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昆仑缝合带属于昆仑-祁连-秦岭缝合带的西端,以北为塔里木-华北板块,以南为扬子-羌北板块。一般认为板块缝合带是陆-陆碰撞的产物,它们是在大陆裂解-板块离散-板块汇聚-碰撞造山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物的残留物。因此缝合带中有不同阶段、不同构造背景下(裂解、扩张、伸展等环境)形成的洋壳残留物,有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构造作用产物,还有碰撞阶段形成的高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山地区古板块及地体构造的划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祁连山、北山地区在显生宙分属柴达木—祁连、华北、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及西伯利亚等5个古板块。各板块初期均有一元古界陆核组成,陆核边缘及周围即为地斜。地体是以蛇绿岩带及深大断裂围限的岩石组合体。每个地体都是增生于古陆缘带最基本的一个大地构造单元。从而划分出13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和15个地体。在区域地层层序及分布、构造类型和古地理变化等方面,论述了各个构造单元的特征及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3.
段吉业  葛肖虹 《地质通报》2005,24(6):558-563
在分析近年来不同学科提出的新见解及其依据的基础上,着重从基底形成期、扬子型南华系—震旦系及其冰碛岩、早古生代地层层序特征和生物古地理特征及各构造单元间的边界性质,揭示与西北地区有关的板块、块体的亲疏关系。经分析认为,西北地区构造格局是:塔里木与扬子板块为一体,与华北、西伯利亚为并立的3个不同的构造域;柴达木-祁连-阿拉善为一楔状地块,来源于塔里木-扬子板块。该楔状地块是在新生代青藏高原大规模隆升、北推高峰期时,西沿阿尔金、东沿贺兰山西缘-龙门山断裂带错移、向北楔入的一个三角形地块。  相似文献   

4.
杨昆 《地质论评》2019,65(Z1):185-186
正1区域地质概况1.1大地构造祁连造山带北邻华北板块西南缘,与秦岭、昆仑一起构成中国大陆中部的秦祁昆巨型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造山带之一。祁连造山带位于我国秦祁昆中央造山系西段,南以武山一临夏一贵德一青海湖南山断裂为界,与西秦岭造山带相邻,北以河西走廊断裂为界,与华北古陆的阿拉善地块相邻,西北端被北东东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截切,与塔里木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魏斌 《地学前缘》2000,7(4):421-429
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柴达木盆地显生宙构造古地理特征和盆地叠合过程。在寒武纪—泥盆纪 ,柴达木板块处于低纬度区 ,从寒武纪时的南纬 4 1°往北漂移到泥盆纪时的北纬 10 6° ,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块体有较大的纬度差 ,表明柴达木板块在该时期是一个并不隶属于其它任何板块的独立的块体 :与华北板块之间以北祁连洋相隔 ,与塔里木板块之间以阿尔金洋相隔 ,与中昆仑地块之间以东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板块内部也被赛什腾—锡铁山洋所分隔。这些洋盆经历了寒武纪—早、中奥陶世张裂阶段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聚敛阶段 ,最终于中泥盆世末期闭合。该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内部 ,叠合在震旦纪大陆裂谷盆地之上的是寒武—奥陶纪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 ,生物发育 ;志留纪—早、中泥盆世柴达木盆地以隆起为特征。石炭纪—三叠纪柴达木板块继续北移 ,石炭纪时位于北纬 11 9° ,二叠纪时位于北纬 12 7° ,三叠纪时位于北纬 2 2 2° ,该时期柴达木板块已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拼合 ,但与羌塘板块之间以南昆仑洋相隔 ,柴达木处于南昆仑洋的弧后部位 ,叠加在早期盆地之上的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滨岸—台地—陆棚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夹煤线。晚二叠世—三叠纪柴达木盆地再度隆升。侏罗纪以来 ,柴达木板块缓慢北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甘肃省板块构造单元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单元包括西伯利亚板块、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分别以红石山断裂带、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泽库-武山断裂带所分割;并进一步细分为8个二级单元,19个三级单元。同时,对各级构造单元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演化特点,作了概略的探讨。认为在中晚元古代时期,四大板块的基底均已固结成大陆型地壳,稍后即以大陆核(或地台)为板块的生长中心,其间则为古亚洲洋(北山洋区)、祁连海槽、秦昆大洋所分隔;自显生宙起到古生代末期,全区板块轮廓已基本定型,形成了褶皱带与地台(或地块)镶嵌拼贴的构造格局。作者还提出北山北带应划归西伯利亚板块,而北山中带和南带则属于塔里木板块范畴,北祁连北缘的过渡带应为华北地台西南部稳定大陆陆坡区等,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1研究目的(Obiective)秦岭造山带商南—丹凤俯冲带(下称商丹俯冲带)通常被认为是划分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缝合带及北秦岭与南秦岭造山带边界。与商丹俯冲带相关的蛇绿岩、岛弧岩浆岩的报道多集中在西段,如分布在商丹带以北的丹凤群及富水杂岩;东段豫西地区鲜有报道。本文对商丹俯冲带东段(河南称龟山—梅山断裂)南侧龟山岩组进行了解体与研究,对商丹带构造属性及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划分提供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8.
