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焦作矿区矿井突水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焦作矿区是有名的大水矿区,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出三条岩溶水强径流带,三条岩溶水径流带,并指出了“天窗区”及对矿井突水有威胁的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2.
临—祁井田底板岩溶突水频率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怀庭 《中国煤田地质》2000,12(1):47-48,86
临-祁井田蕴藏着近3亿t的煤炭,但占总储量69.5%的下组煤深受奥灰水威胁,突水频率高,给生产带来很大影响.通过分析,井田奥灰岩溶富水性好、正断层发育和突水系数高是突水频率高的主要原因,应当通过勘探、注浆加固等手段预防底板突水.  相似文献   

3.
新阳矿9-10-11号煤层底板低于奥灰岩溶水位,承受水压较高,存在带压开采问题。依据矿区水文地质勘查资料,通过对9-10-11号煤层底板隔水岩层隔水性能、奥灰岩溶水富水程度、底板断裂构造发育情况、煤层底板承压大小以及采煤扰动底板破坏深度等突水因素分析,表明井田西南部断裂构造发育地段为突水危险区。分别采用突水系数法和突水危险度法对全井田9-10-11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井田南部及断裂构造发育地段为突水危险区。理论分析与定量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针对9-10-11号煤层底板突水安全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突水对策。  相似文献   

4.
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相空间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复杂性,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相空间重构方法,计算了该类复杂系统吸引子的关联维,据此对煤层底板突水行为进行了分析、预测,并用生产实践证明预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该区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地面电测对区内构造,岩溶裂隙发育规律的解释结果认为:XD矿井恰好处在一强含水带区域内,煤层的开采势必破坏地层间原有的水力均衡状态,在其薄弱地带形成突水。  相似文献   

6.
查明地质构造对桌子山煤田岩溶地下水的控制规律和矿井突水的影响,基于大量地质原始资料和矿井突水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研究表明:桌子山煤田以近南北向的压扭性主构造和东西向的张性次级构造构成立体网格导水体系,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岩溶地下水系统的边界,而且直接影响水动力条件。地质构造越复杂,岩溶裂隙越发育,富水性也越强,西北地区第一例岩溶陷落柱即在此体系内形成。断裂构造与突水点位置联系紧密,中小型突水点多位于东西向小断层附近,中型以上突水点多位于东西向和南北向断层交汇处的地下水强径流带。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冯家塔煤矿1201工作面为例,论述了府谷矿区矿井突水因素,认为大气降水、岩溶水和地表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水源,断层、采煤形成的裂隙带是矿井充水的通道,小煤矿采空区是未来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运用突水系数和水文地质实验法,对矿区的突水危险区域进行了评价,指出井田西北部突水系数大于0.6,可能存在突水危险;清水川地堑断裂带内富水性及导水性弱,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威胁。最后提出了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做好矿井涌水量观测等矿井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岩溶山区进行隧址选择时,隧道与溶洞之间的防突岩体厚度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岩溶隧道修建过程中,若岩墙厚度保留过小,则岩溶水涌出造成安全事故、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目前涌突水破坏分类较为笼统且大多忽略了隧道围岩的岩体结构对防突厚度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岩溶隧道围岩的结构类型、溶洞与隧道之间的相对大小和相对位置的角度进行涌突水破坏...  相似文献   

9.
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取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娜  曹化平  许模 《现代地质》2015,29(2):414-420
深入分析了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涌突水灾害的超前预测预报及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国内外关于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的超前预测预报尚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如何提高预测预报的精度成为长大深埋隧道施工中涌突水灾害防治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查明了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的孕灾环境与主要致灾因子,选取“岩石可溶性、地质构造条件、地表汇水强度、地下水循环交替强度、隧道与地下水位的相对位置关系”5个评价因子,建立了岩溶隧道涌突水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定性与定量化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评价指标的量化取值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陷落柱突水过程的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华北地区强含水岩溶陷落柱突水事例和实验室的模拟试验,证实陷落柱围岩破碎,应力大大降低,是产生自然力压裂的必要条件,而自然水力压裂效应是强含水岩溶陷落柱突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圆梁山隧道岩溶突水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圆梁山隧道岩溶突水的机理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揭示了隧道岩溶突水是受水压、岩溶充填物与隧道围岩塑性区范围等影响的渐进破坏过程,总结了隧道岩溶突水机理,并针对圆梁山隧道揭示的溶洞情况,制定了岩溶突水的防治原则,实现了复杂岩溶条件下安全、高效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红岩煤矿岩溶水对暴雨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下水系统由于管道流和扩散流同时存在而非常复杂。岩溶区暴雨过程中矿井突水造成了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在这些地区掌握矿井突水对暴雨响应特征是极其关键的。本文在大量监测资料基础上研究了红岩煤矿岩溶地下水系统,利用时间序列频谱分析建立了突水与暴雨之间的响应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矿井突水趋势。  相似文献   

