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对地下水和地下流体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我国有严重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已经超过50座,并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三大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区.地面沉降面积约94.000km^2。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出发,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发展和城市空间重构的内因。受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当代中国的大城市表现出不断追求国际化大都市的倾向。在空间形态方面,大城市之间的空间走廊正在形成,而且表现出强劲的扩展势头,继而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同城化现象。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国际大都市之间走廊空间(新城)将是未来区域发展最具投资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多次视察上海并决定浦东开发开放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该地区虽仅占有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但1996年所创产值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87%。同时,该地区也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最频繁的地区和海内外投资的新的热点。但是,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与布局、农业持续发展、长江口整治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学部从1996年开始组织江、浙、沪地区的有关院士和专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及4个专题报告。本刊摘要转发该综合报告,供国内地学界科技人员从事有关研究时参考。《报告》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并带动长江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发展。在现有经济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主导地位,建设成为三大基地,发挥四大功能,提供五方面服务,即:成为我国进入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2010,(6):F0002-F0002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处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四大城市之间,紧贴母城嘉兴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CA的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综述了当前基于CA(Cellular Automata)的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研究的基本进展,介绍了我国发展的基于CA 的大都市区城市扩展模型(City Expanding Modelin Metropolianarea,CEM)以及利用该模型对北京地区城市发展过程的初步模拟结果。认为离散化的"自下而上"的微观个体模型代表了当前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的最新发展方向,建立基于CA的城市动态模型,开展中国大都市区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的模拟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城市建设和乡村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凝心聚力,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正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而努力。在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勘察设计行业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不仅在上海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跋涉的足迹,还在世界建筑市场上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品质,成就斐然、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近十几年中国工业化扩张、城市化及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全国范围内灰霾事件越来越多的受人关注,特别是经济发达并且人口稠密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唐地区。亚洲发展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500个大城市中只有1%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标准。频发的灰霾事件引起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中国政府对治理空气质量的重视。耶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研究团队首次报道了中国190个城市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分析了  相似文献   

8.
面向世界、面向廿一世纪,对建设国际特大都市来说,需要认识到这是人类向地球的挑战,是人类历史上城市建筑与发展中的既充满希望也具有竞争性的挑战。 上海的选择——城市环境与人居环境的大变样,建成高品位的都市。 面向廿一世纪的主题——生态环境,用生态世纪的眼光对上海城市与建筑进行反思,抓住上海人心所向,抓住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点,现在确是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上海硬的方面,城市建设与建筑水平已经开始上了世界级的台阶。软的方面,人们的观念、意识与经济水平也到了有这种需求的阶段,所以面向廿  相似文献   

9.
以长江三角洲41个城市市域为研究单元,基于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影响因子体系,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GWR模型,定量研究长三角市域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影响因子及其异质性作用。结果显示:长三角市域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以上海市为核心的梯度集聚分布;经济发展活力、投资强度、第一产业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对于各市人口城镇化起着异质性作用,其中经济因子占主导作用、医疗资源因子的异质性作用显著。据此从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角度,为长三角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第四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全新世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并结合岩相沉积分布及剖面图纵横向展布规律的分析,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三大沉积单元9个沉积分区,即黄淮流域堆积区(Ⅰ):里下河湖沼积平原区(Ⅰ);长江三角洲堆积区(Ⅱ):新长江三角洲堆积平原区(Ⅱ_1)、常州—无锡高亢平原区(Ⅱ_2),太湖东岸湖沼积平原区(Ⅱ_3—苏州重点城市区)、东部沿海冲海积低平原区(Ⅱ_4);低山丘陵堆积区(Ⅲ):浦口—大仪低山丘陵区(Ⅲ_1)、南京—宜兴低山丘陵区(Ⅲ_2)、江阴南部环太湖丘陵区(Ⅲ_3)、镇江低山丘陵区(Ⅲ_4),阐述了9个沉积分区的划分依据和第四系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1.
天长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长市紧邻我国东部沿海和“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是安徽省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工业化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天长市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指明了优质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范围;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现状和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未来该市水资源的利用趋势,是城区以利用地表水为主、广大乡(镇)村仍然以开采利用地下水为主的供水模式;提出了针对未来可能扩大地下水资源利用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及其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竟虎  文岩 《冰川冻土》2013,35(1):233-239
从经济紧凑度、 土地利用紧凑度、 人口紧凑度和基础设施紧凑度等方面, 构建城市紧凑度的综合测度模型.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200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紧凑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综合测度. 结果表明: 紧凑度大致以"塔河-凭祥"一线为界, 以东区域的城市紧凑度水平较高, 以西的地区城市紧凑度水平低. 紧凑度Moran's I高值区连片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区域, 中心城市紧凑度的带动性和辐射性较强. 紧凑度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经济发展、 土地利用结构和人口密度是目前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紧凑度的重要决定因素, 城市土地利用因子表现相对较均衡, 而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两个主因子则表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3.
简述城市的格子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大年 《现代地质》2007,21(2):175-182
基于城市的等级体系,城市可以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集镇。分形结构是城市体系的特征,同一级别的城市有平行四边形的格子状分布,格子的两个方向与区域的大地构造线的方向一致。分别以中外特大城市和大、中、小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格子状分布特征。认为在一个区域内,除了格子状对称分布,还可能具有更高的对称形式。城市形成与分布的复杂系统,对于城市化和区域发展具有研究意义,应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探讨分形理论、人工神经网络(Kohonen网络)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运用分形理论,计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并分析其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分形结构特征;运用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进行城市职能分类,分析其职能结构;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对策,同时分别评述分形理论和Kohonen网络方法在城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其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Urbaniz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domain processes for city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 The results of the extremely high densities of fast growing population have led to negative subsurface environmental impact. Jakarta, as one of the rapidly developed and urbanized cities in Southeast Asia, has become one of the interesting urbanization city to analyze its effects. In Jakarta, the use of groundwater has greatly accelerated conforming to the rise in its pop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ector, which consume a relatively large amount of water. The increase of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Jakarta city has already cause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se resources. Therefore, an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trends in the urban area, including their hazard and risk management, is a necessary ac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ssessment of urban groundwater loading caused by human concentration in Jakarta city. Subsurface heat contamin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urface warming shows significant effects of urban groundwater loading during the past century in Jakarta city.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受到扰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面临压力,亟需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本文选取2001年和2020年MODIS和Landsat遥感影像计算湿度、绿度、干度、热度4个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生态环境等级为较优,2001—2020年保持总体向好态势。空间分布上,生态环境优等区域主要分布于武夷山、罗霄山、雪峰山、武陵山、巫山、大巴山、大别山、西双版纳等山地丘陵一带,生态环境较差及差等区域主要分布于大中小城镇等人类聚集地、川西横断山区。时空变化上,生态环境等级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太湖周边、江汉平原、洞庭湖周边、安徽西北部、湖南南部及四川盆地等人类聚集地周边,生态环境等级上升区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大部、重庆山区及三峡库区、贵州大部、云南东南部、安徽中部及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  相似文献   