中亚五国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褶皱带以北,主体为哈萨克地块,局部为土兰地块,南部边缘属板块缝合带山系,又以三条缝合带划分5个板块,分别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欧板块、塔里木—卡拉库姆板块和青藏—中伊朗板块。其中,石炭系煤层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吉克地块(阿姆河地块)等古生界地质单元上,侏罗系煤层分布在中生代盆地中。目前,中亚五国均发现煤炭资源,预测资源量836.704亿t。  相似文献   

9.
汤贺军  孟贵祥  王召林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67-67z1068
正中亚造山带(CAOB)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北部和华北—塔里木地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东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中西部边缘,北接阿尔泰造山带,南接天山造山带。该区域由几个北西—南东向古生代变质沉积单元和蛇绿岩带组成。东准噶尔花岗岩以A型和I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在祁连造山带的分支本文称为古祁连洋。其洋内及邻区存在中祁连、阿拉善、柴达木、华北、扬子、塔里木等多个陆块、微陆块,处在一个复杂的多岛洋的环境中。祁连地区早古生代经历了较为复杂的俯冲拼合、碰撞造山过程。本文探讨了祁连造山带的几个构造单元构造属性,认为早古生代阿拉善微陆块南缘为被动大陆边缘,中祁连北缘为活动大陆边缘。阿拉善南部与之平行的龙首山构造单元为俯冲造山形成的增生楔体;北祁连构造带为一套俯冲增生杂岩,包含高压变质岩带、蛇绿岩带、岛弧岩浆和部分洋壳残片等,记录了古祁连洋壳从大陆裂解,洋壳形成,俯冲拼合,碰撞造山的造山过程。495Ma左右南祁连南部柴达木微陆块向北俯冲的影响,古祁连洋壳俯冲受阻,俯冲带向北后退,形成大岔大坂岛弧。弧前地区发生洋-洋俯冲事件,堆积增生大岔大坂、白泉门、九个泉等SSZ型北祁连蛇绿岩北带,并伴随第二期清水沟、牛心山、野牛滩等地岩浆事件。460Ma左右阿拉善微陆块和中祁连微陆块开始碰撞拼合,古祁连洋开始闭合。值得注意的是拼合过程不是均一的,存在自西向东斜向"剪刀式"的拼合方式,产生了由西向东年代变新的"S"型同碰撞岩浆岩。约440Ma古祁连洋闭合,进入陆内造山阶段。440Ma之后,拼合陆块处在一种拉伸的构造环境之下,金佛寺、牛心山、老虎山等地产生碰撞后岩浆岩。422~406Ma发生俯冲折返、高压榴辉岩和高压低温蓝片岩退变质作用,形成以紧闭不对褶皱为特征的第二幕变形。根据各陆块、微陆块碎屑锆石年龄谱分析对比,中祁连基底应与华北不同,而可能与扬子有关。Rodinia超大陆聚合之前,中祁连微陆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微陆块与华北、扬子保持一定距离。1.0~0.8Ga 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中祁连微陆块与冈瓦纳北缘拼贴在一起,而距华北较远。随着Rodinia超大陆裂解,中祁连微陆块远离冈瓦纳,逐渐向华北靠近,500~400Ma原特提斯洋闭合,华北、阿拉善与中祁连拼合,并整体拼合到冈瓦纳大陆北缘。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古大陆东缘的微大陆块体群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塔里木古大陆东缘至少存在4个微大陆,自北而南分别是阿拉善、祁连、欧龙布鲁克和柴达木微大陆,它们有相近但又有一定差异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地层。每一个微大陆边缘均有复杂的生成历史,特别是新元古代早期的热-构造事件十分发育,并在柴达木微大陆北缘形成一条长700km的花岗片麻岩带,而在多数微大陆边缘则叠加了寒武纪至奥陶纪火山弧或蛇绿混杂岩。在微大陆之间自北而南分别发育了北祁蛇绿岩混杂岩带、南祁连蛇绿岩混杂岩带、沙柳河-鱼卡河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和昆仑中部清水泉蛇绿混杂岩,它们代表了微大陆这间的结合带,其形成时代集中在寒武纪至奥陶纪。这几个微大陆总体表现出亲塔里木古大陆的特征,特别是自新元古代以来具有相似的地质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北山地区基本构造格局和成矿系列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4.
