尔泰诺尔特地区金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的金矿床(点)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红山嘴组.区内断裂发育,加里东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泛.该区的地壳演化经历了基底陆壳、拉张型过渡壳、汇聚型过渡壳、新陆壳及新陆壳在中生代的发展等阶段.对地层含矿性、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性质、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等的研究表明,区内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石炭统.金成矿为燕山期南北向挤压、构造活化动力学背景下的产物,属于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18.
产于碳质硅岩、碳质泥(板)岩、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及不纯的碳酸岩盐中的金矿床,因与碳硅泥岩型铀矿含矿主岩很相似并有一定的共生关系,将该类金矿床称之为碳硅泥岩型金矿。其含矿主岩属裂谷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海相热水沉积产物-碳硅泥岩系,该类矿床的形成与沉积其后 的构造改造有关,多数与岩体关系不明显。对湘中桂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总结出该类金矿床形成的三个阶段;(1)矿源层金的原始富集,(2)构造改造-热液成矿阶段蚀 变带富集,(3)表生氧化改造富集。  相似文献   

19.
西天山地区金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西天山地区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天山-兴蒙成矿带的西段,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尤其是海西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金成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几年,本区找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继发现了阿希、望峰、大山口等金矿床,显示了良好找金前景.根据前人和笔工作,讨论了本区主要金矿化类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又进一步划分为冰长石-绢云母型和硅化岩型)斑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穆龙套型等的成矿特征,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