13.
贵阳某地铁车站岩溶发育特征及突水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岩溶可诱发基坑涌水、涌泥等灾害,给在富水岩溶区及断层破碎带区域施工的地铁工程带来诸多难题。因此,调查车站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分析突水模式,对车站基坑的设计和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贵阳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岩溶涌水治理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调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借助三维地质模拟软件,对该地铁车站的岩溶发育特征和涌水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基坑岩溶发育特征及涌水突水模式,建立了岩溶、断层破碎带与地铁车站空间关系的三维地质模型。对类似地铁车站岩溶水文地质勘察及涌水防治方案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风险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谋  刘维宁 《岩土力学》2011,32(4):1175-1180
在我国西部强岩溶地区,越来越多的长大深埋隧道潜在突水、突泥的风险,由于隐伏岩溶水体位置、规模以及体量的不确定性,突水模式与类型异常复杂,隧道掌子面的突水风险系数极高。对于隧道开挖后围岩结构完整性较好的掌子面,在特大体量隐伏岩溶水体作用下,当开挖面进入安全厚度内迅速发生破断突水,具备明显的突变特征。针对隧道掌子面发生破断突水的突变特征,采用数值手段探讨了施工条件对突水突变现象的影响。将隧道简化为圆形,建立了掌子面失稳的折叠突变模型,通过对系统势能函数的分析,推导了隧道掌子面发生破断的突水条件和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基于系统势能突变控制参数灾变演化路径的分析,提出了掌子面突水的具体防治措施,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七元煤矿位于山西省寿阳县东部,主釆煤层为太原组15号煤,煤层底板之下的奥灰岩溶水对釆煤存在潜在危胁。为此对该矿区奥灰岩溶水的赋存运移特征及15号煤层底板突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井田位于区域奥灰水径流区的中部,,径流条件较好;15号煤层的水位线总体特征为北西部高,东南部低,地下水自西北至东南径流。经计算,采区的突水系数为0.047MPa/m,推测该区碱奥灰岩溶水对15号煤层的开釆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形成与相关河流的发育贯通相辅相成。不同的岩溶水系统模式表现出不同的地下水动力学特征,岩溶水径流带控制的岩溶水网络系统是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基本特征。天然状态下,华北型煤田煤层顶板砂岩地下水系统与底板岩溶地下水系统有水力联系的区域,是矿井岩溶水涌(突)出的危险区。煤矿采掘工程打破了煤层顶、底板地下水系统水压力平衡,在压差作用下,承压岩溶水的"压裂"作用对构造煤系发育层段的疏通有着重要作用。承压岩溶水的释放或涌(突)出,是岩溶承压含水层弹性贮存量的释放,岩溶水运动属非稳定流。将断层等线形过水断面概化成环状井(孔)过水断面,则可用定降深非稳定流承压井流方程,预测可能的岩溶水涌(突)水流量及其变化规律。对流量函数Q(t)定积分,则可预测任意延续时间段的涌(突)水量。基于承压岩溶水弹性释放的非稳定流矿井岩溶水涌(突)水量预测方法,突破了岩溶水涌(突)水量无法预测的禁锢,对提升矿井岩溶水防治水平,解放华北型煤田下组煤有积极、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峰峰矿区矿井突水分类及发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峰峰矿区大量突水实例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隔水岩体初始特性即有无断层构造及其规模大小,将矿井突水分为完整隔水岩体突水、小断层破碎带突水及大断层突水三种类型。应用岩体变形与破裂机制和岩体水力学原理,对上述三种类型突水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讨论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8.
岩溶区隧道突水灾害防治原则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水已经成为我国岩溶地区隧道修建中最严重、且最常见的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岩溶区隧道施工中突水灾害防治技术现状的调研,结合宜万铁路沿线众多岩溶隧道突水灾害治理的工程实践,总结、概括了我国近一个时期岩溶隧道施工中突水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治理对策,这对今后类似隧道工程防治水技术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河磷矿马槽滩矿区大巷出现涌水,严重影响了勘查施工与矿山的正常生产。矿区主要充水因素为断裂、构造裂隙充水,主要岩溶含水层及大气降水也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F22断裂及破碎带与地表汇水区三道沟联通,突水主要是掘进F22含水断层破碎带引起。今后在采掘探矿过程中遇到断层时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疏堵结合,分类防治”的原则,采取疏水降压和注浆改造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防治突水事故。  相似文献   

20.
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常发生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危及工程和施工人员安全,故隧道线路的优化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以三清高速万寿山隧道为例,通过大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区域岩溶水系统的空间展布和岩溶地下水的循环特征,研究了不同隧道方案与岩溶水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并预测不同线位方案岩溶水害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隧道穿越断层数量、隧道穿越岩溶含水层长度、最大突水压力以及最大突涌水量作为隧道方案比选的定量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岩溶地区隧道线路综合评价模型。对不同线位方案进行地质比选,结果表明:C方案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岩溶突水突泥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