刘雪亚  王荃 《地球学报》1993,14(2):1-14
本文基于沉积建造及岩浆岩的研究,确定龙首山是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古裂谷带。裂谷型建造以中-晚元古带的墩子沟群和韩母山群为代表;岩浆岩组合则是富含Bi—Cu矿产的超镁铁岩及镁铁岩。河西走廊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是阿拉善南缘的造山带,由永昌—武威冒地斜和冷龙岭—古浪优地斜2个单元构成;西段是祁连造山带北祁连优地斜的一部分。二者分别属于2个古板块,其间的缝合线位于高台至民乐一带。笔者在该区(包括祁连山)共识别出7个构造—地层地体,其中1个具外来属性,其余均为增生地体。  相似文献   

15.
刘雪亚  王荃 《地球学报》1993,14(Z1):1-14
本文基于沉积建造及岩浆岩的研究,确定龙首山是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古裂谷带。裂谷型建造以中—晚元古带的墩子沟群和韩母山群为代表;岩浆岩组合则是富含Bi-Cu矿产的超镁铁岩及镁铁岩.河西走廊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是阿拉善南缘的造山带,由永昌—武威冒地斜和冷龙岭—古浪优地斜2个单元构成;西段是祁连造山带北祁连优地斜的一部分。二者分别属于2个古板块,其间的缝合线位于高台至民乐一带.笔者在该区〔包括祁连山〕共识别出7个构造—地层地体,其中1个具外来属性,其余均为增生地体。  相似文献   

16.
文中通过对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华南和华北地块古地理特征以及地层学证据的分析,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在海西期它是扬子地块北东缘呈宽缓弧形展布的边缘裂陷槽(或盆地)的边界;在印支期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燕山期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自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的中国南方及华北东南部的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地块的抬升自南向北、自南东向北西方向呈迁移趋势;印支期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北北东展布的缓‘S’形的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表现为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上部构造层的变形,即张八岭构造带及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燕山期以来则为众所周知的狭义的郯庐断裂带即郯庐平移断裂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从原始塔里木板块的演化入手,结合构造单元的划分,将巴丹吉林地区中生代地层划分为塔里木地层区的北山地层分区、阿拉善地层分区(包括北缘小区和南缘小区)和河西走廊地层分区,基本理顺了各分区(小区)中生代地层的命名系统,为研究各分区的沉积 构造古地理演化和恢复中生代原形盆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与甘肃河西走廊相交界的龙首山—北大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该区是华北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和祁连造山带3个地体的交汇处,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笔者综合了近十年来中外地质学家对阿拉善地块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成果,对已取得的资料成果进行分析整理,从岩石单元划分、年代学、构造边界及大地构造归属4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近年来对以龙首山岩群为代表的阿拉善地块西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并探讨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1.I~ductionThenorthernmarginoftheQinghai-TibetplateauincludestheAltllnMis.,theQilianMis.,KunlunMis.,theQaidambasinandthesouthernTarimbasin.ThisareaistCctonicallycharacterizedbyintensiveCenozoicdeformationwithcomplicateddeformationalmechedsm(Molnaretal.,1987;Zheng,1991;Culetal.,1994;Ding,1995andXuetal.,1996).Thedeformationalmechanismsincludethrust-napping,strike-slipping,extensionandblockrotation,aswellassimultaneousupliftingandtypicalbasin-rangetectonics(CulandXu,1996).IntermsofCenozo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