17.
李梅娜  印萍  段晓勇  董超  曹珂  杨磊  陈选博 《中国地质》2022,49(4):1114-1126
研究目的】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地区土地类型结构发生显著转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凸显。本文旨在开展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为海岸带地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海岸带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利用美国Landsat卫星系列遥感影像和中国资源卫星系列遥感影像,采用自动监督分类并结合目视解译,获取了研究区1995—2015年共5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趋势,探讨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城镇发展、围填海时空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南通、上海、嘉兴、宁波和舟山)1995年至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大幅度减少,比例从1995年的68.8%降为2015年的55.7%;城镇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年平均增加192.8 km2。【结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单位面积能源消耗等快速增加,环境问题凸显,大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围填海使滨海湿地面积快速减小和消失,导致CO2和污染物释放与吸收严重失衡,海洋环境受流域和沿海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明显,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近20年来赤潮频发,研究区陆域和海洋环境压力增加。创新点:选取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典型区,首次以1995—2015年5期序列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建设用地和围填海区域的时空演化特征;以人类活动为主线,综合多种海洋环境指标,分析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和围填海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正在遭受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长三角地区尤为严重,其持续时间长,规模大,带来的经济损失 巨大,无锡是长三角地区大规模地面沉降的典型代表城市之一。为此,本文利用 10 景 ALOS PALSAR 影像,基于短基线子 集(SBAS)干涉技术,评估了无锡市从 2007 年 1 月 12 日到 2011 年 3 月 10 日的地表时序形变。研究结果表明:惠山区沉降速率 较快;2007 年到 2009 年沉降空间格局发生了改变,2009 年到 2010 年监测结果出现异常陡降。实验证明利用短基线子集 (SBAS)干涉技术对大范围的长时间序列沉降监测可行且有效,其监测结果可以让决策者全面掌握地面沉降灾害的整体状 况,从而为地理国情监测以及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根据沉降规律追溯历史工程活动时间 。  相似文献   

19.
Land subsidence was first observed in Shanghai nearly a century ago, in 1921. Land subsidence attributed to groundwater extraction has been severe in China and is still occurring. Recent subsidence and associated earth fissures occurring since 2000 in three principal regions—the North China Plain, Fenwei Basin and Yangtze Delta—are introduced, and historical subsidence in these areas is briefly summarized. The subsidence-affected area in these regions with cumulative subsidenc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00 mm is more than 90,000 km2 and covers 22 provinces (cities), which include intensively developed and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Earth fissures accompanying the subsidence create significant geohazards; more than 1,000 earth fissur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Fenwei Basin and Yangtze Delta. Effective land-subsidence-monitoring networks, that include continuou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tations, repeat GPS and leveling surveys of geodetic benchmarks, InSAR, borehole extensometers, and groundwater observation well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hese three subsidence-affected areas. Mitigation measures and administrative mean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some areas, with good results in the Yangtze Delta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